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阳性乙肝,可以治好吗?

2024-12-30 01:43:55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乙肝三抗体阳性不多见,但已有少数病例。似乎尚无定论,下文为一网站文章,载下与大家共参。

三抗体阳性,是否还有乙肝病毒存在

自本网站开通三年来,接到不少网友诉说和问询关于乙型肝炎抗原抗体情况。更有甚者,居然有的医院的医生将带有三种乙肝抗体(抗-HBs、抗-HBe及抗-HBc)阳性者说成是“乙肝病毒带毒者”或是什么“小三阳”者,影响了他们的就业、给他们造成了不必要的思想负担。
这种人体内是否还有乙型肝炎病毒,是否还有传染性呢?答案是否定的(可以从检测HBV DNA阳性与否就可得知)。因为乙肝病毒感染后,经过一定的潜伏期出现感染征象(或出现症状体征,或呈现亚临床感染即无明显症状的感染):不仅有乙型肝炎病毒血症(HBV抗原阳性),ALT升高,出现发热、食欲不振等不同症状,以及呈现肝脏肿大、肝区疼痛甚至有黄疸等不同体征。也可出现无明显症状和体征的亚临床感染或隐性感染。血清学检查除出现HBV DNA阳性外,还会发现HBsAg、HBeAg(HBcAg虽然阳性,但用常规方法很难检出)以及早期就出现的抗-HBc。由于大多数人具有正常的免疫系统,就会作出正常的免疫反应,随着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调动,逐步清除病毒,使患者进入恢复期。这时ALT逐步下降至正常,各种症状体征逐步消失,抗-HBe出现。在感染后4~6个月,抗-HBs出现,HBV DNA、HBcAg、HBeAg相继转阴;在抗-HBs出现后,HBsAg转阴,患者完全痊愈。此时血清中只剩下抗-HBs、抗-HBe和抗-HBc,随着时间推移,抗-HBe也逐步消失;最后余留抗-HBs和抗-HBc,此两种抗体可携带终生,获得终身免疫。但有少数免疫系统存在缺陷,或在胎儿时期或母体分娩时受感染,他们不能及时清除病毒,变成长期的病毒携带者,或成为反复发作的慢性肝炎患者。
有人认为,“只有单项抗-HBs阳性的人才有免疫力,而带有抗-HBs、抗-HBe和抗-HBc等三项抗体均阳性者则有传染性”。他们的错误主要是不懂得那些只有单项抗-HBs阳性者仅仅是注射了乙型肝炎疫苗(HBsAg或其多肽产物制造的疫苗),只能产生抗-HBs所致;由于疫苗不含有病毒的核心成分(HBcAg、HBeAg),所以不会生成它们的抗体——抗-HBc、抗-HBe。
还有的人说,“抗-HBs是好的,带有抗-HBc和抗-HBe则是不好的”。这类人的错误是将抗-HBc和抗-HBe当成了病毒(尤其是将抗-HBc认为是病毒的一部分),因为人们经常讲的什么“大小三阳”中都含有抗-HBc,而且所谓“小三阳”中也有抗-HBe。他们说,“因为大小三阳的人都带有HBsAg,且‘大三阳’的人中又有HBeAg,抗-HBc就等于HBcAg,只要出现抗-HBc,就证明他们有传染性”。这些人明显的错误是把乙肝病毒的真正传染性因子给混淆了。从生物学观点说,一切生物的遗传离不开他的DNA,乙肝病毒的遗传也离不开它的DNA,即HBV DNA。对于HBsAg阳性的人,你只要加测一项HBV DNA,就可判定他是否有传染性。至于是否为病毒变异所产生的异常抗体时,也可从测定HBV DNA,就可知道乙肝病毒是否存在、病毒是否继续进行复制的最为简单的方法。
抗HBc和抗-HBe并不是病毒本身的一部分,它们是人体免疫细胞产生的抗体,虽然不是具有中和作用的抗体,如果它们能与中和病毒的抗-HBs一同存在,就说明具有三种抗体的人确实是一个具有良好免疫系统,在乙肝病毒感染后能很快地清除了病毒,获得了免疫力的健康恢复者。而那些把抗-HBc和抗-HBe认成传染性物质的人,倒应该很好地温习一下病毒学和免疫学知识,以纠正以往的错误认识。http://www.1life.com.cn/jiankang/changshi/200601/jiankang_18286.html

