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社保是什么与城市社保的区别

2024-12-15 08:10:27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农村社会保障,是指为改善和提高全体农民的物质生活水平,由国家依法建立、政府主导的各种具有经济福利性的农民生活保障性制度措施系统。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是促进农业现代化,实现农业第二个飞跃的基本条件;是深化乡镇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促进乡镇企业发展的需要。

农村社保与城市社保的区别

第一:参保项目不同。职工社保是由: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等组成;而居民养老个人只能缴纳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

第二:面向的人群及缴费性质不同。职工社保是国家统筹强制企业和职工缴纳的,面对的主要是企业的在岗职工;社保费用由企业和职工共同缴纳。居民养老保险面对的是没有工作单位的个人,参加居民养老是自愿的,不存在强制性。

第三:概念不同。职工社保:是国家统筹强制企业和个人缴纳的,由企业和个人共同出资。居民养老:没有强制性,针对没有工作单位的人群,以个人名义购买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

扩展资料

1)社会保险是国家举办和发展的一项社会事业。

2)社会保险以国家立法为保证和依据。这里强调的是:推行社会保险必须要有法律保障;实施社会保险必须依法执行。

3)社会保险以建立保险基金为物质基础。

4)社会保险的保障对象是劳动者。

5)社会保险的目的在于保障当劳动者遭受劳动风险,即在劳动者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以及事业丧失生活的收入来源时,从社会得到基本生活的物质帮助和补偿。

6)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制度的一种,是社会保障的核心部分,社会保险政策市国家社会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社保

回答2:

一、农村社保:是农村养老保险和合作医疗保险,简称新农保和新农合。是未参加职工社保、灵活就业人员社保的农业户籍人员,可以在户籍所在地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新农村合作医疗两项保险。
二、区别:1、针对人群不同;2、保险种类不同;3、部分地区缴费基数不同。
1、内容的区别:城镇职工上的五险,全名分别为: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职工生育保险,城镇职工工伤保险,城镇职工失业保险;农村地区上的保险一般有两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2、缴费基数的区别:农村户口,个人不用缴纳失业保险,而城镇户口,个人需要缴纳缴费基数1%的失业保险;部分地区,对于农业户口的缴费基数,单位部分给予优惠。
比如青岛,农业户口,单位、个体工商户的缴费基数,都是按照最低标准扣缴的。
3、缴费标准:
(1)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年缴费金额为100~2500左右不等,由当事人在当地社保本年度限定定的范围内自由选择,根据目前政策,达到60周岁且累计缴费满15年就可以开始按月领取养老金;
(2)新农村合作医疗年缴费60~100左右,各地不等。该保险以家庭为单位参保。在当事人出现客观原因门诊、住院时依据规定予以报销。

