迄今,抑郁症的病因并不清楚,但可以肯定的是,生物、心理与社会环境诸多方面因素参与了抑郁症的发病过程。生物学因素主要涉及遗传、神经生化、神经内分泌、神经再生等方面;与抑郁症关系密切的心理学易患素质是病前性格特征,如抑郁气质。成年期遭遇应激性的生活事件,是导致出现具有临床意义的抑郁发作的重要触发条件。然而,以上这些因素并不是单独起作用的,目前强调遗传与环境或应激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以及这种交互作用的出现时点在抑郁症发生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影响。\x0d\x0a\x0d\x0a临床表现\x0d\x0a抑郁症可以表现为单次或反复多次的抑郁发作,以下是抑郁发作的主要表现。\x0d\x0a1.心境低落\x0d\x0a主要表现为显著而持久的情感低落,抑郁悲观。轻者闷闷不乐、无愉快感、兴趣减退,重者痛不欲生、悲观绝望、度日如年、生不如死。典型患者的抑郁心境有晨重夜轻的节律变化。在心境低落的基础上,患者会出现自我评价降低,产生无用感、无望感、无助感和无价值感,常伴有自责自罪,严重者出现罪恶妄想和疑病妄想,部分患者可出现幻觉。\x0d\x0a2.思维迟缓\x0d\x0a患者思维联想速度缓慢,反应迟钝,思路闭塞,自觉“脑子好像是生了锈的机器”,“脑子像涂了一层糨糊一样”。临床上可见主动言语减少,语速明显减慢,声音低沉,对答困难,严重者交流无法顺利进行。\x0d\x0a3.意志活动减退\x0d\x0a患者意志活动呈显著持久的抑制。临床表现行为缓慢,生活被动、疏懒,不想做事,不愿和周围人接触交往,常独坐一旁,或整日卧床,闭门独居、疏远亲友、回避社交。严重时连吃、喝等生理需要和个人卫生都不顾,蓬头垢面、不修边幅,甚至发展为不语、不动、不食,称为“抑郁性木僵”,但仔细精神检查,患者仍流露痛苦抑郁情绪。伴有焦虑的患者,可有坐立不安、手指抓握、搓手顿足或踱来踱去等症状。严重的患者常伴有消极自杀的观念或行为。消极悲观的思想及自责自罪、缺乏自信心可萌发绝望的念头,认为“结束自己的生命是一种解脱”,“自己活在世上是多余的人”,并会使自杀企图发展成自杀行为。这是抑郁症最危险的症状,应提高警惕。\x0d\x0a4.认知功能损害\x0d\x0a研究认为抑郁症患者存在认知功能损害。主要表现为近事记忆力下降、注意力障碍、反应时间延长、警觉性增高、抽象思维能力差、学习困难、语言流畅性差、空间知觉、眼手协调及思维灵活性等能力减退。认知功能损害导致患者社会功能障碍,而且影响患者远期预后。\x0d\x0a5.躯体症状\x0d\x0a主要有睡眠障碍、乏力、食欲减退、体重下降、便秘、身体任何部位的疼痛、性欲减退、阳痿、闭经等。躯体不适的体诉可涉及各脏器,如恶心、呕吐、心慌、胸闷、出汗等。自主神经功能失调的症状也较常见。病前躯体疾病的主诉通常加重。睡眠障碍主要表现为早醒,一般比平时早醒2~3小时,醒后不能再入睡,这对抑郁发作具有特征性意义。有的表现为入睡困难,睡眠不深;少数患者表现为睡眠过多。体重减轻与食欲减退不一定成比例,少数患者可出现食欲增强、体重增加。
抑郁症是一种医学上的情绪障碍,它无法靠意志来改变,不是你过一会就能淡化的,它会持续至少两周的时间,并且会严重影响你的生活,工作,行为能力,感情生活。在我国有每100人中就有6名抑郁症患者。
有一类人总是害怕做自己,不敢于满足自我的要求,忽略自我的价值,处处以别人为中心。
为什么会形成这种心理呢?究竟如何改善呢?
