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诸,聂政,豫让,荆轲
专诸
——鱼腹藏剑
专诸(?—前514),吴国棠邑人,今南京六合区人。屠户出身,英武有力,对母亲非常孝顺。一次,专诸与一大汉厮打,众人力劝不止,其妻一唤,他便束手而回。伍子胥恰巧路过此地,问何故,专诸答之,屈一女之手,必伸展于万夫之上。遂深为敬佩,遂结为八拜之交。伍子胥知公子姬光想杀吴王僚,于是便把专诸推荐给公子姬光。
公子姬光的父亲是吴王诸樊。诸樊有三个弟弟:大弟余祭,二弟夷,三弟季札。诸樊知道三弟季札贤,故不立太子,把王位依次传给三个弟弟,想最后把国家传到季札手里。诸樊死后,传余祭。余祭死,传夷。夷死,当传给季札;但季札不肯受国,隐匿而去,夷之子僚便自立为吴王。
吴王僚违背了兄位弟嗣、弟终长侄继位的祖规而接替父位。因而本想继位的公子姬光心中不服,暗中伺机夺位。
公子姬光相当厚待专诸,并敬其母。专诸感其恩,以死相许。但念老母在堂,行刺之事犹豫不决。其母知道事情后为成全专诸成大事自缢而死。专诸葬母后,便一心一意与公子姬光谋划刺僚之事,并献计说王僚爱吃“鱼炙”(烤鱼),可藏利剑于鱼肚,伺机刺杀。为此,专诸特往太湖学烧鱼之术,经过三年练得一手炙鱼的好手艺。
时机已成熟,公子姬光入见吴王僚,说:“有庖人从太湖来,善炙鱼,味甚鲜美,请王辱临下舍尝之。”王僚欣然允诺,答应来日便去。姬光连夜预伏甲士于地下密屋中,又命伍子胥暗约死士百人,在外接应。
吴王僚虽答应,但恐公子姬光有阴谋,故赴宴时戒备森严,从王室到姬光家厅堂内外布满甲士,操长戟,带利刀,吴王僚身穿三重盔甲,亲信更是不离左右。
酒过数巡,姬光托言脚痛难忍需用帛裹紧,便躲入地下密屋。过了一会儿,专诸进献鱼炙,手托菜盘,两列武士夹专诸赤膊跪地用膝盖前行,专诸已将锋利的“鱼肠”剑暗藏于烧好的鱼肚之中,行至王僚座前,忽地抽出匕首,猛刺吴王僚,力大透过三重盔甲又刺穿脊背,吴王僚大叫一声,立即死亡。旁边卫士一拥而上,刀戟齐下,将专诸砍为肉酱。
公子姬光知事成,即令伏兵齐出,将吴王僚卫士尽数剿灭。
公子姬光既杀吴王僚,便自立为吴王,即名噪历史的吴王阖闾。
聂政
——弟忠姐烈
聂政(?—前397年),轵邑深进里(今河南省济源县轵城南)人。春秋末期,韩国大夫严仲子受丞相侠累的迫害流亡他国。他游历各地,欲寻侠士为自己报离乡之恨,刺杀侠累。后闻听魏国轵地人聂政因杀人避仇,携母及姐隐迹于齐国,在市场做市贩屠狗生意。其人仁孝侠义,武功高超。严仲子遂赴齐,寻至聂政所居,数次登门拜访,并备酒馔亲向聂母致礼,赠黄金百镒与聂母为礼。聂政坚持不受,但已心许严仲子为知己。
不久,聂母辞世。严仲子亲执子礼助聂政葬母,聂政感激在心。此后,聂政服母丧三年,并嫁其姐。无一切后顾之忧后,聂政到严仲子府问得其仇家具体情况,并谢绝严仲子为他提供的敢死队相助的要求,只身去韩国为严仲子报仇。
侠累府宅护卫森严。方时侠累正高坐府堂,执戟甲士侍立两旁。聂政仗剑直入韩府,诸多甲士反应不及,聂政以白虹贯日之势长剑已刺入侠累胸膛,侠累顷刻命丧。顿时府中大乱,甲士们齐上围攻聂政。聂政仗长剑击杀数十人后,难逃重围,遂倒转剑柄,以剑尖划破面颊,剜出双眼,破腹而死。
聂政死后,韩王暴其尸于市,悬赏购求能辨认其人者。聂政姐聂嫈闻听消息,即刻与人言:“此必聂政,昔蒙韩相仇人严仲子国士相交,政必报其知遇之恩,我当往认之。”遂动身赴韩,至市,果认出尸乃聂政。聂嫈抱尸恸哭,大声道:“此轵地深井里人吾弟聂政啊!”
当时有好心劝止道:“此乃刺韩相之凶手,韩王悬赏千金欲求其姓名,他的亲人恐怕也难逃重罚。你不躲避,怎么还敢来辨认呀?”聂嫈回答:“聂政之所以蒙受屈辱隐迹于市贩之中,是因老母在堂,我尚未嫁。严仲子认识吾弟聂政于屠贩之中,屈身结交,此深厚知遇之恩怎可不报!士为知己者死,聂政不过是因为我才毁坏自己的躯体,以免被人辨认出来牵连与我。但我又怎能害怕被牵连而任聂政的英名埋没!”
话说完,聂嫈长呼三声 “天!”然后自杀于聂政的尸体旁。有市人感其姐弟侠义,收其尸厚殓之。
豫让,春秋战国间晋国人。为晋卿知(通“智”)瑶家臣。晋出公二十二年(公元前453年)赵、韩、魏共灭知氏。豫让用漆涂身,吞炭使哑,暗伏桥下,谋刺赵襄子未遂,后为赵襄子所捕。临死时,求得赵襄子衣服,拔剑击斩其衣,以示为主复仇,然后伏剑自杀。见《史记·刺客列传》。
豫让最初是给范氏,然后又给中行氏做家臣,都是默默无闻。直到他做了智伯的家臣以后,才受到重用,而且主臣之间关系很密切,知伯对他很尊重。正在他境遇好转的时候,知伯向赵襄子进攻时,赵襄子和韩、魏合谋将知伯灭掉了,消灭知伯以后,三家分割了他的国土(就是智伯在晋国里的领地)。赵襄子最恨知伯,就把他的头盖骨漆成饮具。赵襄子就是赵无恤,公元前475年,执晋国国政二十年的赵简子按照自然规律死掉了,其子赵无恤嗣立。豫让逃到山里,思念知伯的好处,怨恨赵襄子把知伯的头颅做成漆器,盛了酒浆,发誓要为知伯报仇,行刺赵襄子。
于是,他更名改姓,伪装成受过刑的人,进入赵襄子宫中修整厕所。他怀揣匕首,伺机行刺赵襄子。赵襄子到厕所去,心一悸动,拘问修整厕所的人,才知道是豫让,衣服里面还藏着利刀,被赵襄子逮捕。被审问时,他直言不讳地说:“欲为知伯报仇!”侍卫要杀掉他。襄子说:“他是义士,我谨慎小心地回避就是了。况且知伯死后没有继承人,而他的家臣想替他报仇,这是天下的贤士啊。”最后还是把他放走了。
过了不久,豫让为便于行事,顺利实现报仇的意图,不惜把漆涂在身上,使皮肤烂得像癞疮,吞下炭火使自己的声音变成嘶哑,他乔装打扮使自己的相貌不可辨认,沿街讨饭。就连他的妻子也不认识他了。路上遇见他的朋友,辨认出来,说:“你不是豫让吗?”回答说:“是我。”朋友流着眼泪说:“凭着您的才能,委身侍奉赵襄子,襄子一定会亲近宠爱您。亲近宠爱您,您再干您所想干的事,难道不是很容易吗!”豫让说:“托身侍奉人家以后,又要杀掉他,这是怀着异心侍奉他的君主啊。我知道选择这样的做法是非常困难的,可是我之所以选择这样的做法,就是要使天下后世的那些怀着异心侍奉国君的臣子感到惭愧。”他认为那样做有悖君臣大义。
豫让摸准了赵襄子要出来的时间和路线。在赵襄子要外出的一天,提前埋伏于一座桥(即豫让桥,据传有两处,其一在河北邢台市区内;其二在晋祠北一里处.因邻赤桥村,村以桥得名,豫让桥又被称为赤桥)下。赵襄子过桥的时候,马突然受惊,猜到是有人行刺,很可能又是豫让。手下人去打探,果然不差。赵襄子责问豫让:“您不是曾经侍奉过范氏、中行氏吗?知伯把他们都消灭了,而您不替他们报仇,反而托身为知伯的家臣。知伯已经死了,您为什么单单如此急切地为他报仇呢?”豫让说:“臣事范、中行氏,范、中行氏众人遇我,我故众人报之。至于知伯,国士遇我,我故国士报之。(意思是:我侍奉范氏、中行氏,他们都把我当作一般人看待,所以我像一般人那样报答他们。至于知伯,他把我当作国士看待,所以我就像国士那样报答他。)”赵襄子很受感动,但又觉得不能再把豫让放掉,就下令让兵士把他围住。豫让知道生还无望,无法完成刺杀赵襄子的誓愿了,就请求赵襄子把衣服脱下一件,让他象征性地刺杀。赵襄子满足了他这个要求,派人拿着自己的衣裳给豫让,豫让拔出宝剑多次跳起来击刺它,仰天大呼曰:“吾可以下报知伯矣!”遂伏剑自杀。
荆轲
荆轲——图穷匕见(公元 前227)
战国末期人,人称庆卿,据说本是齐国庆氏的后裔,后迁居卫国,始改姓荆。他喜好读书击剑,曾向卫元君游说,不为所用。秦王政六年(前241),秦取卫濮阳(今河南濮阳西南),作为秦东郡的治所,将卫元君迁至野王(今河南泌阳),成为秦的附庸。荆轲于是到四方游历,结识了许多豪杰志士。在榆次,他与盖聂讨论剑法,话不投机,盖聂怒目而视,他就扬长而去。在邯郸,他与鲁句践弈棋赌博,争棋路,鲁句践对他加以呵斥,他仍是不予计较,悄然离去。随后,荆轲来到燕国,与当地的狗屠夫和擅长击筑的高渐离交上了朋友。荆轲喜好喝酒,整天与狗屠夫、高渐离一起在街市喝酒,然后,高渐离击筑,他和着乐声唱歌,唱着唱着就哭起来了。
