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隆基收拾了自武则天以来的残局,重归李唐天下,一批心系李唐天下的有识之士再一次活跃在政坛,支持李隆基开创了开元盛世,使大唐出现了第二次高峰,这在文学上体现的淋漓尽致,同时,经济外交特别是以洛阳为中心的中土文化等软实力傲世海内外,多各民族,各个国家商旅不绝,文人骚客壮游天下,一派开放景象。自天宝后,落日余晖,一派残阳。
在以人治为基础的封建统治结构中,诺大的国家完全寄托在一个人身上,君主自身喜怒哀乐任何微妙的变化,都体现在国家的改变上,这对一个国家民族是非常可怕的,致命的,前期在心系李唐天下的知识分子的拥护下,在黎民百姓渴望天下太平的期望中,开创了开元盛世,然而,任何事情都不是一成不变的,李隆基在改变,官员在流动,政策在变化,与民休息,轻徭薄赋一段时间后,人们的心里会发生变化,不在本分老实,一心敬畏,而是玩世不恭,觊觎之心膨胀,安禄山,史思明造反了,量变就引起了质变。不过古人对这一问题有了解决方法,那就是王道加霸道,王霸杂糅,汉武帝,康熙,雍正都用过,但并不是万能的,没有一套合理的制度。为啥明朝这个奇葩的朝代,皇上不上朝,没出现这种问题,因为明朝出现了现代内阁制度的雏形,首辅大臣轮换,所以说,没有一套一以贯之的治理政策,盛世顶多一代人。进一步说,开元时期的生产关系不再适应天宝时期的生产力发展,所以在历史的循环前进中,李隆基现象各朝各代都有,你方唱罢我登场。
唐玄宗的生平基本以安史之乱,或者以开元、天宝两大年号为分界线,前后反差极大,前半生算得上英气勃发,年轻时发动政变,先后推翻韦后、太平公主,夺取了皇位;又承袭太宗、武后留下的基业励精图治,开创了著名的开元盛世;后期却逐渐失去了进取心,荒废政事耽于享乐,重用李林甫、杨国忠、安禄山等奸佞,最终导致藩镇势力做大,引发安史之乱,盛唐的局面一去不返。
早年的李隆基,英明神武精明强干,政治舞台的第一战就干掉了野心勃勃的韦后;紧接着,他又对准了自己的姑母太平公主,再次将控制着七分之五的宰相班子的太平公主集团碾碎。从此以后,他便开始了他的传奇帝王生涯,缔造了中国封建社会的顶点——开元盛世。但是月盈即亏,当唐帝国走向最顶峰的时候,它也就要无可避免地开始走下坡路。而偏偏李隆基这个人又是著名的风流天子,是一个非常自尊自傲甚至自恋的人。在他飘飘然于自己开创的盛世景象以后,他也就逐渐开始了沉迷酒色的生活。
有句话叫做盛极而衰。唐朝可以说在李隆基时候达到全盛,那么自然而然的,全盛之后就是衰落。李隆基就处在这个点儿上。像其他皇帝汉宣帝,万历皇帝,乾隆皇帝等等。我们可以从杜甫的诗里看到开元盛世的壮观,也可以看到战争带来的无穷尽的灾难。当时唐朝在西域有几万驻军,战斗力很强。但是在与波斯的战斗中几乎全军覆没,但是仅仅一年,就又恢复了战斗力。可见当时国力之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