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兑损益的会计处理

2025-01-04 02:30:16
推荐回答(3个)
回答1:

具体的账务处理方式如下

1、结汇时(外币兑换人民币)

借银行存款(人民币,实的数字)

借财务费用(借贷方得差额,如借方小于贷方,为汇兑损失,用蓝字,如借方大于贷方,为汇兑收益,用红字)

贷银行存款(外币,按照记账汇率计算人民币数字)

2、购汇时

借银行存款(外币,按照记账汇率计算人民币数字)

借财务费用(借贷方差额,如借方大于贷方,为汇兑收益,用红字,如借方小于贷方,为汇兑损失,用蓝字)

贷银行存款(人民币,实际支付数字)

3、每月月末调整汇率时,若月初汇率低于上期汇率

借财务费用-汇兑损失

贷银行存款(外币)

借财务费用-汇兑损失

贷应收账款(外币)

借财务费用-汇兑损失

贷预付帐款(外币)

借财务费用-汇兑收益

贷应付账款(外币)

借财务费用-汇兑收益

贷预收账款(外币)

扩展资料

汇兑损益产生于以下两种情形:

一种是在进行货币交易(即外汇兑换业务)时所产生的汇兑损益;这是进行外汇兑换业务的交易发生时与确认实现时汇率的变化而产生的汇兑损益,这种汇兑损益的计算比较简单。

另一种是在持有外币货币性资产和负债期间,由于汇率变动而引起的外币货币性资产或负债价值发生变动所产生的损益。在此主要讨论此情形下计算汇兑损益的方法。 

方法:综合差额法。这种方法须先计算出货币性外币账户的期末余额,并按期末市场汇率折算为记账本位币金额,再将其与该外币账户上的每笔外币金额按业务发生时的市场汇率折算的记账本位币金额进行比较,得出的差额就是该账户本期发生的汇兑损益。

计算公式:某个货币性外币账户发生的汇兑损益=该外币账户的期末余额×期末汇率-(该外币账户期初的外币金额×期初汇率+该账户本期增加的每笔外币金额×业务发生时的市场汇率-该账户本期减少的每笔外币金额×业务发生时的市场汇率)。

其结果若为正值,外币货币性资产账户发生的是汇兑收益,外币货币性负债账户发生的是汇兑损失;反之,则相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汇兑损益

回答2:

一、采用统账制核算的,各外币货币性项目的外币期(月)末余额,应当按照期(月)末汇率折算为记账本位币金额。按照期(月)末汇率折算的记账本位币金额与原账面记账本位币金额之间的差额。

1、如为汇兑收益,

借:有关科目,

贷:本科目;

2、如为汇兑损失做相反的会计分录。

借:本科目,

贷:有关科目;

二、采用分账制核算的,期(月)末将所有以外币表示的“货币兑换”科目余额按期(月)末汇率折算为记账本位币金额,折算后的记账本位币金额与“货币兑换——记账本位币”科目余额进行比较。

1、贷方差额

借:“货币兑换——记账本位币”科目,

贷:“汇兑损益”科目;

2、借方差额

借记:有关科目,

贷记:本科目;

三、本科目核算企业(金融)发生的外币交易因汇率变动而产生的汇兑损益。

四、期末,应将本科目的余额转入“本年利润”科目,结转后本科目应无余额。 

扩展资料

汇兑损益亦称汇兑差额,就是由于汇率的浮动所产生的结果。企业在发生外币交易、兑换业务和期末账户调整及外币报表换算时,由于采用不同货币,或同一货币不同比价的汇率核算时产生的、按记账本位币折算的差额。

简单地讲,汇兑损益是在各种外币业务的会计处理过程中,因采用不同的汇率而产生的会计记账本位币金额的差异。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汇兑损益


回答3:

月末 :
“应收账款——单位A”余额 为 2000 美元(10000-8000);
“应收账款——单位B”余额 为 18000 美元(30000-12000);
“应收账款——单位C”余额 为 5000 美元(20000-15000);
“银行存款(美元户)”余额 为 50000美元 (35000+8000+12000+15000-20000)
汇率变动 0.0782 (6.937-6.8588),人民币升值。
汇兑损益 调整分录:
借:财务费用 —— 汇兑损益 5865
贷:应收账款——单位A 156.4 (2000 * 0.0782)
贷:应收账款——单位B 1407.6 (18000 * 0.0782)
贷:应收账款——单位C 391 (5000 * 0.0782)
贷:银行存款(美元户) 3910 (50000 * 0.07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