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 雪 赏析

简单易懂的很急
2024-12-31 14:23:43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这是毛泽东同志诗词中最广为人知的一首。1945年重庆谈判期间,公诸于世,立即在全国上下引起轰动,成为中国诗歌史上的一件盛事。

  词的上片大笔挥洒,写北方雪景;下片纵横议论,评古今人物。上下浑融一气,构成了一个完美的艺术整体,表现出一位伟大革命家非凡的精神世界。

  “北国...”三句,起笔不凡。“千里冰封”给人以纵深感,“万里雪飘”给人以广被感。以此来写北国风光,气象宏伟,且甚确切。接着以“望”字领起下文城、河、山、原数语。“长城内外”指从南到北,“大河上下”指从西到东,上、下、内、外,概括了整个北方。大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长城,是中华民族雄伟创造力的象征。以长城、大河写中国北方,不禁展现了北中国的自然景观,也显示了整个中国的人文景观,从而使读者产生纵深得民心历史感。在此基础上,再来评议中华古今人物,更加顺理成章。这样描写,为下文议论之语铺垫了厚实的基础。莽莽,指大雪覆盖着的北方原野浑然一色,辽阔无际。“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将进酒》),这条难以系勒的大河,“顿失”滔滔之状,可见雪势之骤,之盛,之威,之猛。北方大雪那种纷纷扬扬从四面八方本骤而下的气势,是很能激动人心得。因此,这些词句不仅是对北方雪景的客观描写,同时也喷发出词人观景时的激情。当时毛泽东同志在陕北。陕北、陇东、宁南,即当年的陕甘宁边区一带,地形地貌,颇具特色。这里有大片的丘陵,山原上,小山包一个接着一个,既不大,也不高,登高远望,四面无数山包绵延起伏,与天相接。因此,才能在大雪覆盖之日,感到“山舞银蛇,原驰蜡像,欲与天公试比高”。齐鲁冀豫等地虽然也在北方,却看不到这种奇景。这里所写,是立于陕北高原观赏大学时的实感。惟此地乃有此景,惟此景乃有此词。他处移易不得,这才是化工之笔。山,原本无生命,又都是静止的,由于天空大雪纷飞,词人心情激动,遂呈“驰”、“舞”之势。这也如同前句,既是客观风景德镇生动再现,又是词人心境的形象表露,堪称抒情词章中绝妙之笔。“银蛇”、“舞”、“蜡像”、“驰”,既表现了光感,色感,又准确地表现了质感。雪光闪烁,故谓“银蛇”;积雪凝重,故谓“蜡像”。这些描写,显示了词人对大自然精细入微的观察力,非泛泛之言可比。这首词所表现出的那种对风景的“顿悟”,使人看到大自然中生命的光影,因而至今仍使万千读者感动。

  “须晴日”三句,是对未来的展望。词人又从雪后着笔,设想天晴之后阳光普照大地,祖国山河如同穿了红装又裹了素纱,红白交映,格外艳丽,令人倾倒。此句呼应篇首“北国风光”,又引起下片。

  前人云:“词换头处谓之变,须辞意断而仍续,合而仍分;前虚则后实,前实则后虚。过变乃虚实转捩处。”(清,沈祥龙《论词随笔》)上片结尾写“须晴日”,为虚,过变“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由虚转实。上片 极写祖国江山之雄丽,故下片自然引入无数英雄竞相对她“折腰”。“惜”字领起的七句,以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成吉思汗等五位在中国历史上有过赫赫工功业的人物,作为“无数英雄”的代表,说他们竞相向祖国壮丽河山“折腰”。可惜他们有的“略输文采”,有的“稍逊风骚”,有的“只识弯弓射大雕”,不懂得怎样才能尽情表达自己对祖国的热爱,故未能使美丽的祖国河山完全称意。上片末处将祖国河山拟人化,比拟为一位艳丽的绝色佳人;过变云“如此多娇”,亦将美丽河山比为美丽的女性。下片就此抒写热爱祖国之情,是继承了自楚骚以来中国民族文学中的传统写法,熟悉传统文学的读者都不难领会。男女之情,乃是人类情感中最原始、最纯真、最炽热的情感之一,它会导致人们最纯真、最无私、最完全的奉献。因此,以男女之情抒写对真理、对事业、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是诗家常有之义。新诗人郭沫若在其《炉中煤---眷念祖国的情绪》中,曾将祖国譬作“我年青的女郎”,一再咏叹:“我为我心爱的人儿,燃到了这般模样!”明乎此,更易理解《沁园春.雪〉这首伟大诗篇的艺术特色及其艺术魅力所在。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以此作结,是说只有今天的一代英雄人物,才能使多娇江山完全称意。对照历史上众多英雄人物的“略输”、“稍逊”、“只识”,词人自然对“今朝”的“风流人物”表示了更多的期许,希望他们更多文采,又擅武功,是文武双全、全面发展的人。这是对一代新人的呼唤。“不是逢人苦誉君,亦狂亦侠亦温文”(清.龚自珍《已亥杂诗》)。几个世纪以来,中外有识之士都在热切地期望着一代新人的出现。他们心目中的新人,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在攻业与个人气质方面都能够全面发展。共产主义理想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更是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主席这首词,将会鼓舞和激励一代又一代新人不断地完善自己,超越前人,向更新更高的目标迈进。

