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是如何过七夕的?

2025-01-01 11:30:19
推荐回答(3个)
回答1:

七夕斗巧。
这个节日最初的主题,是少女向织女“乞巧”。民间相传,七姐是天上的织布能手,女孩们向七姐乞巧,乞求她传授心灵手巧的手艺。七夕节以少女拜仙及乞巧、赛巧等为主要节俗活动,故也称女儿节、少女节。
此外,因这天有穿针的习俗,故也称穿针节。

回答2:

七夕,自汉代以来,由古代历法的天文点,逐渐向岁时节俗转变,终于演化为中国的情人节。历史上的这一天里,古人都在做些什么呢?乞巧、感叹离愁、想家??这一天最要的一件事,牛郎和织女鹊桥相会,哈哈??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唐代,七夕还只是女子们向织女星祈求智巧的节日。《荆楚岁时记》载:“七月七日,为牵牛织女聚会之夜,是夕,人家妇女结采缕,穿七孔针,或陈几筵酒脯瓜果于庭中以乞巧。有喜子网于瓜上。则以为符应。”喜子即一种小蜘蛛。杜甫《牵牛织女》诗中有云:“蛛丝小人态,曲缀瓜果中。”这种风俗一直延续到宋代,《东京梦华录》则说:“妇女望月穿针,或以小蜘蛛安合子内,次日看之,若网圆正,谓之得巧。”

宋代大多是姑娘们穿针引线验巧,周处《风土记》云:“七月七日,其夜洒扫于庭,露施几筵,设酒脯时果,散香粉于筵上,祈请河鼓(即牵牛)、织女。”穿针乞巧者,或穿七孔针,或穿九孔针,用一根彩线连续穿过为巧。

佳节女儿约诸邻,迭将水碗丢巧针。日光照得龙梭影,绣出鸳鸯如意君。古时女子乞巧自然也乞姻缘。对当时女子来说,针法娴熟直接关系到日后姻缘,心灵手巧的织女与其爱情传说便也是闺中女子们的向往。到清代,《燕京岁时记》:“京师闺阁,于七月七日以碗水暴日下,各投小针,浮之水面,徐视水底日影,或散如花,动如云,细如线,粗如椎,因以卜女之巧拙。俗谓之丢针儿。”清朝诗人吴曼云《江乡节物诗》:“穿线年年约北邻,更将余巧试针神。谁家独见龙梭影,绣出鸳鸯不度人。”

七月七日,女儿忙于拜织女,而男子则忙于屠狗祭魁星。俗传次日是魁星生辰。魁星文事。想求取功名的读书人特别崇敬魁星,是以祭拜,以求考运亨通。而魏晋故事里,还有七夕晒书的风俗。今时的我们或许不能穿针乞巧,但念想着牛郎织女的故事,顺便晒晒书凑凑热闹,倒也是件美事。

暮雨:其实七夕不是真正历史上的中国版情人节,真正称得上是中国版情人节的节日叫上巳节,日期是三月初三,在这一天男女相约出游,互赠芍药。今天有收到芍药的吗?哈哈

回答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