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有这样的情况一般是国外评奖的都是这方面的专家组啊什么的,但是其实我觉得很大部分应该是因为文化差异,因为一个国家的文化、风俗、甚至最近流行的语言,国人看就能理解,外国人看可能就觉得不懂,反之,外国人觉得好的,可能国人就觉得没什么特别或则怎么样啊,那大多是因为影片的题材要嘛离国内的现实生活有点远,要嘛就是反映太纯朴的东西。
如果你注意到的话,很多在国外获奖的作品不是反映七八十年代的中国,男女青年都是穿革命装或者秋菊那样的底层妇女,就是一个都不能少那样的中国农村生活,还有就是中国的古装武打的。因为可能在外国人眼里,这样的才是中国,换个角度说,中国农村、革命时期、中国武功等等是有中国特色的东西,现代化大都市高楼大厦谈情说爱是现代每个国家都有的,这样的影片自然不能太吸引外国人。就像很多人觉得非洲,就应该是大草原很多土著那样的,虽然说非洲的很多国家已经不是那样的了。这就是文化差异。
还有的情况一般是因为有些影片都是先送去国外参展,获奖什么的。在国内可能还没有上映或则做宣传,拿了奖回来再做,其间可能会觉得在国内不怎么受欢迎。但是也有很多获奖的影片在国内得到了很高的票房。
(新浪娱乐讯 获得柏林国际电影节银熊奖的《孔雀》在内地放映可以说是个奇迹,获奖后每日票房高达60万人民币(等于72,582美元),截止到2月27日整个周末总票房就达到21万7千美金获中国商业电影周末排行榜第一,大大超出了业内人士的估计。)
你去好好找找相关资料,应该就能了解和理解更多的。
这些只是个人观点。
很多导演在拍的时候他的对象就不是我们这些普通的小老百姓,总说我们看不懂,其实是定位不准,对准了外面,却顾此失彼
文化不同,欣赏思维当然也不同啦!
用得着那么多废话么,因为有的是好片,但国内不让放。而有的只是为了获奖而拍摄的。获奖了,好得到国外的投资,再去拍片,中国电影人也满可怜的。还有个别国外获奖的,在国内也普遍承认的。
中国的电影制度就是没制度,上面说了算。一些和时代脱节的人掌握放映的权力,能有好结果么?国内反应一般因素很多。没给钱,不给你炒作,看上去自然“反应”就一般了。你看现在的中国武侠大片,多会炒作。到了国际反而反应一般。
你让人家替你分析你拿去用你的名字发表?
获奖的影片往往都是反应现实生活的,而更多是表现人性的,这两样东西都不是观众喜欢看的,这就是为什么很多商业片那么受欢迎的原因。电影艺术性高、欣赏价值高并不代表会有票房;票房高也不代表就是一部高质量的影片。票房是观众决定的,而谁获奖是专家决定的,不同的评价人群、系统、标准决定了不同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