肝炎的主要症状与体征

由于本病可能被误诊为流感,或者由于一些病人没有任何症状,致使许多肝炎病例没能被诊断出来,常见的肝炎症状有:
1、食欲下降;2、 乏力;3、 低烧;4、 肌肉或关节痛;5、 恶心、呕吐;6、 腹痛。
体征:
1 肝脏轻度肿大,可触及质地较软或中等硬度的肝脏,或有压痛、叩击痛。有些病例可无任何体征。
2 有些病例可出现肝病面容,表现为面色黯黑、黄褐无华、粗糙、唇色暗紫等;还可引起颜面毛细血管扩张,蜘蛛痣及肝掌,有些病人可有脾肿大。
3 巩膜或皮肤黄染,比消化道症状出现晚。

-----

乙肝的症状和体征

不少人由于不知道乙肝有哪些症状,往往把什么不舒服都算在乙肝的头上。有的人主诉很多,但是医生检查后却正常;有的人则过于大意,直到出现了腹水、消化道出血才看病,延误诊治时问。知道乙肝的常见症状和体征,就可以了解自己病情的轻重和变化.也可以减轻一些不必要的心理负担。

在医学上将患者感觉到的异常称症状,如恶心、肝区疼痛等;将医生看得见、摸得着的称体征,如肝脏肿大、腹水等。症状和体征统称临床表现。跟许多疾病一样,乙肝的临床表现相差很太。根据临床表现的不同,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后常分为

以下几种类型。

1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如果没有症状和体征。肝功能正常,仅仅是表面抗原阳性,不论是“大三阳”或是“小三阳”.也不论Hl{v DNA阳性或阴性,均称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它占乙肝感染者中的大多数。值得注意的是,有的人虽然没有症状,甚至肝功能也正常,但是肝脏存在慢性炎症,如果不治疗,最终可以发展为肝硬化,这些人其实不是真正的携带者。因此,如果没有肝组织学检查的证据,要进行长期的、动态的观察,才能作出准确的诊断。

2急性乙肝:病程在半年内称急性乙肝,一般起病较急,有轻重不等的症状,多数人表面抗原多在半年内消失,少数可变成慢性乙肝。 l

3.慢性乙肝:病程超过半年称慢性乙肝,可有轻重不同的症状,迁延不愈,反复发作。如果没有乙肝病史,也没有近期的化验结果,首次发病有时很难判断是急性乙肝还是慢性乙肝。一4重型乙肝:病情发展迅猛,症状很重,如不积极抢救,可危及生命。

除了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外,其他各型乙肝均有轻重不同的症状和体征,归纳起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全身症状:乙肝患者常感到体力不支,容易疲劳,打不起精神,其原因可能是肝功能受损,进食减少,食物消化嘲收障碍,营养物质摄人不足。另一方面是由于炎症,消耗增加,已摄人的物质因肝功能受损,不能充分代谢,满足机体的需要。第三个方面可能是乙肝引起的精神和心理上的压力,影响休息和睡眠,失眠、多梦等都可能与此有关。

2消化遭症状:肝脏是重要的消化器官,肝脏分泌的胆汁是食物消化所必需的。肝炎时,胆汁分泌减少,影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肝脏的炎症还可能引起肝窦的血流障碍,导致胃肠道的充血水肿,影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因此,乙肝常出现食欲不振、恶心、厌油、上腹部不适、腹胀等。

3黄疸:肝脏是胆红素代谢的中枢,病情较重时,由于胆红索的摄取、结合、分泌、排泄等障碍,血液中胆红素浓度增高。当血中胆红素浓度增高以后,胆红素从尿液排出,使尿液颜色变深.它是黄疸最早的表现。但是天热出汗饮水不足、一些药物等也可引起尿液颜色的改变,应注意区别。当血液中胆红素浓度继续增加.可引起眼睛、皮肤黄疸。由于胆汁酸的排出障碍,血液中胆汁酸浓度增高,过多的胆汁酸沉积于皮肤。刺激末梢神经,引起皮肤瘙痒。

