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是一种能自行驱动的无轨车辆,原称自动车,因多装有汽油机,所以简称汽车,沿用至今。汽车由发动机、底盘和车身等组成,发动机发出动力,经传动机构驱动车轮。 我国是最早发明车的国家,据说世界上第一辆车,就是大禹时代的一位大夫奚仲发明的。但长期的封建统治使马车运输一直在中国占统治地位,我国的马车是在中世纪才传入欧洲的。 15世纪,伟大的科学家列奥纳多·达·芬奇设想过造一辆能自动行驶的车辆,而且还留下了一张设计图。1649年,德国的钟表匠汉斯·赫丘根据设计图试制成功一辆汽车,时速达1.5公里。18世纪,由于军事上的需要,法国陆军炮兵大尉尼可拉斯·约瑟夫·丘尼约奉命研制大炮的牵引车。1769年,他在巴黎兵工厂制成一号车,但开不动,试制失败;1721年5月,他又制成了二号车,虽然还不理想,但可以开动,能坐4人,时速可达9.5公里。这是一辆长7.2米、宽2.3米的木制三轮车。在前轮前面特制的架子上悬吊着一个0.05立方米的大锅炉,产生的蒸汽送往前轮上方左右垂直悬挂的汽缸内,带动两个活塞使前轮转动。它成为历史第一部“自动车”,也是世界上最早的蒸汽汽车。 由于锅炉和两个汽缸都装在行驶中摇晃的前轮的前面和上部,所以,这辆车行驶不稳,加上没有刹车,非常危险。1826年,勃朗在英国制造成功世界上第一辆真正的内燃引擎汽车。这辆汽车是两汽缸式,性能很好,不仅能在平坦的大道上奔驰,而且还能翻越陡坡。德国人本茨,经过多年的反复试验,制成了单缸发动机,于1886年年初装到三轮车上,发动机每秒转动400次,能产生0.89马力,时速为13至16公里,这是世界上最早的汽油汽车。与此同时,另一个德国人戴姆勒制成了单缸汽油机四轮车并试车成功。故他们两人均被称为“汽车之父”,但一般认为世界最早的汽车由本茨制造。
按照《词海》的权威说法:“汽车是一种能自行驱动,主要供运输用的无轨车辆。原称‘自动车’,因多装用汽油机,故简称汽车”。《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汽车是用内燃机做动力,主要在公路或马路上行驶的交通工具,通常有四个或四个以上的橡胶轮胎。用来运载人或货物。”但这样给汽车下定义有失严谨。一则摩托车也是自行驱动、无轨、用汽油机;二则拖拉机也使用内燃机、无轨、有四个或四个以上的车轮;三则过去的蒸汽机车是采用外燃机;四则现在的汽车还可以用天然气、煤气、甲醇等为燃料,何况还有太阳能车、电力车等。因此,目前对汽车的解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有必要对此作以探究从而较科学地反映汽车的特征。 我们认为,给汽车下定义必须考虑到以下几个因素:第一,汽车的产生与发展。汽车的产生与发展经历了二百多年的历史,不同时期的汽车有着不同的结构特点,并且汽车的种类和用途也是日新月异;第二,以汽车原意为依据。汽车源自西方,应以西文原意为主要依据,并结合现代意义上的汽车予以定义。英文中的“汽车”即“Automobile〃是由“Auto(自己)”和“Mobif 会动的 ”构成的,这就是“Automobile 汽车 ”的来历,其意思是自己会动的,即自动车;第三,汽车与其它相似机械相比是有区别的。在汽车定义中,不应完全涵盖相似机械的所有特点。 下面从蒸汽机车的出现及其发展来分析这个问题。 一、以蒸汽机为动力的车 自古以来,人们一直利用人力和畜力作为车辆的动力源,后来发展到利用自然力制造出了风力车。再随着机械业的发展,又有人制造出了滑轮车、发条车等。但这些车辆都因缺乏使用价值而没有得到世人认可。 十八世纪中叶,瓦特蒸汽机的出现,成了欧洲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导火索,它为蒸汽机车的诞生奠定了基础。1769年,法国工程师兼陆军炮兵大尉尼古拉斯·古诺(N·JCUGNOT)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辆以蒸汽机为动力的前三轮车(题图)。当时制造这辆车的主要目的是为牵引火炮。车身为木制,用三个庞大车轮支撑。前轮直径1.28米,后轮直径1.5米。车的前部设有“梨”形锅炉,锅炉后部有两个容积为11加仑的汽缸,锅炉产生的蒸汽被送入两个汽缸,推动两个活塞运动。通过简易曲轴把活塞运动所产生的力传给前轮,由前轮带动整车行驶。这辆车看上去虽显笨重,制作简陋且工作效率不高。但它采用了机械动力,实现了自驱动,亦即现代意义上的“自动化”,这完全可以说是一次历史性飞跃。以此为起点,到十八世纪末,欧洲各国及美国又先后制造出运载物资、运送人员等用途更加广泛的蒸汽机车,车身和其它结构有了很大改进。到十九世纪中期,便形成了一个蒸汽机车的全盛时代(本文专指公路蒸汽机车)。所以,蒸汽机车在人类交通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蒸汽机车与现代汽车相比具有自身驱动,不依靠轨道和架线,装有车轮,能在道路上行驶等特点。不同之处,它是以外燃机作为动力源的。但外燃也好,内燃也罢,都属发动机范畴,只是形式不同。由此可见,从动力来源看,不论它使用何燃料,只要靠自身驱动,就已具备汽车的基本条件。因此,蒸汽机车可以称之为汽车
那个时候还不是烧汽油,是蒸汽机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