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去世后守孝三年从哪一年算起?

2025-02-01 10:55:39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老人去世后守孝三年从老人去世那一年算起。

“守孝三年”也被称为“首尾三年”,比如说,像从本年的五月份开始守丧,然后经过第二年的十二个月,到第三年的一月份这时候脱去丧服,这就叫做“守孝三年”。

古代父、母去世,正在穿孝期间须遵守儒家的礼制,谓之“守制”,俗说“守孝”。其家门门框的“堂号”上贴一蓝纸(或白纸、或米色纸)条子,上书“守制”字样。守制期间,孝子须遵礼做到如下几点:

1、科举时代,不得参加考试。

2、不缔结婚姻,夫妻分居不合房。

3、不举行庆典,如不能庆寿、给小孩办满月或百日等。

4、新年不给亲友、同僚贺年,并在门口贴上“恕不回拜”的字条。汉人过年时,在门楣上贴上蓝灯花纸的挂签,贴蓝对联,上书哀挽行孝之词,如“未尽三年孝,常怀一片心”。有门心的一律贴蓝纸,上书“思齐思治,愚忠愚孝”,以代替“忠厚传家、诗书继世”之类的对联。

扩展资料

守孝的由来:

古人认为母亲对孩子的哺育要至少二十七个月,在这一段时间里,孩子无法离开父母的怀抱,所以认为守孝需满二十七个月来报答怀抱之恩。

在古人眼中守孝三年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在朝廷中任职的大臣要以身作则,假如自己的父母去世,就是以丁忧之名请求辞官。

这也导致了一部分人辛辛苦苦考上了功名,却因为自己父母去世而不得不主动提出离职。连皇帝本人在刚刚登基时,都不能在先皇的守孝期内册封嫔妃,否则就是有违祖制。

回答2:

一般就是从去世那年算起,因为老人是死者,死者为大。
基本含义:
守孝时间
儒家的实际守孝时间为27个月,因为母亲用母乳哺育孩子要27个月。
孝子守孝
在古代,当父母仙逝以后,子女有守孝的传统。古代中原文化认为,父母死后,子女要迅速通知有关亲属和乡里邻居。唐宋以后,流行以放鞭炮的方法向乡邻报丧致哀。
奔丧,古代汉族认为,接到父母丧讯后,儿女应首先以哭来回报使者,然后详问父母死因,问毕又哭,哭毕即应上路奔丧。奔丧路上,应该吃素。早上见星而行,晚上见星始止,不避昼夜。临到家乡时,应"望乡而哭",若是奔国君丧,则"望都而哭"。因病残、临产、坐月子等原因不能奔丧的子女,则应寄物以吊。
追悼仪式 入葬死者之前举行。古代汉族的追悼仪式,多由族长、巫师、道士等主持,一般都要介绍死者一生的功绩,希望死者灵魂能保佑子孙后代发达兴旺。
二次捡骨葬 我国南方、东北和沿海地区古今都很流行的一种葬俗,大致有三类:先土葬后捡骨;火葬后再捡骨;同葬后再捡骨。
崖葬 包括悬棺葬、崖墓、崖洞(穴)葬等,涉及到汉族和南方许多民族。如悬棺葬的主要特征是葬在崖上,利用天然洞、绝壁上的天然平台;或在崖上开凿横龛直洞;或在峭壁上凿孔钉桩以放置棺木。
火葬 我国最古老并对现今社会影响最大的丧葬习俗之一。
居丧守孝 古代汉族在埋葬死亡亲属后,还有居丧守孝之俗。居丧期间,不能唱歌跳舞,不能娶妻纳妾,不行房事;上层贵族出入不能走正门,上下不能走中阶;孝子应在父母墓旁搭棚而居。在棚内要求做到"言而不语"、"对而不答"、"不与人座";前三日不饮食,前七天内只能吃粥,七天后才能吃蔬菜水果,过"二七"14天后才能吃肉。一般认为,居丧三年之内都不宜饮酒。三年期满,要举行一次隆重祭祀,然后方能起灵除孝。
扫墓 有的也称"挂青"、"上坟"、"挂纸"。实际上是古代祭祀制度的遗存。汉族、仫佬族、侗族、瑶族等都流行在每年的清明上坟祭祖。
现在汉族还普遍保留着此俗。扫墓时,较富有的人家,往往抬着一席丰盛的酒菜到墓地,恭敬地陈列在祖墓前,一面焚化纸锭,一面叩头行礼,然后或在墓地吃掉酒菜,或抬回家再吃;稍次的人家,则只端一两碗酒菜到墓地,也焚化纸锭;再次的人家,则只焚化纸锭,或掘几杯泥土,捧堆在坟顶上,再随便折几支嫩绿新枝,插在坟上。
我国古代政治制度,所谓圣朝以孝治天下,做官的人,不管文官武官,也不管官做多大,碰到父母之丧,如果不马上请假还乡,那是不对的,监察御史马上提出弹劾,可以处分到永不录用的程度,是很严重的。不过有一点例外,以武将来说,他正在前方作战,假使父母死了,仍然要向朝廷请假还乡,皇帝可以下诏书,着他移孝作忠,予以慰留,这才可以不还乡。在戏剧里可以看到,有的戏里武将穿半边白袍的,就表示他是戴孝上阵,那都是皇帝特殊的慰留,国家非要这个人不可;有些是他还乡守孝以后,丧服未满,皇帝下命特别起用,名为“起复”。而起复有两种情形,一种是退休以后再起用,一种是还乡守制的人起用。
古代连皇帝也要守丧三年。譬如说丧其中是不准结婚的,年轻皇帝登位前若要结婚,除非由皇太后下命令才可以。在唐代、宋代、明代、清代都有,老皇帝一死,新皇帝没有就位以前,丧事没有发布,先办婚事,第二天再发丧,否则就违犯礼制。这种古礼连皇帝都要遵守,这是中国文化的精神。
概括:
礼之所以能实行,是因为礼本于人心,本于仁。礼之所以有变动,是因为仁有了变动,在宰我那里,仁礼依然是相互呼应的,故无伪。因此,一年之丧亦为礼。
守孝三年,要守灵堂,不贴对联,不去给别人拜年.不放鞭炮,烧一期时烧金山银山,三期金斗银斗,五期女儿买的五朵花,七期烧船和靠岸树. 百天提前烧纸,头年晚几个烧.
简单的说,守孝就是为父母哭丧。
尊亲死后,服满以前,居住在家,断绝娱乐和交际,以示哀思,称“守孝”。
所以一般是看具体情况定的,一年也行。心到了,诚意到了就行了。

回答3:

你好。这是农村的习俗!我是南方的,老人去世要守孝三年,从第一年算起,新清,中清,老清。共三年。
日子很讲究,具体哪一天,一般是春分那段时间。各地具体要求忌讳可能区别很大。
如果觉得对您有用请采纳哦

回答4:

从老人去世的当年和当天算起,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

回答5:

从守孝开始的那天算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