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老板在创业初期,靠着自己的“三头六臂、激情豪迈”,让企业从“嗷嗷待哺,蹒跚学步”发展到今天。
原来,老板管三五个跟着自己创业的兄弟事必躬亲,给一个眼神,打一个电话,哪怕给一顿臭骂,兄弟们都“顺手默契”,把事情办的妥妥的。不管什么财务、政策、利润等,老板一个人都熟记于心,全职全能。
随着企业的不断壮大,人多了,费心了,摊子大了,市场变化了,管理棘手了,接踵地扑面而来。尤其在这个时代,光靠老板一个人,几乎很难撑起一个企业的天空。
老板们心力憔悴,力不从心,深深的意识到,以前是我是企业的“家长”,我说了算;现在呢?要开会发扬民主,要听取大家的建议。
企业最大的发展障碍是“老板本人”,除非你的企业是“芝麻麻花厂,全家人都进厂”。
在这个时候,企业开始“寻找职业经理人”,来负责企业的管理运行。
职业经理人和老板的关系分为三个期:恋爱期、婚姻期、离婚期
恋爱期
圈子里的人介绍,相互认识;
生意场上的同行,惺惺相惜;
找猎头推荐挖人,你我摸底;
从企业内部选拔,知根知底。
不管你哪种途径,一旦双方“来电”,能“聊得来”,马上进入“蜜月期”
然后,老板和职业经理人,马上从经营理念、企业战略、管理运营、营销策略等方面达成共识,这些内容是合作的基础。然后双方“把酒问青天”,胜利在眼前。
婚姻期
要过“柴米油盐、锅碗瓢勺”的日子了,在日常的工作中,从决策、管理、运营,难免存在矛盾和分歧。
搞清楚,做人和做事
在这里,我们要搞清楚“做人”和“做事”是两回事,很多职业经理人“半途而废,中途下车”,都是对这两个词疏忽了。
大多数老板“做人”,即为品德,都没多大问题;当然,也有“刁钻”的老板,我们暂且不谈。
从做事上来说,有很多是不确定的事情,老板们有时“伸手过度”,干预职业经理人的“行动”,偶尔几次,经理人还能“忍受”,长此以往,矛盾难免爆发。
有些话,老板虽然嘴里不说,心里都嘀咕的:
企业是我创建的,我提点意见,还不行了?这么多年,这些事,我一直就这么干的,难道还有错吗?钱都没花在“刀刃”上,整些流程、架构、岗位,“中看不中用的花架子”,有啥意义呢?张三跟我这么年一起创业,我的心腹,还用你“旁敲侧击”吗?
我也理解,老板们有时是无意的“伸手度过”,但是,你要清楚,一个创始人对企业的魔力,是任何人比不上的,可以达到“宗教信仰”的神话!
再加上,企业众多核心部门,归亲戚坐镇管理,难免会消耗职业经理人的精力。
虽然老板在企业管理的角度上,把“大权”移交给“职业经理人”了,但是,老板的影响力和号召力,依然笼罩在空气氛围中,这种意识很是微妙。职业经理在这种“空气氛围中”,深深的感到,老板一个眼神比你一百个命令都好使!
尤其在家族企业,老板再用“家法”管理企业,职业经理人在这个企业“生不如死”。
急于动手术
很多职业经理刚坐上“位置”,觉得企业很多地方缺乏规范,制度、流程、标准等等,觉得大显身手的机会来了,想马上着手用“动手术”来操盘。
你要想清楚,中国的民营企业,大部分创业老板的都是从“田里”走出来的,拿着“背着麻袋跳高”的拼劲,一路勇往直前。
初期很多是靠“人治”发展来的,我不对“法治”和“人治”做评判,因为在创业阶段“人治”是必不可少的。
在发展壮大中,“法治”会充当重要管理手段。企业的发展,也是需要“维稳”的,就怕你屁股没坐稳,急于求成,求胜心切,急于证明自己的能力,开始“转弯过猛,刹车过急”,进行“法治”操盘,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离婚期
一旦你的“法治”,影响到一帮创业元老和家族的利益,马上对你展开“弹劾”,紧接着怂恿员工开展“群众上访”,把以往芝麻豌豆大的事情,给你上纲上线。
此时此景,老板很难招架住,最后“挥泪斩马谡”的故事,在你身上发生。你不是“法治”,你是在“变法”!