  “有第一等襟抱,第一等学识,期有第一等真诗”(清.沈德潜《说诗zui语〉)。主席此词表现了他非凡的襟抱,非凡的学识。他有一种不同于寻常人物的时空观念。他在这首词中,视通今古,目承万里,驱策山原,欲与天公比高,睥睨群雄,期重今朝风流人物,都非常人可思,常人可语。

  “古人咏雪,多偶然及之”(沈德潜《说诗zui语〉),而主席却似乎对“雪”有特殊的兴趣,诗词中屡见之,如“漫天皆白,雪里行军情更迫”,“此行何去?赣南风雪迷漫处”(减字木兰花《广昌路上》),“更喜岷山千里雪”(《长征》),“飞雪迎春到”(卜算子.咏梅),“梅花欢喜漫天雪”(《冬云》)等等。本篇以“雪”为题,专章咏之,这决不是偶然的,也不完全是由于作者个人生活经历所致。

  冰、雪,是纯洁的象征。《庄子.逍遥游〉:“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南朝陈江总《再游栖霞寺言志〉诗云:“静心抱冰雪。”后世形容人品高洁,有冰清玉洁、冰魂雪魄、冰心霜情、志固冰霜、清修雪白等种种说法,称洗涤为澡雪精神。主席对雪的爱好,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他的精神世界。在其一生中,他对人、对己、都追求高度的纯洁性。他要求人们做一个“纯粹的人”,要求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和指导思想都保持高度德量力纯洁性。这些,都表现了主席的个人襟抱。

  《沁园春.雪〉,是毛泽东精神世界的一次展示。词人在高昂亢奋的创作激情中,显出了他的精神深层中一些寻常难见及之处。前人形容一位古人的精神世界,谓其光明俊伟,这首词中显现的毛泽东,可谓近之。

回答2:

沁园春 雪 1936.02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馀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注释]

此词作于1936年2月初,当时毛泽东同志在陕西清涧袁家沟,正准备亲率红一方面军(1935年11月,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与红十五军团会师后,恢复此番号)渡黄河东征,开赴河北抗日前线。毛泽东同志1945年10月7日致柳亚子书中说:“初到陕北看见大雪时,填过一首词”。即谓此阕。

[赏析]

这是毛泽东同志诗词中最广为人知的一首。1945年重庆谈判期间,公诸于世,立即在全国上下引起轰动,成为中国诗歌史上的一件盛事。

词的上片大笔挥洒,写北方雪景;下片纵横议论,评古今人物。上下浑融一气,构成了一个完美的艺术整体,表现出一位伟大革命家非凡的精神世界。

“北国...”三句,起笔不凡。“千里冰封”给人以纵深感,“万里雪飘”给人以广被感。以此来写北国风光,气象宏伟,且甚确切。接着以“望”字领起下文城、河、山、原数语。“长城内外”指从南到北,“大河上下”指从西到东,上、下、内、外,概括了整个北方。大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长城,是中华民族雄伟创造力的象征。以长城、大河写中国北方,不禁展现了北中国的自然景观,也显示了整个中国的人文景观,从而使读者产生纵深得民心历史感。在此基础上,再来评议中华古今人物,更加顺理成章。这样描写,为下文议论之语铺垫了厚实的基础。莽莽,指大雪覆盖着的北方原野浑然一色,辽阔无际。“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将进酒》),这条难以系勒的大河,“顿失”滔滔之状,可见雪势之骤,之盛,之威,之猛。北方大雪那种纷纷扬扬从四面八方本骤而下的气势,是很能激动人心得。因此,这些词句不仅是对北方雪景的客观描写,同时也喷发出词人观景时的激情。当时毛泽东同志在陕北。陕北、陇东、宁南,即当年的陕甘宁边区一带,地形地貌,颇具特色。这里有大片的丘陵,山原上,小山包一个接着一个,既不大,也不高,登高远望,四面无数山包绵延起伏,与天相接。因此,才能在大雪覆盖之日,感到“山舞银蛇,原驰蜡像,欲与天公试比高”。齐鲁冀豫等地虽然也在北方,却看不到这种奇景。这里所写,是立于陕北高原观赏大学时的实感。惟此地乃有此景,惟此景乃有此词。他处移易不得,这才是化工之笔。山,原本无生命,又都是静止的,由于天空大雪纷飞,词人心情激动,遂呈“驰”、“舞”之势。这也如同前句,既是客观风景德镇生动再现,又是词人心境的形象表露,堪称抒情词章中绝妙之笔。“银蛇”、“舞”、“蜡像”、“驰”,既表现了光感,色感,又准确地表现了质感。雪光闪烁,故谓“银蛇”;积雪凝重,故谓“蜡像”。这些描写,显示了词人对大自然精细入微的观察力,非泛泛之言可比。这首词所表现出的那种对风景的“顿悟”,使人看到大自然中生命的光影,因而至今仍使万千读者感动。

