峻青的资料

2025-01-04 05:25:55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峻青,男,原名孙俊卿,山东省海阳市人,当代作家,画家,中共党员。

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20世纪40年代开始发表作品。1955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黎明的河边》、《海啸》、《血衣》等小说。中国作家协会第二、三、四届理事。曾任上海作家协会副主席、代理党组书记,《文学报》主编。

2019年8月19日晨,作家峻青在华东医院病逝,享年96岁。



扩展资料:

人物经历

1941年参加革命工作,194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胶东《大众报》记者,新华社前线分社随军记者,昌维地区武工队小队长,《中原日报》编辑组长,中南人民广播电台编委兼宣传科长,中国作家协会上海分会副主席、代理党组书记,《文学报》主编。

1955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短篇小说《血衣》获1946年胶东文协二等奖、《黎明的河边》获上海蜂花杯奖,七绝《回归诗》获1997年香港回归诗词大奖赛荣誉奖。“文革”中受到严重迫害。粉碎四人帮后重新写作。

1981年发起创办《文学报》并主持该报工作。后任上海作协副主席,继续在创作。几年前又推出近400万字的《峻青文集》(六卷)。峻青还是中国硬笔书协的名誉顾问,深受庞中华和全体同仁爱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峻青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血衣

回答2:

  峻青,(1922——1991),原名孙俊卿,当代作家。山东海阳县人。1922年3月生。幼年家贫,只读了几年小学,13岁便去工厂当童工。抗日战争爆发后参加革命工作。1941年写出第一篇作品《风雪之夜》,后担任报纸的记者和编辑工作。解放后任文艺界领导工作。从1954年起写了一系列优秀短篇小学,如《黎明的河边》《党员登记表》等。本文选自散文集《秋色赋》,节选了原文开头、中间和结尾几个描写海滨仲夏夜景色的片段.
  峻青是擅长写革命斗争题材的有成就的作家。他18岁投身革命,参加过抗日民族解放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战斗中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深深地感动着他,便他总觉得自己有责任将已经过去了的那段令人难忘的斗争生活再现出来。他说:"在那些艰苦的日子里,多少父老兄弟在我的身边倒下去了,多少英雄儿女的壮烈事迹深深地刻在我的记忆里,每一想到这些为了党和人民的共同事业而慷慨地贡献了自己的宝贵生命的人们,我的心就情不自禁地跳动起来,发生了一种要用文学创作来表现他们的强烈冲动,这种冲动促使我写出了这些作品。"正是这种难以抑制的革命激情和崇高的使命感,峻青回忆"了同故乡山东老区人民战斗的峥嵘岁月,描写了战争年代中所熟悉所难忘的英雄人物,相继发表了《马石山上》《党员登记表》、《黎明的河边》、《最后的报告》、《交通站的故事》等短篇小说。这些小说的共同特点是,作者善于用浓重的笔墨,从正面描绘革命斗争的艰难、残酷,刻画在艰苦的环境中解放区人民对革命事业的无比坚贞,以及他们大义凛然的革命英雄主义和崇高的自我献身精神,为我们绘制了一幅幅色彩绚丽、气吞山河的历史画卷,为青年一代提供了一部生动形象的传统教材。