话说在秦国做人质的燕太子丹逃回了燕国。他看到秦国将要吞并六国,如今秦军已逼近易水,惟恐灾祸来临,心里十分忧虑,于是对他的太傅鞫(jū )武说:“燕秦势不两立,希望太傅帮忙想想办法才好。”鞫武回答说:“秦国的势力遍布天下,地盘广大,如果它们再用武力胁迫韩赵魏,那么易水以北的燕国局势还不一定啊。何必因在秦遭受凌辱的怨恨,就去触犯秦国呢?”太子说:“那可怎么办好呢?”太傅说:“请让我好好考虑考虑。”
过了一些时候,樊於(wū)期[1] 将军从秦国逃到燕国,太子收留了他。太傅进谏劝告太子说:“不能这样做啊。秦王残暴,又对燕国一直怀恨在心,如此足以让人胆战心惊了,更何况他知道樊将军在这里!这就好比把肉丢在饿虎经过的路上,灾祸难以避免了。我想,即使管仲和晏婴再世,也无力回天。太子您还是赶紧打发樊将军到匈奴去,以防泄露风声。请让我到西边去联合三晋,到南边去联合齐楚,到北边去和匈奴讲和,然后就可以对付秦国了。”太子丹说:“太傅的计划旷日持久,我心里昏乱忧虑得要死,恐怕一刻也不能等了。况且问题还不仅仅在这里,樊将军穷途末路,才来投奔我,我怎么能因为秦国的威胁,就抛弃可怜的朋友,把他打发到匈奴去呢,这该是我拼命的时候了,太傅您得另想办法才好。”鞫武说:“燕国有一位田光先生,此人深谋远虑勇敢沉着,您不妨跟他商量商量。”太子丹说:“希望太傅您代为介绍,好吗?”鞫武说:“好吧。”于是鞫武去见田光,说:“太子希望和先生一起商议国家大事。”田光说:“遵命。”于是就去拜见太子。
太子跪着迎接田光,倒退着走为他引路,又跪下来替田光拂拭坐席。等田光坐稳,左右人都退下后,太子就离席,向田光请教道:“燕秦势不两立,希望先生能尽量想个办法来解决这件事。”田光说:“我听说好马在年轻力壮的时候,一天可以飞奔千里。可到它衰老力竭的时候,连劣马也能跑在它的前面。太子现在听说的是我壮年的情况,却不知道如今我的精力已经衰竭了。虽然这么说,我不敢因此耽误国事。我的好朋友荆轲可以担当这个使命。”太子说:“希望能通过先生与荆轲结识,可以吗?”田光说:“好的。”说完起身就走了出去。太子把他送到门口,告诫他说:“我告诉您的和先生刚才说的,都是国家大事,希望先生不要泄露出去。”田光低头一笑,说:“好。”
田光弯腰曲背地去见荆轲,对他说:“我和您交情很深,燕国没有人不知道。现在太子只听说我壮年时的情况,却不知道我的身体已大不如当年了。有幸得到他的教导说:‘燕秦势不两立,希望先生尽力想想办法。’我从来就没把您当外人,于是把你举荐给太子,希望您能到太子的住处走一趟。”荆轲说:“遵命。”田光又说:“我听说,忠厚老实之人的所作所为,不使人产生怀疑,如今太子却告诫我说:‘我们所讲的,都是国家大事,希望先生不要泄露出去。’这是太子他怀疑我啊。为人做事让人怀疑,就不是有气节的侠客。”田光这番话的意思是想用自杀来激励荆轲,接着又说道:“希望您马上去拜见太子,说我已经死了,以此表明我没有把国家大事泄漏出去。”说完就自刎而死。
荆轲见到太子,告诉他田光已经死了,转达了田光的临终之言。太子拜了两拜,双腿跪行,泪流满面,过了好一会儿才说道:“我之所以告诫田光先生不要泄密,是想实现重大的计划罢了。现在田先生用死来表明他没有泄密,这哪里是我的本意呢?”荆轲坐定后,太子离席,给荆轲叩头,说:“田先生不知我是个无能的人,让您来到我面前,愿您有所指教。这真是上天可怜燕国,不抛弃他的后代。如今秦国贪得无厌,野心十足,如果不把天下的土地全部占为己有,不使各诸侯全部成为自己的臣下,它是不会满足的。现在秦国已经俘虏韩王,占领了韩地,又发兵向南攻打楚国,向北进逼赵国。王翦(jiǎn)的大军已逼近漳水、邺城,而李信又出兵太原、云中。赵国哪里能抵抗秦国的攻势,一定会投降。赵国向秦称臣,大祸就落到燕国头上了,燕国国小力弱,多次遭受兵祸,现在就算征发全国力量也不可能抵挡住秦军。诸侯都屈服于秦国,没有谁敢和燕国联合。我私下考虑能得到天下最勇敢的人出使秦国,用重利引诱秦王,秦王贪图这些厚礼,我们就一定能如愿以偿了。如果能劫持秦王,让他归还侵占的全部诸侯土地,就像当年曹沫劫持齐桓公那样,那就更好了;如果秦王不答应,那就杀死他。秦国的大将在国外征战,而国内又大乱起来,那么君臣必定会相互猜疑。趁这个机会诸侯就可以联合起来,势必击破秦国。这是我最高的愿望。但不知道把这个使命托付给谁,希望先生您给想个办法。”
过了一会儿,荆轲才说:“这是国家大事,我才能低下,恐怕不能胜任。”太子上前叩头,坚决请求荆轲不要推辞。荆轲这才答应下来。于是,太子尊荆轲为上卿,让他住在上等的馆舍,太子每天前去问候。供给他丰盛的宴席,备办奇珍异宝,不断地进献车马和美女,尽量满足荆轲的欲望,以便让他称心如意。
过了很久,荆轲还没有动身的意思。这时,秦将王翦攻破赵国,俘虏赵王,占领了赵地。又挥军北进,掠夺土地,一直打到燕国南部边境。太子丹非常恐惧,就向荆轲请求说:“秦国军队早晚要渡过易水,我虽然愿意长久地侍奉您,又哪里可能呢?”荆轲说:“即使太子不说,我也想向您请求行动了。现在去了如果没有信物,那就无法接近秦王。现在秦王正用千两黄金和万户封邑来悬赏缉拿樊将军。如果能得到樊将军的首级和燕国督亢的地图献给秦王,秦王一定乐于接见我,这样我才能有报效太子的机会。”
太子丹说:“樊将军因为走投无路来投奔我,我又怎么忍心为了自己的私事而伤害忠厚老实的人的心,还望您另想个办法。”荆轲知道太子不忍心,于是就私下里去见樊于期说:“秦王对您可以说太狠毒了,父母和同家族的人都被杀害了。现在又听说秦王悬赏千两黄金和万户封邑来求您的头颅,您打算怎么办呢?”
樊将军仰天长叹,泪流满面地说:“我每次想到这些,就恨入骨髓,考虑再三,只是不知道如何才能报仇罢了。”荆轲说:“我现在有一个建议,不但可以解除燕国的祸患,而且可以为您报仇,您看怎么样?”樊於期走上前说:“您究竟想怎么办?但说无妨。”荆轲说:“希望能得到将军的首级,进献秦王,秦王必定很高兴,就会接见我。到那时,我左手抓住他的衣袖,右手用匕首刺进他的胸膛。这样,您的大仇可报,燕国遭受的耻辱也可以洗刷了。将军可有这番心意呢?”
樊於期袒露出一条臂膀,握住手腕,走近一步说:“这是我日夜咬牙切齿、痛彻心胸的事情,居然在今天能听到您的指引。”说完就自杀了。太子听说后,赶紧驾车奔去,趴在樊於期的尸体上痛哭起来,极其悲伤。事情既然无可挽回,于是就只好收敛樊於期的头颅,用匣子封存起来。这时候,太子已经预先寻到天下最锋利的匕首,那是从徐夫人手里用一百金才买到的匕首。太子让工匠用毒药水淬染匕首,拿它在人身上试验,只要流出一点儿血,那人就会立刻死去。于是准备行装,送荆轲动身。
燕国有个勇士叫秦武阳,十二岁时就杀过人,别人都不敢正眼看他。于是太子就派秦武阳做荆轲的助手。荆轲正等着另一个人,想跟他一起去,那人住得远,还没有赶到,荆轲为此滞留等他。过了好几天还没有出发。太子嫌他行动缓慢,怀疑他要反悔,于是又去请求他说:“时间已经不多了,你难道不打算去了吗?请让我先派秦武阳去吧。”荆轲生气了,喝叱太子说:“我今天去了如果不能回来,就可能因为秦武阳这小子!如今我拿着一把匕首到吉凶难测的秦国去,之所以还不动身,是要等我的朋友一起走。现在您既然嫌我行动迟缓,那就诀别吧!”于是就出发了。
太子以及知道这件事的宾客,都身穿白衣,头戴白帽来为荆轲送行。到了易水岸边,祭祀完路神,就要上路。这时,高渐离击起了筑乐,荆轲和着曲调唱起歌来,歌声凄厉悲怆,人们听了都流下眼泪,暗暗地抽泣。荆轲又踱上前唱道:“风萧萧啊易水寒,壮士一去啊不复还!”接着乐音又变作慷慨激昂的羽声,人们听得虎目圆瞪,怒发冲冠。于是荆轲登上马车飞驰而去,始终没有回头看一眼。一行人到秦国以后,荆轲带上价值千金的玉帛等礼物,去见秦王的宠臣中庶子蒙嘉。蒙嘉替他事先在秦王面前美言道:“燕王确实畏惧大王的威势,不敢发兵和大王对抗,情愿让国人做秦国的臣民,和各方诸侯同列,像秦国郡县一样进奉贡品,只求能够奉守先王的宗庙。燕王非常害怕,不敢亲自来向大王陈述,特地斩了樊于期,并献上燕国督亢的地图,都封装在匣子里,燕王又亲自在朝廷送行,派来使者向大王禀告。请大王指示。”