4.肝区疼痛:肝脏内部缺乏痛觉神经,乙肝一般没有剧烈的疼痛。但肝的表面有一层很薄的膜,称肝包膜,肝包膜上有痛觉神经分布,当肝脏发炎肿大时,肝包膜紧张,痛觉神经受刺激,因而部分患者可有右上腹、右季肋部不适、隐痛。如粜疼痛剧烈,还要注意胆道疾病、肝癌、胃肠疾病的可能性,以免误诊。

5.肝脾肿大:由于炎症、充血、水肿、胆汁淤积,乙肝常有肝脏肿大。如果慢性炎症期不愈,反复发作.肝内纤维结缔组织增生,肝脏质地变硬。晚期由于大量肝细胞破坏,纤维组织收缩,肝脏可缩小。急性肝炎或慢性肝炎早期,脾脏多无明显肿大,以后可因脾脏网状内皮系统增生,以及门静脉高压。脾脏淤血,引起脾脏肿大。持续性进行性脾脏肿大提示肝硬化。

6肝外表现:不少慢性肝炎特别是肝硬化患者面色黝黑晦暗,称肝病面容,这可能是由于内分泌失调,皮肤色素沉着.或者是由于持续或反复黄疸,胆绿素在皮肤沉着所致。手掌大、小鱼际显著充血称肝掌。皮肤上一簇呈放射状扩张的毛细血管称蜘蛛痣,直径数毫米至数厘米,压之退色,常见于面部、颈部、前胸和手背。蜘蛛痣偶尔也可分布于全身。男性可出现勃起功能障碍,对称或不对称性的乳腺增生、肿痛,甚至可误诊为乳腺癌,施行乳腺切除术;女性可出现月经失调、闭经、性欲减退等。这些可能与肝功能减退,雌激素灭活减少.体内雌激素增多有关。

乙肝患者症状的轻重与病情的轻重有一定关系,但并不完全平行,这是由于每个人的感觉的敏感性相差很大。另一方面,症状除了与躯体因素有关外,还受精神因素的影响。如果没有把握,还是找有经验的医生看病,以免延误治疗。

对乙型肝炎的诊断,主要靠化验检查。常规检查有肝功能,包括血清胆红素(T-BiI)谷丙转氨酶(GPT)。乙肝表面抗(HBsAg)等。血清胆红素及谷丙转氨酶升高,均说明肝内有炎症。乙肝表面抗原阳性说明已感染了乙肝病毒。

如果乙肝表面抗原为阳性者,可进一步检查乙肝系列。它们分别为:(1)乙肝表面抗(HBsAg),(2)乙肝表面抗体(抗-HBs)。(3)e抗原(HBeAg).(4)e抗体(抗-HBe).(5)核心抗体(抗-HBc)。简单地讲;第(1)项代表感染。第(2)项代表抵抗力。第(3)项代表病毒复制。第(4)项须结合第(1)项分析;第(1)项阳性者第(4)代表病毒复制。第(1)项为阴性者,第(4)项阳性只能说明感染过乙肝把病毒已经痊愈。第(5)项阳性的临床意义与第(4)项大致相同。平时说的大三阳指第(1),(3),(5)项阳性,为急性期感染。平时说的小三阳指第(1),(4),(5)项阳性,多为慢性期感染。所谓的携带者,指第(1),(5)项阳性。乙肝患者痊愈后,多有第(2),(4),(5)项阳性或第(4),(5)项阳性或第(2),(4),(5)项单项阳性。

个别病人需做特殊检查,可检查HBV-DNA,PCR,以确定有无病毒复制。慢性患者,须查甲胎球蛋白(AFP),以排除肝硬化及肝肿瘤。除做化验检查外,肝病患者还应该做B型超声检查。
参考资料:www.changyitang.com

回答2:

目前有效治疗乙肝的方案

据J Gastroenterol Hepatol[1999,14(Suppl):A230]载 美国Hollinger报告,乙肝病毒呈全球性分布,据统计,世界上大约有3.5亿HBV慢性携带者。

