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甲藻病的病原是什么?流行情况怎样?

2025-01-03 13:11:30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病原】由嗜酸卵甲藻(Oodinium acidophilum)寄生于鱼的体表所引起。嗜酸卵甲藻为寄生性单细胞藻。成熟个体呈肾形,宽102~155微米,长83~130微米,体中部有明显的凹陷,体外具一层透明的玻璃状纤维壁,体内充满碎末状的淀粉粒和淡绿色的质体及色素体,中央有一个大而圆的细胞核。这种个体以纵分裂法进行繁殖,第一次分裂从凹陷处向内纵分为二,继而二分为四,四分为八,直到分裂为128个子体,以后每个子体再分裂一次而形成两个裸甲子。裸甲子具甲藻的原形,体长13~15微米,宽11~13微米,而不很明显的横沟将身体分为上甲和下甲两部分,上甲稍大于下甲。体前端钝圆,后端向内微凹,具横鞭毛和纵鞭毛各一根。细胞质透明,淡湖绿色,内有稀疏的淀粉粒、质体、色素体和一个显著的细胞核。【流行情况】本病对寄主无特异性,呈世界性分布,能侵害多种海水或半咸水鱼类,主要危害幼鱼,发病后死亡率较高。在水温23~27℃的7~9 月是疾病的流行季节。一般在有症状后的2~3天死亡率可高达100%。鱼池水体的酸性状况与放养密度过大是发病的诱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