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瓜疫病有哪些症状?怎样防治

2025-01-01 13:47:21
推荐回答(4个)
回答1:

  黄瓜疫病是威胁黄瓜生长的病害之一,黄瓜一旦感染了疫病,会造成大面积死亡,产量直接减少20%以上,所以一定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方法来防止黄瓜疫病的发生。
一、黄瓜疫病的发病症状:
  黄瓜又称胡瓜,黄瓜的茎上覆有毛,富含汁液,叶片的外观有3-5枚裂片,覆有绒毛。黄瓜感染疫病后始在嫩尖上出现暗绿色、水浸状腐烂,逐渐干枯,形成秃尖。成株期主要危害茎基部、嫩茎节部,开始为暗绿色水浸状,以后变软,明显缢缩,发病部位以上的叶片逐渐枯萎。叶片被害产生暗绿色水浸状病斑,逐渐扩大形成近圆形的大病斑。瓜条被害,产生暗绿色、水浸状近圆形凹陷斑,后期病部长出稀疏灰白色霉层,病瓜皱缩,软腐,有腥臭味。
二、黄瓜疫病的环境影响:
  该疫病为土传病害,以菌丝体、卵孢子及厚垣孢子随病残体在土壤或粪肥中越冬,翌年条件适宜长出孢子囊,借风、雨、灌溉水传播蔓延,寄主被侵染后,病菌在有水条件下经4-5小时产生大量孢子囊和游动孢子。在25-30℃下,经24小时潜育即发病,病斑上新产生的孢子囊及其萌发后形成的游动孢子,借气流传播,进行再侵染,使病害迅速扩散。发病适温28-30℃,在适温范围内,土壤水分是此病流行的决定因素。因此,凡雨季来临早、雨量大、雨日多的年份或浇水过多发病早,传播蔓延快,为害也重。地势低洼、排水不良、浇水过勤的粘土地及下水头发病重。卵抱子可在土壤中存活5年,连作地、田园不洁及施用带病残物或未腐熟的厩肥易发病。
三、黄瓜疫病的防治方法:
农业防治方法:
1.选用耐病品种,播种前对种子消毒,
2.与非瓜类作物实行5年以上轮作。
3.嫁接防病:用南瓜做砧木与黄瓜嫁接,能有效防治黄瓜疫病。
4.土壤处理。苗床或大棚常用土壤处理剂有并配合喷施新高脂膜增强药效。
5.加强田间管理,提高植株抗病能力,推广配方施肥,施用充分腐熟的优质圈肥,注意氮磷钾合理配合,避免偏施氮肥。生长中后期增施磷钾肥及微肥,以增强黄瓜抗病能力。改善透光强度,及时开沟排水,降低田间温度,生长期间及时拔除病株,摘除病叶,收获后及时清除枯枝烂叶、根茬及杂草,以减少下茬蔬菜的侵染来源。
农药防治方法:
  针对黄瓜疫病可选咪鲜松脂铜 来防治。
咪鲜松脂铜为高效、广谱、低毒型杀菌剂,内含咪鲜胺为咪唑类广谱农药杀菌剂和松脂酸铜为有机铜类广谱性农药杀菌剂。通过抑制甾醇的生物合成而使菌体死亡,在植物体内具有内吸传导作用,对于子囊菌和半知菌引起的多种病害防效极佳。它采用基因诱导技术,激活植物抗病基因,内吸性强,速效性好,持效期长,对大田作物、果树、蔬菜、草皮及观赏植物上的多种真、细菌病害,如霜霉病、疫病、炭疽病、溃疡病、枯萎病、细菌性角斑病、叶斑病、黑腐病、软腐病、幼苗猝倒病或立枯病具有治疗和铲除作用,对病毒病效果也比较显著。
  氟吡菌胺主要通过作用于细胞膜和细胞骨架间的特异性蛋白而表现杀菌活性。这一杀菌机理与目前所有已知的卵菌纲农药杀菌剂完全不同。氟吡 菌胺对病原菌的各主要形态均有很好的抑制活性,包括对游动孢子的释放和移动、菌丝萌发和生长、产孢都有非常好的抑制作用。氟吡菌胺 因具有抑制菌丝体和孢子形成活性而具有治疗活性。