秦王听了这番话后十分高兴。于是穿上朝服,设置九宾之礼,在咸阳宫接见燕国使者。荆轲捧着封藏樊于期头颅的匣子,秦武阳捧着装地图的匣子,按顺序走上前去。走到宫殿前的台阶下,秦武阳脸色陡变,浑身发抖,秦国大臣们感到奇怪,荆轲回过头朝秦武阳笑了笑,走上前去向秦王谢罪说:“他是北方荒野之地的粗人,没有见过世面,今日得见天子,所以害怕,希望大王稍加宽容,让他能在大王面前完成使命。”
秦王对荆轲说:“起来,把秦武阳拿的地图取过来。”荆轲就取过地图奉献上去,打开卷轴地图,地图完全展开时露出了匕首,说时迟那时快,荆轲左手拉住秦王的衣袖,右手抓过匕首就刺向秦王,秦王大吃一惊,抽身而起,挣断衣袖。秦王赶忙伸手拔剑,剑身太长,卡在剑鞘里了。当时情况紧急,剑又竖着卡得太紧,所以不能立刻拔出来。荆轲追赶秦王,秦王只好绕着柱子逃跑。群臣都惊慌失措,由于突然发生了出人意料的事,一个个都失去了常态。而且按照秦国的法律,大臣在殿上侍奉君王时不得携带任何兵器,守卫宫禁的侍卫虽然带着武器,但都站在殿外,没有秦王的命令不能上殿。这时御医夏无且用他身上带着的药袋向荆轲投去,荆轲一振臂将药囊击碎。此时大臣们如梦初醒,一起上前与荆轲肉搏。秦王正绕着柱子跑,不知怎么办好,趁这个机会大臣们才对他大喊:“王负剑!”秦王这才拔出剑来砍荆轲,一下子砍断了他的左腿。荆轲重伤跌倒在地,于是举起匕首向秦王投去,没有击中,扎在柱子上。秦王又砍荆轲,荆轲八处受伤。荆轲自知事情失败,就靠着柱子大笑起来,叉开两腿大骂道:“事情之所以没有成功,无非是想活捉你,得到归还侵占土地的凭证去回报太子。”两旁的人赶过来把荆轲杀了,秦王头昏目眩了好久,才回过神来。
后来秦王对群臣论功行赏,处罚也根据情况,分别对待。秦王赏赐夏无且黄金二百镒,说:“无且爱我,以药投荆轲。”
于是秦对燕十分愤恨,增派军队赶往赵国旧地,命令王翦的部队去攻打燕国,十月攻陷燕都蓟城。燕王喜、太子丹等率领精锐部队退守辽东。秦将李信追击燕王,燕王急了,只好采用代王赵嘉的主意,杀了太子丹,打算献给秦王。但秦军只是暂时撤军,五年之后终于灭掉了燕国,俘虏了燕王喜,秦国统一天下。
专诸,聂政,豫让,荆轲
专诸
——鱼腹藏剑
专诸(?—前514),吴国棠邑人,今南京六合区人。屠户出身,英武有力,对母亲非常孝顺。一次,专诸与一大汉厮打,众人力劝不止,其妻一唤,他便束手而回。伍子胥恰巧路过此地,问何故,专诸答之,屈一女之手,必伸展于万夫之上。遂深为敬佩,遂结为八拜之交。伍子胥知公子姬光想杀吴王僚,于是便把专诸推荐给公子姬光。
公子姬光的父亲是吴王诸樊。诸樊有三个弟弟:大弟余祭,二弟夷,三弟季札。诸樊知道三弟季札贤,故不立太子,把王位依次传给三个弟弟,想最后把国家传到季札手里。诸樊死后,传余祭。余祭死,传夷。夷死,当传给季札;但季札不肯受国,隐匿而去,夷之子僚便自立为吴王。
吴王僚违背了兄位弟嗣、弟终长侄继位的祖规而接替父位。因而本想继位的公子姬光心中不服,暗中伺机夺位。
公子姬光相当厚待专诸,并敬其母。专诸感其恩,以死相许。但念老母在堂,行刺之事犹豫不决。其母知道事情后为成全专诸成大事自缢而死。专诸葬母后,便一心一意与公子姬光谋划刺僚之事,并献计说王僚爱吃“鱼炙”(烤鱼),可藏利剑于鱼肚,伺机刺杀。为此,专诸特往太湖学烧鱼之术,经过三年练得一手炙鱼的好手艺。
时机已成熟,公子姬光入见吴王僚,说:“有庖人从太湖来,善炙鱼,味甚鲜美,请王辱临下舍尝之。”王僚欣然允诺,答应来日便去。姬光连夜预伏甲士于地下密屋中,又命伍子胥暗约死士百人,在外接应。
吴王僚虽答应,但恐公子姬光有阴谋,故赴宴时戒备森严,从王室到姬光家厅堂内外布满甲士,操长戟,带利刀,吴王僚身穿三重盔甲,亲信更是不离左右。
酒过数巡,姬光托言脚痛难忍需用帛裹紧,便躲入地下密屋。过了一会儿,专诸进献鱼炙,手托菜盘,两列武士夹专诸赤膊跪地用膝盖前行,专诸已将锋利的“鱼肠”剑暗藏于烧好的鱼肚之中,行至王僚座前,忽地抽出匕首,猛刺吴王僚,力大透过三重盔甲又刺穿脊背,吴王僚大叫一声,立即死亡。旁边卫士一拥而上,刀戟齐下,将专诸砍为肉酱。
公子姬光知事成,即令伏兵齐出,将吴王僚卫士尽数剿灭。
公子姬光既杀吴王僚,便自立为吴王,即名噪历史的吴王阖闾。
聂政
——弟忠姐烈
聂政(?—前397年),轵邑深进里(今河南省济源县轵城南)人。春秋末期,韩国大夫严仲子受丞相侠累的迫害流亡他国。他游历各地,欲寻侠士为自己报离乡之恨,刺杀侠累。后闻听魏国轵地人聂政因杀人避仇,携母及姐隐迹于齐国,在市场做市贩屠狗生意。其人仁孝侠义,武功高超。严仲子遂赴齐,寻至聂政所居,数次登门拜访,并备酒馔亲向聂母致礼,赠黄金百镒与聂母为礼。聂政坚持不受,但已心许严仲子为知己。
不久,聂母辞世。严仲子亲执子礼助聂政葬母,聂政感激在心。此后,聂政服母丧三年,并嫁其姐。无一切后顾之忧后,聂政到严仲子府问得其仇家具体情况,并谢绝严仲子为他提供的敢死队相助的要求,只身去韩国为严仲子报仇。
侠累府宅护卫森严。方时侠累正高坐府堂,执戟甲士侍立两旁。聂政仗剑直入韩府,诸多甲士反应不及,聂政以白虹贯日之势长剑已刺入侠累胸膛,侠累顷刻命丧。顿时府中大乱,甲士们齐上围攻聂政。聂政仗长剑击杀数十人后,难逃重围,遂倒转剑柄,以剑尖划破面颊,剜出双眼,破腹而死。
聂政死后,韩王暴其尸于市,悬赏购求能辨认其人者。聂政姐聂嫈闻听消息,即刻与人言:“此必聂政,昔蒙韩相仇人严仲子国士相交,政必报其知遇之恩,我当往认之。”遂动身赴韩,至市,果认出尸乃聂政。聂嫈抱尸恸哭,大声道:“此轵地深井里人吾弟聂政啊!”
当时有好心劝止道:“此乃刺韩相之凶手,韩王悬赏千金欲求其姓名,他的亲人恐怕也难逃重罚。你不躲避,怎么还敢来辨认呀?”聂嫈回答:“聂政之所以蒙受屈辱隐迹于市贩之中,是因老母在堂,我尚未嫁。严仲子认识吾弟聂政于屠贩之中,屈身结交,此深厚知遇之恩怎可不报!士为知己者死,聂政不过是因为我才毁坏自己的躯体,以免被人辨认出来牵连与我。但我又怎能害怕被牵连而任聂政的英名埋没!”
话说完,聂嫈长呼三声 “天!”然后自杀于聂政的尸体旁。有市人感其姐弟侠义,收其尸厚殓之。
豫让,春秋战国间晋国人。为晋卿知(通“智”)瑶家臣。晋出公二十二年(公元前453年)赵、韩、魏共灭知氏。豫让用漆涂身,吞炭使哑,暗伏桥下,谋刺赵襄子未遂,后为赵襄子所捕。临死时,求得赵襄子衣服,拔剑击斩其衣,以示为主复仇,然后伏剑自杀。见《史记·刺客列传》。
豫让最初是给范氏,然后又给中行氏做家臣,都是默默无闻。直到他做了智伯的家臣以后,才受到重用,而且主臣之间关系很密切,知伯对他很尊重。正在他境遇好转的时候,知伯向赵襄子进攻时,赵襄子和韩、魏合谋将知伯灭掉了,消灭知伯以后,三家分割了他的国土(就是智伯在晋国里的领地)。赵襄子最恨知伯,就把他的头盖骨漆成饮具。赵襄子就是赵无恤,公元前475年,执晋国国政二十年的赵简子按照自然规律死掉了,其子赵无恤嗣立。豫让逃到山里,思念知伯的好处,怨恨赵襄子把知伯的头颅做成漆器,盛了酒浆,发誓要为知伯报仇,行刺赵襄子。
于是,他更名改姓,伪装成受过刑的人,进入赵襄子宫中修整厕所。他怀揣匕首,伺机行刺赵襄子。赵襄子到厕所去,心一悸动,拘问修整厕所的人,才知道是豫让,衣服里面还藏着利刀,被赵襄子逮捕。被审问时,他直言不讳地说:“欲为知伯报仇!”侍卫要杀掉他。襄子说:“他是义士,我谨慎小心地回避就是了。况且知伯死后没有继承人,而他的家臣想替他报仇,这是天下的贤士啊。”最后还是把他放走了。
过了不久,豫让为便于行事,顺利实现报仇的意图,不惜把漆涂在身上,使皮肤烂得像癞疮,吞下炭火使自己的声音变成嘶哑,他乔装打扮使自己的相貌不可辨认,沿街讨饭。就连他的妻子也不认识他了。路上遇见他的朋友,辨认出来,说:“你不是豫让吗?”回答说:“是我。”朋友流着眼泪说:“凭着您的才能,委身侍奉赵襄子,襄子一定会亲近宠爱您。亲近宠爱您,您再干您所想干的事,难道不是很容易吗!”豫让说:“托身侍奉人家以后,又要杀掉他,这是怀着异心侍奉他的君主啊。我知道选择这样的做法是非常困难的,可是我之所以选择这样的做法,就是要使天下后世的那些怀着异心侍奉国君的臣子感到惭愧。”他认为那样做有悖君臣大义。
