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叔华和林徽因的矛盾,是不是徐志摩导致的?

2024-12-26 18:39:30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凌叔华此人生于北京的一个书画世家,家里父亲往来的朋友都是知名文人,从小由辜鸿铭教古诗词与英文,还她拜慈禧太后宠爱的画师廖佳慧为师,学习画画。

凌叔华的写作才华也比较出众,是当时颇有影响的女作家之一。她曾出版过《花之寺》、《小哥俩》等文学作品。

林徽因与凌叔华虽然相识,但并没有交往,她俩的矛盾产生于徐志摩曾交给凌叔华保管的一个小箱子。

事情是这样的,徐志摩正与陆小曼准备结婚,可是这事遭到了文学界的各方面议论。连徐志摩的父亲都在反对,徐志摩决定去欧洲散散心,临走之前徐志摩把一个小箱子交给了凌叔华,请她代为保管。

箱子里装的是他在剑桥大学时期的日记,和与陆小曼往来的私人信件。徐志摩对凌叔华说,如果不能回来的话,你还能给我写个传记,这箱子里有你可能用得着的材料。

徐志摩之所以把这些私人文稿与日记交给凌叔华保管,大概因为其中的日记有的写到了在康桥与林徽因的相处,也有关于与陆小曼相恋的信件,只有交给这两个人之外的一个比较信任的人,就是凌叔华手里。

在徐志摩空难去世后,胡适把凌叔华手里的箱子要了过来,打算整合一下关于徐志摩的手稿与资料。

徽因也找到胡适谈整理徐志摩诗稿的事情,胡适这时又从书橱下面拿出一只小箱子,他对林徽因说:“这是徐志摩早年的日记和一些零碎物品,从凌叔华那里要过来的。其中有些往来信件,我已分类保存好,以后打算还给写信人。还有一些日记我想这些东西也许你最有资格看,你最好在看过后编个目录出来,以便以后编《志摩文集》时能用的到。”

林徽因感慨万分,因为徐志摩曾对徽因说起过,他完整地保存着留学英国时期的“康桥日记”,如果林徽因愿意,他想把保存完好的“康桥日记”交给徽因。徐志摩还曾说:

假如这些日记和当时寄给徽因的信保存在一处,倒是有些收藏价值。林徽因没有想到,今天会在胡适这里得到这些日记。

林徽因回到家把小箱子中的东西一一取出,做了归类,箱子中主要是些日记本,一本中文日记,三本英文日记。还有两本陆小曼的日记。除此之外,箱子只有些零零碎碎晨报的原稿,几张相片,两把羽扇,剪报、稿纸和住址本。

徽因心中有些疑惑,这些日记里,偏偏没有与自己有关的英国那段时间的日记,都不是她想看到的。

林徽因认为,胡适要这个箱子之前,凌叔华把康桥日记拿出去了。

徽因想向凌叔华讨要徐志摩的“康桥日记”,想看看那时期徐志摩究竟都写了些什么。但她知道讨要时一定会很尴尬,但是自己作为当事人却看不到也很遗憾。

万般无奈,林徽因又找到了胡适把情况说了,胡适当即给凌叔华写了一封信,询问了日记的事,也想从中劝解调和。

结果却是日记从此不知下落,林徽因与凌叔华之间一直耿耿于怀。

时间过去很久之后,旅居海外的凌叔华再给徐志摩表弟的信中还提及过此事,大概意思是说,与胡适帮着他们来往的一些友人闹着要我把箱子交出来,我说交给陆小曼都不同意,

大概是怕我把箱子里的日记公开了,我只能原封不动的交给了胡适,只是可惜了里面的那些资料原件,都无从知晓了。

从这里可以看出凌叔华对于过去半个多世纪的日记事件仍然耿耿于怀。此时的林徽因早已不在人世,她这方面的说法是原封不动都交于胡适了,可林徽因拿到的箱子里却没有那本日记,中间的经手人胡适更不可能拿出跟他无关的日记,日记一直下落不明。

不管怎样,徐志摩永远的定格在36岁,他的故事一直被许多人讲诉着,林徽因与凌叔华的矛盾就这样因为徐志摩产生了,且无法弥补,其实我也很好奇那个日记里写的到底是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