具有以下品质的你,很有可能是属于这样的人格特征:
依赖、附属,害怕变成独立的自我,心甘情愿把自己交出去,任凭别人摆布,质疑自己的处世能力,没有归属感,没有安全感;
谦虚,息事宁人,无私忘我,有同情心,感同身受;
忍耐力超强;卑微,从不要求什么;
服从,配合度很好,乃至于牺牲自己,夸张者奴颜卑膝;
害怕被孤立、分离、抛弃、不被保护和寂寞……
这个性格的核心机制,就是不敢做自己,不敢发展自我,不敢于满足自我的要求,忽略自我的价值,处处以别人为中心。
我来描述一下这个性格特征,他们非常有依赖感,喜欢自己和别人的亲密感觉,这种感觉越是亲密无间越是让他们感到舒服和安全,如果能超越亲密无间更好,最好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你的举手投足我都能理解,我的眉眼高低你十分清楚,如果能有这样的关系,他们宁可付出所有,竭尽所能的消除他们和他人的关系。
然而如果他们之间产生了距离,他们立刻就会感到似乎要遭到抛弃,疏远和离开就意味着将要失去,将要孤独,将要寂寞,他们可以通过两种形式来建立这种关系,一个是通过对别人的依附,完全满足对方的要求。
另一种是,通过提供避风的安全港湾,照顾和关爱,通过提供一个肩膀,来让别人依靠,于是别人的需要成为一纸保证,保证他永远不会被抛弃。他们会在各个领域制造亲密,因为他们害怕损失,他们希望大家的想法都保持一致,可不要出什么乱子,有的时候他们看上去那么不能容忍不同的意见,极力的回避意见和冲突,他们努力地“爱好和平”。
他们是完全的利他主义者,谦虚,息事宁人,他们遇到那些不如他们谦卑忍让的人,就会不由自主的怀有道德上的优越感,其实他们的美德是来自于无奈。他们总是生活中的倒霉蛋,觉得都是外部世界让他们如此的郁闷。他们把自己最后的要求送到了宗教里面,期望来世能有个好的结局,看来这辈子自己是不会有好结果了。
产生抑郁人格的原因
具有忧郁性格特质的人多数都和自己的母亲有很大的关系,一般情况下,母亲的两种行为可能造就这样的人格。
1、过分的溺爱,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多数是父母的认知不成熟),母亲对他十分的溺爱,生活上,精神上都要亲自为他打点,他根本没有机会发展自己,没有机会独立的成长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时间长久了,事情都由别人去做,我只要依附着,附和着就可以了,这样的关系就好像自宫里的孩子,当孩子经历到青春期有独立的需求的时候,在抗争的过程中,这一需求有经过不断地打压或者是母亲给孩子灌输了一种负罪感,让他根本没有办法逃出“母爱”的范围,时间久了,在不具有发展机会的发展中,就丧失了原动力,变得懒散,没有追求和希望。
2、冷酷的拒绝,可能这个孩子出生的时候,母亲并不情愿,于是她对他的感情让他感受到自己是如此的多余,完全是一个累赘,于是内心的罪恶感开始萌芽,察颜观色让他如履薄冰的渡过童年,把自己的需求深深地藏起来,把自己的要求秘密的埋起来,他几乎提出要求的能力,只有服从和付出,根本没有发展自我的机会。
抑郁人格的主要问题是在幼年时期,没有机会发展自我,没有机会明白自己和他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从而形成一种思维模式:以他人的需要为自己的需要,只有为他人着想,才是正确的,这看似非常甜心的利他行为,其实对他无异于一剂毒药,随着毒性慢慢的融入灵魂,他完全的迷失了自我,成为身边亲密人的影子,只有别人举手投足,他才有相应的动作。
保持亲密可以让他们觉得安全,他们可以为此放弃自己的所有需求,甚至时间长了,他们并不知道自己真正的爱好是什么,这样是他们为什么学习一样课程或者发展一个爱好那么的困难,他们无法集中精神,也总是觉得自己记不住东西,从而认为自己不够聪明,其实他们并不知道,那是机体进行的一种保护状态的选择性忘记。
他们可能会说:我爱你,这和你无关。是的,他们爱他们爱你的方式,胜过爱你。因为他们觉得只有为你付出全部,才是他们应该的做的。他们对待身边的人都一样,希望他们都开心,有的时候他们也嫉妒那些可以得到很多东西的人,但是他们把嫉妒转换成自己道德比其他人更高一个层面的角度吸收了。
他们看似十分的温馨,但是他们的具有非常隐蔽的攻击性,一个忧郁的眼神,沉思无语,让周围的人深陷内疚,是的他们深喑此道,可以通过给别人传递负罪感进行攻击。同时,他们也在不停的自我惩罚,总是觉得自己做的不好,很少放过自己。
这样焦虑的自我惩罚也是来自于没有发展自我而造成的,由于他们没有发展完善的人格,具有自我性格的缺失,时刻以他人为中心,自我的需要得不到满足,然而这并不代表他们不需要,所以这种矛盾成为焦虑的中点,就算他们通过道德的优越感转化,然后这注定是一种扬汤止沸,久积的哀怨,就慢慢的沉淀为对自己的否认,抑郁的倾向浮出水面。
抑郁症可能涉及生物、心理和环境因素。抑郁症的气质等人格特征也与抑郁症密切相关。成年后遇到的压力生活事件是引发抑郁症的一个因素。导致因素并非单独起作用。遗传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对抑郁症的发生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家族史、人格缺陷、压力等因素也是哦非常重要的因素。
抑郁症又称抑郁障碍,是常见的精神障碍,以心境低落、兴趣缺乏、愉快感缺乏为特征,伴有相应的思维和行为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