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幻想人物陪伴自己的《美丽心灵》,评价为什么能非常高?

2024-12-12 04:30:57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美丽心灵》这部电影真的不错,很震撼人的传记电影,最大的体会就是作为名人确实真不容易,所以我觉得电影能获得如此高评,属于实至名归。

电影简介

这部电影是2001年上映的,目前豆瓣评分8.9分,片长135分钟,片子主要讲一个伟大的数学科学家,小约翰福布斯的人物传记,他还在念研究生的时候就有了一个著名的博弈理论,这个理论当时只是有短短的26页,但是在国内的经济和军事领域等产生了一个非常庞大的影响。但是就在他名声大噪的时候自己的直觉却因为精神分裂症受到了困扰,但这并没有阻止他在学术界上的步伐,深爱他的妻子艾丽西亚一直在身边鼓励帮助他,虽然一路上走得非常艰苦,但始终在努力的向前行进着,最终纳什凭着自己十几年的不懈努力,顽强意志得以如愿以偿。

电影获奖

该片在第74届奥斯卡金像奖获得最佳影片;

第74届奥斯卡金像奖,获得最佳导演;

第2届美国电影学会奖,获得年度佳片。

电影感悟

有句话在这部电影时常出现,我非常认同这句话,“天才和疯子只是一线之隔”,不止一次听到这句话,尽管后期的纳什精神分裂,但那时的精神力量十分的强大作为一个科学家并获得了诺贝尔奖,真的是非常了不起,不过还好他的妻子一直爱着他并陪伴着他,之前学习纳什均衡的时候,完全想象不到他会是这样一位数学家,当时大家纷纷把钢笔放到他的桌前以示尊敬时,那个画面真的特别感人。

回答2:

《美丽心灵》的评价之高,绝对绕不开一个人——约翰·纳什。纳什跌宕起伏的一生给这个电影提供了无比精彩的故事模版,让人为之感叹,更为之动容。

约翰·纳什,来自西弗吉尼亚的数学天才,博弈论的创始人,1994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同时,他也是备受精神分裂症摧残的一个受害者,在长达30年于病魔的抗争当中,他异想天开的猜想和理论,以及不被理解的行为被别人看成是“精神病患者”。三十年来,在纳什人生最艰难的日子里,他的妻子几乎形影不离,在鼓励与陪伴下,用一生阐述了什么叫做“美丽心灵”。

要知道,当一个电影改编于真人真事,其富含的生命力远高于电影本身。当我们知道像《忠犬八公的故事》、《泰坦尼克号》这样的故事实在发生于这个世界的时候,不论是爱情、亲情,还是忠诚,人间真情令观影者相信现实的美好,而这才是真正打动人心的地方。我相信,《美丽心灵》电影中,不论是教授对于数字的执着,还是教授夫妇的相濡以沫,都令所有观影者对约翰·纳什这个真实存在过的伟人,心生敬佩。

当然,一部优秀的传记电影必然离不开优秀的团队。

导演朗·霍华德的天才创造能力让这部电影超越了故事本身,并让更多的人关注到一个在天才与疯子之间游离的伟人传奇的一生。导演以第一视角来拍摄约翰·纳什,使观众身临其境。为了更好的表现现实与幻想,导演用小景别来拍摄约翰和幻想朋友的对话,当下一个镜头快速切到全景的时候,我们却发现约翰实际上在和空气说话。同时,为了让后面那段差点淹死自己儿子的重场戏变得更有冲力,导演对于事件的处理层层递进,先从最开始数鸽子的奇怪举动开始,到后面幻想朋友,将桌子从楼上摔下去,到幻想变成饿国间谍······行为和幻想一个比一个离谱,导演让观众跟随纳什的视角穿梭在真实与虚无中,到达高潮,在没有任何预示的情况下,慢慢带领我们进入纳什地狱般的生活中。

除此之外,罗素·克劳影帝般的演技让约翰·纳什这个人物在荧幕上活了起来。尽管这是一个极具悲剧色彩的人物,但罗素·克劳拒绝了一个把角色演得过火的机会,他用极为克制的演绎方式,将情感投入到每一个行为细节当中,比如模糊的微笑,吞吞吐吐的演讲,以及轻微的南方口音。当然,能够使他的演技纳入影史的原因不止这些,罗素·克劳为了能够更好地诠释约翰·纳什这个人物,他亲自接见了纳什,并模仿了他的手部动作运用到电影当中。这种对于角色创造的认真态度让电影的人物变得丰满而真实。

回答3:

《美丽心灵》是由朗·霍华德执导,罗素·克劳、詹妮弗·康纳利等主演的剧情片,该片于2001年12月21日在美国上映。

这部电影讲述了患有精神疾病的伟大数学家约翰纳什,冲破自己精神疾病的阻碍最终获得诺贝奖的伟大传奇故事。

《美丽心灵》全面上映与2002年,并在第74届奥斯卡获得最佳影片,朗霍华德也凭借此片获得当年的奥斯卡最佳导演奖,电影是艺术的改编,作为真人传记电影会在一定程度上面做艺术的加工,《美丽心灵》之所以可以获得这么大的成功,无外乎两个方面,第一就是一位传奇数学家患有精神病最终拿下诺贝尔奖的励志故事,其次就是他跟妻子没有被病情所击倒,在漫长琐碎的生活中互相照顾互相爱护,最终传为一段佳话的爱情故事。

