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考点分析整理
1.社会存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1)二者的含义(略)
(2)二者的关系
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性质决定社会意识的性质,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着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
②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一方面,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但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变化不是同步的,有时落后于社会存在,有时又会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另一方面,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阻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地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注意: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物质和意识关系问题在社会历史领域的具体表现。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对二者谁是第一性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是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标准。
2.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和基本规律
(1)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
①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统一于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的变化发展,迟早会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发展起阻碍作用。
②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基础;上层建筑指一定社会的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以及社会的各种思想观点和社会意识形态。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它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当它不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
(2)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是在任何社会中都起作用的普遍规律。
(3)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社会发展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在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解决中实现的。
(4)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是非对抗性的矛盾,只能通过社会主义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加以解决。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的目的,就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
注意:(1)联系经济生活中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说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我国要大力发展生产力,必须通过改革,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2)联系政治生活中我国的国体、政体等政治制度,以及文化生活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等知识,说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
(3)用矛盾的观点和规律客观性分析社会发展基本矛盾和规律。
3.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1)人民群众含义(略);人民群众主体是劳动群众。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历史时期,它具有不同的内涵。在我国现阶段,人民群众的范围包括: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注意,历史上的英雄人物也算是人民群众中的一员。
(2)社会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历史,主要表现在: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是一切精神财富形成和发展的源泉;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3)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要求我们必须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①群众观点的基本内容是: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
②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注意:
(1)联系经济生活中,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
(2)联系政治生活中,政府要坚持对人民负责,为人民服务;党要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代表人民群众的利益。
(3)联系文化生活中,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先进文化,是亿万人民参加文化建设的伟大实践,要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
4.价值观及其导向作用
(1)哲学意义上的价值(略);价值观的含义(略)。
(2)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①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②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3)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①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内涵(略)
②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标准:一是坚持真理,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二是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③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与阶级性特征
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会时间、地点和条件的变化而不同,这就是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人们的地位不同,需要不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也就会不同,在阶级社会中,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阶级性,面对同一事物或行为,不同阶级和阶层的人会作出不同的甚至是截然相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即具有阶级性。
价值冲突与评价标准
(4)价值冲突与评价标准
①价值冲突: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往往因人而异。面对同一问题具们的不同表现体现出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差异,产生不同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冲突。
②评价标准: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标准,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把献身人民的事业、维护人民的利益作为自己最高的价值追求。当个人的利益同人民群众的利益发生冲突时,要自觉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进行选择;当个人的利益与他人利益发生冲突时,要善于从不同角度思考利益,理解和尊重他人的正当选择;当个人的利益与社会、集体和他人没有冲突时,要把个人、集体、社会三者的统一作为自己选择的标准,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衡取其轻。
注意:(1)经济生活中,科学的发展观就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是一种科学的生态价值观,主张人和自然和谐相处,强调人认识和改造自然首先要承认自然的客观性,要尊重自然规律。
(2)政治生活中,“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科学发展观都是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和人民根本利益的正确价值观。
5.人生价值观
(1)人的价值的内涵与评价
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就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即通过自己的活动满足自己所属的社会、他人的需要。人生价值包括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社会价值)、社会对个人的承认与满足(自我价值),而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对一个人的价值评价主要看他的贡献。
(2)人生价值的创造与实现
①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劳动和奉献的人是幸福的,积极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途径。
②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人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要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在奉献社会中实现自己的价值。。
③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顽强拼搏、自强不息;需要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正确价值观的指引。
注意:结合经济生活中货币的本质、起源、作用,结合人生价值观的知识,正确看待金钱与人生价值的关系,反对拜金主义。
典型例题分析