  50年代以后,峻青也写了一些反映胶东人民在和平建设时期的英雄业绩的小说,如《老水牛爷爷》、《苍松志》、《山鹰》、《丹崖白雪》等,但总的来看,都不如描写革命历史斗争题材小说的成就高,影响大。而正是这些革命斗争题材小说的创作,确立了峻青在20世纪后半期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峻青描写革命历史斗争生活的小说从不回避革命斗争的艰苦、残酷,甚至流血牺牲。他往往把人物置放在惊心动魄的战争场面、尖锐复杂的矛盾旋涡中去经受血与火、生与死的考验,使人物性格闪现出灿烂夺目的光彩,展现蕴积在人物身上的那种强大的精神力量。《黎明的河边》就鲜明地体现了这一创作特色。小说描写的是1947年国民党军队进攻胶东解放区时,通讯员小陈一家为掩护武工队队长通过敌人封锁区,而英勇献身的事迹。作品始终把小陈置于尖锐激烈的矛盾冲突之中。他危难中受命,要带领两名武工队负责人连夜突破敌人的封锁线,到潍河东开展工作。这必然要遇到种种艰难险阻,对于一个18岁的小战士来说,无疑是一个严峻的考验。"潍河狙击战"是小说情节的高潮,也是展现小陈英雄性格和崇高思想境界的最动人的章节。当敌人卷土重来,捆绑住他的母亲和弟弟作人质,步步向他逼进的时候,他能听从母亲的召唤,开枪向敌人射击;母亲和弟弟牺牲后,他强忍着巨大的悲痛,在身负重伤的情况下,抱住还乡团头子跳下了浊浪滚滚的潍河,为革命献出了年轻的生命。小说就是通过这一系列描写,展现了他勇敢机智,忠于革命事业,富于自我牺牲的精神。
  峻青是一位富有独创性的作家。他小说创作中所显示出来的这种特色,其美学风格是悲与壮的高度融合,同时又始终洋溢着革命乐观主义和革命理想主义的精神。所以说,悲壮的格调和理想化的色彩是他描写革命历史斗争题材小说的又一个显著特点。
  在峻青的小说中,人物活动的环境总是十分险恶严峻的,人物所进行的艰苦斗争又总是惊心动魄的。作者就善于把人物放在这样的环境中,通过他们在血与火、生与死面前的举止、抉择等一系列矛盾冲突来表现他们的思想性格和精神品质。《党员登记表》写的是女共产党员黄淑英母女为保存一张全区党员登记表,与敌人英勇斗争的故事。小说以一张"党员登记表"作为中心线索来安排组织矛盾冲突:在白色恐怖笼罩的敌占区海莱山区,敌人为破坏这个地区的党组织,利用叛徒黄有才的告密,千方百计要想得到这张党员登记表,在敌人连续十个昼夜的严刑拷打下,黄淑英坚贞不屈,最后壮烈牺牲,谱写了一曲共产党人的正气歌。《黎明的河边》更能体现这一悲壮的风格。小说一开始就把人们带进了尖锐激烈的矛盾之中:河东的武工队由于叛徒告密被打垮,队长和副队长都壮烈牺牲,"我"和老杨必须连夜过河,整顿队伍,坚持斗争。任务是这样的紧迫,斗争是这样的艰险。小陈为掩护"我"和老杨过河,在被敌人发现、包围的严峻形势下,在敌人采取诱降、拆散骨肉等卑劣手段的压力下,大义凛然,与敌人展开了殊死搏斗,最后壮烈牺牲。这种把人物置于矛盾冲突的尖端,通过人物在危难关头的一系列行动的描写,充分地展现了人物在艰难困苦中的崇高精神境界。
  峻青在浓笔重彩描绘革命斗争的艰难残酷时,始终都在作品中洋溢着一种革命乐观主义和革命理想主义的精神。他的作品,使人感受到一种强烈的革命激情和正义的力量。尽管人物的处境险恶,斗争残酷,为革命的胜利付出了鲜血和生命的代价,但在这种悲壮的气氛中,带给人的却是振奋激昂、信心和力量。无论是《马石山上》的十位八路军战士,《党员登记表》中的黄淑英,还是《黎明的河边》中的小陈,《交通站的故事》中的姜老三,在他们的身上,分明充溢着一种面对困难和险恶而具有的无坚不摧的力量,面对凶恶狡猾的敌人而表现出来的蔑视它、战胜它的英雄气概,面对死亡而大义凛然与视死如归的精神。
  为了突出这种悲壮的风格,峻青还常常在小说创作中着力于场面的烘托和气氛的演染,把自然环境的描写、故事情节的发展、人物性格的刻画结合起来。他的小说故事性强,场面惊险,情节曲折紧张,真可谓波澜起伏,险象环生,扣人心弦。《黎明的河边》写"我"和老杨、小陈三人夜间经过敌占区从永安到河东的一段路上所遭遇到的情况就很惊险:小说先渲染了"暴风雨之夜"的严峻的斗争环境,为后面情节的发展埋了了伏线。然后写他们三人和敌人的遭遇战。由于天黑,他们走进了荒草洼,迷失了方向。天快亮时意外地发现了河边,不料摆渡的船又被暴涨的河水冲走了。后来,庆幸地找到了小陈爹,正准备渡河,敌人又追上来了,步步向他们逼进。在这个万分危急的时刻,小陈娘、小陈弟弟相继牺牲,小陈也负了重伤,矛盾冲突达到白热化的程度,故事情节回旋起伏,紧张惊险,有力地烘托了小陈的英雄性格,深深地打动着读者的心。

回答3:

生平简历
  峻青,原名孙俊卿,生于1922年,山东海阳县人,当代作家,中共党员。幼年家贫,幼家贫,只读了几年小学,十三岁即做童工。抗日战争爆发后,在地方抗日民主政府从事教育和群众工作。1941年参加革命工作,194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胶东《大众报》记者,新华社前线分社随军记者,昌维地区武工队小队长,《中原日报》编辑组长,中南人民广播电台编委兼宣传科长,中国作家协会上海分会副主席、代理党组书记,《文学报》主编。上海市炎黄文化研究会副会长,炎黄书画院院长,中国作家协会第二、三、四届理事。40年代开始发表作品。 峻青
1941年写出第一部作品《风雪之夜》,后做记者和编辑工作。解放后担任文艺界领导工作。主要著作有短篇小说集《黎明的河边》、《海燕》、《最后的报告》和散文集《欧行书简》、《秋色赋》等。他的作品大都具有坚实的生活基础和革命浪漫主义精神,结构严谨,情节曲折,故事动人,人物形象鲜明,文笔清新而流利。1955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短篇小说《血衣》获1946年胶东文协二等奖、《黎明的河边》获上海蜂花杯奖,七绝《回归诗》获1997年香港回归诗词大奖赛荣誉奖。“文革”中受到严重迫害。粉碎四人帮后重新写作。1981年发起创办《文学报》并主持该报工作。后任上海作协副主席,继续在创作。几年前又推出近400万字的《峻青文集》(六卷)。峻青还是中国硬笔书协的名誉顾问,深受庞中华和全体同仁爱戴。
编辑本段创作生涯
峻青
  峻青是擅长写革命斗争题材的有成就的作家。他18岁投身革命,参加过抗日民族解放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战斗中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深深地感动着他,便他总觉得自己有责任将已经过去了的那段令人难忘的斗争生活再现出来。他说:“在那些艰苦的日子里,多少父老兄弟在我的身边倒下去了,多少英雄儿女的壮烈事迹深深地刻在我的记忆里,每一想到这些为了党和人民的共同事业而慷慨地贡献了自己的宝贵生命的人们,我的心就情不自禁地跳动起来,发生了一种要用文学创作来表现他们的强烈冲动,这种冲动促使我写出了这些作品。”正是这种难以抑制的革命激情和崇高的使命感,峻青回忆了同故乡山东老区人民战斗的峥嵘岁月,描写了战争年代中所熟悉所难忘的英雄人物,相继发表了《马石山上》、《党员登记表》、《黎明的河边》、《最后的报告》、《交通站的故事》等短篇小说。这些小说的共同特点是,作者善于用浓重的笔墨,从正面描绘革命斗争的艰难、残酷,刻画在艰苦的环境中解放区人民对革命事业的无比坚贞,以及他们大义凛然的革命英雄主义和崇高的自我献身精神,为读者绘制了一幅幅色彩绚丽、气吞山河的历史画卷,为中国青年一代提供了一部生动形象的传统教材。   50年代以后,峻青也写了一些反映胶东人民在和平建设时期的英雄业绩的小说,如《老水牛爷爷》、《苍松志》、《山鹰》、《丹崖白雪》等,但总的来看,都不如描写革命历史斗争题材小说的成就高,影响大。而正是这些革命斗争题材小说的创作,确立了峻青在20世纪后半期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峻青描写革命历史斗争生活的小说从不回避革命斗争的艰苦、残酷,甚至流血牺牲。他往往把人物置放在惊心动魄的战争场面、尖锐复杂的矛盾旋涡中去。   峻青是一位富有独创性的作家。他小说创作中所显示出来的这种特色,其美学风格是悲与壮的高度融合,同时又始终洋溢着革命乐观主义和革命理想主义的精神。所以说,悲壮的格调和理想化的色彩是他描写革命历史斗争题材小说的又一个显著特点。在峻青的小说中,人物活动的环境总是十分险恶严峻的,人物所进行的艰苦斗争又总是惊心动魄的。作者就善于把人物放在这样的环境中,通过他们在血与火、生与死面前的举止、抉择等一系列矛盾冲突来表现他们的思想性格和精神品质。峻青的作品,使人感受到一种强烈的革命激情和正义的力量。尽管人物的处境险恶,斗争残酷,为革命的胜利付出了鲜血和生命的代价,但在这种悲壮的气氛中,带给人的却是振奋激昂、信心和力量。无论是《马石山上》的十位八路军战士,《党员登记表》中的黄淑英,还是《黎明的河边》中的小陈,《交通站的故事》中的姜老三,在他们的身上,分明充溢着一种面对困难和险恶而具有的无坚不摧的力量,面对凶恶狡猾的敌人而表现出来的蔑视它、战胜它的英雄气概,面对死亡而大义凛然与视死如归的精神。出身于丹青之家的峻青,五六岁便在父亲的指导下,临摹《芥子园画谱》。在上山放牛割草的时候,他对着自然景物用手指或树枝在泥沙地上练习作画。因为家贫,过年贴不起年画,他又从临摹年画开始,接触了民间艺术。当战地记者时,他的采访包中总是带着写生本,随时随地把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摹画下来。那时,他曾在油灯下为部队刻钢板油印画,在农村的墙壁上画八路军打鬼子的宣传画,还在《胶东前线画报》上发表他创作的一套题为《铁西瓜》的连环画。 解放后,峻青担任了文联和作协的领导,他经常与赖少其、唐云等著名画家交流切磋艺事,并观赏、阅读了古今中外的大量名画和书籍,借鉴不同流派的技法,把作家的艺术灵感融入翰墨。“文革”中,在长达五年半的与世隔绝的铁窗之内,为了打发难熬的时光,他用手指蘸着清水,在囚室的水泥地上画劲松、画秋菊、画寒梅、画雄鹰等。