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楼上所说,寒是六淫之一,我们自然界中具有寒冷、凝滞特性的外邪称为“寒邪”。寒邪为病导致外寒病。寒邪多见于冬季。寒邪为病有伤寒和中寒之分。寒邪伤于肌表,阻遏卫阳,称为“伤寒”;寒邪直中于里,伤及脏腑阳气,则为“中寒”。
简单的说,天气冷的时候空气就是寒的,如果你没穿好衣服,没保护好自己,被冻着了,就会出现一系列像感冒、生冻疮、肢体麻木等事情,这就是寒邪。如果寒邪进入身体里,就会出现血液、细胞凝滞的情况。
就好比把你放进冰箱里冷冻,一开始你可能抵抗得住。可是随着身体体温下降。你就会手脚麻木,冻脸,冻耳朵。当把你从冰箱里再拿出来,你手脚很有可能就终生残疾了,这就是最严重的中了寒气!
风寒暑湿燥火。是一种气化指标,虽以可以感受之物比之。
在人体是确实存在的。
中医里讲,寒为冬季的主气,凡在气温较低的冬季,或由于气温骤降,若不注意防寒保暖,则人体常易感受寒邪。
心平健康学里,寒象征着不好的事物或不良的环境。“残酷、不好”的心理,归属于寒。寒的致病特点和心理原因
寒为阴邪,易伤阳气。遇到不好的事,你受到伤害、受到影响。
寒性凝滞。凝滞即凝结阻滞不通之意。不好的事藏在那里,想变变不了。
寒性收引。收引即收缩牵引之意。是保护躲藏,遇到不好的事赶紧藏起来。
分正常收敛和不正常收敛:假如说,觉得“这事不行、不好,不干了、不去了、不表现了”是顺理成章的,是一种正常感觉,就属正常收敛。如果说,事物往坏里一变就觉得紧张、担心、害怕,虽然收敛起来了,但伴随有不舒服的感觉,属不正常收敛。
寒的对应心理
根据寒的特点,寒所对应的心理是“残酷、不好”。残酷环境和不良事物能引发人的恐惧、紧张、担心、害怕的心理,从而使人患病。如:
自己得病,由此产生的恐惧;
亲人去世,由此产生的担忧;
物品丢失,由此产生的气恨;
自己各种条件不足,由此产生的“工作干不了”等心情。
寒证的分类
寒证分为外寒和内寒。
外寒:对应的心理是“外环境的残酷、不好、不足、多余”。如:地震,企业倒闭,亲人患病而导致的以“不足、多余”为主的心情,对应外寒。
外实寒:“外面多余”而导致残酷。如:自己想做一件事,但遇到了来自外界的重重阻力而无法实现。
外虚寒:“外面不足”而导致残酷。如:自己有一个很好的研究成果,但因没有相关政策的支持而得不到推广。
内寒:对应的心理是“内环境的残酷不好、不足、多余”。如:家庭、单位或自己的身体不好而导致工作干不了。
内实寒:与“自己”有关的,“多余”导致了“不好”,这种心情导致内实寒。如:认为得病不好,因患病而心不平。
内虚寒:与“自己”有关的,“不足”导致了“不好”, 这种心情导致内虚寒。如:工作能力不足,工作没干好;老同志的工资该涨没涨,该给没给;当年找对象想找好的、漂亮的,但觉得自己不行,想得到又认为得不到,这种是内虚寒。
寒热转化
寒证转化为热证
病本寒症,后出现热症,热症出现,寒症消失的证候。
常见表现:病开始,恶寒重、发热轻。苔薄白润,脉浮紧,表寒证,在表寒证消失的同时,出现发热、汗出、口渴、心烦、舌红、苔黄等里热证的表现。
心理病因:疾病开始时,对外来事物或外环境的侵害定位为残酷、不好,并有担心害怕、无能为力的心情,身体反应为怕冷;为改变这种环境,着急、盼望、努力付出的劲儿导致发热;结果成功了,或者发现自己有能力,产生高兴、盼望、紧张的心情,这时事物的心理定位发生根本转变,由不好变为好,病性由阴转阳,身体反应为发热、汗出、口渴、心烦等里热症的表现。汗出与为了好而努力付出的劲儿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