豫让摸准了赵襄子要出来的时间和路线。在赵襄子要外出的一天,提前埋伏于一座桥(即豫让桥,据传有两处,其一在河北邢台市区内;其二在晋祠北一里处.因邻赤桥村,村以桥得名,豫让桥又被称为赤桥)下。赵襄子过桥的时候,马突然受惊,猜到是有人行刺,很可能又是豫让。手下人去打探,果然不差。赵襄子责问豫让:“您不是曾经侍奉过范氏、中行氏吗?知伯把他们都消灭了,而您不替他们报仇,反而托身为知伯的家臣。知伯已经死了,您为什么单单如此急切地为他报仇呢?”豫让说:“臣事范、中行氏,范、中行氏众人遇我,我故众人报之。至于知伯,国士遇我,我故国士报之。(意思是:我侍奉范氏、中行氏,他们都把我当作一般人看待,所以我像一般人那样报答他们。至于知伯,他把我当作国士看待,所以我就像国士那样报答他。)”赵襄子很受感动,但又觉得不能再把豫让放掉,就下令让兵士把他围住。豫让知道生还无望,无法完成刺杀赵襄子的誓愿了,就请求赵襄子把衣服脱下一件,让他象征性地刺杀。赵襄子满足了他这个要求,派人拿着自己的衣裳给豫让,豫让拔出宝剑多次跳起来击刺它,仰天大呼曰:“吾可以下报知伯矣!”遂伏剑自杀。
荆轲
荆轲——图穷匕见(公元 前227)
战国末期人,人称庆卿,据说本是齐国庆氏的后裔,后迁居卫国,始改姓荆。他喜好读书击剑,曾向卫元君游说,不为所用。秦王政六年(前241),秦取卫濮阳(今河南濮阳西南),作为秦东郡的治所,将卫元君迁至野王(今河南泌阳),成为秦的附庸。荆轲于是到四方游历,结识了许多豪杰志士。在榆次,他与盖聂讨论剑法,话不投机,盖聂怒目而视,他就扬长而去。在邯郸,他与鲁句践弈棋赌博,争棋路,鲁句践对他加以呵斥,他仍是不予计较,悄然离去。随后,荆轲来到燕国,与当地的狗屠夫和擅长击筑的高渐离交上了朋友。荆轲喜好喝酒,整天与狗屠夫、高渐离一起在街市喝酒,然后,高渐离击筑,他和着乐声唱歌,唱着唱着就哭起来了。
话说在秦国做人质的燕太子丹逃回了燕国。他看到秦国将要吞并六国,如今秦军已逼近易水,惟恐灾祸来临,心里十分忧虑,于是对他的太傅鞫(jū )武说:“燕秦势不两立,希望太傅帮忙想想办法才好。”鞫武回答说:“秦国的势力遍布天下,地盘广大,如果它们再用武力胁迫韩赵魏,那么易水以北的燕国局势还不一定啊。何必因在秦遭受凌辱的怨恨,就去触犯秦国呢?”太子说:“那可怎么办好呢?”太傅说:“请让我好好考虑考虑。”
过了一些时候,樊於(wū)期[1] 将军从秦国逃到燕国,太子收留了他。太傅进谏劝告太子说:“不能这样做啊。秦王残暴,又对燕国一直怀恨在心,如此足以让人胆战心惊了,更何况他知道樊将军在这里!这就好比把肉丢在饿虎经过的路上,灾祸难以避免了。我想,即使管仲和晏婴再世,也无力回天。太子您还是赶紧打发樊将军到匈奴去,以防泄露风声。请让我到西边去联合三晋,到南边去联合齐楚,到北边去和匈奴讲和,然后就可以对付秦国了。”太子丹说:“太傅的计划旷日持久,我心里昏乱忧虑得要死,恐怕一刻也不能等了。况且问题还不仅仅在这里,樊将军穷途末路,才来投奔我,我怎么能因为秦国的威胁,就抛弃可怜的朋友,把他打发到匈奴去呢,这该是我拼命的时候了,太傅您得另想办法才好。”鞫武说:“燕国有一位田光先生,此人深谋远虑勇敢沉着,您不妨跟他商量商量。”太子丹说:“希望太傅您代为介绍,好吗?”鞫武说:“好吧。”于是鞫武去见田光,说:“太子希望和先生一起商议国家大事。”田光说:“遵命。”于是就去拜见太子。
太子跪着迎接田光,倒退着走为他引路,又跪下来替田光拂拭坐席。等田光坐稳,左右人都退下后,太子就离席,向田光请教道:“燕秦势不两立,希望先生能尽量想个办法来解决这件事。”田光说:“我听说好马在年轻力壮的时候,一天可以飞奔千里。可到它衰老力竭的时候,连劣马也能跑在它的前面。太子现在听说的是我壮年的情况,却不知道如今我的精力已经衰竭了。虽然这么说,我不敢因此耽误国事。我的好朋友荆轲可以担当这个使命。”太子说:“希望能通过先生与荆轲结识,可以吗?”田光说:“好的。”说完起身就走了出去。太子把他送到门口,告诫他说:“我告诉您的和先生刚才说的,都是国家大事,希望先生不要泄露出去。”田光低头一笑,说:“好。”
田光弯腰曲背地去见荆轲,对他说:“我和您交情很深,燕国没有人不知道。现在太子只听说我壮年时的情况,却不知道我的身体已大不如当年了。有幸得到他的教导说:‘燕秦势不两立,希望先生尽力想想办法。’我从来就没把您当外人,于是把你举荐给太子,希望您能到太子的住处走一趟。”荆轲说:“遵命。”田光又说:“我听说,忠厚老实之人的所作所为,不使人产生怀疑,如今太子却告诫我说:‘我们所讲的,都是国家大事,希望先生不要泄露出去。’这是太子他怀疑我啊。为人做事让人怀疑,就不是有气节的侠客。”田光这番话的意思是想用自杀来激励荆轲,接着又说道:“希望您马上去拜见太子,说我已经死了,以此表明我没有把国家大事泄漏出去。”说完就自刎而死。
荆轲见到太子,告诉他田光已经死了,转达了田光的临终之言。太子拜了两拜,双腿跪行,泪流满面,过了好一会儿才说道:“我之所以告诫田光先生不要泄密,是想实现重大的计划罢了。现在田先生用死来表明他没有泄密,这哪里是我的本意呢?”荆轲坐定后,太子离席,给荆轲叩头,说:“田先生不知我是个无能的人,让您来到我面前,愿您有所指教。这真是上天可怜燕国,不抛弃他的后代。如今秦国贪得无厌,野心十足,如果不把天下的土地全部占为己有,不使各诸侯全部成为自己的臣下,它是不会满足的。现在秦国已经俘虏韩王,占领了韩地,又发兵向南攻打楚国,向北进逼赵国。王翦(jiǎn)的大军已逼近漳水、邺城,而李信又出兵太原、云中。赵国哪里能抵抗秦国的攻势,一定会投降。赵国向秦称臣,大祸就落到燕国头上了,燕国国小力弱,多次遭受兵祸,现在就算征发全国力量也不可能抵挡住秦军。诸侯都屈服于秦国,没有谁敢和燕国联合。我私下考虑能得到天下最勇敢的人出使秦国,用重利引诱秦王,秦王贪图这些厚礼,我们就一定能如愿以偿了。如果能劫持秦王,让他归还侵占的全部诸侯土地,就像当年曹沫劫持齐桓公那样,那就更好了;如果秦王不答应,那就杀死他。秦国的大将在国外征战,而国内又大乱起来,那么君臣必定会相互猜疑。趁这个机会诸侯就可以联合起来,势必击破秦国。这是我最高的愿望。但不知道把这个使命托付给谁,希望先生您给想个办法。”
过了一会儿,荆轲才说:“这是国家大事,我才能低下,恐怕不能胜任。”太子上前叩头,坚决请求荆轲不要推辞。荆轲这才答应下来。于是,太子尊荆轲为上卿,让他住在上等的馆舍,太子每天前去问候。供给他丰盛的宴席,备办奇珍异宝,不断地进献车马和美女,尽量满足荆轲的欲望,以便让他称心如意。
过了很久,荆轲还没有动身的意思。这时,秦将王翦攻破赵国,俘虏赵王,占领了赵地。又挥军北进,掠夺土地,一直打到燕国南部边境。太子丹非常恐惧,就向荆轲请求说:“秦国军队早晚要渡过易水,我虽然愿意长久地侍奉您,又哪里可能呢?”荆轲说:“即使太子不说,我也想向您请求行动了。现在去了如果没有信物,那就无法接近秦王。现在秦王正用千两黄金和万户封邑来悬赏缉拿樊将军。如果能得到樊将军的首级和燕国督亢的地图献给秦王,秦王一定乐于接见我,这样我才能有报效太子的机会。”
太子丹说:“樊将军因为走投无路来投奔我,我又怎么忍心为了自己的私事而伤害忠厚老实的人的心,还望您另想个办法。”荆轲知道太子不忍心,于是就私下里去见樊于期说:“秦王对您可以说太狠毒了,父母和同家族的人都被杀害了。现在又听说秦王悬赏千两黄金和万户封邑来求您的头颅,您打算怎么办呢?”
樊将军仰天长叹,泪流满面地说:“我每次想到这些,就恨入骨髓,考虑再三,只是不知道如何才能报仇罢了。”荆轲说:“我现在有一个建议,不但可以解除燕国的祸患,而且可以为您报仇,您看怎么样?”樊於期走上前说:“您究竟想怎么办?但说无妨。”荆轲说:“希望能得到将军的首级,进献秦王,秦王必定很高兴,就会接见我。到那时,我左手抓住他的衣袖,右手用匕首刺进他的胸膛。这样,您的大仇可报,燕国遭受的耻辱也可以洗刷了。将军可有这番心意呢?”
