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和老子为代表的著作深远影响。前者规范了仁义礼智,后者为哲学思想。中国自古很注重君臣,父子等等关系,是以家庭观念为主的治理方式,皇帝视百姓为子民,政府相当于父亲的角色。不同于西方把政府当做一种势利工具。
道德是中国思想的根基(不指伦理道德)。先秦诸子百家争鸣时代,之前的商、周再到春秋战国,古人可以烹煮同类而食,如同野兽,女人可以婚嫁多次,与明清时代相比没有贞操观念。这时,道德诞生,明确什么是仁,什么是义、礼、智,与天道天命的关系。百家争鸣之后历史中剩下儒家,深远影响中国。现代人们的生活习性和观念都有儒家的影子,比如程朱理学,把人伦上升到天命,不可违背,非常封建,在农村里最明显。近现代对历史经典进行全新的理解和论述,取其经典,去其糟粕,结合西方哲学成为现代的观念文化,不可改变的是现在中国人都以家庭伦理为重,必须生儿育女,开枝散叶,而三十岁还没结婚的都会遭受来自周围奇异的目光,可能自我怀疑这辈子怎么混的呢?还有“谦虚”一词,在中国人看来是如同“鄙人”的称谓,以自我贬义,来尊重对方,但越来越多的人看来是不理解,虚伪的。现代懂谦虚的人越来越少,一般场合下 行就行,不行就不行。
道是天地至理,形而上学。“道可道,非常道...”辩证思维,又有太极图,解释宇宙天地的理解,或二元对立论等等哲学。这些都在潜意识的影响中国人的思维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