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出现大的饥荒的时候,很多山东人都去闯关东了,他们闯关东的时候,为什么不选择富裕的南方,而去了严寒之地?
首先就是山东逃荒的人大部分都是活不下去的农民,他们的目的是为了土地。而当时的全国,只有东北这里的土地是没有开垦的,因为清政府不允许别人开垦,这是留给自己的,当时,饥饿的人们哪管那么多,直接奔着当时的土地就去了,到了那里就开始开垦土地,安家落户,直到自己的生活发生变化,现在很多的东北人,说自己老家是山东的。
第二个是就是现实的考虑。南方的风土人情与北方人差距太大了,就是一个中秋佳节,这是全国人民共同过的节日,但是,南方人一般愿意吃的圆月饼是蛋黄的,里面是咸的,而北方人吃的一般是五仁的和黑芝麻的,都是甜的。这就是一个小例子,差距都这么大。更何况其他的风俗了,但是关东的地方风俗跟山东还是差不多的,毕竟都是北方嘛。所以,很多人愿意到东北去。
还有一个就是路途上的差距,山东隔着东北还是很近的,要是跋涉到千里之外的江南,还等到了就死了,因为逃荒的人,身上没有银两,没有银两想着要饭到江南?是不是想多了啊!你自己想想,你是一个县城的官员,突然这么多的乞丐进程里来,你是不是吓一跳?是不是以为要干什么大事情?你会不会想办法赶出去?
所以,很多山东人都到了东北去了,你到过东北吗?那里是不是跟山东差距挺大的呢?
他们的目的是希望有一块开垦的土地让他们安家落户。
最主要是为了土地呀,南方的土地他们也不会摆弄啊。
富裕的南方的土地都有主人了,只有那些严寒之地才没有
南北生活习惯差异太大。而且北方土地相对来说多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