樊於期袒露出一条臂膀,握住手腕,走近一步说:“这是我日夜咬牙切齿、痛彻心胸的事情,居然在今天能听到您的指引。”说完就自杀了。太子听说后,赶紧驾车奔去,趴在樊於期的尸体上痛哭起来,极其悲伤。事情既然无可挽回,于是就只好收敛樊於期的头颅,用匣子封存起来。这时候,太子已经预先寻到天下最锋利的匕首,那是从徐夫人手里用一百金才买到的匕首。太子让工匠用毒药水淬染匕首,拿它在人身上试验,只要流出一点儿血,那人就会立刻死去。于是准备行装,送荆轲动身。
燕国有个勇士叫秦武阳,十二岁时就杀过人,别人都不敢正眼看他。于是太子就派秦武阳做荆轲的助手。荆轲正等着另一个人,想跟他一起去,那人住得远,还没有赶到,荆轲为此滞留等他。过了好几天还没有出发。太子嫌他行动缓慢,怀疑他要反悔,于是又去请求他说:“时间已经不多了,你难道不打算去了吗?请让我先派秦武阳去吧。”荆轲生气了,喝叱太子说:“我今天去了如果不能回来,就可能因为秦武阳这小子!如今我拿着一把匕首到吉凶难测的秦国去,之所以还不动身,是要等我的朋友一起走。现在您既然嫌我行动迟缓,那就诀别吧!”于是就出发了。
太子以及知道这件事的宾客,都身穿白衣,头戴白帽来为荆轲送行。到了易水岸边,祭祀完路神,就要上路。这时,高渐离击起了筑乐,荆轲和着曲调唱起歌来,歌声凄厉悲怆,人们听了都流下眼泪,暗暗地抽泣。荆轲又踱上前唱道:“风萧萧啊易水寒,壮士一去啊不复还!”接着乐音又变作慷慨激昂的羽声,人们听得虎目圆瞪,怒发冲冠。于是荆轲登上马车飞驰而去,始终没有回头看一眼。一行人到秦国以后,荆轲带上价值千金的玉帛等礼物,去见秦王的宠臣中庶子蒙嘉。蒙嘉替他事先在秦王面前美言道:“燕王确实畏惧大王的威势,不敢发兵和大王对抗,情愿让国人做秦国的臣民,和各方诸侯同列,像秦国郡县一样进奉贡品,只求能够奉守先王的宗庙。燕王非常害怕,不敢亲自来向大王陈述,特地斩了樊于期,并献上燕国督亢的地图,都封装在匣子里,燕王又亲自在朝廷送行,派来使者向大王禀告。请大王指示。”
秦王听了这番话后十分高兴。于是穿上朝服,设置九宾之礼,在咸阳宫接见燕国使者。荆轲捧着封藏樊于期头颅的匣子,秦武阳捧着装地图的匣子,按顺序走上前去。走到宫殿前的台阶下,秦武阳脸色陡变,浑身发抖,秦国大臣们感到奇怪,荆轲回过头朝秦武阳笑了笑,走上前去向秦王谢罪说:“他是北方荒野之地的粗人,没有见过世面,今日得见天子,所以害怕,希望大王稍加宽容,让他能在大王面前完成使命。”
秦王对荆轲说:“起来,把秦武阳拿的地图取过来。”荆轲就取过地图奉献上去,打开卷轴地图,地图完全展开时露出了匕首,说时迟那时快,荆轲左手拉住秦王的衣袖,右手抓过匕首就刺向秦王,秦王大吃一惊,抽身而起,挣断衣袖。秦王赶忙伸手拔剑,剑身太长,卡在剑鞘里了。当时情况紧急,剑又竖着卡得太紧,所以不能立刻拔出来。荆轲追赶秦王,秦王只好绕着柱子逃跑。群臣都惊慌失措,由于突然发生了出人意料的事,一个个都失去了常态。而且按照秦国的法律,大臣在殿上侍奉君王时不得携带任何兵器,守卫宫禁的侍卫虽然带着武器,但都站在殿外,没有秦王的命令不能上殿。这时御医夏无且用他身上带着的药袋向荆轲投去,荆轲一振臂将药囊击碎。此时大臣们如梦初醒,一起上前与荆轲肉搏。秦王正绕着柱子跑,不知怎么办好,趁这个机会大臣们才对他大喊:“王负剑!”秦王这才拔出剑来砍荆轲,一下子砍断了他的左腿。荆轲重伤跌倒在地,于是举起匕首向秦王投去,没有击中,扎在柱子上。秦王又砍荆轲,荆轲八处受伤。荆轲自知事情失败,就靠着柱子大笑起来,叉开两腿大骂道:“事情之所以没有成功,无非是想活捉你,得到归还侵占土地的凭证去回报太子。”两旁的人赶过来把荆轲杀了,秦王头昏目眩了好久,才回过神来。
后来秦王对群臣论功行赏,处罚也根据情况,分别对待。秦王赏赐夏无且黄金二百镒,说:“无且爱我,以药投荆轲。”
于是秦对燕十分愤恨,增派军队赶往赵国旧地,命令王翦的部队去攻打燕国,十月攻陷燕都蓟城。燕王喜、太子丹等率领精锐部队退守辽东。秦将李信追击燕王,燕王急了,只好采用代王赵嘉的主意,杀了太子丹,打算献给秦王。但秦军只是暂时撤军,五年之后终于灭掉了燕国,俘虏了燕王喜,秦国统一天下。
豫让,春秋战国间晋国人。为晋卿智瑶家臣。晋出公二十二年(公元前453年)赵、韩、魏共灭智氏。豫让用漆涂身,吞炭使哑,暗伏桥下,谋刺赵襄子未遂,后为赵襄子所捕。临死时,求得赵襄子衣服,拔剑击斩其衣,以示为主复仇,然后伏剑自杀。见《史记·刺客列传》。
豫让最初是给范氏,然后又给中行氏做家臣,都是默默无闻。直到他做了智伯的家臣以后,才受到重用,而且主臣之间关系很密切,智伯对他很尊重。正在他境遇好转的时候,智伯向赵襄子进攻时,赵襄子和韩、魏合谋将智伯灭掉了,消灭智伯以后,三家分割了他的国土(就是智伯在晋国里的领地)。赵襄子最恨智伯,就把他的头盖骨漆成饮具。赵襄子就是赵无恤,公元前475年,执晋国国政二十年的赵简子按照自然规律死掉了,其子赵无恤嗣立。
豫让逃到山里,思念智伯的好处,怨恨赵襄子把智伯的头颅做成漆器,盛了酒浆,发誓要为智伯报仇,行刺赵襄子。
于是,他更名改姓,伪装成受过刑的人,进入赵襄子宫中修整厕所。他怀揣匕首,伺机行刺赵襄子。赵襄子到厕所去,心一悸动,拘问修整厕所的人,才知道是豫让,衣服里面还藏着利刀,被赵襄子逮捕。被审问时,他直言不讳地说:“欲为智伯报仇!”侍卫要杀掉他。襄子说:“他是义士,我谨慎小心地回避就是了。况且智伯死后没有继承人,而他的家臣想替他报仇,这是天下的贤士啊。”最后还是把他放走了。
过了不久,豫让为便于行事,顺利实现报仇的意图,不惜把漆涂在身上,使皮肤烂得像癞疮,吞下炭火使自己的声音变成嘶哑,他乔装打扮使自己的相貌不可辨认,沿街讨饭。就连他的妻子也不认识他了。路上遇见他的朋友,辨认出来,说:“你不是豫让吗?”回答说:“是我。”朋友流着眼泪说:“凭着您的才能,委身侍奉赵襄子,襄子一定会亲近宠爱您。亲近宠爱您,您再干您所想干的事,难道不是很容易吗!”豫让说:“托身侍奉人家以后,又要杀掉他,这是怀着异心侍奉他的君主啊。我知道选择这样的做法是非常困难的,可是我之所以选择这样的做法,就是要使天下后世的那些怀着异心侍奉国君的臣子感到惭愧。”他认为那样做有悖君臣大义。
豫让摸准了赵襄子要出来的时间和路线。在赵襄子要外出的一天,提前埋伏于一座桥(即豫让桥,据传有两处,其一在河北邢台市区内;其二在晋祠北一里处.因邻赤桥村,村以桥得名,豫让桥又被称为赤桥)下。赵襄子过桥的时候,马突然受惊,猜到是有人行刺,很可能又是豫让。手下人去打探,果然不差。赵襄子责问豫让:“您不是曾经侍奉过范氏、中行氏吗?智伯把他们都消灭了,而您不替他们报仇,反而托身为智伯的家臣。智伯已经死了,您为什么单单如此急切地为他报仇呢?”豫让说:“臣事范、中行氏,范、中行氏众人遇我,我故众人报之。至于智伯,国士遇我,我故国士报之。(意思是:我侍奉范氏、中行氏,他们都把我当作一般人看待,所以我像一般人那样报答他们。至于智伯,他把我当作国士看待,所以我就像国士那样报答他。)”赵襄子很受感动,但又觉得不能再把豫让放掉,就下令让兵士把他围住。豫让知道生还无望,无法完成刺杀赵襄子的誓愿了,就请求赵襄子把衣服脱下一件,让他象征性地刺杀。赵襄子满足了他这个要求,派人拿着自己的衣裳给豫让,豫让拔出宝剑多次跳起来击刺它,仰天大呼曰:“吾可以下报智伯矣!”遂伏剑自杀。
豫让的事迹传开,赵国的志士仁人无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为他而悲泣。
豫让行刺赵襄子,舍死忘生,备尝艰辛,虽未成功,却用生命报答了智伯的知遇之恩。他为知己献身的精神令人感佩。他为智伯报仇,是因为智伯重视他,尊重他,给了他尊严,所以,他要舍命为智伯复仇,用生命捍卫智伯的尊严。他是一个未能成功的刺客,但这个失败的过程却成就了他的人格。
此后四十多年,轵邑有聂政的事迹。
