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汉武帝时期推行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大家都很熟悉,这是元光元年大儒董仲舒向汉武帝建议的,从此以后儒家进,百家退,一举奠定未来两千年封建社会儒家的统治地位。当时汉武帝为什么会同意董仲舒的建议呢?
这要从汉初的治国之策说起,西汉建立之初,因为多年的战乱,人口稀少,百业凋零,为了恢复国力,从汉高祖刘邦时期就开始实行“黄老无为之治”。经过数十年的休养生息,在汉武帝时期整个国家呈现的是人口充实,百业复苏,钱粮丰盈的富强局面,但此时西汉面临两大挑战,外患匈奴和内患世家豪强,而无为之治已经无法应对这两大挑战,必须找到一种新的治国之策。当时所谓的百家学说,其实经过多年的融合吸收,真正能作为治国之策的只有儒法道三家而已,其他的诸如兵家、阴阳家等都只能作为辅助。汉武帝为了打击国内豪强,集中国力奋击匈奴,准备采用的是法家霸术,然而秦朝采取法家治国,二世而亡,同时秦朝法家霸术给天下万民造成极大伤害,当时无论是官方还是民间舆论都无法接受法家。汉武帝无法直接将法家推到历史前台,无法直接采用法家治国,所以汉武帝表面推出儒家取代原来的“无为而治”,骨子里用的还是法家治国,这就是儒皮法骨,只是后来的帝王没有理解汉武帝的真正用意,儒家在杂糅百家学说后,逐渐真正做到“独尊儒术”。
汉武帝一改汉初对匈奴采取的和亲之策,大规模出击匈奴,其中一个重要理由就是报祖宗“白登被围”之仇,而儒家历来讲究“春秋大复仇说”,推崇“九世之仇尤可报也”。汉武帝表面上“独尊儒术”,就可以用儒家的复仇说为自己北击匈奴提供理论依据和舆论支持。
儒家学说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一步步走向神坛,并且在以后的两千年历史中主宰中国的命运,中国曾因其兴而盛,也曾因其衰而乱,天下治乱皆离不开儒术。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已非春秋战国时期的儒家思想原貌,而是掺杂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体现了儒家思想的“兼容”与“发展”特性,是一种与时俱进的新思想。它维护了封建统治秩序,神化了专制王权,因而受到中国古代封建统治者与历代儒客推崇,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正统和主流思想。
(2013·荆门)“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董仲舒语),人君无法维持统一。为了扭转这种局面,汉武帝采取的措施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014·黄冈)为实现国家大一统,汉武帝在思想文化方面采取的措施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