老板也有苦难言,企业创业元老太多,引进职业经理人的事情,难免遇到阻挠和压力,结果职业经理人没有发挥空间,兴高采烈的来了,有苦难言的走了,最后老板认为“外来的和尚不会念经”。
“信任”是老板和职业经理人之间的桥梁。
信任是相互的,没有这个桥梁,职业经理人具备“上天入地”的本事,你也无法做出成绩。
企业老板要清楚自己的“位置”,你可以做董事长,但不是总经理(职业经理人),你既然引进“操盘手”,你最好不要参与日常管理,但关键时刻还是要参与决策。
可以把权利交出去,但还是要时刻关注企业的战略发展,在战略发展的决策下,有必要进行适当的“引导”。
外行和内行,职业经理人的选择
要根据企业的现实发展情况,选择外行还是内行,没有绝对的定论。
内行,容易陷入思维的固化,更容易封闭创新。
比如,我们做销售工作的人,都会觉得完成销售任务就是“大爷”,其实,仔细一想,并不对。
因为,完成销售任务,是一个销售人员的天职,只能说明你合格,老板对你满意。在完成任务的基础上,你的销售工作要创新、市场秩序要稳定、基础工作要健康发展,这才是优秀的销售人员,老板才会对你赏识有加。
你要永远相信,老板可能不会提拔一个完成业绩的人,但是一个令老板赏识的人,老板会优先提拔!
同样,内行的职业经理人,一般在本行业沉淀的时间长,丰富的从业经验,工作上手比较快。缺点是:容易带着原“东家”的影子,来管理运营公司。
外行可以管理内行吗?我认为是可以的。
但是,要有个前提,具体要看什么岗位。比如说CEO和高管的岗位,外行可以指挥内行的,这个在500强企业里举不胜举。因为大企业是靠运营机制和流程来发展的,更多的高管是靠战略的洞察力来致胜的。如果是执行的岗位,务必要内行领导内行,
职业经理人的外表,看似风光无限,其实是个“高危岗位”,也会有迷茫和苦恼的时候,对外“降妖除魔”,对内“家长里短”。跳槽不算稀奇,许多行业的变化,让我们焦虑和抉择。大部分的职业经理人,只有通过不断的充电和学习,更要拜访各个领域去虚心学习,来获得自我能力的提升
不要迷信外企的职业经理人
网上有人说:
进了民企,再想跳外企就很难了,不是一个圈子;进了民企,不想再去外企了,不自由。
亦真亦假,冷暖自知。
我认为,外企很大程度上给员工创造了一种盲目的“优越感”。
办公室饮食,随你吃喝,左手星巴克,右手iPhone,出差空降随你飞,下榻五星级,周末轰趴范儿,健身房娱乐范,金毛碧眼的国际化,一口中英“杂交”对话。
给你营造了一种“虚无飘渺般”的高大上,让你感到“洋人”所谓的人性化。事实上,每月挣的钱还不如一个快递小哥。
随着这几年民营企业的崛起,加上管理和薪资的大幅提升,这种“优越感”逐步在“阳痿”状态。
从外企工作出来的人,做事风格上就能看出来,外企培养人,如同流水线作业的人,包括工作理念、规范化、流程化,按部就班的进行。
从这方面来看,大部分要比“民企”的人强一些,但大部分“可塑性”要差些。有的也能马上融入民企工作氛围中,推动民企的发展。
同时,民企也需要外企优秀的管理理念和方法。 毕竟民营企业想要加速发展,仅靠自己“孵化人才”,是跟不上发展的。
作为一个职业经理人,我建议几点:
1,务必践行公司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说的直接点,就是创始人老板的做事风格和思想价值观。拿出使命感,你和老板的战略格局要看齐。
2、是否需要与创始人“早请示晚汇报”。这个要看创始人老板的做事风格了。有个知名的电商企业,职业经理人一年才只汇报三次。前提要学会用“简单”的话,说清楚一个问题。
3、拿人俸禄,替人做事。拿出待人的胸怀和处事的智慧。我们是凭能力和业绩吃饭的,不是凭光环和资本吃饭的人。这点必须搞清楚,不然,无法服众。
4、守信用,尊契约。在职业经理人中,人品大于业务能力。
最大的区别,职业经理人外实且内实,老板外虚而内有虚实。我观察过很多职业经理人,也和很多职业经理人共事过,事实上今天中国的很多企业高管都已经有相当不错的职业素质和职业素养,知识结构和技能水平也在不断提高,眼界也很开阔(这里说的是高管),他们是一个非常锐意进取的智力群体。职业经理人说话办事有一种内在的实,他会有自己的见解自己的体系自己的思维模式,并且这一切非常外化(职业经理人要靠营销自己来获得收入),菜根谭有一句话说:君子之心事,天青日白,不可使人不知;君子之才华,玉韫珠藏,不可使人易知。细细咀嚼,非常有道理,无奈的是,职业经理人为了生存,为了获得老板的信任,为了给公司和团队安全感,常常要做一些才华外露的事情,这是成大器之大忌。