江淹《别赋》有言:“乃有剑客惭恩,少年报士,韩国赵厕,吴宫燕市,割慈忍爱,离邦去里,沥泣共诀,抆血相视。”赵厕即指豫让之事。
姓名:专诸
生卒:(?-前515 )
亦称:转设诸
籍贯:春秋时吴国堂邑(今南京市六合区)
吴公子光(即吴王阖闾)欲杀王僚自立,伍子胥把他推荐给公子光。公元前515年,公子光乘吴内部空虚,与专诸密谋,以宴请吴王僚为名,藏匕首于鱼腹之中进献,当场刺杀吴王僚,专诸也被吴王僚的侍卫杀死。公子光自立为王,是为吴王阖闾,乃以专诸之子为卿。
专诸,堂邑人。传说今无锡鸿声乡鸿山西走马港人,屠户出身。长得目深口大,虎背熊腰,英武有力,对母亲非常孝顺,是当地有名的孝子、义士。
[编辑本段]历史记载
据《吴越春秋》记载,伍子胥从楚国流亡到吴国途中,见“专诸方与人斗,将就敌,其怒有万人之气,甚不可当”。伍子胥知道专诸是一位敢于赴难的勇士,就与之结交。当时,吴王僚违背了兄位弟嗣、弟终长侄继位的祖规,贸然接替父位。吴王僚的堂兄公子光本应继位,因而心中下服,暗中伺机夺位。伍子胥便将专诸推荐给公子光。公子光厚待专诸。九年后,吴军主力远出,公子光见时机已到,便请专诸出马行刺吴王僚,并表示会照顾好专诸所牵挂的“老母弱子”。
专诸者,吴堂邑人也。伍子胥之亡楚而如吴也,知专诸之能。伍子胥既见吴王僚,说以伐楚之利。吴公子光曰:“彼伍员父兄皆死於楚而员言伐楚,欲自为报私雠也,非能为吴。”吴王乃止。伍子胥知公子光之欲杀吴王僚,乃曰:“彼光将有内志,未可说以外事。”乃进专诸于公子光。
光之父曰吴王诸樊。诸樊弟三人:次曰馀祭,次曰夷眛,次曰季子札。诸樊知季子札贤而不立太子,以次传三弟,欲卒致国于季子札。诸樊既死,传馀祭。馀祭死,传夷眛。夷眛死,当传季子札;季子札逃不肯立,吴人乃立夷眛之子僚为王。公子光曰:“使以兄弟次邪,季子当立;必以子乎,则光真适嗣,当立。”故尝阴养谋臣以求立。
光既得专诸,善客待之。九年而楚平王死。春,吴王僚欲因楚丧,使其二弟公子盖馀、属庸将兵围楚之灊;使延陵季子於晋,以观诸侯之变。楚发兵绝吴将盖馀、属庸路,吴兵不得还。于是公子光谓专诸曰:“此时不可失,不求何获!且光真王嗣,当立,季子虽来,不吾废也。”专诸曰:“王僚可杀也。母老子弱,而两弟将兵伐楚,楚绝其后。方今吴外困於楚,而内空无骨鲠之臣,是无如我何。”公子光顿首曰:“光之身,子之身也。”
四月丙子,光伏甲士於窟室中,而具酒请王僚。王僚使兵陈自宫至光之家,门户阶陛左右,皆王僚之亲戚也。夹立侍,皆持长铍。酒既酣,公子光详为足疾,入窟室中,使专诸置匕首鱼炙之腹中而进之。既至王前,专诸擘鱼,因以匕首刺王僚,王僚立死。左右亦杀专诸,王人扰乱。公子光出其伏甲以攻王僚之徒,尽灭之,遂自立为王,是为阖闾。阖闾乃封专诸之子以为上卿。
要离(yāo lí),生得身材瘦小,仅五尺余,腰围一束,形容丑陋,有万人之勇,是当地有名的击剑能手。足智多谋,以捕鱼为业,家住无锡鸿山山北。今无锡鸿山东有要潭河,西南角有要家墩,是要离捕鱼、晒网的地方。
话说吴王阖闾登上王位后,王僚的儿子庆忌逃往卫国。庆忌此人甚是了得,有万夫莫当之勇,在吴国号称第一勇士;现在卫国招兵买马,伺机为父报仇。阖闾获悉此事后茶饭不思,日夜寻思除去这个心头大患,于是觅得一壮士。此人名唤要离。
经过策谋,要离决定采用苦肉计。某日要离在王宫与阖闾斗剑时,故意先用竹剑刺伤阖闾的手腕,再取真剑斩断自己的右臂,投奔卫国找庆忌去了。要离走后,阖闾还依计杀掉了他的妻子。庆忌探得事实,便对要离深信不疑,视为心腹,委他训练士兵,同谋举事。三月之后,庆忌出征吴国,与要离同坐一条战舰。要离乘庆忌在船头畅饮之机,迎着月光独臂猛刺庆忌,透入心窝,穿出背外。庆忌诧异之极倒提要离,沉溺水中三次,然后将要离放在膝上,笑着说:“天下竟有如此勇士敢于刺我!”此时左右卫兵举刀欲杀要离,庆忌摇着手说:“此乃天下勇士,怎么可以一日杀死两个天下勇士呢!还是放他回国,成全他吧!”
要离回国后,阖闾金殿庆封要离。要离辞谢不受,说:“我杀庆忌,不为做官,而是为了吴国的安宁,让百姓能安居乐业。”说完自刎于金殿。吴王阖闾根据要离生前的遗愿,便令伍子胥将要离葬在鸿山东岭南麓杨梅坞专诸墓旁。
要离墓现在在江苏省无锡市新区鸿山镇鸿山上,与专诸墓,东汉梁鸿墓成品字型排列
聂政(?-前397)
战国时侠客,魏国轵(今济源东南)人,以任侠著称,为战国时期四大刺客之一。
政年青侠义, 因除害杀人偕母及姊荌避祸齐地(今山东境), 以屠为业。韩大夫严仲子因与韩相侠累(名傀)廷争结仇,潜逃濮阳,闻政侠名,献巨金为其母庆寿, 与政结为好友, 求其为已报仇。聂政待母亡故守孝三年后, 忆及严仲子知遇之恩,独自一人仗剑入朝都阳翟(今禹州), 以白虹贯日之势, 刺杀侠累于阶上,继而格杀侠累侍卫数十人。因怕连累与自己面貌相似的姊姊聂荌, 遂持剑自破其面,挖眼、剖腹。其姊在韩市寻到弟尸,伏尸痛哭,后撞死在聂政尸前。其事迹见《史记·刺客列传》。郭沫若曾据此写历史剧《棠棣之花》,歌颂聂政的侠义精神。在河南禹州市市区西北有纪念他的聂政台。
《聂政姐弟同侠》
刺客在中国的出现很早了,其实最早的中国游侠基本上也可以算作是刺客,二者同是尚武精神的产物,又都出现并活跃于尚武的年代,有着共同的生存根基,在道德规范和精神气质方面,他们是极为相似的。
但是,游侠和刺客还是有不同的,主要的区别在于:游侠主要是以行侠仗义、助弱扶贫为主,杀人不一定有什么针对性或者目的;而刺客则是怀有某种特定的目的才去杀人的。刺客基本上都是以自己的性命为代价去博取他人性命的人,因此,史评家吴见思在《史记论文·刺客列传》中称刺客为“天壤间第一种激烈人”。
春秋时期应该算是中国历史上刺客最为活跃的时期,在历史上留下累累侠名的刺客多数都出现在这一时期。那时的刺客,基本上与侠具有相同的气质或者同样的道德取向。基本上都是以见义勇为反抗强暴或者知恩图报(这一点在刺客身上最为明显)。一般来说,游侠和刺客都有博取功名的心态,但是他们之所以甘愿付出生命去行刺,主要还是出于一种知己相报的心理,所谓“士为知己者死”。就这一点来说,游侠和刺客都是相同的,都有同样的侠义理想。
春秋末期,韩国大夫严仲子因为受到韩哀侯的宠信而受到了韩相侠累的嫉恨。严仲子惧为侠累所害,逃离韩国,开始游历各地,欲寻侠士为自己报离乡之恨,刺杀侠累。后闻听魏国轵地人聂政因杀人避仇,携母及姐隐迹于齐国,其人仁孝侠义,武功高超,当可结识。严仲子遂赴齐,寻至聂政所居,数次登门拜访,并备酒馔亲向聂母致礼,并赠黄金百镒(音益,古代重量单位,1镒为24两,一说20两)与聂母为礼。聂政坚辞不受,但已心许严仲子为知己,所不能从,盖因老母在堂,不能以身许友。
时过多日,聂母辞世。严仲子亲执子礼助聂政葬母,聂政感激在心。此后,聂政服母丧三年,并嫁其姐,独剩孤身始赴濮阳严仲子处,询问严仲子仇家的名字,并谢绝严仲子欲为其遣人相助的要求,孤身赴韩。
韩向侠累府宅护卫森严。方时侠累正高坐府堂,执戟甲士侍立两旁。聂政仗剑直入韩府,诸多甲士反应不及,正自呆若木偶时,聂政长剑已刺入侠累胸膛,侠累顷刻命丧。顿时府中大乱,甲士们醒悟过来,齐上围攻聂政。聂政仗长剑击杀数十人后,难逃重围,遂倒转剑柄,以剑尖划破面颊,剜出双眼,剖肚出肠。
聂政死后,韩侯暴其尸于市,悬赏购求能辨认其人的。聂政姐聂荌闻听消息,即刻与人言:此必聂政,昔韩相仇人严仲子国士相交,政必报其知遇。我当往认之。遂动身赴韩,至市,果认出尸乃聂政。聂荌伏尸痛哭,失声道:此轵地深井里人聂政啊!
道有往来人,好心劝止道:此乃刺韩相之凶手,韩侯悬赏千金欲求其姓名,你不躲避,怎么还敢来辨认呀?聂荌回答:我知。然聂政之所以蒙受屈辱隐迹于市贩之中,盖因老母在堂,我尚未嫁。严仲子识政于屠贩之中,屈身结交,此深厚知遇之恩怎可不报!士为知己者死,聂政不过是因为我还活着,才毁坏自己的躯体,以免被人辨认出来牵连与我。但我又怎能害怕被牵连而任政的英名埋没呢!
