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清,多发几张
西红柿白粉病
该病主要为害叶片,叶柄、茎及果实有时也可被害。常见有两种表现:其一,初在叶正面出现小型的放射状粉斑,即菌丝和分生孢子梗及分生孢子,后扩大成圆形粉斑,且白色粉状物逐渐加密、扩大,严重时布满全叶;另一种症状,初发时叶正面粉斑不明显,而有边缘不明显的黄色斑块,仔细可看到有稀疏的霉层,后病斑扩大连片白色霉层渐明显,且覆满整个叶,后期使整叶变褐枯死。
病原
编辑
该病是由Leveillula taurica(Lev.)Arn.(鞑翅内丝白粉菌)引起,病菌属于子囊菌亚门真菌。菌丝内生,无性阶段为Oidiopsis taurica(称辣椒拟粉孢),分生孢子棍棒状或烛焰状,单个顶生于由气孔伸出的孢子梗顶端,无色,大小40-80μm×12-21μm。闭囊壳埋生于菌丝中,近球形,直径140-250μm,附属丝丝状与菌丝交织,不规则分枝,内含子囊10-40个,子囊近卵形,大小80-100μm×35-40μm,其中多含子囊抱子2个。有时可见Oidium lycopersici Cooke Mass.(称番茄粉孢)为害茎叶。
发生规律
编辑
在我国北方,病菌主要在冬作番茄上以无性孢子越冬,此外也可以
西红柿白粉病
闭囊壳随病残体于地面上越冬,条件适宜时,闭囊壳内散出的子囊孢子,随气流传播蔓延,以后又在病部产出分生孢子,成熟的分生孢子脱落后通过气流进行再侵染。南方番茄常年种植区,病菌无明显越冬现象,分生孢子不断产生,辗转为害。番茄粉孢分生孢子萌发适温20—25℃;鞑靼内丝白粉菌为15—30℃。露地多发生于6—7月或9—10月,温室或塑料大棚则多见于3—6月,或10—11月。
防治方法
(1)选育抗白粉病品种,加强棚室温湿度管理。
(2)采收后及时清除病残体,减少越冬菌源。
(3)发病初期,棚室可选用粉尘法或烟雾法,于傍晚喷撒10%多百粉尘剂,每667平方米每次1kg,或施用45%百菌清烟剂,每667平方米每次250g,用暗火点燃熏一夜。
(4)露地或棚室可选用15%三唑酮(粉锈宁)可湿性粉剂500倍液、40%福星乳油10000-8000倍液、10%世高水溶性颗粒剂1500倍液、30%特富灵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50%硫磺悬浮剂200-300倍液,或50%嗪胺灵乳油500-600倍液、2%武夷菌素水剂或2%农抗120水剂150倍液、25%敌力脱乳油3000倍液、15%三唑酮(粉锈宁)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加25%敌力脱乳油4000倍液,隔7-15d1次,连续防治2—3次。发生鞑靼内丝白粉菌时,一般使用三陛酮、福星、世高等内吸治疗剂方能有明显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