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即将开始,报名对专业有要求吗?

2025-01-21 11:45:58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1、2019国考将于10月份进行报名,11月举行笔试,次年1月——3月份进行专业能力测试、面试及体检考察工作,4—5月份进行录取工作,8月份正式入部。
2、专业对于报考是有很大作用的,岗位的要求大部分都是有专业限制的,只有少部分职位是对专业没有要求的。

回答2:

关于不同专业之间的问题
1、国考报考条件里要求经济学,我是学经济学统计学专业的可以报么?
【答】:“经济学”与“经济学统计学”虽然看起来相似,但是是不同的两个专业,考生情况不可以报考。只有专业为“经济学”的考生可以报考。
2、国考职位专业一栏写着“法学”,是指专业名称叫法学才可以报考吗?那专业为“某某法”专业的都不能报了吗,可是法学类招生很少,政策就不能放宽点吗?
【答】:原则上是这样的,如果考生不是法学专业则不能报考。注意:如果职位专业要求为“法学类”就要另当别论了,这种情况,法学类所属下的具体专业都可以报考,如法学、监狱学、知识产权法、诉讼法、国际法等专业。
3、我不是会计学,但我有会计资格证,我能报考专业要去是会计的职位吗?
【答】:职位表中的专业要求是以考生获得的毕业证书为准,如果考生毕业证书标准的不是会计,即使自考的相关从业证书也是不能报考的。
二、关于具体专业与专业所属大类之间的问题
1、我是经济学专业的,我可以报包含于经济学里面的其他专业吗?比如统计学。
【答】:虽然同属一个专业大类,但考生情况为专业不相符不可以报考。
2、我是企业管理专业,招录职位要去工商管理,我能报考吗?企业管理属于工商管理类。
【答】:工商管理与工商管理类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如果招录职位专业要求为工商管理,原则上企业管理专业不可以报考,如果招录职位专业要求为工商管理类,则属于工商管理类的企业管理专业可以报考。
3、我学的是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属于什么专业大类?
【答】:土地资源管理属于公共管理类。考生判断自己的专业所属大类可以参照教育部发布的专业分类目录。注:历年国考都不会发布专门的专业分类目录。
4、我的专业是物流管理专业,在专业分类目录中属于经济学类、经济与贸易类,我可以报考什么职位,两者都可以报考吗?
【回答】:查看专业分类目录,可知物流管理(本科层次)属于经济学类,物流管理(专科层次)则属于经济与贸易类,因此,如果考生学历为本科则可以报考专业要求经济学类的职位,如果考生学历为专科则可以报考专业要求经济与贸易类的职位。
5、我的专业是播音主持,在教育部发布的专业分类目录中找不到,只有播音、播音与主持艺术,我可以报考要求是这两个专业或者这两个专业所属的专业大类的职位吗?
【答】:由于考生报考信息是由招录单位自行审核,如果在专业分类目录中找不到自己的所学专业,考生可直接电话咨询招录单位确认,以其回复为准。

回答3:

2019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公告目前没有下发,预计在10月中下旬出公告;一般来说,多数国考岗位中是有专业的要求的。考生可以参考往年的国考报考公告,了解报考岗位的报考条件要求。

回答4:

2019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将在10月底至11月底进行报名,报名国家公务员考试,就会发现公务员考试职位有专业要求。怎么知道自己所学专业是不是符合公务员考试专业要求呢?怎么看公务员考试专业分类目录呢?如何找到与自己所学专业一致的岗位呢,提醒考生可按照以下三种方法进行:

方法一:搜索与自己所学专业名称一致的职位。打开职位表找到“专业”一栏,如果搜索到与自己毕业证上的专业名称一字不差的岗位,那么不用怀疑你肯定符合该职位的专业要求。

方法二:找到自己所学专业所属的专业类别。职位表中很多岗位对专业的要求没有很具体,只是注明要求某一大类或是某几大类,比如管理类、法律类、经济学历,而往往这些一大类包含十几个甚至几十个具体的专业,所以考生只要找到自己所学专业属于哪一大类,那么你就是符合该职位的专业要求。

方法三:咨询招考单位。确实不知道所学专业是否符合岗位要求,这种情况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咨询招录单位,毕竟这些招考条件是招录单位制定的,他们的答案是最正确的了。

以上就是题名教育给大家带来的相关解答,希望大家抓紧时间了解公务员考试报名的相关政策问题。另外提醒考生注意,如果某岗位专业要求与自己所学专业很相近或者仅有一字之差,不要想当然的认为可以报考,还是那句话,不明确的最好咨询招录单位,以免耽误报考。

回答5:

1. 在报考条件上,国考职位对应届毕业生的要求相对宽松。同时,近几年国考政策每年都向应届毕业生倾斜,每年都会有许多职位仅限应届毕业生报考。
2. 备考时间上的优势
3. 大学生具有年轻的优势,思维活跃,不管在精力体力上,还是思维能力、知识的接受能力上,都要比在职考生强。
4. 公务员考试涵盖各个方面,对于理工科专业的学生来说,数量运算、资料分析就是他们的优势,而往往这是许多在职考生最薄弱的一环;而文科类专业的考生对语言理解、常识类又较为擅长。应届毕业生尚未离开校园,对于知识还是非常熟练,不像在职考生那样,把平时用不到的、书本上的知识都忘得差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