有效治疗的目标是:①抑制病毒复制和清除病毒;②减轻症状;③减轻炎症,改善肝功能;④预防进展为肝硬化和肝细胞癌;⑤提高病人的生存率。目前有很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方法,包括抗病毒药、免疫调节、细胞因子、抗纤维化、反义寡核苷酸、核酶等。治疗有效的定义为,用非PCR技术检测,HBV DNA从血中持久清除,HBeAg阴转、出现抗HBe,ALT值降至正常。当感染由复制期转为整合期时,通常的结局是缓解而非治愈。在美国,干扰素和拉米夫定是目前唯一批准用于治疗乙肝的药物。

干扰素 最近一项15个研究的荟萃分析,评价了干扰素的疗效。与未治疗的对照组相比,HBsAg阴转率高6%,HBeAg阴转率高21%。HBV DNA阴转率为20%(检测阈为1.5~30.0pg/ml或50~100万拷贝/ml)。如用PCR检测,则HBV DNA阴转率将降低。干扰素每日5MU或10MU每周3次或隔日1次是较好的治疗方案。治疗有效的预测因子是治疗前病毒负荷量低(HBV DNA<100pg/ml或<3300万拷贝/ml)、ALT高(大于正常上限的3倍)、肝脏有活动性坏死性炎症(包括胞浆HBcAg阳性)和HIV阴性。

大剂量干扰素比小剂量更有效,但副作用也增加。治疗6个月不比3个月更有效,尽管干扰素治疗4或6个月,HBsAg阴转率显著增高。女性疗效比男性好,中国病人有效率较低。在肝硬化病人中,病情较严重者(Child-Pugh B或C级者)疗效差。

核苷与核苷酸类似物 包括拉米夫定、泛昔洛韦、阿地福韦、dipivoxil和洛布卡韦。它们可抑制HBV DNA的复制。在大规模、随机、对照临床试验中,病人口服拉米夫定100mg/日,共12个月,有16%~32%的患者HBeAg阴转,HBV DNA减少至<1.5pg/ml或<50万拷贝/ml,而对照组的有效率仅为6%。大多数病人的肝组织学有改善。6~18个月的持久有效率>80%。如延长拉米夫定治疗时间(>6个月),有15%~30%的病人HBV YMDD位点出现突变,这导致拉米夫定疗效下降。对拉米夫定有效的最好预测因子是基线ALT水平高于正常值上限两倍,而ALT正常患者的疗效并不比对照组好。HBV DNA水平不是HBeAg阴转的预测因子,治疗20周内病人HBV DNA降至1万拷贝/ml以下者,有效的可能性较大。最佳剂量为100mg/日,尽管较大剂量(300mg/日)可使HBV DNA下降更快,但是治疗3~6个月后,HBV DNA清除率和HBeAg阴转率相似。一项亚洲的研究显示,延长拉米夫定的疗程至3年,可使HBeAg阴转率升至65%。

联合治疗 在近期的一些研究中,干扰素(10MU)每周3次,共16周,加拉米夫定每日100mg,24周,有效率达29%;与之相比,单用一种药的有效率为18%~19%,但差异无统计学显著性。

反义寡脱氧核苷酸和核酶 反义寡脱氧核苷酸通过在HBV DNA的正反义两链之间形成杂交,而阻断基因的表达。在最近一项研究中,反义寡脱氧核苷酸使Pekin鸭DHBV的复制与基因表达受到长期抑制。核酶代表抑制病毒复制的另一种分子机制,它们是反义寡脱氧核苷酸催化剂,后者能在特定位点切割RNA。

免疫调节 急性HBV感染的临床转归依赖于宿主抗病毒反应的质量和强度,确切地说,感染肝细胞内的HBV可能是被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清除的,其可能机制为:①抗原活化CTL直接杀死HBV,并导致感染肝细胞破坏;②CTL分泌细胞因子(IFN-γ和TNF-α)通过非细胞溶解方式清除HBV导致病毒破坏(不破坏肝细胞),通过抑制病毒复制和基因表达清除大量肝细胞内的HBV。耐受是病毒特异性的而非普遍的免疫抑制。许多实验研究提示CD8+、MHC Ⅰ型CTL能从感染的细胞中清除病毒。因此,可用T细胞HBeAg抗原决定簇疫苗治疗慢性HBV感染者。

