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是什么意思?

2025-02-02 08:55:59
推荐回答(3个)
回答1:

索达吉堪布---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济公还有后两句“世人若学我,如同进魔道。

现在许多人喜欢说:“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济公和尚的这句话,往往被他们拿来当挡箭牌,成为可以肆意吃肉喝酒的“铁证”。实际上世人仅知有前两句,却不知济公还有后两句“世人若学我,如同进魔道”,从而以讹传讹,误导了无量迷茫众生。

其实,济公的高深境界,绝非凡夫俗子所能想象。比如,沈员外派家仆给济公送两只熟鸽子和一壶酒,仆人路上偷吃一只翅膀,偷喝了几口酒,以为能瞒天过海,神仙也难知。结果济公指了出来,仆人不承认,于是济公到阶前吐出两只鸽子,其中一只少一个翅膀……这种特别神奇的境界,世人完全望尘莫及,故不可乱学表面行为。印光大师在《文钞》中,关于这方面也有诸多教言,劝诫后学者万万不可随学,以免自欺欺人。

“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这句话,其实也是有来历的:明末的破山禅师,于战乱年间,在夔东十三家之一的李立阳营中度日。因李立阳嗜杀成性,为了救度一方生灵,禅师要求他戒除不必要的杀业。李立阳见禅师严持戒律,不食酒肉,就对他说:“你只要吃肉,我就不杀人了。”禅师马上与李立阳订约,不惜大开酒肉之戒,使许多人得以活下来,一时传为美谈。

此外,明朝还有另一位和尚,也是为了救逃到寺庙里的难民,在山贼面前吃肉喝酒。当时,山贼说只要他吃了手中的酒肉,就可以放过那些人。于是他气定神闲地端起酒杯,说:“我以酒代茶。”说完一饮而尽。接着拿起肉说:“我以肉作菜,请!”吃后面不改色,坦然自若。山贼见了为之一惊,鉴于有言在先,只好放了所有的人。

可见,为了饶益有情而吃肉喝酒,在汉地有些大德的传记中也有,但这不是普遍的行为。而藏地的每一座寺院,也并不是所有僧人都行持这些高深之举。藏传佛教对戒律的重视程度,来藏地求法的人应该知道,在没有达到一定境界之前,任何人都不允许做超凡的行为。若是极个别人做了的话,也许他确实有这种境界,也许没有。所以,能做和不能做的界限一定要分清,否则,明明什么境界都没有,却装模作样、无恶不作,这肯定是不合理的。

回答2:

文字游戏,纸面上的东西。破戒!

"《入楞伽经》:“大慧,若以我为师者,一切诸肉悉不应食。”佛陀开示大慧菩萨说:若然有人以我作为他的师父,一切各种肉类全部不应该食用。我们可以总结这么说:以佛为师,断诸肉食;如是之说,即为佛说;不如此说,即波旬说,非佛弟子。因此无论显宗密宗、汉传藏传、大乘小乘,需谨遵佛教,尽断诸肉。 ​"~常观世音师父
“大慧,我观众生从无始来食肉习故,贪著肉味更相杀害,远离贤圣,受生死苦;舍肉味者,闻正法味,于菩萨地如实修行,速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复令众生入于声闻、辟支佛地止息之处,息已令入如来之地。”这段《入楞伽经》经讲得好清楚,佛陀完全不赞同吃肉,这是无可争辩的,一个舍字,已经概括一切。"~ ​​​常观世音恩师

"《首楞严经》:清净比丘,及诸菩萨,于歧路行,不蹋生草,况以手拔。云何大悲,取诸众生血肉充食?若诸比丘,不服东方丝绵绢帛,及是此土靴履裘毳、乳酪醍醐。如是比丘,于世真脱,酬还宿债,不游三界。"~常观世音师父
"佛言:“大慧。夫食肉者。有如是等无量过失。断而不食获大功德。凡愚不知如是损益。是故我今为汝开演。凡是肉者悉不应食。大慧。凡杀生者多为人食。人若不食亦无杀事。是故食肉与杀同罪”。---《楞伽阿跋多罗宝经》 ​​​
佛言:“大慧若有痴人。谤言如来听许食肉亦自食者。当知是人恶业所缠。必当永堕不饶益处”。---《楞伽阿跋多罗宝经

回答3:

就是给自己破戒找的借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