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喻歪曲事实,混淆是非.是什么成语

2025-02-02 13:50:03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颠倒黑白
diān
dǎo
hēi
bái
成语解释
把黑的说成白的;把白的说成黑的。比喻故意歪曲事实;混淆是非。
成语出处
战国

屈原《楚辞
九章
怀沙》:“变白以为黑兮,倒上以为下。”
成语繁体
颠倒黑白
成语简拼
ddhb
成语注音
ㄉㄧㄢ
ㄉㄠˇ
ㄏㄟ
ㄅㄞˊ
常用程度
常用成语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成语用法
动宾式;作谓语、定语;指故意的
成语结构
动宾式成语
产生年代
近代成语
成语正音
倒,不能读作“dào”。
成语辨析
~和“颠倒是非”、“混淆是非”、“混淆黑白”;都含“故意违反事实;混淆正确和谬误;制造混乱”的意思。不同在于:“混淆是非”和“混淆黑白”用于强调“故意制造某种假象;造成混乱”的意思;~和“混淆黑白”用于强调“故意歪曲事实”的意思时;“颠倒是非”和“混淆是非”用于强调“把正确的和谬误颠倒;认识上有错误”的意思。



颠倒是非、混淆是非、指鹿为马

回答2:

颠倒黑白 [diān dǎo hēi bái]
基本释义
把黑的说成白的,白的说成黑的。比喻歪曲事实,混淆是非。
出 处
战国·楚·屈原《九章·怀沙》:“变白以为黑兮;倒上以为下;凤凰在溪兮;鸡鹜翔舞。”
例 句
那种总爱~的人,是不受欢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