胸腺素α-1可增加内源性IFN-α和γ水平,同时也增高IL-2,它还可增加IL-2受体的表达,增强CD3、CD4、CD8和NK细胞的增殖与活性。在感染HBV的鸭肝细胞,胸腺素α-1似乎可减少病毒的复制,特别在病毒蛋白表达水平。其安全性很好,但需皮下注射。综合4项研究结果表明,183例患者治疗6个月(1.6mg每周2次)后36%的病人HBeAg和HBV DNA转阴,ALT降至正常。相比之下,111例未治疗对照组病人仅19%的病人有效。

慎重就医选药

目前国内外治疗肝炎,在药物的选择方面,大全上包括三个方面,:(1)抗病毒方面的药物;(2)免疫调节剂:(3)促进肝细胞修复再生的药物。

治疗病毒性肝炎的药物种类品种繁多,估计全国用于治疗肝炎的药物(包括护肝药、抗病毒药和调节免疫功能的药物)可达七百余种。在保护肝功能,阻止肝细胞进一步坏死的治疗药物,进展还是比较显著的。如重症肝炎的病死率,在60-70年代高达80%,而在80-90年代的病死率已降至40%左右,说明在阻止肝细胞坏死,促进肝细胞再生的措施大大向前迈进了一步,但至今尚无一种能根治病毒性肝炎的特效药物。然而各种媒体对肝炎治疗的宣传言过其实,说什么"肝炎可以根治","**药物对肝炎疗效最佳"等违反科学规律,语言荒诞离奇的广告宣传屡见不鲜,诸如自称是"转阴王","肝炎克星","乙肝难关已被突破","大三阳全部转阴","解决了我国亿万肝炎患者的燃眉之急"等。

近来,有不少的肝炎专家呼吁,要有正确的媒体宣传,不要误导病人上当受骗。并指出,乙肝的治疗目的不是各种病毒标志物阴转,而是阻止肝炎向慢性化及纤维化发展。目前还没有一种"神药"消灭乙肝病毒传播,也没有规定将乙肝病毒标记转阴作为疗效标准。上面讲过,病毒肝炎,特别是慢性肝炎的治疗药物虽然很多,但至今尚无一种药物能根治乙肝病毒。基于这一原因,笔者认为,凡乙肝"大三阳"、"小三阳"、"1.5阳"者或有的伴有轻度转氨酶升高,以及丙肝转氨酶轻度升高患者,不要到处求那些"转阴王"之类的人物。我们的对策是:要把着眼点放在基础治疗上,即适当的休息,保持乐观的情绪,合理的饮食,补充足够的营养,选择适当的保健食品,对保护肝功能,阻止肝炎的慢性化及纤维化上有非常良好的作用。对于那些较重的肝炎患者,最好能住院进行系统治疗。

保肝药物科学用 张石革(1999.10.20)

很多肝脏疾病的病因或发病机制迄今尚未完全明了,因此,目前 还没有特效药物。临床上用于肝脏疾病的多数药物仅具有辅助治疗作 用,尚属于对症治疗,其中有些药物的疗效还有待于评价。治疗一方 面着眼于保护和滋养肝细胞,以求尽量恢复肝细胞的活力和功能,另 一方面希望减少结缔组织增生,防止发生肝硬化。

治疗肝脏疾病的药大约百余种,按其药理作用可分类为:(1) 抗肝炎病毒药,主要抑制乙型肝炎病毒的复制。(2)保肝药,包括 抗肝细胞坏死药、促进肝细胞修复药、免疫调节剂、解毒和保护肝脏 药。(3)抗脂肪肝药:促进脂肪分解、加速脂肪转运和代谢,防止 脂肪在肝脏蓄积。

国家非处方药目录收载的肝病辅助用药有:肌苷、齐墩果酸、葡 醛内酯。

由于肝病的病因和病理是多种多样的,即使同一种疾病间也有疾 病轻重、病程早晚和病人个体的差异。因此在治疗上要针对不同的情 况,抓住主要矛盾,兼顾次要矛盾,全面统筹。为预防脂肪肝,可口 服肌苷,每次200~500毫克,每日3次。此外尚须补充维生素和微量 元素。肝病患者常常伴有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足,可通过饮食疗法来纠 正,一般不需要药物治疗。对于有严重营养不良、维生素缺乏、进食 量少或长期静脉内补液的患者,应额外补充维生素、矿物质和微量元 素。

