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英国对印度最大的贡献是帮助它完成了统一.不仅是领土的统一,最重要的还有语言的统一;印度本来四分五裂,民族众多,每个民族又有自己的文化习俗,但又没有那个民族在人口上占绝对优势.所以历史上的印度一直上分多和少.英国人来了统一用英语作为官方语言,从一个侧面上说是帮他们统一了语言文字.
2是英国在南亚次大陆近200年的殖民主义统治后留下来的一个孽果
签订的条约给中印边所以,直到现在,印度国家的文化和习俗都有着与英国文化分不开的关系,境线造成混乱,发生中印战争。
3克什米尔问题,是英国在南亚次大陆近200年的殖民主义统治后留下来的一个孽果。
面积约22万平方公里的克什米尔,是查谟和克什米尔的统称,位于巴基斯坦西北部,印度东北部。500多万居民之中穆斯林占了77%以上,印度教徒近21%,其余则信奉佛教和锡克教。在英国殖民入侵以前,克什米尔与查谟是两个相互独立的地区,其中克什米尔是原印度的第二大土邦。1846年,英国殖民主义者为了便于统治,以750万卢比的价钱把克什米尔卖给了身为印度教徒的查谟大君。此举在南亚次大陆播下了“激烈争吵的种子”,穆斯林与印度教徒之间从此纷争迭起,搅得克什米尔地区难得安宁。而英国殖民者则乘机以“仲裁者”的角色,加强了对这一地区的控制。
百年之后,当二战的硝烟刚刚散去,亚非拉殖民地人民掀起了声势浩大的民族解放运动。面对印度不断高涨的独立呼声,国力衰落的英帝国被迫作出让步,决定赋予印度“自治权”。然而,英国并没有打算彻底放弃对南亚次大陆的影响力,而是玩起了“分而治之”的把戏。1947年6月3日,就在即将撤离印度前夕,英国首相艾德礼和英印总督蒙巴顿同时在伦敦和德里发表了宣告印度独立的“蒙巴顿方案”。根据该方案,印度被分为以伊斯兰教为主要宗教的巴基斯坦自治领和以印度教为主要宗教的印度自治领,而克什米尔等500多个王公土邦在“政权移交”后享有独立地位,也可以自愿加入印巴任何一方。
这个以宗教信仰划线的“分治方案”,不仅进一步加剧了穆斯林与印度教徒的冲突,而且给未来的印巴关系埋下了祸根。两个多月后,巴基斯坦与印度相继宣告独立,而双方对王公土邦的争夺也随即展开。独立之初的印度在实力上处于上风,并藉此将大多数土邦纳入自己的版图之中。但是,在克什米尔的归属问题上,巴基斯坦却不愿忍气吞声,而是决心誓死一争。这不仅仅是因为克什米尔的大部分居民信奉伊斯兰教,而且还因为该地区对于巴基斯坦的安全至关重要。从地理位置上来看,平均海拔在3000米以上的克什米尔俯瞰着巴基斯坦,与巴基斯坦首都伊斯兰堡近在咫尺,被称作“戴在巴基斯坦头上的一顶帽子”。巴基斯坦认为如果失去了克什米尔,其侧翼将完全陷于印度的包围之中,从而使巴在与印度的力量对比上处于更为不利的态势。正因为此,巴基斯坦前总统齐亚·哈克曾一语中的地说,克什米尔是巴基斯坦的“生命线”。
因此,在印巴分治时,大批伊斯兰教徒与印度教徒,从祖居的土地上被赶走,流离失所。几十年来,印巴打了三次战争,为了对付敌手,两国并命发展核武器。这都起源于“蒙巴顿方案”。
恰恰相反,自从英国殖民后,印度才有了民族意识,有了大印度概念,在此之前印度只是个地理概念而已,虽然印度历史上有过几次短暂的统一(不完全的统一,而且所谓的统一局面也仅限于一代帝王而已),但印度始终没有大统一的认识,绝大多数时间里仍然是分裂状态,而英国殖民势力则促成了这种统一,也才有了印度真正的历史。
我不认可这句话
印度之前的历史是自我独立发展的历史,之后就是受英国人剥削和压迫以及印度人反剥削反压迫的历史
正是在这种斗争和反抗中,印度成为了今日的印度,否则印度还是中古的德里苏丹国或是卧莫尔帝国
中国在1840年发生鸦片战争,受各国侵略,我们能说中国1840年之后没有历史了吗?如果没有近代的斗争,中国也不会是现在的中国
应该还是有的吧,英国只是掠夺印度的财富,沦为英国的殖民地是印度自己的问题,印度被人统治惯了,历史书比较少,宗教啥的也是劝人认命的。
英国的统治客观上也促进了印度的统一。
历史上的印度是个谜,因为印度认为历史是无用的,冥想才是王道,故而对历史的记录可谓飘忽不定,难以成书。英国殖民之后才系统的编撰印度半岛上各个领域的王侯领主的土地和历史。当然不是说殖民就好,但历史上的确印度人几乎不怎么记录。
而且纵观印度的历史上的版图,英国殖民之后,算是统一的印度国,在此之前的王朝都是局部性质的,最大的一个也没有成功统一印度半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