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是举世闻名的外交家,总结他对中国外交的贡献,可以从思想和实践两个方面概括为十大贡献。
周恩来对新中国外交的最杰出的理论贡献有两方面:
一、周恩来协助毛泽东制定了新中国外交的基本方略,并在外交干部的培养和配备、规章制度的制定和实施等方面起到了设计师和指导员的作用
二、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确立了中国外交的基本内容,并为国际法准则做出了重要贡献
1954年,日内瓦会议前后,中国已与人口约达十亿的25个国家建立了或正在建立外交关系,中国还同20多个国家的政府或贸易团体签订了贸易协定或合同。日内瓦会议召开期间和前后,周恩来先后6次出访。在出访印、缅两国期间,周恩来同两国总理分别发表了联合声明,共同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不仅写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成为中国处理与世界各国关系的基本准则,而且日益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发展成为通行的国际关系准则。
在实践上,周恩来以自身的魅力和卓越的才干为新中国外交树立了不朽的丰碑。
一、指挥朝鲜停战谈判,将战场上的成果落实到国家利益和国家安全的根本上来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周恩来担任了两个重要角色,他既是中国人民志愿军的“总参谋长”也是“总后勤部长”。同时,在战争进入到谈判阶段时,周恩来又直接指挥了前线的谈判工作,使美国在战场上没有得到的东西,在谈判桌上同样没有得到,最大限度地保护了中朝两国的国家利益和国家安全。
二、参加日内瓦会议,在多边舞台展现了中国外交的风采
日内瓦会议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以大国身分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也是周恩来第一次参加国际大型会议,这次会议是一场极其复杂的多边的外交斗争。在周恩来的努力推动下,会议最后取得了人们没有完全预料到的突破性成果。日内瓦会议历时近3个月,终于以在印度支那问题上取得重大成果而结束。同时,在日内瓦会议进行过程中,周恩来通过他积极而富有成效的工作,使中英、中美关系得到了明显的改善。日内瓦会议进行期间,中美就两国侨民和留学生问题进行了五次接触。会议结束后,两国在日内瓦继续进行领事级会谈。一年后,又升格为大使级谈判。持续达十多年之久的中美大使级谈判就是这样开始的,从而为日后震动世界的中美恢复邦交谈判留下了伏笔。
三、参加万隆会议,为新中国的外交活动打开了新的天地
在这次会议上,周恩来提出著名的方针,那就是求同存异。体现求同存异方针的“万隆精神”,揭开了亚非各国人民和平共处、反对殖民主义的历史性的新的一页,也为新中国赢得了许多朋友。从万隆会议结束到1959年底,同中国先后建交的有11个国家,它们全部都是亚非国家。
四、新中国对非洲工作的开创者
1963年12月到1964年3月,周恩来用两个多月时间出访亚非欧14国,重点是非洲10国。新中国政府首脑首次出访非洲,并且到了那么多国家,是一次十分引人注目的重大外交行动。周恩来这次出访,是中国发展同亚非国家友好关系的又一个重要里程碑。特别是周恩来提出的中国处理同非洲国家、阿拉伯国家关系的五项原则和中国对外经济技术援助的八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了巨大反响。
五、与柯西金进行机场会谈,避免了中苏两国一场大战
60年代末,中苏关系不断恶化。两国在珍宝岛发生了武装冲突,中苏关系紧张到一触即发的地步。1969年秋,中苏两国总理在北京机场举行会晤。中苏两国总理会谈和达成的谅解,是60年代以来中苏关系破裂、尤其是1969年因边界武装冲突而使两国关系跌至“谷底”后的一次转变契机。它的直接结果是同年10月在北京开始举行中苏边界问题谈判。
六、打破中美关系坚冰,实现中美关系正常化