要保护肝脏的贮备功能。肝病患者要尽可能地保护病变肝的剩余 贮备功能,使其不至于进一步削弱。一方面用药保护肝细胞,促进肝 细胞的再生,或改善肝内微循环,减少纤维化。另一方面要避免加重 肝脏的负担,防止肝脏进一步损害。可口服齐墩果酸、葡醛内酯。

还要防止药物对肝脏的毒副反应。各种药物进入人体后,均由肝 脏代谢和解毒,过多服用药物一是增加肝脏负担;二是有些药物具有 肝毒性,会损伤肝细胞。因此,应慎重选择药物,少服或尽量不服不 必要的药。

目前我国治疗肝病的中成药有数百种,主要功效有清脏腑热、疏 肝解郁等,可在医生指导下,适当选择疗效确切的品种服用。治疗休 养过程中应避免药物滥用,并禁酒、戒烟,预防继发感染。

保肝、降酶:需要重新评价

楼玉钥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普遍认为,多数保肝药物的疗效未经证实,有的还可能有促纤维化作用,即使作为辅助药物也需要重新评价。再就是降酶药物,如五味子、联苯双脂、垂盆草等,虽有肯定的降酶效果,可以使ALT很快复常,但肝脏炎症依然存在与发展,因此不应将这类药物作为治疗的主要手段。

目前有效的治疗乙肝药物有哪些
目前有效的抗乙肝 病毒药物有哪些?如何选择用药?

慢性乙型肝炎 治疗新进展

1.治疗目标:通过抑制乙肝病毒复制或消除感染以阻止肝脏病变发展,具体表现为:①血清hbvdna阴性;②血清hbeag阴性,抗-hbe阳性(即“大三阳 ”转为“小三阳 ”);③血清alt正常;④肝脏组织学改善。

2.抗病毒治疗指征:血清hbvdna或/和hbeag阳性持续6个月以上;血清alt水平反复升高;肝脏组织学检查提示乙肝病毒慢性感染,炎症程度中度以上。

3.有效抗乙肝病毒药物:

3.1a-干扰素:

1992年,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fda)批准a-干扰素应用于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病人,兼有抑制病毒复制及免疫增强功能,推荐剂量为每次皮下注射5百万单位,每周3次,疗程至少6个月。此类药物目前有进口药物“干扰能”、“罗绕素”、“惠福仁”及国产药物“赛若金”、“运德素”、“安达芬”、“因特芬”等。

疗效较好指标包括:治疗前血清hbvdna水平低于200pg/ml,血清alt在100u/l以上,肝脏组织学检查提示明显炎症活动,女性,病史中有急性肝炎历史,病毒持续感染时间较短,非母婴传播,非病毒变异。

可能不良反应有:感冒 样症状,骨髓抑制(表现为外周血白细胞数、血小板数下降),食欲减退,消瘦,脱发 ,精神抑郁 等。

3.2拉米夫定:

拉米夫定(我国商品名为“贺普丁”)是美国fda于1998年12月批准应用于治疗乙肝病毒的另一种药物,只有抑制病毒复制功能,推荐治疗方案为每次口服100mg,每天1次,疗程至少1年。

可能不良反应:目前尚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

注意事项:治疗9个月后需检查病毒变异,防止耐药情况发生

3.3泛昔洛韦:

泛昔洛韦(商品名为“丽珠风”)为另一类核苷类似物,作用机制类似拉米夫定,推荐方案为每次口服0.5g,每天3次,疗程至少4个月。

3.4免疫调节剂:

胸腺肽a1(商品名为“日达仙”)为免疫增强剂,通过增强对乙肝病毒的免疫作用而发挥抗病毒作用,一般与a-干扰素或拉米夫定联合应用,推荐方案为每次皮下注射1.6mg,每天1次,连续4天后改为每周2次,疗程4-6个月。

4.注意事项:治疗期间监测血清alt、hbvdna、hbeag/抗-hbe,在专业医师指导下治疗

回答3:

