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来,在从事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工作中,笔者深感识字教学要想达到预期教学成效之不易。但是识字能力是学习能力的基础,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形象思维为主,低年级的学生一打开课本就是大量的、抽象的归类识字,这就决定了识字教学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语文课程标准》对第一学段的识字写字教学提出了使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的目标要求,这就需要教师把识字的权利交给学生,使学生自主识字,让学生感受到识字的乐趣。为此,笔者十分重视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汉字本身的规律,培养学生的自主识字能力。
一、激活自主识字的意识
识字本身是枯燥的,对于枯燥的事物,人们的情绪总是比较消极和被动。如果孩子们一味地被动识字,不仅识字的效率低,而且还会在一定程度上束缚其思维的发展。
我们不难发现:好奇心和求知欲是儿童具有的天性,对于汉字,儿童对它抱有很大的好奇心。当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被满足,老师对他们的识字热情给予鼓励后,他们便会走上自主识字之路。因此,在新课程的识字教学中,笔者十分重视激活学生自主识字的意识,让他们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一是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使学生在主动参与中体验到识字的乐趣,获得识字的成功感。二是改变识字教学的评价方式,用激励性评价去对学生在识字过程中的点滴进步给予鼓励,对学生的各种探索和创新给予充分的赏识,让学生感到自己每一天都在进步,从而激发学生自主识字的热情,在识字活动中形成自信。
二、主动探索,创造性地识字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知识是不应该传授给学生的,而应引导学生去发现它们,独立地掌握它们。”由此可见,在识字教学中,我们可与学生互换角色,给学生自由识字的空间,经常引导学生说说:“你是怎样记住这个字的?”“你还有更好的记忆方法吗?”以激活学生的思维,充分发挥其潜在的创造能力。如:
1.说一说。就是学生用自己的话来理解字的意思或结合生活实践进行记忆。如“信”字,一个学生说:“信字就是有一个人,他把要说的话写在纸上寄出去。”形和义结合在一起,说得多棒啊!
2.猜一猜。就是学生根据字形编谜语,让其他学生来猜。如:教学“美”字时,有的学生编了“山羊没尾巴,大字在底下”。教学“捉”字时,学生编了“手脚并用”;教学“棉”字,学生说出了“白毛巾搭在木头上”。经过两年多的识字教学,班上学生饶有兴趣地积累了不少自编的字谜。
3.画一画。简笔画言简意赅,形象生动,而且内涵丰富,给人以极大的想象空间,而且一年级儿童对图画的兴趣浓于文字,恰当地结合图画识字,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如教学象形字“日、月、水、火、山、石、田、土”等,教师画出简笔画,再过渡到字形,让学生在图形和字形之间产生联想记忆,很容易就掌握了所要识记的汉字。
4.编儿歌识字。引导学生把生字编成琅琅上口的儿歌,也是提高识字效率的有效途径。笔者在学生所编儿歌的前面加了这样一段文字“学生字,真快乐,我把生字编成歌,既能吟,又能唱,牢记心中永不忘”。
如:学生在学了“清”“请”“晴”“情”“蜻”“睛”等字之后,师生共创儿歌记忆:“日出天气晴,河水清又清;眼睛亮又明,用心做事情;礼貌要说请;春天草青青,蜻蜓是益虫。”这样,学生可以快速准确地将汉字的音、形、义掌握。
三、探索自主识字的课型
(一)游戏识字。如:摘苹果找朋友。教师出示大苹果树,上面结满了鲜红的大苹果,一组摘音节,一组摘字,一组摘词语,然后找到相应的朋友。让学生在平等、愉悦的情感状态中学习,可谓其乐无穷。
又如:大树结果识字。在学生初步认读生字后,把所有的生字放在一起,让学生任意地把生字组合起来,说一个词、一句话,或一段话,看看同学们说的话中用到了几个新学的字,就往大树上贴几个果实,看谁的果实结得多、结得好。这种识字方法不但发展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创造力,还激起了其他学生学习的欲望。
各种课型识字,学生兴趣盎然,学习就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乐趣、一种享受。在活动中感悟体验,学生的潜能得到了最大的发挥。
(二)拓宽识字的途径。在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中,汉字到处都有,随处可见,因此,教师要改变思维方式,拓宽途径,走开放识字之路。
1.利用校园文化识字。进入校园,扑面而来的校名、校训、小学生守则和学校里的文化设施;进入班级,班级名、课程表、学习园地、小学生行为规范,伙伴们的名字……都是学生识字的素材。教师应该做个有心人,经常引导学生认认这些字,日子一久,学生就会有意识地把熟悉环境和识字认字结合起来。
2.利用电视书报识字。电视节目丰富多彩,如新闻联播、儿童故事片、动画片等,学生都能从中获得大量的信息。所以,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在看电视时注意认读字幕,遇到不懂的问家长。如此,耳听标准发音,眼看屏幕上出现的字,不断地看、不断地听、不断地问,在不知不觉间,陌生的字符变得熟悉,进而成为自己认识的字。读书看报既可以巩固复习学过的生字,又可以认识新字。
3.联系生活识字。语文是一门与生活联系十分紧密的学科。语文的学习不仅限于课堂和课本,社会、家庭、现实生活中都有取之不尽的语文素材。因此,在课下,教师也要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做有心人,注意观察周围事物,扩展识字的空间。如街上的商店名、商品名、广告牌、标语等。此外,针对小朋友爱剪剪画画的特点,笔者给学生布置了一份特殊的作业――制作实物字卡。先设计一些自己喜欢的图案、形状,涂上颜色,再把家中实物的名称写上,不会写的字可以与父母合作共同完成,最后把卡片贴在物品上面,每次看到卡片就大声地把卡片上的字读出来。这样,学生对平时熟视无睹的东西顿时来了兴趣。一段时间后,笔者在班上开了一个“字卡交流会”,请学生把家中的字卡都收集起来,在班上与同学交流,把所认识的字读给同学听,也可以拿字卡考考班上的同学。教师给学生在课堂中反馈、交流识字情况的时间和机会,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从而更积极、主动地寻找更多、更好的识字渠道。把识字与生活联系起来,这对学生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自然渗透,对教师却是“有心插柳”的一份匠心。
只要教师善于发现,注重引导,日常生活中的识字资源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只要我们教师能激起学生自主识字的愿望,教给学生自主识字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习惯,让学生留心生活中的汉字,他们就会主动地去识字,在看看、想想、问问中不断增加自己的识字量,并使自己自主识字的能力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