后来被狱卒发现了,就不许他画。峻青便用手指在自己的身上画,凭感觉来体会在身上的构图和点线,就这样锻炼出了指画和技巧。出狱后,他的画便有了一种独特的风格。   峻青的画潇洒飘逸,而且画路宽广,山水、人物、花鸟、鱼虫均有涉及,而以花鸟为主,尤以牡丹、梅花见长。峻青笔下的牡丹傲然怒放,争奇斗艳,题诗更是不同凡响:“曾是武曌贬谪客,又为世人誉天香。褒贬由尔信口说,我自风流我自狂。”这分明是在借物喻志了。峻青先生曾先后在北京、福州、深圳、香港、澳门、曼谷等地举办过联展和个人画展,受到普遍好评。1991年春天,峻青在泰国曼谷举行画展时,更是留下了一段佳话。泰国是有着众多华人的国家,许多泰国华文记者和作家们,在中国上学期间就读过峻青的作品。他们获悉峻青抵达曼谷后,立刻在所有的华文报纸上,于显著位置发了消息。紧接着,泰华作家协会和泰华报人基金会都发出了热情地邀请,邀请峻青夫妇去作客、座谈,并对此次活动作了大量的报道。画展开幕后,前往参观者络绎不绝。一幅幅没有画框的画作,一本本陈列在案上的小说、散文作品,激起了观众的极大兴趣。   当地一位以诗书画闻名东南亚的79岁高龄的庄礼文,看完画展后当场挥毫赋诗:“峻石无瑕相,青山有物情。藤花香满溢,梅萼影纵横。泼墨娱心馥,披阁映水清。危楼一细赏,偶尔啸吟声。”庄礼文写毕,亲手将诗送给峻青,并要求峻青也写一首诗给他留念。峻青便书写了一首自己的旧作回赠庄老:“浪迹湖海七十秋,自将书剑付风流。残生已历灾千劫,纵无杜康亦忘忧。”庄老当即又和诗一首:“窃喜诗声气傲秋,两家(即作家、画家)笔墨逞风流。欣逢海外成知己,恍似萱花可却忧。”面对纯真热情的泰国友人,峻青深深地被感动了。他在由曼谷直飞香港的班机上,写下了这样一首赠庄礼文的诗:“人生难得一知音,何期湄河幸识君。一室书画证翰缘,四韵酬唱见匠心。不慕铅华重本色,每因风雨见精神。此去江南山海别,他日杯酒论诗文!”其中用了两句《墨梅图》的题诗,隐喻庄老及一切真正艺术家的纯真坚贞的品格。 峻青书画作品的落款上,总是写着“海阳峻青”或“林寺山人”。因为他是山东海阳人,他村庄后面的那座山就叫林寺山。 中国中青年读者群对著名老作家峻青创作的《黎明的河边》、《秋色赋、》《雄关赋》、《海滨仲夏夜》等文学作品是不会陌生的,早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他的作品就被译成英、法、俄、西班牙文字,有的还被搬上银幕和荧屏,蜚声海内外。壶艺家谈桃林是读着峻青的书长大的,他怀着敬重特以“峻青”为题设计了一款用遒劲的梅干作壶把,以干枯的梅桩为壶嘴,弯曲的梅枝作壶钮的“梅壶”,表达“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的心意。峻青面对这款构思新颖、设计独特的生坯壶时,欣然提笔在壶上作起画来。峻青家里的客厅墙上悬挂着峻青作的六尺整张,并题有赖少其“红霞一片,十里飘香”款的“梅花图”,书桌、书柜上摆放着各种装饰用的“梅瓶”和“梅盘”,再加上峻青手捧“梅壶”配“梅诗”作“梅画”,置身于“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意境之中。在中国读者眼里,峻青的文名要比画名响得多,其实峻青“作画”的历史远比“作文”要来得早,解放后,他擅长山水、人物、花鸟画,尤以梅花见长,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在北京、福州、深圳、香港、澳门、曼谷的联展和峻青个人画展上,观众争相参观,在千姿百态的梅花图前一睹为快。   多年前,丁玲曾向峻青求“梅画”,不料未能如愿,丁玲在1987年3月逝世,峻青悲痛万分,在丁玲周年之际,写下了悼念长文《梅魂》,而后,他又精心画了一幅《墨梅图》,画面上一枝挺拔的寒梅突兀崛起在扭曲的老树上,寥寥几朵梅花傲然于枝头,画成后,他把画作交给了丁玲的丈夫陈明,了却了故人的遗愿。中国国学大师文怀沙闻之,挥笔在图上题跋“神情和月写,香远隔烟知。峻青画品。殆近此境界”。时过二十余年,峻青在紫砂壶上再次画《墨梅图》,其意义就非同寻常了。壶的另一面是峻青为《墨梅图》题的诗“纵横老干真堪画,几度风霜琢炼来”。道出了他对梅花的赞美。同时,也表达出对故友无尽的思念。“峻青壶”造型与“报春壶”有相似之处,但凝结在“峻青壶”上诗情画意的人文情怀“报春壶”也只得望其项背了作品
作品
《马石山上》(短篇小说集)1952,中南文艺出版社   《女英雄孙玉敏》(报告文学)1953,中南文艺出版社 峻青
  《水落石出》(短篇小说)1955,文化   《黎明的河边》(短篇小说集)1955,新文艺   《最后的报告》(短篇小说集)1956,中青   《欧行书简》(散文集)1956,新文艺   《胶东纪事》(短篇小说集)1959,人文   《海燕》(短篇小说集)1961,作家   《秋色赋》(散文集)1963,作家   《党员登记表》(电影剧本)1964,文化   《怒涛》(短篇小说集)1978,解放军文艺   《峻青小说选》(短篇小说集)1981,四川人民   《海啸》(长篇小说)1981,中青   《雄关赋》(散文集)1982,花山   《峻青散文选》1983,百花   《风雪》(短篇小说集)1984,辽宁少儿   《峻青谈创作》(文艺论文集)1984,文联   《沧海赋》(散文集)1985,人文   《屐痕集》(散文集)1986,湖南文艺 峻青