1.【2009年山东23】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等多家单位联合发布的"2008年度中国主流媒体十大流行语(综合类)”有北京奥运、金融危机、志愿者、汶川大地震、神七、改革开放30周年、三聚氰胺、降息、扩大内需、粮食安全。这些词语在2008年的流行表明
①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②主观认识随着客观实际的变化而变化
③价值观对人们改造客观世界具有导向作用
④人们的价值选择应以价值判断为前提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解读】题干的词语属于社会意识,十大流行语是2008年我国重大社会事件的反映。①②体现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③④分别考查价值观的作用和价值的选择,题干并没有体现。
【答案】B
2.【2009年安徽11】新时期我国农村改革是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展开、递次推进的,它经历了从“大包干”到税费改革,再到包括乡镇机构和管理体制等在内的综合改革过程,从而大大促进了我国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我国农村改革带来经济和社会发展所包含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有
①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状况 ②生产方式变革决定社会性质的变化
③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④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就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读】②④有误,②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不是改变社会性质,④应该为上层建筑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就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答案】A
3.【2009年浙江41】材料二:到目前为止,全国已有7.8万名“村官”,小杨就是其中的一位。大学一毕业,小样打破传统观念,只身来到千里之外的一个乡村任村委会主任助理。任职期间,在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的领导下,她走访农户,宣传党和政府的有关方针和政策,传授农业科技知识,协助主任处理一系列村务。她刻苦学习雕刻知识,与该村艺人共同努力,使该村濒临失传的木雕工艺重放异彩,并将原先小打小闹的木雕品发展为人人喜爱的旅游纪念品。短短两年,该村的社会风气明显好转,村民的钱包鼓了起来。因此,“村官”小杨得到了领导和村民的一致好评。小杨自己也认为当“村官”是一个正确的选择。
结合材料二,运用“实现人生的价值”的有关知识,说明“村官”小杨在乡村的精彩人生给我们的启示。(10分)
【解读】本题有明确的知识范围,要求运用“实现人生的价值”的有关知识;并且要求结合材料二,在具体做答时就要把观点和材料有机结合。村官小杨的成功充分体现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答出实现人生价值的三个内容。
【答案】小杨在做“村官”的实践中,不仅使该村的社会风气好起来,村民的钱包鼓起来,自己也得到了好评,表明人只有在奉献社会的实践中才能创造价值和实现价值。小杨的精彩人生离不开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的领导,也离不开村民的共同努力,表明人的价值只能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小杨打破传统观念做“村官”,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为乡村建设作出了贡献,说明实现人生价值需要有正确价值观的 指引,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全面提高个人素质。
时政热点预测
新中国成立60周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党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探索和开辟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思路,使我们社会主义制度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我国坚持经济体制改革与政治体制改革相结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正在逐步建立,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逐步完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更加巩固。与此同时,我国坚持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积极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分析:(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能动的反作用,先进的、革命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我们党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探索和开辟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思路,使我们社会主义制度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2)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我们党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坚持把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实现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由广大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3)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规律是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改革就是要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通过改革,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
(4)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反作用,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它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我国坚持把推动经济基础变革同推动上层建筑改革结合起来,不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制度保证和法制保障。
社会存在关系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规律,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规律,社会形态更替的一般规律及特殊形式,阶级斗争和革命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人民群众和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现实的人无非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人格化,他们所有的性质和活动始终取决于自己所处的物质生活条件。只有从那些使人们成为现在这种样子的周围物质生活条件去考察人及其活动,才能站在现实历史的基础上描绘出人类发展的真实过程。
历史唯物主义考察问题的方法明确规定,它的研究对象是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以社会生活某一局部领域、某一个别方面为对象的各门具体社会科学不同,它着眼于从总体上、全局上研究社会的一般的结构和一般的发展规律。它的任务就是为各门具体的社会科学提供历史观和方法论的理论基础。
【历史唯物主义原理】
社会存在关系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规律,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规律,社会形态更替的一般规律及特殊形式,阶级斗争和革命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人民群众和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
【历史唯物主义定义】
历史唯物主义(historical materialism)是哲学中关于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理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的社会历史观和认识、改造社会的一般方法论,亦称唯物史观。用“历史唯物主义”这个名词来表述这一科学的社会历史观:“认为一切重要历史事件的终极原因和伟大动力是社会的经济发展,是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改变,是由此产生的社会被划分为不同的阶级,是这些阶级彼此之间的斗争。”
【历史唯物主义的概念】
历史唯物主义:是哲学中关于人类社会发展普遍规律的理论,是科学的历史观。历史唯物主义指出:历史的所有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是物资的丰富程度,社会历史的发展有其自身固有的客观规律。指出: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决定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一般过程;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又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是推动一切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在阶级社会中,社会基本矛盾表现为阶级斗争,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阶级斗争的最高形式是进行社会革命,夺取国家政权;社会发展的历史是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的历史,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和作用总是受到一定历史阶段的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条件的制约。
历史唯物主义为德国哲学家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创立。他们称它为“唯物主义历史理论”或“唯物主义历史观”。俄国哲学家列宁评价历史唯物主义为“科学的社会学”,“唯一的科学的历史观”和“社会科学的唯一科学方法即唯物主义的方法”。E·伯恩斯坦等则把它修正为经济唯物论。
历史唯物主义就是唯物史观。主要的原理有: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人民群众与历史人物在历史发展的作用;
个人与社会历史的关系
社会势力进程是无数交错的力量形成的历史“合力”
马克思把人类历史划分成五个阶段:第一阶段:原始社会第二阶段:奴隶社会第三阶段:封建社会第四阶段:资本主义社会第五阶段:共产主义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