是不是分的诱惑回答的人很多呀!
你好,医生的说话很不负责人,请把你的具体详细单说一下,一般是病毒的携带者还有大三阳和小三阳可是如果他们的肝正常就不能说是乙肝只能说属于病毒的携带者
你说你现在只有17岁,我希望你不要因为这个病让你自卑,而耽误了你的前途,因为你是个男人,当然可以考大学,这样的病不可怕的,中国每10个就有1个是病毒的携带者.目前根本没有治疗这样病的好的方法和药物,当然如果真的想治疗不是没有奇迹的,但是只能说病变轻了如果一点没有那是很难的.
还有就是你可以结婚,如果都不能结婚中国的人能这么多呀,其实和正常人一样的生活,可以生育这点男人比女人要有优势的,因为男人的遗传比女人的几率要小的,不过如果你真的找到你的爱人了就要让她去打疫苗,坦然面对这个病.
如果真的想治疗就去正规的医院去治疗不要相信满天飞的广告,都是骗子.
你还小呢,好多事情等着你去做呢,你要坚强一点呀,如果有不明白的给我信息.
坚强起来,别气馁了.以后一定会有治疗这样病的药的.要自信.
祝福你!注意生活饮食,不要喝酒保养好肝.

回答4:

亲,您好!
全球约有3.5亿人感染了乙肝病毒,而我国乙肝病毒感染人群约为9300万,其中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占3000万。成年人很少感染乙肝病毒,即使不幸感染乙肝病毒,通过及时有效的治疗也可以实现乙肝的彻底治愈,但如果乙肝病毒感染时间超过半年,则很容易转为慢性乙肝,此时再想治愈就十分困难。
20世纪90年代初期,抗病毒治疗逐渐崭露头角,第一个抗病毒药物拉米夫定问世,通过对HBV DNA的有效抑制,实现了慢性乙肝治疗的阶段性控制,但好景不长,逐渐暴露出耐药的问题,让一度乐观的形式严峻起来。
不久阿德福韦面世,其极低的耐药率再一次挽救了已经发生病毒变异的乙肝患者,直至今日,国产化的阿德福韦类药物——以名正为代表的阿德福韦酯胶囊,凭借其较低的耐药性和高基因耐药屏障优势,依然在慢性乙肝抗病毒治疗的战线上与HBV DNA进行战斗。

回答5:

肝炎的主要症状与体征

由于本病可能被误诊为流感,或者由于一些病人没有任何症状,致使许多肝炎病例没能被诊断出来,常见的肝炎症状有:
1、食欲下降;2、 乏力;3、 低烧;4、 肌肉或关节痛;5、 恶心、呕吐;6、 腹痛。
体征:
1 肝脏轻度肿大,可触及质地较软或中等硬度的肝脏,或有压痛、叩击痛。有些病例可无任何体征。
2 有些病例可出现肝病面容,表现为面色黯黑、黄褐无华、粗糙、唇色暗紫等;还可引起颜面毛细血管扩张,蜘蛛痣及肝掌,有些病人可有脾肿大。
3 巩膜或皮肤黄染,比消化道症状出现晚。

-----

乙肝的症状和体征

不少人由于不知道乙肝有哪些症状,往往把什么不舒服都算在乙肝的头上。有的人主诉很多,但是医生检查后却正常;有的人则过于大意,直到出现了腹水、消化道出血才看病,延误诊治时问。知道乙肝的常见症状和体征,就可以了解自己病情的轻重和变化.也可以减轻一些不必要的心理负担。

在医学上将患者感觉到的异常称症状,如恶心、肝区疼痛等;将医生看得见、摸得着的称体征,如肝脏肿大、腹水等。症状和体征统称临床表现。跟许多疾病一样,乙肝的临床表现相差很太。根据临床表现的不同,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后常分为

以下几种类型。

1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如果没有症状和体征。肝功能正常,仅仅是表面抗原阳性,不论是“大三阳”或是“小三阳”.也不论Hl{v DNA阳性或阴性,均称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它占乙肝感染者中的大多数。值得注意的是,有的人虽然没有症状,甚至肝功能也正常,但是肝脏存在慢性炎症,如果不治疗,最终可以发展为肝硬化,这些人其实不是真正的携带者。因此,如果没有肝组织学检查的证据,要进行长期的、动态的观察,才能作出准确的诊断。