话甫完,聂荌长呼三声“天”,即因悲哀过度、心力交瘁,死在聂政的尸体旁。
后有人感其姐弟侠义,收其尸厚殓之。
聂政的事迹在史记和琴操都有记载,但是行刺的原因和过程却不相同。
根据东汉蔡邕琴操记载战国的时候,聂政的父亲担任了为韩哀侯铸剑的任务。可是,他超过了工期却没有完成,韩王就下令杀害了他。当时,聂政还没有出生。聂政长大成人后,他的母亲告诉了他父亲是怎么死的。从此,聂政发誓为父报仇,刺杀韩王。
聂政习武学剑,以泥瓦匠身份混入韩王王宫。遗憾的是,首次行刺未成。于是聂政逃进泰山,与仙人习琴。怕被人认出,就改变容貌。漆身为厉,吞炭变其音,还拔掉(或者说击落)所有牙齿。后来,苦练十年弹得一手好琴,辞师回韩国。
聂政重回韩国,弹琴时观者成行,马牛止听。聂政名声大起来之后,韩王下旨召聂政进宫弹琴。为避开禁卫搜查,藏利刃于琴内,神态自若步入宫内。面对自己的杀父仇人,聂政使出浑身解数抚琴弄音。仙乐般的琴声,让韩王和他周围的卫士们听得如醉如痴,都放松了警惕。聂政见此时机,抽出琴内短剑,猛地一扑,韩王猝不及防,当场被刺死。聂政因自皮面决眼,自屠出肠,遂以死,无人能辨刺客是谁。
聂政死后,悬尸街市,并且为了他的名字重金悬赏,以灭其家族。聂政的姐姐聂荌听说有人把韩国的宰相刺死,却不知道凶手到底是谁,所有人都不知道他的姓名,街上摆着他的尸体,悬赏千金,叫人们辨认,于是她到韩国都城,死者果然是聂政。于是她抱起尸体失声痛哭:“他就是聂政啊!聂政所以承受羞辱不惜混在屠猪贩肉的人中间,是因为老母亲健在,我还没有出嫁。老母享尽天年去世后,我已嫁人,严仲子从穷困低贱的处境中把我弟弟挑选出来结交他,恩情深厚,我弟弟还能怎么办呢!士为知己者死,就是因为我还活在世上,所以才自毁其容,使人不能辨认,以免牵连别人,我怎么能害怕杀身之祸,永远埋没我弟弟的名声呢?”。聂荌高喊三声“天哪”,终因过度哀伤而死在聂政身旁。
后世传有《聂政刺韩王曲》,就是《广陵散》,被琴家广为弹奏,据说弹得最好的是嵇康,用以表示对聂政的敬仰。
荆轲(?~公元前227年),中国战国时期著名刺客,战国末期卫国人也称庆卿、荆卿、庆轲,秦时涿县人,是春秋时期齐国大夫庆封的后代。受燕太子丹之托入刺秦王,因种种原因,行刺失败被杀。
荆轲,喜好读书击剑,为人慷慨侠义。后游历到燕国,被称为“荆卿”(或荆叔),随之由燕国智勇深沉的“节侠”田光推荐给太子丹,拜为上卿。秦国灭赵后,兵锋直指燕国南界,太子丹震惧,与田光密谋,决定派荆轲入秦行刺秦王。荆轲献计太子丹,拟以秦国叛将樊於期之头及燕督亢(今河北涿县、易县、固安一带,是一块肥沃的土地)地图进献秦王,相机行刺。太子丹不忍杀樊於期,荆轲只好私见樊於期,告以实情,樊於期为成全荆轲而自刎。公元前227年,荆轲带燕督亢地图和樊於期首级,前往秦国刺杀秦王。临行前,许多人在易水边为荆轲送行,场面十分悲壮。“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这是荆轲在告别时所吟唱的诗句。荆轲来到秦国后,秦王在咸阳宫隆重召见了他。荆轲在献燕督亢地图时,图穷匕首见,刺秦王不中,被杀。
历史上比较著名的剑客如下:
一、荆柯
“风潇潇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荆柯无疑是历史上知名度最高的剑客,世代为人所颂扬,可谓妇幼皆知,就连现代的两大名导也不放过这个题材。评荆柯为最上镜剑客,可谓名至实归,众心所向,这里就不多介绍了。
二、专诸
专诸,春秋时期吴国人氏,为吴国公子光(即后来的吴王阖闾)所雇,用来刺杀王位竞争对手吴王僚。
话说事发当日,公子光宴请王僚,私下埋伏甲兵于室内。王僚也早有防范,命人沿途布满兵卒,门窗台阶左右也都部署上自己的亲信,夹道而立的侍卫,皆手持长铍。酒酣耳热之时,公子光佯装有足疾,退入内室。这时专诸闪亮登场了!他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主观能动性,创造性的把匕首藏在鱼腹中,佯装为王僚献菜。等走到王僚跟前,说时迟那时快!专诸突然撕开鱼腹,拿出匕首刺向王僚!王僚当场毙命。遗憾的是,专诸当即也被侍卫杀死。公子光趁对方群龙无首,速命埋伏的甲士攻击王僚的侍从,尽数将其诛杀。为感念专诸,吴王阖闾加封专诸之子为上卿。
三、要离
话说吴王阖闾登上王位后,王僚的儿子庆忌逃往卫国。庆忌此人甚是了得,有万夫莫当之勇,在吴国号称第一勇士;现在卫国招兵买马,伺机为父报仇。阖闾获悉此事后茶饭不思,日夜寻思除去这个心头大患,于是觅得一壮士。此人名唤要离。
经过策谋,要离决定采用苦肉计。某日要离在王宫与阖闾斗剑时,故意先用竹剑刺伤阖闾的手腕,再取真剑斩断自己的右臂,投奔卫国找庆忌去了。要离走后,阖闾还依计杀掉了他的妻子。庆忌探得事实,便对要离深信不疑,视为心腹,委他训练士兵,同谋举事。三月之后,庆忌出征吴国,与要离同坐一条战舰。某晚,夜色迷人,要离乘庆忌在船头畅饮之机,迎着月光独臂猛刺庆忌,透入心窝,穿出背外。庆忌诧异之极,叹曰:“天下竟有如此勇士敢于这样刺我!”此时左右卫兵举刀欲杀要离,庆忌摇着手说:“此乃天下勇士,怎么可以一日杀死两个天下勇士呢!还是放他回国,成全他吧!”
要离回国后,阖闾金殿庆封要离。要离辞谢不受,说:“我杀庆忌,不为做官,而是为了吴国的安宁,让百姓能安居乐业。”说完自刎于金殿。好一个悲情壮士,为主卖命,竟弄了个家毁人亡!
四、聂氏姐弟
聂政本是屠夫,当侠客实属业余爱好。然而聂政天生是一块剑客的料,小露拳脚后便名满江湖,前来联系业务的客户络绎不绝。某日,韩国贵族严仲子带着黄金和诚意跑来找他,要他除掉韩国首相侠累。聂政婉言辞谢。严仲子不悦:“汝耍大牌乎?”政曰:“非也,只因..在世,姐姐未嫁,我不能死也。”不久,聂政母亲去世,严仲子前来吊孝,执亲子之礼。聂政深受感动。在厚葬完母亲之后,聂政火速将姐姐出嫁,跟随仲子刺杀侠累。英雄一出手,果然不同凡响。侠累身为首相,空有几十名警卫,竟然被武功高强的聂政从容地从首相府门外一直杀进大厅,被一剑刺了个透心凉。这时,警卫们才围了上来。聂政眼看无法脱逃,决定举剑自杀。在咽气之前,他用长剑将自己的眼珠挖出,把自己的脸划成一堆肉泥。英雄这样做的目的只有一个:不让人们认出他,以免连累他那亲爱而苦命的姐姐! 韩国公为了知道剑客是谁,贴出告示说凡是能认出这具尸体的,赏金千两。聂政的姐姐聂荣听说后,断定是弟弟所为,不顾一切来到聂政的尸体旁放声大哭。官员问她,你不怕被牵连吗?聂荣说:“我弟弟之所以这样做,就是为了不让你们认出他,以便保全我。可这样一来,他的英名不就被埋没了吗?我岂能为了保全自己而让英勇的弟弟死得默默无闻呢?”说罢,聂荣大叫三声天啦,在弟弟的身边气绝身亡。
五、曹沫
曹沫,鲁国人氏,以力大勇敢著称。鲁公对他很欣赏,任命他为将军,同齐国交战。未料三战皆败,鲁公心怯,赶紧商议割地求和。但是并未责怪曹沫,仍用他为将。
齐桓公答应和鲁在柯地会盟。正当鲁公与桓公即将达成屈辱协议之时,曹沫手执匕首冲上前去,劫持了齐桓公。桓公左右恐伤到主公,不敢动作。桓公问:“你想怎样?”曹沫说:“齐强鲁弱,您恃强凌弱太过分了。大王您认为该怎么办呢?”桓公被迫答应尽数归还侵夺鲁国的土地。得到承诺后,曹沫扔下匕首重新站在群臣之中,面不改色,辞令如故。桓公恼羞成怒,想毁约食言,被管仲劝止。于是,不费吹灰之力,曹沫三战所失的土地又都被全数归还。
曹沫以其忠诚勇气和不烂之舌,既要回了土地,又保全了性命,可谓绩效显著。
六、侯赢、朱亥
侯嬴,战国时期魏国人。最初为看守城门的一个保安,直到七十岁才被信陵君奉为上宾。朱亥,杀猪专业户,是位奇人,隐于市井之间。此2人为协助信陵君救赵,起到了关键作用。
事情的发生是这样的。公元前257年,秦王派大军围攻赵国,赵国危在旦夕,派信使来魏国求援,魏国便派晋鄙率十万大军前去增援。秦王知道消息后,开始威胁魏王。魏王害怕了,急命走到中途的晋鄙停止前进。信陵君深知唇亡齿寒的道理,几次促请魏王坚持出兵救赵,魏王就是按兵不动。信陵君不愿坐以待毙,就自已筹集了车马,带着门客们前去援赵。经过城门的时候,侯嬴把他止住,面授机宜:公子切勿鲁莽行事,我有妙计一策。信陵君依计而行,从魏王的宠姬那里窃来了虎符,把朱亥带着到晋鄙那里夺取兵权,朱亥同志当场把不听调遣的晋鄙一铁锤锤死。于是信陵君顺利夺取了兵权,指挥大军前往救赵,终于击退了秦军,保全了赵国。整个计划环环相扣,缜密有序,是一个绝佳的策划案。
七、豫让
豫让是春秋时期晋国人,屡不得志,投靠智伯后,受到重视。后来智伯被仇家赵襄子所杀,赵襄子还拿他的头骨拿来当酒杯。豫让出离愤怒,“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荣。”豫让决定誓报此仇。
他先是改变姓名,冒充罪犯,混进宫廷,企图藉借整修厕所之机,用匕首刺杀赵襄子。结果未遂。赵襄子考虑到豫让肯为故主报仇,是个有义之人,便将他释放。
豫让仍不死心,不惜以身涂抹油漆变相、口吞煤炭变声来乔装自己,找机会报仇。机会来了,豫让事先埋伏在一座桥下,准备在赵襄子经过的时候刺杀他。没曾想赵襄子的马却突然惊跳起来,使得豫让的计划又再次失败。豫让自知此劫难逃,便恳求赵襄子:“希望你能让我完成最后一个心愿:把你的衣服脱下来,让我刺穿;这样,即使我死了,也不会有遗憾。”赵襄子答应了他,豫让拔剑,在赵襄子的衣服上连刺了三次,然后就自杀了。
显然,豫让算不上业务熟练,但他绝对算得上是一个敬业的剑客。他让我想起了毛爷爷的一句名言:世上就怕认真两字!
八、鉏鸒
鉏鸒,春秋晋国人,(?--前607年)一些人不认为鉏鸒是剑客,因为他根本没有行刺,用现在的话说是犯罪终止。但鉏鸒的历史身份的确是剑客,且我个人认为鉏鸒还具备更多的义士品质。由于他主动放弃行刺,所未成大名,但在《左传》里却有精彩的记载。
当时晋国君晋灵公,荒淫暴虐,厚敛于民,广兴土木,晋国民怨沸腾。宰相赵盾屡屡进谏劝灵公改正,灵公全然不听,反有厌恶之意。
前607年,灵公宠任的一位大夫屠岸贾献计加害赵盾,曰:“臣有客鉏鸒者,家贫,臣常接济之, 其感臣之惠,愿效死力,可使行刺相国!”