通过“乒乓外交”,周恩来取得了“小球推动地球”的效果,加快了实现中美高级接触的进程。通过促进基辛格秘密访华促成了尼克松访华,中美还联合发表了《中美联合公报》。其后不久,中国同英国、荷兰、希腊、联邦德国等相继实现外交关系升格或正式建交。中国同西方国家的关系出现重大变化。
七、实现中日关系正常化
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一直关心中日关系,指导对日工作。从50年代初打开中日民间交往大门,“以民促官”,到60年代互设贸易代表机构,开辟中日半官方渠道,中日关系每前进一步,都包含着周恩来的精心指导和培育。在周恩来的推动下,1972年9月25日,日本国首相田中角荣、外相大平正芳、内阁官房长官二阶堂访华。期间,签订的《中日联合声明》表示:中日结束不正常状态;日本国政府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中日建交。1972年,中国同世界上18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或实现外交机构升格,其中包括许多重要的西方国家,这是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同外国建交最多的一年。
八、对中国外交的最后贡献——实现同东盟国家的关系突破
20世纪70年代中期,东盟国家纷纷与中国建交,中国在东南亚地区的外交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在中国与东盟国家交往之初,几乎所有的东盟国家都是由一些大使或高级政治家率领体育代表团或“充当顾问”到北京来访问,许多时候,这些政治家都是身负重要使命,并为两国之间的进一步交往起到了重要作用。与此同时,中国与东盟国家的体育交往又增进了两国间的相互了解。通过体育外交,周恩来迅速打开了同东盟国家关系的局面。石油外交是周恩来巧妙利用国际形势,推动中国外交的又一例证。1973年末,世界范围内发生了石油危机。根据周恩来的要求,正在访问菲律宾的中国贸易代表团马上向菲律宾方面提议,“准备提供几十万吨石油”。[1]马科斯夫人访华时,在周恩来的指示下,中国又同意在1975年向菲律宾出售“相当数量”的原油。石油外交对中菲建交起到了助推器的作用。1973年12 月,泰国副外长差提猜访华时,周恩来提出按石油危机还不严重时的11月的牌价卖给泰国5 万吨轻柴油,因为“泰国是在那个时候要求买油的”,并指出“这是友好的价格”。中国的友好态度加速了泰国同中国进行贸易的进程。差提猜表示,对于购买石油,中国没有把任何条件强加于泰国[2]。泰国外长乍伦攀表示:“中国卖石油给我们解决我们的石油问题,这是友谊的起点。”[3]1974 年12 月和1975 年1 月,泰商业部部长巴颂、副部长素坤相继访华,中泰开始直接贸易,中国随即向泰国提供7.5 万吨轻柴油,而且是以“低于市场价格”直接交付曼谷,泰国不必安排油船运输。[4]克立总理访华回国后,高兴地向媒体表示,在经济方面,“中国准备马上购买我们的橡胶、原糖和黄麻,我们可以提供多少,他们就买多少。”“中国还准备向我们出售石油,包括高速柴油和原油,我们要多少他们就提供多少,而且也是立即提供。”[5]可以说,通过石油外交,周恩来极大地推动了中国与东盟国家关系的发展。打开同东盟国家的关系,是周恩来对中国外交的最后贡献,这其中不仅可以看到周恩来的远见卓识,而且无时无刻不显现着周恩来的外交智慧。
应该说,周恩来在新中国外交思想和实践中的作用是无可比拟的。他的外交实践经常渗透着其外交思想的智慧火花,譬如,在对非洲的外交实践中,周恩来提出的同非洲国家、阿拉伯国家关系的五项原则和中国对外经济技术援助的八项原则至今仍有指导意义;同样,他的外交思想在实践中也不断发挥指导作用,譬如,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的求同存异方针实际上是其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核。周恩来对中国外交的杰出贡献不仅影响着中国,也影响着世界。譬如,中美关系的变化对大三角关系的直接影响;不仅影响着当时,也影响着未来。至今,中国外交仍有周恩来外交思想和实践的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