回答2:

黄瓜疫病是威胁黄瓜生长的病害之一,黄瓜一旦感染了疫病,会造成大面积死亡,产量直接减少20%以上,所以一定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方法来防止黄瓜疫病的发生。一、黄瓜疫病的发病症状:黄瓜又称胡瓜,黄瓜的茎上覆有毛,富含汁液,叶片的外观有3-5枚裂片,覆有绒毛。黄瓜感染疫病后始在嫩尖上出现暗绿色、水浸状腐烂,逐渐干枯,形成秃尖。成株期主要危害茎基部、嫩茎节部,开始为暗绿色水浸状,以后变软,明显缢缩,发病部位以上的叶片逐渐枯萎。叶片被害产生暗绿色水浸状病斑,逐渐扩大形成近圆形的大病斑。瓜条被害,产生暗绿色、水浸状近圆形凹陷斑,后期病部长出稀疏灰白色霉层,病瓜皱缩,软腐,有腥臭味。二、黄瓜疫病的环境影响:该疫病为土传病害,以菌丝体、卵孢子及厚垣孢子随病残体在土壤或粪肥中越冬,翌年条件适宜长出孢子囊,借风、雨、灌溉水传播蔓延,寄主被侵染后,病菌在有水条件下经4-5小时产生大量孢子囊和游动孢子。在25-30℃下,经24小时潜育即发病,病斑上新产生的孢子囊及其萌发后形成的游动孢子,借气流传播,进行再侵染,使病害迅速扩散。发病适温28-30℃,在适温范围内,土壤水分是此病流行的决定因素。因此,凡雨季来临早、雨量大、雨日多的年份或浇水过多发病早,传播蔓延快,为害也重。地势低洼、排水不良、浇水过勤的粘土地及下水头发病重。卵抱子可在土壤中存活5年,连作地、田园不洁及施用带病残物或未腐熟的厩肥易发病。三、黄瓜疫病的防治方法:农业防治方法:1.选用耐病品种,播种前对种子消毒,2.与非瓜类作物实行5年以上轮作。3.嫁接防病:用南瓜做砧木与黄瓜嫁接,能有效防治黄瓜疫病。4.土壤处理。苗床或大棚常用土壤处理剂有并配合喷施新高脂膜增强药效。5.加强田间管理,提高植株抗病能力,推广配方施肥,施用充分腐熟的优质圈肥,注意氮磷钾合理配合,避免偏施氮肥。生长中后期增施磷钾肥及微肥,以增强黄瓜抗病能力。改善透光强度,及时开沟排水,降低田间温度,生长期间及时拔除病株,摘除病叶,收获后及时清除枯枝烂叶、根茬及杂草,以减少下茬蔬菜的侵染来源。农药防治方法:针对黄瓜疫病可选咪鲜松脂铜来防治。咪鲜松脂铜为高效、广谱、低毒型杀菌剂,内含咪鲜胺为咪唑类广谱农药杀菌剂和松脂酸铜为有机铜类广谱性农药杀菌剂。通过抑制甾醇的生物合成而使菌体死亡,在植物体内具有内吸传导作用,对于子囊菌和半知菌引起的多种病害防效极佳。它采用基因诱导技术,激活植物抗病基因,内吸性强,速效性好,持效期长,对大田作物、果树、蔬菜、草皮及观赏植物上的多种真、细菌病害,如霜霉病、疫病、炭疽病、溃疡病、枯萎病、细菌性角斑病、叶斑病、黑腐病、软腐病、幼苗猝倒病或立枯病具有治疗和铲除作用,对病毒病效果也比较显著。氟吡菌胺主要通过作用于细胞膜和细胞骨架间的特异性蛋白而表现杀菌活性。这一杀菌机理与目前所有已知的卵菌纲农药杀菌剂完全不同。氟吡菌胺对病原菌的各主要形态均有很好的抑制活性,包括对游动孢子的释放和移动、菌丝萌发和生长、产孢都有非常好的抑制作用。氟吡菌胺因具有抑制菌丝体和孢子形成活性而具有治疗活性。