回答4:

峻青,(1922——1991),原名孙俊卿,当代作家。山东海阳县人。1922年3月生。幼年家贫,只读了几年小学,13岁便去工厂当童工。抗日战争爆发后参加革命工作。1941年写出第一篇作品《风雪之夜》,后担任报纸的记者和编辑工作。解放后任文艺界领导工作。从1954年起写了一系列优秀短篇小学,如《黎明的河边》《党员登记表》等。本文选自散文集《秋色赋》,节选了原文开头、中间和结尾几个描写海滨仲夏夜景色的片段.
峻青是擅长写革命斗争题材的有成就的作家。他18岁投身革命,参加过抗日民族解放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战斗中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深深地感动着他,便他总觉得自己有责任将已经过去了的那段令人难忘的斗争生活再现出来。他说:"在那些艰苦的日子里,多少父老兄弟在我的身边倒下去了,多少英雄儿女的壮烈事迹深深地刻在我的记忆里,每一想到这些为了党和人民的共同事业而慷慨地贡献了自己的宝贵生命的人们,我的心就情不自禁地跳动起来,发生了一种要用文学创作来表现他们的强烈冲动,这种冲动促使我写出了这些作品。"正是这种难以抑制的革命激情和崇高的使命感,峻青回忆"了同故乡山东老区人民战斗的峥嵘岁月,描写了战争年代中所熟悉所难忘的英雄人物,相继发表了《马石山上》《党员登记表》、《黎明的河边》、《最后的报告》、《交通站的故事》等短篇小说。这些小说的共同特点是,作者善于用浓重的笔墨,从正面描绘革命斗争的艰难、残酷,刻画在艰苦的环境中解放区人民对革命事业的无比坚贞,以及他们大义凛然的革命英雄主义和崇高的自我献身精神,为我们绘制了一幅幅色彩绚丽、气吞山河的历史画卷,为青年一代提供了一部生动形象的传统教材。
50年代以后,峻青也写了一些反映胶东人民在和平建设时期的英雄业绩的小说,如《老水牛爷爷》、《苍松志》、《山鹰》、《丹崖白 雪》等,但总的来看,都不如描写革命历史斗争题材小说的成就高,影响大。而正是这些革命斗争题材小说的创作,确立了峻青在20世纪后半期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峻青描写革命历史斗争生活的小说从不回避革命斗争的艰苦、残酷,甚至流血牺牲。他往往把人物置放在惊心动魄的战争场面、尖锐复杂的矛盾旋涡中去经受血与火、生与死的考验,使人物性格闪现出灿烂夺目的光彩,展现蕴积在人物身上的那种强大的精神力量。《黎明的河边》就鲜明地体现了这一创作特色。小说描写的是1947年国民党军队进攻胶东解放区时,通讯员小陈一家为掩护武工队队长通过敌人封锁区,而英勇献身的事迹。作品始终把小陈置于尖锐激烈的矛盾冲突之中。他危难中受命,要带领两名武工队负责人连夜突破敌人的封锁线,到潍河东开展工作。这必然要遇到种种艰难险阻,对于一个18岁的小战士来说,无疑是一个严峻的考验。"潍河狙击战"是小说情节的高潮,也是展现小陈英雄性格和崇高思想境界的最动人的章节。当敌人卷土重来,捆绑住他的母亲和弟弟作人质,步步向他逼进的时候,他能听从母亲的召唤,开枪向敌人射击;母亲和弟弟牺牲后,他强忍着巨大的悲痛,在身负重伤的情况下,抱住还乡团头子跳下了浊浪滚滚的潍河,为革命献出了年轻的生命。小说就是通过这一系列描写,展现了他勇敢机智,忠于革命事业,富于自我牺牲的精神。
峻青是一位富有独创性的作家。他小说创作中所显示出来的这种特色,其美学风格是悲与壮的高度融合,同时又始终洋溢着革命乐观主义和革命理想主义的精神。所以说,悲壮的格调和理想化的色彩是他描写革命历史斗争题材小说的又一个显著特点。
在峻青的小说中,人物活动的环境总是十分险恶严峻的,人物所进行的艰苦斗争又总是惊心动魄的。作者就善于把人物放在这样的环境中,通过他们在血与火、生与死面前的举止、抉择等一系列矛盾冲突来表现他们的思想性格和精神品质。《党员登记表》写的是女共产党员黄淑英母女为保存一张全区党员登记表,与敌人英勇斗争的故事。小说以一张"党员登记表"作为中心线索来安排组织矛盾冲突:在白色恐怖笼罩的敌占区海莱山区,敌人为破坏这个地区的党组织,利用叛徒黄有才的告密,千方百计要想得到这张党员登记表,在敌人连续十个昼夜的严刑拷打下,黄淑英坚贞不屈,最后壮烈牺牲,谱写了一曲共产党人的正气歌。《黎明的河边》更能体现这一悲壮的风格。小说一开始就把人们带进了尖锐激烈的矛盾之中:河东的武工队由于叛徒告密被打垮,队长和副队长都壮烈牺牲,"我"和老杨必须连夜过河,整顿队伍,坚持斗争。任务是这样的紧迫,斗争是这样的艰险。小陈为掩护"我"和老杨过河,在被敌人发现、包围的严峻形势下,在敌人采取诱降、拆散骨肉等卑劣手段的压力下,大义凛然,与敌人展开了殊死搏斗,最后壮烈牺牲。这种把人物置于矛盾冲突的尖端,通过人物在危难关头的一系列行动的描写,充分地展现了人物在艰难困苦中的崇高精神境界。
峻青在浓笔重彩描绘革命斗争的艰难残酷时,始终都在作品中洋溢着一种革命乐观主义和革命理想主义的精神。他的作品,使人感受到一种强烈的革命激情和正义的力量。尽管人物的处境险恶,斗争残酷,为革命的胜利付出了鲜血和生命的代价,但在这种悲壮的气氛中,带给人的却是振奋激昂、信心和力量。无论是《马石山上》的十位八路军战士,《党员登记表》中的黄淑英,还是《黎明的河边》中的小陈,《交通站的故事》中的姜老三,在他们的身上,分明充溢着一种面对困难和险恶而具有的无坚不摧的力量,面对凶恶狡猾的敌人而表现出来的蔑视它、战胜它的英雄气概,面对死亡而大义凛然与视死如归的精神。
为了突出这种悲壮的风格,峻青还常常在小说创作中着力于场面的烘托和气氛的演染,把自然环境的描写、故事情节的发展、人物性格的刻画结合起来。他的小说故事性强,场面惊险,情节曲折紧张,真可谓波澜起伏,险象环生,扣人心弦。《黎明的河边》写"我"和老杨、小陈三人夜间经过敌占区从永安到河东的一段路上所遭遇到的情况就很惊险:小说先渲染了"暴风雨之夜"的严峻的斗争环境,为后面情节的发展埋了了伏线。然后写他们三人和敌人的遭遇战。由于天黑,他们走进了荒草洼,迷失了方向。天快亮时意外地发现了河边,不料摆渡的船又被暴涨的河水冲走了。后来,庆幸地找到了小陈爹,正准备渡河,敌人又追上来了,步步向他们逼进。在这个万分危急的时刻,小陈娘、小陈弟弟相继牺牲,小陈也负了重伤,矛盾冲突达到白热化的程度,故事情节回旋起伏,紧张惊险,有力地烘托了小陈的英雄性格,深深地打动着读者的心。