所以,职业经理人重视给人一种内在外在都很干练很刚强的感觉,即我所谓外实且内实。恰恰是这种定位,让职业经理人少了回旋的余地,尤其少了自我回旋的余地,很多时候很多事情都是被自己的坚持把自己说服了,他们只相信自己所坚持的,只相信自己所认可的,并且他们有一种特殊的能力:将自己的坚持和自己的认识系统化合理化,久而久之,自己也觉得自己对了。所以,大多数职业经理人都有固执己见的毛病,都有部门之见,如果不巧度量再小一些,那相互拆台相互挖角就司空见惯了。越到公司的高层,相互间越难以达成共识(或者说共识成本越高)。而职业经理人离职的最主要原因,不是薪资,不是任务达成,恰恰是因为相互间共识成本太高,难以沟通。
老板不是这样,老板叫外虚而内有虚实,我打过交道的老板都有一个共同特点,从不与人争执,从不否定别人,给你的感觉就像他什么都不懂什么都不会一样。无论你说什么他都很认真的听,这叫外虚。但是内在,他会有自己的判断,有自己的原则,有自己的价值评判标准,他不会轻易的表达,或者说,很多老板干脆连系统性的知识都没有,你说,他就认真的听,并且向你学习。我试过,跟老板和职业经理人用一样的语气一样的语速一样的措辞讲一样的观点,老板会练练点都说对对对有道理有道理,而职业经理人会用它的一套思维逻辑和知识体系将你的观点要么干脆解构掉,要么将你所说整合到他的理论框架离去,大家不妨试试,我试过多次,屡试不爽,真是让人忍俊不禁。当然,原因可能是老板确实不懂,但就我对老板群体的了解,这个可能性不大,更大的可能是,老板在持续的吸纳,而职业经理人在持续的整合。老板的内在也有实的。实就实在一种对价值的判断,对企业前途的判断,这个老板是很认真的,也是不允许讨价还价的。
所以说,职业经理人职业经理人外实且内实,老板外虚而内有虚实。总体来说,老板和职业经理人都很有激情,很有干劲,但是,老板更多了一份吸纳,一份包容,一种忍辱负重的坚韧不拔。这些是职业经理人欠缺的。
原则上讲,老板和职业经理人不是相同的概念,通常意义上说的老板是指企业的股东,是出资者、企业的所有者,并非是一个官职或者是一个职务。而职业经理人实际上就是职业的“打工者”,是指受企业所有者雇佣,对企业进行管理。这是根本上的区别。企业的所有者无论是否参与企业的管理,都有可能需要某一个职能上有专门的人来进行管理,所雇佣的人才就是职业经理人。说白了职业经理人就是指通过在企业的经营活动中出售自己的管理能力,获取对应收入的人。
然而很多企业实际上是没有老板的,这普遍体现在上市公司,例如美国的苹果公司,是公众持股的企业,企业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老板,包括董事会在内的,都是股东雇佣的职业经理人,帮助持股股东管理公司。
首先纠正一个基本错误概念:老板和职业经理人不是一个层次的概念!
老板,这个我们老板姓对企业管理者的笼统称呼,比如,你出钱5万开个小超市,别人可以喊你老板.你出钱100万开个饭店,别人见你也可以喊你老板.你出1个亿,搞融资什么的,别人也可以喊你老板,它只是一个称呼,没有实际的意义和价值.
职业经理人,是具有专业管理能力的人员,以从事管理工作为企业或其他经济体谋取利益的工作人.也就是说,它一高级管理人员,以出卖自己的知识能力和才能为他人或集团获利以换取自身利益的工作,一般企业的CEO(首席执行官)多为这个职业,说白了就是替人家管理公司,你能获利就可以接着干,不可以获利你就走人,这就是职业经理人的工作.
如果非要和老板比,他们的相同之处是都对企业或单位有一定的管理权和控制权!不同的是职业经理人是一种职业,而老板更多的是称呼而已!
老板和职业经理人的区别是:
最大的区别,职业经理人外实且内实,老板外虚而内有虚实。
现如今中国的很多企业高管都已经有相当不错的职业素质和职业素养,知识结构和技能水平也在不断提高,眼界也很开阔(这里说的是高管),他们是一个非常锐意进取的智力群体。职业经理人说话办事有一种内在的实,他会有自己的见解自己的体系自己的思维模式,并且这一切非常外化(职业经理人要靠营销自己来获得收入)。
老板不是这样,老板叫外虚而内有虚实,发现老板都有一个共同特点,从不与人争执,从不否定别人,给你的感觉就像他什么都不懂什么都不会一样。无论你说什么他都很认真的听,这叫外虚。但是内在,他会有自己的判断,有自己的原则,有自己的价值评判标准,他不会轻易的表达,或者说,很多老板干脆连系统性的知识都没有,你说,他就认真的听,并且向你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