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不守纪律,如何管教

2024-12-29 00:44:40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观察教学法,作为孩子成长的引导者,我们必须有能力观察出孩子哪些是好的行为,哪些是坏的行为,哪些是被允许的,哪些是还必须进行观察的。通过观察,有能力引导孩子遵循这些纪律。而不是一味地强加遏制。
我们会发现,在实际的生活中,家长或者幼儿园的老师不自觉地想要求孩子“不许动”,没有观察和识别他们制止的行为的性质。如果是值得尊重的行为,我们没必要去打断孩子,破坏孩子的专注力。如果是坏的行为,恶作剧,我们完全可以利用这次机会去教给他们什么是正确的行为。
为了能够积极遵守纪律,孩子学会的第一个思想就是能辨别好与坏。而家长和老师的职责就是观察孩子们有没有混淆好与不好、坏与不坏这些概念。我们的目标是建立一个积极的纪律、工作的纪律和有益的纪律,而不是一个不动的、被动的和顺从的纪律。
再举个例子,有一天,一群孩子又说又笑地围成一个圈,圈中间是一盆水,水里浮着一些玩具。学校有一个两岁半的小男孩,他独自一个人呆在圈外。很显然,他充满了好奇。他首先走近那些孩子们,试图挤进去。但是他不够强壮,接着他站在那里看着他的周围,他脸上的表情是非常地有趣。
他看到了一张小椅子。很显然,他打算把它放在这群孩子的后面,然后爬到椅子上。他开始向椅子走去,脸上闪烁着希望。但是这个时候,一个老师用双手残酷地(或者他可能说是轻轻地)抱起孩子,把他举过其他孩子,让他看到了这盆水,说:“来,可怜的孩子,你也可以看到的”。
毫无疑问,小男孩看到了浮在水中的玩具,但他却没有享受到用自己的力量克服困难所得到的快乐。看到那些玩具并不算什么,而他所作的努力将开发他的内心智慧。在这个事例里,老师阻碍了孩子的自我教育,没有给他任何补偿的机会。这个小家伙打算让自己成为一个征服者,但他发现自己被压制在一双手臂之间,无能为力。让我们大感兴趣的是孩子脸上那高兴、焦急和充满希望的表情,但是现在它们慢慢地消失了,留在脸上的只是孩子知道别人会为他做任何事情的傻傻的表情。
回想一下,这样的事情是不是常常出现在自己眼前,孩子做什么,我们都帮忙代劳,孩子想自己剥鸡蛋皮,你给剥了,孩子兴匆匆的爬上凳子去够东西,你直接递给他,孩子接过东西完全没有自己战胜苦难的喜悦感。
所有孩子在教室里走来走去,做一些有益的、充满智力的自觉活动,没有任何的粗鲁行为。在蒙特梭利看来,这样的孩子才是真正遵守纪律的。
当建立了个性化纪律后,我们将安排孩子各就各位,让他们到自己喜爱的位置,保持秩序。我们要尽力让他们明白这样的道理,即,这样的安排看起来很好,这样的井然有序是件好事,房间的布置非常好并令人愉快,他们为此应保持秩序,安静地呆在教室。
后来,他们就安安静静地默不作声地呆在自己位置上了。这是一种教育的结果,而不是强迫接受的结果。让他们明白这个道理,而不是强迫他们去做,让他们采用这种集体主义原则,这才是最重要的。
当他们明白了这个道理后,他们就再也不会不加思考地站起来,大声说话或者坐到另外的位置上了。即使他们这么做了,也是因为他们希望站起来,或希望大声说话等。也就是说,他们要离开那种安静有序的状态,去做一些自发行为。这是可以理解的。当他们知道这些行为是被禁止的后,他们就将有新的冲动去记住并区分好与坏。
孩子们经过这样的训练后,他们就在一定程度上有了可以选择自我行为的倾向。这种倾向一开始被与不知觉的无序活动相混淆。我们可以说,只要这样进行下去,孩子将能清晰地表现自己的个性。他们将自觉地自由地展示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