回答5:

1. 关于峻青: 峻青,(1922——1991),原名孙俊卿,当代作家。山东海阳县人。1922年3月生。幼年家贫,只读了几年小学,13岁便去工厂当童工。抗日战争爆发后参加革命工作。1941年写出第一篇作品《风雪之夜》,后担任报纸的记者和编辑工作。解放后任文艺界领导工作。从1954年起写了一系列优秀短篇小学,如《黎明的河边》《党员登记表》等。本文选自散文集《秋色赋》,节选了原文开头、中间和结尾几个描写海滨仲夏夜景色的片段.

峻青是擅长写革命斗争题材的有成就的作家。他18岁投身革命,参加过抗日民族解放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战斗中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深深地感动着他,便他总觉得自己有责任将已经过去了的那段令人难忘的斗争生活再现出来。他说:"在那些艰苦的日子里,多少父老兄弟在我的身边倒下去了,多少英雄儿女的壮烈事迹深深地刻在我的记忆里,每一想到这些为了党和人民的共同事业而慷慨地贡献了自己的宝贵生命的人们,我的心就情不自禁地跳动起来,发生了一种要用文学创作来表现他们的强烈冲动,这种冲动促使我写出了这些作品。"正是这种难以抑制的革命激情和崇高的使命感,峻青回忆"了同故乡山东老区人民战斗的峥嵘岁月,描写了战争年代中所熟悉所难忘的英雄人物,相继发表了《马石山上》《党员登记表》、《黎明的河边》、《最后的报告》、《交通站的故事》等短篇小说。这些小说的共同特点是,作者善于用浓重的笔墨,从正面描绘革命斗争的艰难、残酷,刻画在艰苦的环境中解放区人民对革命事业的无比坚贞,以及他们大义凛然的革命英雄主义和崇高的自我献身精神,为我们绘制了一幅幅色彩绚丽、气吞山河的历史画卷,为青年一代提供了一部生动形象的传统教材。
50年代以后,峻青也写了一些反映胶东人民在和平建设时期的英雄业绩的小说,如《老水牛爷爷》、《苍松志》、《山鹰》、《丹崖白 雪》等,但总的来看,都不如描写革命历史斗争题材小说的成就高,影响大。而正是这些革命斗争题材小说的创作,确立了峻青在20世纪后半期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峻青描写革命历史斗争生活的小说从不回避革命斗争的艰苦、残酷,甚至流血牺牲。他往往把人物置放在惊心动魄的战争场面、尖锐复杂的矛盾旋涡中去经受血与火、生与死的考验,使人物性格闪现出灿烂夺目的光彩,展现蕴积在人物身上的那种强大的精神力量。《黎明的河边》就鲜明地体现了这一创作特色。小说描写的是1947年国民党军队进攻胶东解放区时,通讯员小陈一家为掩护武工队队长通过敌人封锁区,而英勇献身的事迹。作品始终把小陈置于尖锐激烈的矛盾冲突之中。他危难中受命,要带领两名武工队负责人连夜突破敌人的封锁线,到潍河东开展工作。这必然要遇到种种艰难险阻,对于一个18岁的小战士来说,无疑是一个严峻的考验。"潍河狙击战"是小说情节的高潮,也是展现小陈英雄性格和崇高思想境界的最动人的章节。当敌人卷土重来,捆绑住他的母亲和弟弟作人质,步步向他逼进的时候,他能听从母亲的召唤,开枪向敌人射击;母亲和弟弟牺牲后,他强忍着巨大的悲痛,在身负重伤的情况下,抱住还乡团头子跳下了浊浪滚滚的潍河,为革命献出了年轻的生命。小说就是通过这一系列描写,展现了他勇敢机智,忠于革命事业,富于自我牺牲的精神。