是夜,灵公和屠岸贾密召鉏鸒,赐酒食,告以“赵盾专权欺主,今使汝往刺,不可误事。” 鉏鸒领命后潜伏赵府左右。五更,见重门洞开,鉏鸒进中门,看到堂上灯光影影,赵盾朝衣朝冠,垂绅正笏, 端然于堂上坐以待旦上朝。鉏鸒大惊,退出门外,叹曰:“恭敬如此,忠义之臣也!刺杀忠臣,则为不义;受君命而弃之,则为不信。不信不义,何以立于天地之间哉?”乃呼于门曰:“我,鉏鸒也,宁违君命,不忍杀忠臣,我今自杀!恐有后来者,相国谨防之!” 言罢,向门前一株大槐一头触去,脑浆迸裂而死。时惊动了守门人,报知赵盾,赵盾叹息不已,吩咐暂将鉏鸒浅埋于槐树之侧。
一、最佳上镜剑客:荆柯
“风潇潇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荆柯无疑是历史上知名度最高的剑客,世代为人所颂扬,可谓妇幼皆知,就连现代的两大名导也不放过这个题材。评荆柯为最上镜剑客,可谓名至实归,众心所向,这里就不多介绍了。
二、最佳创意剑客:专诸
专诸,春秋时期吴国人氏,为吴国公子光(即后来的吴王阖闾)所雇,用来刺杀王位竞争对手吴王僚。
话说事发当日,公子光宴请王僚,私下埋伏甲兵于室内。王僚也早有防范,命人沿途布满兵卒,门窗台阶左右也都部署上自己的亲信,夹道而立的侍卫,皆手持长铍。酒酣耳热之时,公子光佯装有足疾,退入内室。这时专诸闪亮登场了!他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主观能动性,创造性的把匕首藏在鱼腹中,佯装为王僚献菜。等走到王僚跟前,说时迟那时快!专诸突然撕开鱼腹,拿出匕首刺向王僚!王僚当场毙命。遗憾的是,专诸当即也被侍卫杀死。公子光趁对方群龙无首,速命埋伏的甲士攻击王僚的侍从,尽数将其诛杀。为感念专诸,吴王阖闾加封专诸之子为上卿。
三、最佳悲情剑客:要离
话说吴王阖闾登上王位后,王僚的儿子庆忌逃往卫国。庆忌此人甚是了得,有万夫莫当之勇,在吴国号称第一勇士;现在卫国招兵买马,伺机为父报仇。阖闾获悉此事后茶饭不思,日夜寻思除去这个心头大患,于是觅得一壮士。此人名唤要离。
经过策谋,要离决定采用苦肉计。某日要离在王宫与阖闾斗剑时,故意先用竹剑刺伤阖闾的手腕,再取真剑斩断自己的右臂,投奔卫国找庆忌去了。要离走后,阖闾还依计杀掉了他的妻子。庆忌探得事实,便对要离深信不疑,视为心腹,委他训练士兵,同谋举事。三月之后,庆忌出征吴国,与要离同坐一条战舰。某晚,夜色迷人,要离乘庆忌在船头畅饮之机,迎着月光独臂猛刺庆忌,透入心窝,穿出背外。庆忌诧异之极,叹曰:“天下竟有如此勇士敢于这样刺我!”此时左右卫兵举刀欲杀要离,庆忌摇着手说:“此乃天下勇士,怎么可以一日杀死两个天下勇士呢!还是放他回国,成全他吧!”
要离回国后,阖闾金殿庆封要离。要离辞谢不受,说:“我杀庆忌,不为做官,而是为了吴国的安宁,让百姓能安居乐业。”说完自刎于金殿。好一个悲情壮士,为主卖命,竟弄了个家毁人亡!
四、最佳震撼剑客:聂氏姐弟
聂政本是屠夫,当侠客实属业余爱好。然而聂政天生是一块剑客的料,小露拳脚后便名满江湖,前来联系业务的客户络绎不绝。某日,韩国贵族严仲子带着黄金和诚意跑来找他,要他除掉韩国首相侠累。聂政婉言辞谢。严仲子不悦:“汝耍大牌乎?”政曰:“非也,只因..在世,姐姐未嫁,我不能死也。”不久,聂政母亲去世,严仲子前来吊孝,执亲子之礼。聂政深受感动。在厚葬完母亲之后,聂政火速将姐姐出嫁,跟随仲子刺杀侠累。
英雄一出手,果然不同凡响。侠累身为首相,空有几十名警卫,竟然被武功高强的聂政从容地从首相府门外一直杀进大厅,被一剑刺了个透心凉。这时,警卫们才围了上来。聂政眼看无法脱逃,决定举剑自杀。在咽气之前,他用长剑将自己的眼珠挖出,把自己的脸划成一堆肉泥。英雄这样做的目的只有一个:不让人们认出他,以免连累他那亲爱而苦命的姐姐!
韩国公为了知道剑客是谁,贴出告示说凡是能认出这具尸体的,赏金千两。聂政的姐姐聂荣听说后,断定是弟弟所为,不顾一切来到聂政的尸体旁放声大哭。官员问她,你不怕被牵连吗?聂荣说:“我弟弟之所以这样做,就是为了不让你们认出他,以便保全我。可这样一来,他的英名不就被埋没了吗?我岂能为了保全自己而让英勇的弟弟死得默默无闻呢?”说罢,聂荣大叫三声天啦,在弟弟的身边气绝身亡。
五、最佳绩效剑客:曹沫
曹沫,鲁国人氏,以力大勇敢著称。鲁公对他很欣赏,任命他为将军,同齐国交战。未料三战皆败,鲁公心怯,赶紧商议割地求和。但是并未责怪曹沫,仍用他为将。
齐桓公答应和鲁在柯地会盟。正当鲁公与桓公即将达成屈辱协议之时,曹沫手执匕首冲上前去,劫持了齐桓公。桓公左右恐伤到主公,不敢动作。桓公问:“你想怎样?”曹沫说:“齐强鲁弱,您恃强凌弱太过分了。大王您认为该怎么办呢?”桓公被迫答应尽数归还侵夺鲁国的土地。得到承诺后,曹沫扔下匕首重新站在群臣之中,面不改色,辞令如故。桓公恼羞成怒,想毁约食言,被管仲劝止。于是,不费吹灰之力,曹沫三战所失的土地又都被全数归还。
曹沫以其忠诚勇气和不烂之舌,既要回了土地,又保全了性命,可谓绩效显著。
六、最佳谋略剑客:侯赢、朱亥
侯嬴,战国时期魏国人。最初为看守城门的一个保安,直到七十岁才被信陵君奉为上宾。朱亥,杀猪专业户,是位奇人,隐于市井之间。此2人为协助信陵君救赵,起到了关键作用。
事情的发生是这样的。公元前257年,秦王派大军围攻赵国,赵国危在旦夕,派信使来魏国求援,魏国便派晋鄙率十万大军前去增援。秦王知道消息后,开始威胁魏王。魏王害怕了,急命走到中途的晋鄙停止前进。信陵君深知唇亡齿寒的道理,几次促请魏王坚持出兵救赵,魏王就是按兵不动。信陵君不愿坐以待毙,就自已筹集了车马,带着门客们前去援赵。经过城门的时候,侯嬴把他止住,面授机宜:公子切勿鲁莽行事,我有妙计一策。信陵君依计而行,从魏王的宠姬那里窃来了虎符,把朱亥带着到晋鄙那里夺取兵权,朱亥同志当场把不听调遣的晋鄙一铁锤锤死。于是信陵君顺利夺取了兵权,指挥大军前往救赵,终于击退了秦军,保全了赵国。整个计划环环相扣,缜密有序,是一个绝佳的策划案。
七、最佳敬业剑客:豫让
豫让是春秋时期晋国人,屡不得志,投靠智伯后,受到重视。后来智伯被仇家赵襄子所杀,赵襄子还拿他的头骨拿来当酒杯。豫让出离愤怒,“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荣。”豫让决定誓报此仇。
他先是改变姓名,冒充罪犯,混进宫廷,企图藉借整修厕所之机,用匕首刺杀赵襄子。结果未遂。赵襄子考虑到豫让肯为故主报仇,是个有义之人,便将他释放。
豫让仍不死心,不惜以身涂抹油漆变相、口吞煤炭变声来乔装自己,找机会报仇。机会来了,豫让事先埋伏在一座桥下,准备在赵襄子经过的时候刺杀他。没曾想赵襄子的马却突然惊跳起来,使得豫让的计划又再次失败。豫让自知此劫难逃,便恳求赵襄子:“希望你能让我完成最后一个心愿:把你的衣服脱下来,让我刺穿;这样,即使我死了,也不会有遗憾。”赵襄子答应了他,豫让拔剑,在赵襄子的衣服上连刺了三次,然后就自杀了。
很显然,豫让算不上业务熟练,但他绝对算得上是一个敬业的剑客。他让我想起了毛爷爷的一句名言:世上就怕认真两字!
八、最失职的剑客:鉏鸒
鉏鸒,春秋晋国人,(?--前607年)
一些人不认为鉏鸒是剑客,因为他根本没有行刺,用现在的话说是犯罪终止。但鉏鸒的历史身份的确是剑客,且我个人认为鉏鸒还具备更多的义士品质。由于他主动放弃行刺,所未成大名,但在《左传》里却有精彩的记载。
当时晋国君晋灵公,荒淫暴虐,厚敛于民,广兴土木,晋国民怨沸腾。宰相赵盾屡屡进谏劝灵公改正,灵公全然不听,反有厌恶之意。
前607年,灵公宠任的一位大夫屠岸贾献计加害赵盾,曰:“臣有客鉏鸒者,家贫,臣常接济之, 其感臣之惠,愿效死力,可使行刺相国!”
是夜,灵公和屠岸贾密召鉏鸒,赐酒食,告以“赵盾专权欺主,今使汝往刺,不可误事。”
鉏鸒领命后潜伏赵府左右。五更,见重门洞开,鉏鸒进中门,看到堂上灯光影影,赵盾朝衣朝冠,垂绅正笏, 端然于堂上坐以待旦上朝。鉏鸒大惊,退出门外,叹曰:“恭敬如此,忠义之臣也!刺杀忠臣,则为不义;受君命而弃之,则为不信。不信不义,何以立于天地之间哉?”乃呼于门曰:“我,鉏鸒也,宁违君命,不忍杀忠臣,我今自杀!恐有后来者,相国谨防之!” 言罢,向门前一株大槐一头触去,脑浆迸裂而死。时惊动了守门人,报知赵盾,赵盾叹息不已,吩咐暂将鉏鸒浅埋于槐树之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