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伤:哀伤,叹息。
2、金溪:地名,今在江西金溪,是王安石外祖父吴玫的家乡。
3、隶:属于。
4、生:生长到。
5、识:认识。书具:书写的工具(笔、墨、纸、砚等)。
6、求:要。
7、异:对······感到诧异。
8、借旁近:就近借来。旁近,附近,这里指邻居。与:给。.
9、养:奉养,赡养。收族:团结宗族,和同一宗族的人搞好关系。收,聚,团结。意:主旨(中心,或文章大意)。
10、一:全。
11、指:指定。就:完成。
12、文:文采。理:道理。
13、邑人:同(乡)县的人。奇:对······感到惊奇(奇怪)。
14、稍稍:渐渐。宾客:这里是以宾客之礼相待的意思,宾,本文的意思是状语。
15、乞:求取。
16、利其然:认为这样是有利可图的。利,认为······有利可图。
17、日:每天。扳(pān):通“攀”,牵,引。环:四处,到处。谒:拜访。
18、明道:宋仁宗赵祯年号(1032-1033)。
19、从:跟随。先人:指王安石死去的父亲。
20、前时之闻:以前的名声。
21、复:又,再。
22、泯(mǐn)然众人矣:完全如同常人了。泯然:消失,指原有的特点完全消失了。众人,常人。
23、王子:王安石的自称。
24、通:通达。悟:聪慧。
25、受:接受。天:先天。
26、贤:胜过,超过。于:比。材:同“才”,才能。
27、卒:最终。
28、于:被。不至:没有达到要求。至,达到。
29、彼其:他。
30、已:停止。耶:表示反问,相当于“吗”、“呢”。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天圣三年(1025),方仲永无师自通,提笔写诗,震动乡里。明道二年(1033),与方仲永同龄的王安石跟随父亲回金溪探亲,在舅舅家遇见了方仲永。
他请方仲永作了几首诗,但他有些失望,因为“神童作家”并不像传说中的那么聪明。康定元年(1040),王安石再次到金溪探亲。此时方仲永已做回了农民。庆历三年(1043),王安石从扬州回到临川,想起方仲永的遭遇,写下《伤仲永》一文。
赏析:
这篇文章以方仲永的事例,说明人受之于天虽异,但还得受之于人,否则就将复为众人,进而说明未受之于天者,本来就是众人,如果不受之于人,恐怕连作“众人”也难,而且强调了后天学习的重要性,表现了王安石早期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
文题为“伤仲永”,文中却未见一个“伤”字,然而全篇写的正是一个“伤”字。而此文契合照应不在形式上而在内容中。这篇议论文,先叙后议,在事实叙述的基础上立论,事实成为立论的依据。第一、二两段只叙不议,为第三段的议论服务,后面的议论,集中强烈,言简意赅,如画龙点睛,使前面所叙的事实立即升华具有典型意义。全文仅二百字,叙事之简洁。说理之透彻,安石散文风格在此已露出端倪。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伤仲永
1.伤:哀伤,叹息 2.民:平民百姓 3.世:世代 4.隶:属于 5.耕:耕田 6.生:生长到 7.年:岁 8.未:不;有过 9.尝:曾经 10.识:认识 11.书具:书写的工具(笔、墨、纸、砚等).书,书写(名词作动词) 12.忽:忽然 13.啼:出声地哭 14.求:要 15.异:对……感到诧异 16.焉:他,代指仲永 17.借旁近:就近借来.旁近,附近,这里指邻居 18.与:给 19.即:立即,立刻 20.书:书写,写 21.并:并且 22.自:自己 23.为:题写 24.名:名字 25.其:这 26.以:把 27.养:奉养,赡养 28.收:聚,团结 29.为:当做,作为 30.意:意思 31.传:传送 32.一:全 33.观:观看 34.自:从 35.是:此 36.指:指定 37.作:写作 38.立:立刻 39.就:完成 42.其:它,代诗 43.文:文采 44.理:道理 45.皆:都 46.可:值得 47.观:观赏 48.者:……的地方(方面) 49.邑人:同县的人 50.奇:对……感到惊奇 51.之:代指仲永的才华 52.稍稍:渐渐 53.宾客:用宾客的礼仪款待他的父亲,宾,本文的意思是状语 54.其:他的,代仲永的 55.或:有的人 56.以:用 57.乞:求取 58.之:它,代诗 59.利:以……为有利的 60.其:这 61.然:这样 62.日:每天 63.扳:通“攀”,牵,引 64.环:四处,到处 65.谒:拜访 66.使:让 67.余:第一人称代词,我 68.闻:听说,听闻 69.之:它,代这件事 70.从:跟随 71.先人:指王安石死去的父亲 72.还:返回 73.于:在 74.令:让 75.作:写 76.称:符合,相当 77.时:时候 78.之:的 79.闻:传闻 80.还:返回 81.自:从 82.复:又,再 83.问:询问 84.泯然:完全,指原有的特点完全消失了 85.然:……的样子,这样 虚词 86.矣:了 87.之:的 88.通:通达 89.悟:聪慧 90.受:承受 91.之:它,代通悟 92.天:先天 93.之:它,代天资 94.贤:胜过;超过 95.于:比 96.材:同“才”,才能 97.远:差距大 98.卒:最终 99.之:助词,不译 100.为:成为 101.则:就是 102.其:他,代仲永 103.于:被 104.者:不译 105.至:达到 106.彼其:他 107.如:像 108.此:这样 109.其:不译 110.贤:才智 111.之:它,代后天教育 112.且:尚且 113.今:现在 114.夫:不译(那些) 115.固:本来 116.得:能够 117.已:停止 118.耶:表示反问,相当于“吗”、“呢” 119.明道:宋仁宗(赵祯)的年号(1032-1033) 120.先人:这里指王安石死去的父亲 121.前时之闻:以前的名声 122.利其然:认为这样是有利可图的 123.宾客其父:用宾客的礼节款待他的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