峻青是一位富有独创性的作家。他小说创作中所显示出来的这种特色,其美学风格是悲与壮的高度融合,同时又始终洋溢着革命乐观主义和革命理想主义的精神。所以说,悲壮的格调和理想化的色彩是他描写革命历史斗争题材小说的又一个显著特点。
在峻青的小说中,人物活动的环境总是十分险恶严峻的,人物所进行的艰苦斗争又总是惊心动魄的。作者就善于把人物放在这样的环境中,通过他们在血与火、生与死面前的举止、抉择等一系列矛盾冲突来表现他们的思想性格和精神品质。《党员登记表》写的是女共产党员黄淑英母女为保存一张全区党员登记表,与敌人英勇斗争的故事。小说以一张"党员登记表"作为中心线索来安排组织矛盾冲突:在白色恐怖笼罩的敌占区海莱山区,敌人为破坏这个地区的党组织,利用叛徒黄有才的告密,千方百计要想得到这张党员登记表,在敌人连续十个昼夜的严刑拷打下,黄淑英坚贞不屈,最后壮烈牺牲,谱写了一曲共产党人的正气歌。《黎明的河边》更能体现这一悲壮的风格。小说一开始就把人们带进了尖锐激烈的矛盾之中:河东的武工队由于叛徒告密被打垮,队长和副队长都壮烈牺牲,"我"和老杨必须连夜过河,整顿队伍,坚持斗争。任务是这样的紧迫,斗争是这样的艰险。小陈为掩护"我"和老杨过河,在被敌人发现、包围的严峻形势下,在敌人采取诱降、拆散骨肉等卑劣手段的压力下,大义凛然,与敌人展开了殊死搏斗,最后壮烈牺牲。这种把人物置于矛盾冲突的尖端,通过人物在危难关头的一系列行动的描写,充分地展现了人物在艰难困苦中的崇高精神境界。
峻青在浓笔重彩描绘革命斗争的艰难残酷时,始终都在作品中洋溢着一种革命乐观主义和革命理想主义的精神。他的作品,使人感受到一种强烈的革命激情和正义的力量。尽管人物的处境险恶,斗争残酷,为革命的胜利付出了鲜血和生命的代价,但在这种悲壮的气氛中,带给人的却是振奋激昂、信心和力量。无论是《马石山上》的十位八路军战士,《党员登记表》中的黄淑英,还是《黎明的河边》中的小陈,《交通站的故事》中的姜老三,在他们的身上,分明充溢着一种面对困难和险恶而具有的无坚不摧的力量,面对凶恶狡猾的敌人而表现出来的蔑视它、战胜它的英雄气概,面对死亡而大义凛然与视死如归的精神。
为了突出这种悲壮的风格,峻青还常常在小说创作中着力于场面的烘托和气氛的演染,把自然环境的描写、故事情节的发展、人物性格的刻画结合起来。他的小说故事性强,场面惊险,情节曲折紧张,真可谓波澜起伏,险象环生,扣人心弦。《黎明的河边》写"我"和老杨、小陈三人夜间经过敌占区从永安到河东的一段路上所遭遇到的情况就很惊险:小说先渲染了"暴风雨之夜"的严峻的斗争环境,为后面情节的发展埋了了伏线。然后写他们三人和敌人的遭遇战。由于天黑,他们走进了荒草洼,迷失了方向。天快亮时意外地发现了河边,不料摆渡的船又被暴涨的河水冲走了。后来,庆幸地找到了小陈爹,正准备渡河,敌人又追上来了,步步向他们逼进。在这个万分危急的时刻,小陈娘、小陈弟弟相继牺牲,小陈也负了重伤,矛盾冲突达到白热化的程度,故事情节回旋起伏,紧张惊险,有力地烘托了小陈的英雄性格,深深地打动着读者的心

