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电影的问题《十七岁的单车

2024-12-29 13:21:04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就我个人的角度而言,《十七岁的单车》是部不错的电影,至少比起什么陈大导之流的用金子堆出来的所谓大片要强上几百倍。电影发展到今天,在观众的视觉受到不断的冲击,已经产生疲劳的情况下,电影的本真就更加凸显出来。人类真奇怪,总喜欢兜圈子,返璞归真似乎是不变的归宿。不过所幸,中国现在还有这么一群电影人或多或少地在关注人的内心世界,生存生活状态(或有意或出于无奈),虽然,这群人有时难免矫揉造作,难免会带有功利之心,离电影的最高境界 “真水无香,落水无痕”还有距离。显然,王小帅也不例外。

刚开始时我以为这是一部讲述现代祥子的电影,直到小坚的出现。小坚和小贵是一种比较。事物本身所带来的冲击力也许甚微,但比较的冲击力却是巨大的。正如大仲马所说:世上本无不幸与有幸,一切只是相比较而言罢了。但小坚和小贵之间的比较不是简单的相对。两人有各自的困惑,需求,痛苦,只是范畴不同。假如不是那辆自行车,也许他们永远都不会相遇。两个不同的世界要有交集,那是一场意外。从未出场的小偷把两个少年联系起来,让一辆单车承载了两个人的命运。对于小贵来说,单车是生存的工具。生存,总给人以敬意,因为生命可敬可畏。生存也是一个带有无限凄怆意味的沉重的词。生命的最低层面都附加上了,还有什么是没有承载的。小贵在这个似乎永远藐视他的城市里,背影是那么的单薄,犹如无根的漂萍。在尊严被践踏得体无完肤的时候,在社会底层苦苦挣扎的时候,单车无疑给了他一线希望。于是单车不再仅仅是胖子口中的“不就是一辆单车而已吗。”他是小贵在北京生存下去的信念,希望,寄托。所以他可以为仅仅一辆单车而苦苦寻觅,致死守护。无助的少年迷失在了嘈杂的城市里,单车是唯一的依靠。这是小坚和他的哥们们所不能理解的。对于小坚来说,单车是虚荣的工具。可以理解为是青春期强盛的荷尔蒙的使然。弗洛伊德说:男性的过分威严是为了女性的注意。那单车便是小坚的一种表达方式。加之家庭所带来的压抑,在混合年少的叛逆,小坚的单车也不再仅仅是单车。这是他表达自我价值的方式。小坚也是无助孤独的少年,同样把单车当作了自己的寄托。无助无从寄托,于是就容易把仅有的依靠的意义扩大化。当女孩安慰刚丢了单车的小坚时,他却恶语相向,结果丢失了女孩的心。这是一种扭曲,他以为只有单车他才能去爱,却忘了拥有单车的目的。此时的单车其实已是他的负担,压抑他的负担。当爱情远去,一切释然。

王小帅毕竟还是王小帅,还不足以留下无香的真水。小坚和小贵是两条线,但小坚的塑造似乎更成功。不知是我没有,还是王导没有深切的体验——不知王导的人生经历如何。我体会过身在异乡的孤独和惶恐,但对生存的逼迫却无概念体验——总觉得王导把小贵定位在一个值得同情的地位上,过分强调了小贵的艰辛,以俯视的角度而不是平等的层面来塑造。青春无不所谓平等不平等。此外,王导的一些处理手法显得痕迹过重,重了就让人觉得远了。

电影中有几个颇具玩味的场景。小贵的老乡在知道周迅饰演的红琴只是一个偷穿主人衣服的小保姆之后,叹气道:“我要知道她也是从农村来的…”中国的阶层对立仍然未改变,决定爱情的是门户。对于社会的低层而言尤是如此。还有一个场景,萧萧的新男友到小坚面前进行警告,在萧萧面前炫耀车技,这让我依稀想到了动物世界中的场面。

十七岁的单车承载的不再仅仅是十七岁的泪水,欢笑,十七岁的单车承载的是沉重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