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的很多小事,其实就是一次次职业规划的小小“预演”,你发现了吗?
01
前不久,有个朋友带着她读高三的孩子来找我,让我帮孩子参谋参谋高考志愿怎么填,选哪个大学、选什么专业比较好。我跟孩子聊了会,发现他在学校的各科成绩都不错,于是我问了他几个问题,你对什么最感兴趣?有什么业余爱好?你觉得自己最擅长做什么?孩子支支吾吾,一问三不知。
孩子妈妈着急了赶紧说“你别问他了,我们就是不知道才来找你帮忙出主意的,你帮着分析分析,看他将来适合干什么。”我心想这孩子真是典型的“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啊。
其实现在像这样的孩子有很多,但问题并不是出在孩子身上,而是家长身上。已经中学生了,对自己想干什么、能干什么、适合干什么,完全是蒙的,而家长也根本不了解自己的孩子,觉得只要读好书考高分,就能考上好大学、找到好工作,将来就有前途……
所以又出现了很多人上了大学之后,不喜欢自己的专业,毕业之后不喜欢自己工作,但他们又不知道自己适合什么,像这样的孩子在大学里能学到什么呢?像这样的人走进职场,在工作上能取得的成就恐怕很有限。
02
大家还记得前不久网络上热炒的“高晓松怒怼清华学霸”吗?梁植是清华博士在校生、也是清华风云人物,在各种电视节目和清华校园里都有出色的表现。拥有法律本科、金融硕士、新闻传播博士三项清华学历的梁同学很迷茫,他不知道自己毕业后该去做什么工作。
梁植在节目现场向评委请教,当场遭到清华学长高晓松的驳斥:“一没有胸怀天下,二没有问自己能为改变这个社会做些什么,却问我们该找什么工作,你觉得愧不愧对清华十多年的教育?”
堂堂名校的学霸不知道自己将来要干什么,这是谁的错呢?再看看现在很多刚从学校毕业的大学生,为什么纠结、迷茫、痛苦,为什么找不到合适的工作?
最主要的原因是,我们的学校、家庭都没有这样的意识:从小培养孩子对自我的正确认知、对未来的人生规划。孩子们不知道自己的兴趣所在,优势所在,也就没有职业认知和喜好,所以注定会迷茫。这样的学霸们,即使上了名校,又能对社会、对国家有什么样的贡献呢?
03
经常听到有人问小孩子,你长大了要干什么啊?还记得我们小时候也都写过诸如《我的理想》这样的文章,小孩子们都说着千篇一律的话:“我长大后要当一名医生”,“我长大后想当科学家”,“我长大后想当明星”,“我长大后要做老师”……
这些看似是理想,但更多的只是孩子们受大人影响喊的一个口号,而不是孩子内心真正的企盼,许多孩子并没有自己真正的理想。其实,这对孩子将来的职业选择和发展来说,是一件非常不利的事情。
04
职业规划,又叫“职业生涯规划”,简单地说,就是对自己将来要做什么工作,以及整个人生历程进行规划。生涯规划贯穿人的一生,不只是发生在人生的某个阶段,每个阶段的发展任务不同,而生涯规划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所以职业规划需要从娃娃抓起。
职业规划可以解决以下三个问题:1.明确自己的角色,知道我是谁?2.明确自己的目标,了解自己的梦想是什么?3.明确自己的行动,我该如何实现梦想?
如果没有职业规划意识会怎么样?
做事总是被动接受,没有学习主动性和热情。很多家长都有体会,给孩子报了兴趣班,孩子三分钟热度,过一段时间就不想去上课了,最后还得被催着、哄着才勉强去上课,效果根本不好,最后孩子也是没有学会,孩子的兴趣反倒成了家长的负担。
不能自己面对困难,对自己负责。做任何事,都有可能会遇到意想不到的困难,这个困难有可能是事情本身的原因,也有可能是孩子自身的原因。如果没有规划,当事情一团糟的时候,孩子就很难区分是任务本身太难还是自己不擅长、不喜欢做这件事情造成的结果,容易导致自信心受挫。
05
职业规划如何从娃娃做起呢?对于家长来说,就是要抓住日常生活中的关键事件,利用各种机会来让孩子了解自己喜欢做什么,适合做什么,优势是什么,以及做什么事情有价值。
接下来,我们就以“果果买羽毛球拍”这件事为例,看看在日常生活中怎么对孩子进行职业规划意识的培养。
果果想学打羽毛球,于是果妈带果果去体育用品商店去买球拍。通过买球拍,果妈悄无声息的对果果实施了一次职业规划的教育。
让孩子了解现实与理想有差距
果妈带果果去买羽毛球拍,果妈在一旁休息,果果自己去挑选。果果发现除了现成的球拍之外,还有自己穿线的球拍,好奇的果果就想自己试一下,果妈没有阻止果果,只是问他穿线需要哪些素质,果果总结出需要细心、耐心、责任心等等。