2. 峻青,原名孙俊卿,中国当代著名作家。生于1922年。山东省海阳县西楼子村人。幼家贫,只读了几年小学,十三岁即做童工。抗日战争爆发后,在地方抗日民主政府从事教育和群众工作。1941年写了第一篇作品。1944年后。任胶东区党委机关报《大众报》记者,新华社前线分社随军记者,敌后武工队小队长。1948年春,随军南下,作中原新华记者。后调《中原日报》、中南人民广播电台工作。1952年,调中南文艺界联合会从事专业创作。后调上海,任作协上海分会代理党组书记。1957年任作协上海分会书记处书记。1960年被选为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他的主要作品有短篇集《黎明的河边》、《海燕》、《最后的报告》、《胶东纪事》、《怒涛》;长篇小说《海啸》;散文集《秋色赋》、《欧行书简》。此外,还有与人合写的论文集《谈谈短篇小说的写作》。

海阳是台湾著名学者、教授周绍贤先生、世界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教授和中国当代著名作家峻青先生的故乡。
海阳有着悠久灿烂的文化历史和浓厚的文化氛围,海阳迄今发现旧石器时期文化遗址、新石器时期文化遗址、以及商代和东周文化遗址60多处,文物藏品6600余件。海阳的文学创作十分活跃,有百余人次获国家和省级大奖,民间艺术精彩纷呈,绚丽多姿。海阳的大秧歌、戏剧、舞蹈、灯会、以及民歌民乐等民间艺术闻名遐尔、长盛不衰。其中海阳大秧歌被评为山东三大秧歌之一,多次进京演出,场场爆满,屡屡摘得最高桂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