暑假作业调查报告

2024-12-26 19:58:48
推荐回答(3个)
回答1:

据统计,2007年我国高校毕业生达495万人之多,这使高校毕业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就业压力。历年统计数字表明,当代大学生就业状况并不容乐观。尤其是近几年,每年都有部分学生处于待业状态。对此,人们不禁要问,昔日的“天之骄子”现在就业咋就这么难?

面对这一疑问,通过深入调查分析,我们可以从政府、社会、学校和大学生自身因素得到说明。

一是国家政策导向的间接影响。自上世纪末,我国开始了持续至今的高校扩招热,每年招生数量都成大幅递增趋势,高等教育逐渐由精英化走向了大众化。固然,高校扩招是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趋势使然,但段时期内的高校毕业生数量剧增,无疑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社会的巨大就业压力。而且,这种快速膨胀所带来的“就业难”也使学生本人及其家长一时难以在心理上适应。尤其是迄今扩招对象都主要是以普通高校大学生为主,而不是当前最需要的高职学生。这就使大学生总体就业状况与社会需求之间出现了结构性失衡:一方面是大学生就业难,另一方面则是企事业单位招人难。

二是社会对人才要求的盲目性影响。由于高校毕业生尤其是较高学历人才的增多,一些用人大为也随之提高了“准入”的学历门槛。很多并不是为了人尽其用,而仅仅是为了赶时髦、装门面。当前社会上盛行的“研究生多多益善,本科生研究研究,专科生免谈免谈”的人才政策就反映了这一心态。在此背景下,出现本科生做门卫、看仓库的情况也就不足为奇了。如此既造成了人才的浪费,又增大了大学生(本、专科生)的就业压力。

三是学校教育方面的问题。部分高校不顾本校实际承受能力,一味盲目扩招,而相应的师资配置、教学设施等软硬件设施又一时难以跟上,导致教学质量下降,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减弱。另外,也有部分学校在专业设置、课程开设等方面的不合理降低了社会对毕业生的认可度,而其在就业指导方面工作的薄弱则直接影响到了学生的就业率。

四是大学生自身方面的原因。哲学上认为,内因是决定事物的主要因素,外因主要通过内因来起作用。某些大学生自身素质的有待提高是其就业难的主要原因。所谓“素质不高”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首先,嬉戏无度,荒废学业。现代社会竞争激烈,对人才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如较强的创新能力、敏锐的判断力、灵活的应变能力、扎实宽厚的专业基础、较强的学习能力,等等。而当前部分大学生陷入物欲诱惑太深,缺乏明确的人生目标,没有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学习动力不足,缺乏克服困难的决心与勇气。耽于“追星”、玩乐,沉溺于网络游戏,醉心于风花雪月。大学几年,浑浑噩噩,知识、能力都无明显增长,难以适应激烈竞争社会的需要。其次,眼高手低,自视过高。我国高等教育已进入大众化阶段,如教育部官员所说,“大学生的定位应为普通劳动者”,而非以往所认可的“天之骄子”。但部分大学生仍然秉持固有的观念不放,自以为是,期望值过高,就业观念陈旧,总想到大城市、“做白领”;但另一方面,他们又眼高手低,并不一定能够胜任所向往的工作,而对偏远地区和农村、基层则又不屑一顾,所谓“大事做不来,小事不愿做”,自我封闭了就业之路。再次,心态浮躁,投机取巧。受社会浮躁之风影响,也有一部分大学生缺乏艰苦奋斗精神,总想“一夜暴富”、“一夜成名”,而不是通过长期的扎实积累和艰苦的基层工作经验积淀。浙江义乌的“蚂蚁商人”的辛勤创业故事应当对他们有所启发。

沉重的就业压力也影响到了部分在校大学生的情绪,使其对将来满怀忧虑而无心专注与学业,由此形成一种恶性循环:学生素质不高→“理想”工作难找→产生“读书无用论”思想→校大学生学习动力不足→学生素质不高。对这一问题,国家高度重视,每年都采取积极措施努力缓解日趋沉重的就业压力,保持了社会的稳定。尤其是近年来国家决定开始放慢扩招步伐,如2007年仅计划扩招5%,而非以往的动辄20%的幅度,并集中精力于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和发展高职教育上面。同时,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必将走上渐趋理性的道路:由学历越高越好向更注重能力与工作实绩的方向转变。学校则进一步调整专业与课程设置,加强就业指导,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实习与就业机会。而对于我们大学生自身来说,关键是要充分珍惜大学学习机会,努力提升素质,全面发展能力,严格政治方向,掌握专业知识,未经来的就业与事业发展奠定良好基础。“机遇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时不我待,我们应该从现在就开始只争朝夕。高职学生尽管由于“适销对路”,就业形势相对较好。但其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毕业生流失率居高不下、职业稳定性普遍较差的状况,发展后劲不足,难以适应市场变化等。为此,其能力发展与素质提升同样迫切。