果妈再次问果果“你觉得你能做吗”,目的是让果果明确自己的决心,果果信誓旦旦说可以做,但果果只穿了一会儿线就不想再穿了。
这就是理想和现实出现差距了,原来想象穿线的时候,觉得很容易,认为自己能做到。现实情况是,穿线需要手眼协调、时间长了也没意思,果果穿了一会儿就放弃了。
让孩子了解理想和现实有差距是让孩子学习规划的第一步,做之前想得越全面,规划越详细,就能知道自己不足在哪里,学习和做决定的时候就更加慎重,知道自己能做哪些,不好高骛远,更能切合实际去实施。
让孩子明白喜欢做和擅长做的区别
在职业必备素质和职业必备技能方面,让孩子明白喜欢做和擅长做的区别。
当果果不愿意穿线了,果妈也不勉强他继续做,但是果妈的提问,让果果了解自己喜欢做和自己擅长做是有区别的。
在给羽毛球穿线这件事上,果果会做了就不想再做了,他觉得没意思,而且发现没有当初想象的那么容易。但是,如果是不得不做的话,自己还是可以坚持的。在这里,果果对自己的认知还是很清楚的,知道自己擅长做什么,能做什么,和喜欢做什么。
学会观察,了解不同职业
日常生活中,孩子经常能接触到各种各样职业的人,家长可以利用各种机会引导孩子全面观察不同职业的人需要做什么。
比如小朋友生病了去医院,可以观察医生和护士的工作。小时候我们也曾梦想做个售货员,可以天天有零食吃,却忽略了售货员需要长时间看店、需要应对各种类型的顾客等现实。家长也可以用角色扮演、辩论等方法,教孩子进行职业探索。
给孩子自己做决定的机会
在挑选羽毛球的过程中,果果疑惑羽毛球的价格为什么不一样,在果妈的引导下,果果自己去观察,结果发现了产地、材质等因素都会影响价格。
到底怎么选?果妈把选择权交给了果果,让果果自己来做决定。果果没有盲目买贵的或便宜的,也没有直接听从店员意见,而是坚持自己的主意,几种都试一试,最终独立做出了选择,能独立做选择正是自我认知比较明确和成熟的标志。
果果买球拍和羽毛球的整个过程,正是一次职业规划的小小“预演”。果果自己选购羽毛球拍和羽毛球看似简单,实际上是孩子独立完成一件事的过程,他可以从中体验到到成就感和掌控感。
这种积累的过程能够教会孩子对自己要做的事情有整体的认识和把控,这样在将来面对中高考、面对学校的选择、面对专业的选择,甚至人生重大转折的时候,才能顺利过渡,不至于迷茫、不知所措。
职业规划从小做起,你get到其中真谛了吗?
跟大家透露个小秘密,果果在小学六年级的时候,对自己将来要做什么已经有了一个清晰的目标,你来猜猜果果将来想做什么?答对的奖励一本果妈和果果共同出版的新书哦!
关注“果妈总是有办法”,原创作者果妈陈玲玲,以果妈亲子原创案例为核心,提供专业育儿知识和亲子指导,培养孩子独立、自由、有信念,让孩子自己拥有获得幸福的能力!
职业规划需要从娃娃抓起,首先这是意识上、思维上的巨大进步,也是最适合孩子的教育典范。
我们知道,很多蒙氏教育以及一些西方国家的教育都可以在这样做了,职业规划并不是说就在娃娃期就定制好,未来这个孩子走教师职业生涯路线,那个孩子未来走科学家路线,而是从孩子自身的兴趣以及个人优势出发,培养孩子的天赋优势,参与引导,对于孩子人格建立、思考能力建议、人际沟通处理、表达交流能力、抗挫折能力等等多维角度的提升,从而对孩子未来更完善的职业生涯体系打下非常坚实的基础。而这些能力,才是最终职业规划形成的最核心的技能!
第二,中国教育目前还是应试教育,过独木桥,从娃娃抓起就开始职业规划,避免人生羡慕泥潭。
说个真实的例子了,我孩子上幼儿园大班,今年9月份就会上1年级,幼儿园现在早
就开始幼小衔接了,有一天孩子跟我说老师留的作业是最后一页,我看了学校通知,果然是,一看完全是三连加减法混合的,孩子一路做下来就有点懵,我说别急,我们慢慢练。
然后我又单独找老师沟通了沟通,我觉的对于他来说没必要涉这么深,即便把一年级要学的都会了又怎样呢?说这个孩子就聪明了吗?就是天才吗?可事实上,数学让孩子算的很痛苦啊,我就让他先把第一步的答案写下来,然后再开始算第二步……
所以兴趣与好奇心才是最关键的,而这些只会抹煞一颗积极探索的童心,进而影响到未来的职业生涯的真正建立。
真心希望中国的教育,都从娃娃抓起,教师团队、教育体制都能改进,树立职业规划意识,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有学习的幸福感,而不是挤破头的独木桥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