回答3:

(1)症状与发病条件。

黄瓜疫病俗称卡脖子,黄瓜整个生育期都能发生。主要为害叶片、茎和果实,其生长点幼嫩部分最易受害。幼苗期受害,生长点初呈似水烫的暗绿色水渍状软腐,最后干枯,严重时,萎蔫枯死;成株期发病,多从地面茎基部开始,先呈水渍状暗绿色病斑,病部软化缢缩。叶片逐渐下垂,后全株枯死,叶片青枯,但病株维管束不变色。叶片发病,初呈圆形或不规则形暗绿色水渍状病斑,边缘无明显界限。湿度大时,病斑扩展很快。由叶柄迅速蔓延到茎节部,病部溃烂;干燥时,病斑扩展较慢,病斑边缘较明显、暗绿色,中部浅褐色或青白色,常干枯脆裂。果实被害一般先从花蒂部发生,开始为水渍状、暗绿色凹陷病斑,后软腐,表面生灰白色稀疏霉状物,果实迅速腐烂。

黄瓜疫病是由鞭毛菌亚门,疫霉属真菌侵染所致。该病菌借气流、雨水和人们农事活动传播。最适宜发病温度为25~30℃,病菌生长发育的温度为9~37℃。土壤湿度是发病的决定因素,高湿则发病迅速。

(2)防治方法。

防治黄瓜疫病要实行“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

①选用抗病品种;嫁接育苗、壮苗定植;注意与非瓜类作物轮作;增施生物菌有机肥、磷钾肥和中微量元素肥料,减少氮肥使用量,预防瓜秧徒长;调整好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关系,维持健壮长势,提高植株自身的抗病性能。

②调整生态环境,注意降低田间小气候空气湿度。大田栽培要实行南北行向,适当增大行距,改善通风条件,降低空气湿度;设施栽培,白天实行高温管理(32~35℃),夜晚加大通气量,实行低温管理(10~16℃),降低室内空气湿度,创造一个不适宜疫病侵染发育的环境条件,控制病害的发生。

③及时清除病源。对各种病残体要及时摘除,就地深埋,严禁随地乱扔,散发病菌,传染病害。

④化学防治要科学用药,在“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方针的指导下,大田栽培要力争在每次降雨之前用药,遇连阴雨天气,要抓住降雨间隙枪喷农药保护。设施栽培每次灌水之前要先行用药,保护好瓜秧后再浇水。

主要农药有50%安克(烯酰吗啉)1000~2000倍液、50%百泰1500~2000倍液、天达裕丰1000倍液、80%乙磷铝500倍+64%杀毒矾500倍液、72%杜邦克露600~800倍液、72.2%普力克700倍液、75%百菌清800倍+甲霜灵600倍液;80%大生600~800倍液、1∶0.7∶200倍波尔多液、1∶4∶600倍铜皂液等。设施栽培可用5%百菌清粉尘剂每亩温室喷粉1000克,或45%百菌清烟雾剂熏烟,每亩温室300~400克预防,每7天左右1次。注意!每次用药须加天达2116加有机硅,提高防治效果。

回答4:

初为水浸状褪绿斑,后渐扩大,在空气湿度大时病斑迅速扩大,可扩及叶的大半以至全叶,并可沿叶脉侵入到叶柄及茎部,形成褐色条斑。1、发病重的田块,应与其他蔬菜或经济作物实行3年以上轮作。青枯立克300倍灌根同时喷雾,可以治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