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低年级段要求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根据课程标准对识字的要求和新教材的特点,结合儿童的身心发展和认知规律,在识字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类型、不同特征的生字,我尝试探索运用了多种识字方法,对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拓展识字途径,提高识字效率,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习惯,加深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具有非常显著的效果。然而识字过程却又十分枯燥,那么,如何才能提高孩子们的识字效率?
一、开展竞赛性课堂识字游戏活动
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以往部分教师用“填鸭式”的方法,每节定量给学生输入新的内容,不加消化的输灌,然后进行程序化的死记硬背。这样的识字教学严重扼杀了学生思维能力和学习兴趣。在新课改理念下,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可以先让学生自己借助课文中的拼音独立读文,在读文的过程中学习生字。另外,开展多种活动,使枯燥无味的识字变得生动有趣。
低年级孩子往往具有好奇心大、好胜心强、爱动和持久性差等特点,他们的识记带有明显的情绪色彩,往往为自己的兴趣所左右。因此,我经常开展竞赛性课堂识字游戏活动,力求教学形式生动有趣、灵活多样。当学生对字形掌握到一定程度时,我便结合课文内容,开展一些竞赛性的课堂识字游戏活动。
低年级学生最容易受感情因素的感染。顺应儿童的心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巧妙创设各种有趣的情境,能使学生饶有兴趣地主动投入到汉字的学习中去。有助于学生在轻松活泼、新颖有趣的活动中产生良好的无意识记,获得牢固的印象。
二、利用直观手段进行教学
如教学“山、田、火、月、刀、马”等字时,我充分发挥课文插图的作用,引导学生从对具体形象的图画的感知中识记字形。借助学生形象思维占优势的特点,让学生通过想象把文字的形状与生活中的具体物体或形象对应起来,从而使学生对字形加深记忆。
三、创设情境表演动作识字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用肢体动作演示字的形义联系。在所学生字中,有一部分是动词,如"摇、推、摆、挂、找"等字,引导学生创造合适的动作表情进行表演,使学生在很短的时间内都记住了这些字。运用这种教学方法学生不但记得牢,而且加深了对汉字的含义的理解。
学动词时引导学生想一想动作,再做一做动作。如:学习“看”字,把手放在眼睛(目)上,可以看到很远的地方;又如:学习“追”字,先想一想追的动作,然后再做一下,这样学生就会明白“追”是用脚跑,所以是“走字底”。这样不但让学生记清了字形,而且弄懂了字义,学起来不费力气,学生兴趣盎然。
四、教给学生的识字方法
教学是以动态形式呈现出来,而结果则以静态形式存在于学生的主观世界之中,为了孩子们都想学,都会学。在教学中,应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汉字的方法与规律。汉字是属于表意文字,其中百分之七十以上是形声字。因此,正确掌握形声字是完成小学识字任务的关键之一。在形声字的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分析形声字形旁的表意功能。如在“林、树、材”,“跑、跳、跃”两组形声字的教学中,我先后分析并要求学生区分“木字旁”旁和“足”字旁的表意功能。告诉孩子们“木字旁”旁表示与树有关的意义;“足”字旁表示与“足”或“脚”有关的意义。学生正确区分了这些部首,就能很好地掌握带有“三点水”旁和“足”字旁的汉字了。
再如在识字教学中,把识字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自主加拼音、组词,课前预习就要解决一些问题。用查字典、查资料或询问做好提前预习,给学生心灵放飞的自由,学生的积极性就会调动起来,学习潜力就会充分发挥!学习量和学生个体的经验结合起来,就会内化为他们自己的一种体验,这种体验会升华为一种学习新知识的动力。从识字这个角度来说,就转化为新课标提出的“主动识字的愿望”→“浓厚的兴趣”进而逐步“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五、注重指导学生规范书写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在生字教学中,不仅加强识字训练,而且加强写字训练。在写字训练中不必面面俱到,而是抓住典型字,以点带面进行指导,先让学生观察字的特点,然后进行范写,教师强调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最后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并纠正学生的不正确的书写姿势。这样,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益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