作为在校大学生,为了应对未来的就业挑战,应从树立正确的择业观、科学规划职业生涯和发展能力、素质入手,从现在做起。时不我待,只争朝夕。

第一,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择业观是个体对种种职业的认识、态度以及选择的偏好、标准等。正确的择业观是建立在大学生对社会、对人生以及对自身科学认知的基础之上的。在我们国家,随有的职业都是为人民服务的,职业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只有分工的不同。科学的职业选择既应与自己的专业、特长、能力、兴趣、理想等相关,同时还要考虑到国家和社会的需要。大学生的职业选择有“三忌”:一曰职业选择过于理想主义,不切实际。不同的职业有不同的能力要求,如果不顾实际情况,完全凭个人兴趣与爱好想当然的而为,既无此方面的能力,又没有一定的发展潜力,即便走上相关岗位,也很难做出成就来。虽然,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大学生的就业选择也日趋丰富和多样化,但毕竟我们还没有进入人的全面解放的共产主义社会,在一定程度上,劳动与就业还是个人谋生的手段,个体职业选择还必须考虑到个人能力实际和国家、社会的需要。过于理想化与“偏执爱好”式的职业选择并不总都是那么美好。二曰盲目跟风,缺乏主见,只为风光体面,而非自我价值的更好体现。本来我国社会职业并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但受物欲大潮的冲击与传统思想的影响,社会上人为将职业分为了三六九等,对大学生的就业选择造成了误导作用。如一些大学生对最能发挥专长、实现人生价值的中西部地区、偏远基层地方避之唯恐不及,却一窝蜂的挤向东南沿海,挤到大城市,争做“白领”。只为薪酬高,待遇好,体面风光,却不知艰苦的环境更能磨炼人,更能促人成长,这对青年时代尤其重要。三曰见异思迁,摇摆不定,定位不准,“干一行厌一行”,难有所成。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所有的职业与岗位都不再是常态的,行业转换与岗位更替是正常现象。但如果是因个人心态浮躁,没有明确的职业定位于发展目标,挑肥拣瘦,只为短期利益而频繁跳槽,则难以做出事业成就。

总之,现代社会为个人事业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机遇,“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是金子总会发光。大学生一定要端正人生态度,戒除浮躁心理,择业观要平和而实际,抓住主要矛盾,专注于个人能力素质的提高。只要个人条件具备,遇到适宜的土壤,总会脱颖而出。

第二,科学规划个人职业生涯。

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个人对未来所可能从事的职业历程的计划与设计。它是个人理想、志向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具有导向、激励和调节等功能。有无职业生涯规划,对个体的事业发展有很大不同。一个具有科学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人,目标明确,动力十足,意志坚定,有条不紊的向着既定目标前进,能够保障事业的顺利发展。反之,则容易见异思迁,盲目跟风,心高气躁,手忙脚乱,最终仍无所成。

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应该从大学时代开始,一般要经过以下阶段程序:

一是客观评价和认识自我。对于自己的能力、专长、兴趣、爱好乃至不足与缺陷等都应有准确地判断,尽量做到与职业选择相匹配。能力、专长对于个人事业成功的重要性勿容多言,而兴趣、爱好也是影响事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尽管二者的契合并不总是能够得到满足。兴趣、爱好具有“放大”作用,如果所从事的职业正是自己所喜欢的工作,则更容易取得成就。如果不是这样,则应努力培养起新的与职业相关的兴趣、爱好,“干一行爱一行”是事业成功的前提和基础。

二是了解国家政策导向与当前就业形势。国家政策导向对大学生就业具有指导性意义,当然,具体到个体的职业生涯来说,仅靠具有普遍性指导意义政策导向还是不够的。大学生还应当主动深入调查研究,明了社会形势发展,进入人才市场,清楚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变化,探访职业发展动态,结合自身实际,做出准确判断,科学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

三是科学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在完成上述准备的基础上,就可以进入具体的职业生涯规划程序了。尽管因个人情况不同,具体的职业生涯规划也不尽相同。但是,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应该是以下原则的统一,即既要有长远目标,又有阶段性任务;既有宏观考虑,又有具体规划;既坚持原则,又要灵活变通;既有个人主见,又要虚心听取父母、师长的忠告。总之,是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采取一切有效手段,努力制定出科学合理、现实可行、符合个人实际的职业生涯规划来。

第三,努力发展职业能力。

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仅仅是我们事业之路上的第一步,接下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其中不乏艰难险阻、荆棘险谷。要想达到无限风光的险峰,关键是要要较高的职业能力作支撑。良好的职业能力从何而来?就尚未踏上工作岗位的在校大学生来说,应该结合专业学习,积极参加实践活动,努力提升自身素质,发展多方面的能力。

首先,要努力提升自身素质。素质包括人文与科学素质。人文素质对于塑造健全的人格、增进奋发向上的智慧与勇气具有重要作用;科学素质则能帮助我们提高效率,推进革新,降低成本,科学管理,减少失误与挫折。这些都是个人职业生涯中所不可缺少的基本因素。

其次,为更好的应对未来社会的挑战,大学生应努力发展多种能力。主要包括组织能力、协作能力、表达能力和应变能力等。尤其是较强的创新能力,更是现代社会之必需,个人事业发展之保障。

再次,大学生要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专业本领是个人职业发展的基础。或许你将来从事的是其他行业,但大学时代专业学习期间积淀下来的严谨作风、踏实态度、创新思维以及核心职业能力将使我们终生受益。况且,一旦转业到其他领域,相关专业知识的学习与更新也必需随之跟进,“外行领导内行”的思维早已为时代所抛弃。

另外,大学生要积极参加实践活动。这里的所谓“实践”是广义的,既包括校外社会实践,也包括校内实训活动。理论必须与实践相结合,方能得到检验、发展和发挥指导意义。实践能使我们的课堂理论知识得到应用与深化,并藉此获得现实环境下的真切体验,培养起较高的实际操作与动手能力,从而为我们日后迅速自如的进入工作状态、较好的适应未来工作岗位创造条件。从另外意义上来讲,再美好的蓝图设计不经过实践努力也只能是空中楼阁,可望而终不可及

回答2:

去范文网找吧。省事。

回答3:

去兔妈妈论文或电大论文119找.那里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