回答3: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13亿人口中有8亿在农村,农村社会保障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由于受传统城乡二元结构模式的影响,目前我国城乡发展极不平衡,在城市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的同时,农村社会保障却存在着保障水平低、社会化程度低、政府扶持力度小、覆盖范围窄、法律制度缺失等诸多问题。适时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有利于实现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城乡融合和共同发展,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建设目标的必然要求和重要体现。
  我国农村现行社会保障的模式
  我国农村现行社会保障模式的具体类型和救济途径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种:
  1.五保供养制度。农村五保供养,是指依照国家《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的规定,在吃、穿、住、医、葬方面给予村民的生活照顾和物质帮助。我国五保供养制度始建立于20世纪50年代。根据国务院2006年1月公布的最新《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规定,老年、残疾或者未满16周岁的村民,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又无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或者其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无赡养、抚养、扶养能力的,享受农村五保供养待遇。对未满16周岁或者已满16周岁仍在接受义务教育的供养对象,保障他们依法接受义务教育所需费用。五保供养主要有在当地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集中供养和在家分散供养两种形式,供养对象可以自行选择供养形式。五保供养所需资金由地方人民政府财政预算中安排,中央财政对财政困难地区的农村五保供养在资金上给予适当补助。
  2.家庭赡养“养儿防老”是中国农民传承了几千年的家庭保障思想,家庭赡养一直是我国农村养老保障的主要形式。家庭赡养形式中最主要的又是子女供养。
  3.土地保障。对于中国农民来讲,尤其是对中西部落后地区的农民来讲,土地就是其“命根子”。近年来,随着国家农村税费改革政策的实施,农业税、特产税逐步取消,农民在土地中获得的收益较以前有所增加。
  4.优待抚恤保障。这是一种比较特殊的保障,其保障对象为老红军、复员军人、烈军属、伤残军人等。
  5.农村社会养老保险。1992年1月,民政部颁发了《县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方案(试行)》,按照“个人交纳为主,集体补助为辅,国家给予政策扶持”的筹资原则,以个人账户积累方式为主的农村养老保险工作,以县为单位,开始在各地推广。1995至1998年是农村养老保险搞得最火热的几年,农民参保的积极性非常高,但是到了2000年参保人数急剧下降。这其中除了农保资金没有得到很好管理,各级政府对农村社保工作不够重视等因素外,主要是因为1999年国务院有关部门下发了关于目前尚不具备普遍推广农村养老保险条件的文件,导致农村社保工作大幅度下滑。究其原因,主要还在于对农民和农民利益的忽视和轻视。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提出要在有条件的地方探索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这一工作又逐步得到发展。据2004年发布的《中国的社会保障状况和政策》白皮书显示,截至2003年底,我国有1870个县(市、区)不同程度地开展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共5428万人参保,积累基金259亿元,有198万农民领取养老金。
  6.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合作医疗曾是我国农村的基本医疗制度,在人民公社时代由于集体经济的支持,在其发展的高峰期曾一度覆盖了90%的农村生产大队和95%的农村人口。20世纪80年代初,该制度随着农村传统集体经济的瓦解而解体。为解决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保障农民的基本医疗需求,2002年我国开始实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即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政府、集体、个人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中央财政从2003年起,通过专项转移支付对中西部地区除市区以外的参加新型合作医疗的农民,按每年人均10元安排补助资金。地方财政对参加合作医疗的农民补助每年不低于人均10元。截止2004年6月,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覆盖了9504万农业人口,实际参加人数6899万人;共筹资30.2亿元,其中地方各级财政补助11.1亿元,中央财政对中西部地区补助3.9亿元,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民治病难的问题。
  7.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近年来,一些有条件的农村地区开始探索建立这一制度。据统计,截至2004年底,已有496.4万人享受农村低保待遇。全国农村低保金支出17.36亿元,月人均补助29.1元。
  现行农村社会保障面临的困境和挑战
  目前,除了传统的五保制度、救灾救济制度得以延续外,随着农村低保工作和新型合作医疗制度试点的展开和逐步推进,农村社会保障初步形成向城市社会保障体系对接的趋势。

回答4:

回答5:

城镇养老和农村养老去区别主要是

1.适用人群不同,分别针对不同的户口人群,但是你那里好象这条不适用,农村户口人员也可以参保城镇的养老了

2.交的钱不同,将来领取的也不同。城镇养老最少要交15年,这样到退休年龄后才可以按照规定领取养老金,每年的交费是以上年度当地的社平工资为基数,交20%,由于可以补交,所以你父亲的就可以保证交够15年了,这样将来是可以按规定领取养老金的;从养老金的领取看,城镇的要高出农村养老一大块的,,建议有条件一定要参加城镇养老

3.医疗保险是不是也可以让农村户口的人员参保要看当地的具体规定了,理论上可以参加养老也可以参加医疗的,但是参加医疗同样存在要补交的问题,这样才能交够年限,并且医保的年限比养老的更长,一般需要25年左右,当然城镇医保的报销比例和总额度也要远高于新农合

4.对于像你父亲这样的两边参加养老,是否可以将来两边领取,要当地的社保给出的答案才能明确,还有就是能否参加医保以及怎么跟新农合配合也需要社保明确,所以最好还是要咨询当地的社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