这部电影是我个人非常喜欢的传记类型片,影片以强大的同情,了一个精神病人从外在看起来很奇怪,但是从内心世界来看纳什这种天才的精神世界十分自洽。其实导演十分聪明,他没有从一个侧面的角度去还原约翰纳什的一生,而是以个人视角入手,让我们从纳什的世界馆擦这个世界,这种强烈的代入感会跟后面谜底揭开任务回到现实形成强烈的反差,观众也会惊呼,原来我们是以一个精神病的视角来交接这个世界,所以显得荒诞而又真实,原来我们不能理解精神病患者是因为我们从来没有从他们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才会认为他们的举止行为荒诞可笑,其实如果我们体会了精神病人的视角就不会感觉荒诞可笑了。

很多人自以为是理性的,其实是感性大于理性,我们很多时候的判断来源自己的经历,会根据视觉传达到大脑从而根据之前的影像来判断,而电影里的纳什开始因为眼前的幻象做出了一些常人所不能理解的行为,最终他依靠妻子的爱战胜了这种虚幻的假象,真正的用理性判断事物,他不相信眼前,但是他相信爱,因为爱无法用理性判断却真正的存在。

电影里纳什妻子对他的陪伴爱护牺牲是一条观众可以看到的发展叙事,而他自己强大的意志力,通过爱来寻找理性,最终用理性来战胜病魔则是一条观众需要自己感染的暗处叙事。

这种爱与理性交织的情感,帮助哪是完美的度过了一生,妻子的爱是出发点自己的理性是落脚点,可能也只有爱如君心才能称得上是《美丽心灵》吧。

一句里面的台词结束:


可能从梦幻中醒来的部分,不是在脑海里,而是在心上。

回答4:

记得第一次看的《美丽心灵》是班主任给我们放的,年少的我们欣赏完这部电影之后,只觉得全身充满了能量。当时的约翰·纳什还在世,而如今回顾《美丽心灵》时,老先生已作古......

我认为,《美丽心灵》之所以是一部佳片,有两个人起来决定性作用:原型约翰·纳什,约翰·纳什的扮演者罗素·克劳。

《美丽心灵》斩获了不但第74届奥斯卡最佳影片、奥斯卡最佳导演两项大奖,在豆瓣也凭借8.9的高分入围“豆瓣top250”。如今再次回顾《美丽心灵》,认为《美丽心灵》这部传记电影的优秀是与其创作的原型—约翰·纳什先生密不可分。

天才+疯子=约翰·纳什

看过电影的朋友们都知道,这里说的“疯子”不是什么对事情的疯狂,而是医学定义上的“疯子”!纳什一直被精神分裂症给折磨,不断地看到自己幻想出来的“舍友”与“舍友的女儿”,在他的幻觉里,甚至还有特工和间谍。还好有妻子耐心又细致的照料,虽然有疾病的折磨,纳什仍然可以搞自己的学术研究。在他大学时候的“博弈论”更是拿下了诺贝尔经济学奖。虽然电影和现实也存在不小的出入(比如纳什曾经其实是一个同性恋),但是约翰纳什的传奇人生是电影重要的加分项。

现在再来说说《美丽心灵》另一位中流砥柱—罗素·克劳。

在《美丽心灵》之前,其实不太相信罗素·克劳的演技,却因为《美丽心灵》开始认同罗素·克劳(可是从最近接的电影《新木乃伊》来说,罗素·克劳的演技又开始倒退了!)。在这部电影里,罗素不但表现出被精神分裂折磨的病人,也要演出学术界的巨人。当然,罗素做到了。

作为一部传记电影,《美丽心灵》的时间线很长,从男主人公约翰纳什的大学开始,再到主人公儿子上大学结束。如此长时间对人物的描述下,《美丽心灵》的还原度却依然保持着传记片上流的水准(在剧中一闪而过的“约翰纳什”儿子的扮演者真的是老先生的儿子),也不得不说电影的制片方也下了苦功夫。

回答5:

美丽心灵之所以评价如此之高,自然有它自己的原因:

首先,我们知道该片讲述了患有精神分裂症的数学家约翰·福布斯·纳什,在博弈论和微分几何学领域潜心研究,最终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故事。我想说说真实的艾里西亚。1955年艾丽西亚与纳什开始约会,1957年两人终成眷属。最关键的是婚后,58年纳什便开始显露一些精神失常的症状

其次,我们也知道他们离婚以后,艾里西亚再也没有结婚,她依靠自己作为电脑程序员的微薄收入和亲友的接济,继续照料前夫和他们唯一的儿子。她坚持纳什应该留在普林斯顿,因为如果一个人行为古怪,在别的地方会被当作疯子,而在普林斯顿这个广纳天才的地方,人们会充满爱心地想,他可能是一个天才。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本影片最大的主题就是爱!是纳什对工作的爱,更是他妻子对他那份矢志不渝的爱!当纳什患了精神分裂症,严重地影响到了他的工作和生活的时候,他的妻子仍然不离不弃的陪在他的身边。

因此,这部电影才能得到如此高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