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清朝疑案“太后下嫁”,孝庄太后真的下嫁给小叔多尔衮吗?

2024-12-20 16:57:47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可是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能征善战的多尔衮

从时间上说,多尔衮的称呼由叔父摄政王,到皇叔父摄政王,再到皇父摄政王,这是逐步的一个过程,而且在他确立了皇父摄政王的称呼的时候,太后下嫁这个传说还没有出来,要早一年,就是他先有了皇父摄政王的称呼之后才有了太后下嫁的传说。

所以拿皇父摄政王的这个称呼来作为太后下嫁的依据,这是不成立的。

那么既然如此,多尔衮并不是顺治皇帝的父亲,可为什么多尔衮被顺治这位堂堂的一国之君称作皇父摄政王呢?

有资料解释说,皇父这个称谓一般是清朝皇室的宗亲、晚辈们称呼皇帝时所用的敬语,有时候大臣们也用这种称呼来阿谀奉承皇帝,这样看来,多尔衮当时被称作皇父摄政王,也应该是一种尊称。

多尔衮并不是皇帝,为什么却被称作皇父、摄政王呢?这是因为多尔衮当时权势。

清太宗皇太极去世,有人劝睿亲王多尔衮以弟承兄的方式继承皇位,可多尔衮却扶持六岁的侄子皇太极第九个儿子福临登基,自己简称摄政王,并且当众俯首称臣。

皇太极

不久多尔衮率大军杀进山海关,击败李自成,入住紫禁城,但他仍不以帝位自居,而是迎请顺治帝移驾,于是幼年福临得以成为清朝入关后的第一位天子。

因为功勋卓著,入关后多尔衮并不满足于现有的地位,他觉得皇帝是自己一手立起来的,自己理应得到更大的荣耀,于是多尔衮看中了时机,与大学士范文程密谋,要想办法向小皇帝讨赏、讨封号。

于是范文程就授意亲信在朝廷中散播了一个言论,大意是这样的,摄政王功高望重,这么大的恩德,皇上该如何报答呢?

既然顺治皇帝的皇位是多尔衮让给他的,就像父亲传位给儿子一样,那么皇上也应该像对待父皇一样对待摄政王,以此作为报答,大臣们为了讨好多尔衮,都同意了这个意见,于是多尔衮得到了皇父摄政王的称号。

既然孝庄下嫁多尔衮可能仅仅只是个传言,可为什么这个有损皇家声誉的传言会流传的如此之广呢?

对于太后下嫁,虽然野史中记载了很多,但在清史稿中并没有提到,当然也有一种说法,据说到了乾隆时期,纪晓岚在整理清宫档案时,觉得这一事件犹如皇家尊严,因此奏请皇帝批准,从档案中删去这一部分内容。

从此再没有人提起这件事,那么这种说法能成立吗?

当时这个太后下嫁,要给全国都发文书,同时按规矩也要给中国的一些藩属国,像越南、朝鲜、琉球也要给他们正式的文书,如果真是全国都销毁了,只能在国内起作用,管不到朝鲜,朝鲜如果有这样的文书,朝鲜的李朝实录里头应该会有这样的记载,但现在没有这样的记载,就说明这个太后下嫁这个文书没有。

由此可见,从现在已有的证据来看在民间广为流传的太后下嫁,在历史上根本就没有发生过。

孝庄太后并没有下嫁给多尔衮,也就是说从汉族的伦理道德上来说,她并没有做对不起自己丈夫皇太极的事情。

那么按照清朝皇家的礼仪,没有改嫁的孝庄皇太后在去世之后应该要和皇太极合葬,为什么孝庄皇太后既没有安葬在沈阳北陵,也没有和皇太极合葬呢?

选择在东陵这个地方安葬,是孝庄太后临死之前交待给康熙的,她是这么说的,“皇太极下葬已久,我不要再去惊动他”

这叫卑不动尊,皇太极是皇帝,我只是他的一个妃子,不能因为我要跟他合葬,再把他的坟打开,为什么要在东陵,因为我舍不得你父亲和你,我希望死以后能够和你们在一起。

孝庄是一位非凡的蒙古族女性,她十三岁进宫六十二年间,辅佐清太宗、清世祖、清圣祖三朝皇帝主政,为清初国家的统一和政权的巩固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在历史上,孝庄在早年可能和多尔衮有过一段恋情,而她下嫁多尔衮这件事情只是一件没有真凭实据的传言而已。

回答2:

并没有,这是后人虚构出来的事情,只存在于野史中,正史中是没有相关记载的。

回答3:

这种说法并没有任何的依据,在真实的历史当中并没有记载,而且可以间接的看出,这其实是一个假的推测。

回答4:

校招太后并没有下嫁给多尔衮,只是民间的一些谣言流传,在历史上根本没有这件事的发生。

回答5:

应该是没有的,这应该是后来人为了效果而瞎编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