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检验的名词解释

2024-12-25 17:09:30
推荐回答(4个)
回答1:

漏出液:各种非炎症原因所导致的积液 粘蛋白:等电点为3-5的酸性糖蛋白,常用李凡他实验检测。 PH染色体:费城染色体,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标记染色体,本质为9号、22号染色体长臂末端相互易位形成,以丢失大部分长臂的22号染色体为PH染色体。 R-S细胞:里斯细胞,在霍奇金病患者的骨髓象中可找到,具有诊断意义。 隐性黄疸:由于胆红素含量过高,使得粘膜,巩膜等处皮肤黄染为黄疸,正常胆红素含量<17.1微摩尔/L,当胆红素含量身高达17.1-34.2微摩尔/L时为隐性黄疸。 异位激素:非正常来源的激素或促激素。 移植免疫:接受来自另一个体的器官或组织的个体对移植物引起的免疫反应。 染色体病:染色体的数目或形态、结构异常引起的疾病。通常分为常染色体病和性染色体病。 汹涌发酵现象:产气荚膜梭菌在牛乳培养基中分解乳糖产酸,使酪蛋白凝固,同时产生大量气体将凝固的酪蛋白冲成蜂窝状,甚至冲开棉塞,气势凶猛。 外斐反应:临床上常用变形杆菌X菌株代替相应的立克次体抗原进行非特异性凝集反应,检测患者血清中是否有相应抗体,这种交叉凝集反应为外斐反应。 链激酶:促进体内纤维蛋白溶解系统活性的酶。 顿挫感染:病毒进入宿主细胞后,后者不提供病毒增殖所需的酶,能量及必要成分,则病毒在其中不能合成本身成分或虽合成部分或全部病毒成分,但不能装配和释放。 血凝素:某些病毒具有辅助结构刺突,刺突包括血凝素、神经氨酸酶。血凝素能与一些动物红细胞表面的受体相结合引起凝血。 包涵体:细胞受某些病毒感染后在胞核或胞浆内形成的圆形、椭圆形小体。 基质效应:样品中被分析物以外的组分对分析物的分析过程有显著的干扰,并影响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超敏C反应蛋白:第一个被认定的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在急性炎症,组织损伤时显著升高,具有重要意义。 BNP:B型尿钠肽,心肌细胞合成的具有生物学活性的天然激素,用于监测心力衰竭。 测量不准确度:测定结果偏离真值的程度,用偏差、偏差系数表示。 真累人...

回答2:

漏出液:各种非炎症原因所导致的积液
粘蛋白:等电点为3-5的酸性糖蛋白,常用李凡他实验检测。
PH染色体:费城染色体,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标记染色体,本质为9号、22号染色体长臂末端相互易位形成,以丢失大部分长臂的22号染色体为PH染色体。
R-S细胞:里斯细胞,在霍奇金病患者的骨髓象中可找到,具有诊断意义。
隐性黄疸:由于胆红素含量过高,使得粘膜,巩膜等处皮肤黄染为黄疸,正常胆红素含量<17.1微摩尔/L,当胆红素含量身高达17.1-34.2微摩尔/L时为隐性黄疸。
异位激素:非正常来源的激素或促激素。
移植免疫:接受来自另一个体的器官或组织的个体对移植物引起的免疫反应。
染色体病:染色体的数目或形态、结构异常引起的疾病。通常分为常染色体病和性染色体病。
汹涌发酵现象:产气荚膜梭菌在牛乳培养基中分解乳糖产酸,使酪蛋白凝固,同时产生大量气体将凝固的酪蛋白冲成蜂窝状,甚至冲开棉塞,气势凶猛。
外斐反应:临床上常用变形杆菌X菌株代替相应的立克次体抗原进行非特异性凝集反应,检测患者血清中是否有相应抗体,这种交叉凝集反应为外斐反应。
链激酶:促进体内纤维蛋白溶解系统活性的酶。
顿挫感染:病毒进入宿主细胞后,后者不提供病毒增殖所需的酶,能量及必要成分,则病毒在其中不能合成本身成分或虽合成部分或全部病毒成分,但不能装配和释放。
血凝素:某些病毒具有辅助结构刺突,刺突包括血凝素、神经氨酸酶。血凝素能与一些动物红细胞表面的受体相结合引起凝血。
包涵体:细胞受某些病毒感染后在胞核或胞浆内形成的圆形、椭圆形小体。
基质效应:样品中被分析物以外的组分对分析物的分析过程有显著的干扰,并影响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超敏C反应蛋白:第一个被认定的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在急性炎症,组织损伤时显著升高,具有重要意义。
BNP:B型尿钠肽,心肌细胞合成的具有生物学活性的天然激素,用于监测心力衰竭。
测量不准确度:测定结果偏离真值的程度,用偏差、偏差系数表示。
真累人...

回答3:

回答4:

自己翻书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