2急性乙肝:病程在半年内称急性乙肝,一般起病较急,有轻重不等的症状,多数人表面抗原多在半年内消失,少数可变成慢性乙肝。 l

3.慢性乙肝:病程超过半年称慢性乙肝,可有轻重不同的症状,迁延不愈,反复发作。如果没有乙肝病史,也没有近期的化验结果,首次发病有时很难判断是急性乙肝还是慢性乙肝。一4重型乙肝:病情发展迅猛,症状很重,如不积极抢救,可危及生命。

除了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外,其他各型乙肝均有轻重不同的症状和体征,归纳起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全身症状:乙肝患者常感到体力不支,容易疲劳,打不起精神,其原因可能是肝功能受损,进食减少,食物消化嘲收障碍,营养物质摄人不足。另一方面是由于炎症,消耗增加,已摄人的物质因肝功能受损,不能充分代谢,满足机体的需要。第三个方面可能是乙肝引起的精神和心理上的压力,影响休息和睡眠,失眠、多梦等都可能与此有关。

2消化遭症状:肝脏是重要的消化器官,肝脏分泌的胆汁是食物消化所必需的。肝炎时,胆汁分泌减少,影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肝脏的炎症还可能引起肝窦的血流障碍,导致胃肠道的充血水肿,影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因此,乙肝常出现食欲不振、恶心、厌油、上腹部不适、腹胀等。

3黄疸:肝脏是胆红素代谢的中枢,病情较重时,由于胆红索的摄取、结合、分泌、排泄等障碍,血液中胆红素浓度增高。当血中胆红素浓度增高以后,胆红素从尿液排出,使尿液颜色变深.它是黄疸最早的表现。但是天热出汗饮水不足、一些药物等也可引起尿液颜色的改变,应注意区别。当血液中胆红素浓度继续增加.可引起眼睛、皮肤黄疸。由于胆汁酸的排出障碍,血液中胆汁酸浓度增高,过多的胆汁酸沉积于皮肤。刺激末梢神经,引起皮肤瘙痒。

4.肝区疼痛:肝脏内部缺乏痛觉神经,乙肝一般没有剧烈的疼痛。但肝的表面有一层很薄的膜,称肝包膜,肝包膜上有痛觉神经分布,当肝脏发炎肿大时,肝包膜紧张,痛觉神经受刺激,因而部分患者可有右上腹、右季肋部不适、隐痛。如粜疼痛剧烈,还要注意胆道疾病、肝癌、胃肠疾病的可能性,以免误诊。

5.肝脾肿大:由于炎症、充血、水肿、胆汁淤积,乙肝常有肝脏肿大。如果慢性炎症期不愈,反复发作.肝内纤维结缔组织增生,肝脏质地变硬。晚期由于大量肝细胞破坏,纤维组织收缩,肝脏可缩小。急性肝炎或慢性肝炎早期,脾脏多无明显肿大,以后可因脾脏网状内皮系统增生,以及门静脉高压。脾脏淤血,引起脾脏肿大。持续性进行性脾脏肿大提示肝硬化。

6肝外表现:不少慢性肝炎特别是肝硬化患者面色黝黑晦暗,称肝病面容,这可能是由于内分泌失调,皮肤色素沉着.或者是由于持续或反复黄疸,胆绿素在皮肤沉着所致。手掌大、小鱼际显著充血称肝掌。皮肤上一簇呈放射状扩张的毛细血管称蜘蛛痣,直径数毫米至数厘米,压之退色,常见于面部、颈部、前胸和手背。蜘蛛痣偶尔也可分布于全身。男性可出现勃起功能障碍,对称或不对称性的乳腺增生、肿痛,甚至可误诊为乳腺癌,施行乳腺切除术;女性可出现月经失调、闭经、性欲减退等。这些可能与肝功能减退,雌激素灭活减少.体内雌激素增多有关。

乙肝患者症状的轻重与病情的轻重有一定关系,但并不完全平行,这是由于每个人的感觉的敏感性相差很大。另一方面,症状除了与躯体因素有关外,还受精神因素的影响。如果没有把握,还是找有经验的医生看病,以免延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