“须晴日”三句,是对未来的展望。词人又从雪后着笔,设想天晴之后阳光普照大地,祖国山河如同穿了红装又裹了素纱,红白交映,格外艳丽,令人倾倒。此句呼应篇首“北国风光”,又引起下片。

前人云:“词换头处谓之变,须辞意断而仍续,合而仍分;前虚则后实,前实则后虚。过变乃虚实转捩处。”(清,沈祥龙《论词随笔》)上片结尾写“须晴日”,为虚,过变“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由虚转实。上片 极写祖国江山之雄丽,故下片自然引入无数英雄竞相对她“折腰”。“惜”字领起的七句,以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成吉思汗等五位在中国历史上有过赫赫工功业的人物,作为“无数英雄”的代表,说他们竞相向祖国壮丽河山“折腰”。可惜他们有的“略输文采”,有的“稍逊风骚”,有的“只识弯弓射大雕”,不懂得怎样才能尽情表达自己对祖国的热爱,故未能使美丽的祖国河山完全称意。上片末处将祖国河山拟人化,比拟为一位艳丽的绝色佳人;过变云“如此多娇”,亦将美丽河山比为美丽的女性。下片就此抒写热爱祖国之情,是继承了自楚骚以来中国民族文学中的传统写法,熟悉传统文学的读者都不难领会。男女之情,乃是人类情感中最原始、最纯真、最炽热的情感之一,它会导致人们最纯真、最无私、最完全的奉献。因此,以男女之情抒写对真理、对事业、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是诗家常有之义。新诗人郭沫若在其《炉中煤---眷念祖国的情绪》中,曾将祖国譬作“我年青的女郎”,一再咏叹:“我为我心爱的人儿,燃到了这般模样!”明乎此,更易理解《沁园春.雪〉这首伟大诗篇的艺术特色及其艺术魅力所在。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以此作结,是说只有今天的一代英雄人物,才能使多娇江山完全称意。对照历史上众多英雄人物的“略输”、“稍逊”、“只识”,词人自然对“今朝”的“风流人物”表示了更多的期许,希望他们更多文采,又擅武功,是文武双全、全面发展的人。这是对一代新人的呼唤。“不是逢人苦誉君,亦狂亦侠亦温文”(清.龚自珍《已亥杂诗》)。几个世纪以来,中外有识之士都在热切地期望着一代新人的出现。他们心目中的新人,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在攻业与个人气质方面都能够全面发展。共产主义理想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更是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主席这首词,将会鼓舞和激励一代又一代新人不断地完善自己,超越前人,向更新更高的目标迈进。

“有第一等襟抱,第一等学识,期有第一等真诗”(清.沈德潜《说诗zui语〉)。主席此词表现了他非凡的襟抱,非凡的学识。他有一种不同于寻常人物的时空观念。他在这首词中,视通今古,目承万里,驱策山原,欲与天公比高,睥睨群雄,期重今朝风流人物,都非常人可思,常人可语。

“古人咏雪,多偶然及之”(沈德潜《说诗zui语〉),而主席却似乎对“雪”有特殊的兴趣,诗词中屡见之,如“漫天皆白,雪里行军情更迫”,“此行何去?赣南风雪迷漫处”(减字木兰花《广昌路上》),“更喜岷山千里雪”(《长征》),“飞雪迎春到”(卜算子.咏梅),“梅花欢喜漫天雪”(《冬云》)等等。本篇以“雪”为题,专章咏之,这决不是偶然的,也不完全是由于作者个人生活经历所致。

冰、雪,是纯洁的象征。《庄子.逍遥游〉:“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南朝陈江总《再游栖霞寺言志〉诗云:“静心抱冰雪。”后世形容人品高洁,有冰清玉洁、冰魂雪魄、冰心霜情、志固冰霜、清修雪白等种种说法,称洗涤为澡雪精神。主席对雪的爱好,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他的精神世界。在其一生中,他对人、对己、都追求高度的纯洁性。他要求人们做一个“纯粹的人”,要求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和指导思想都保持高度德量力纯洁性。这些,都表现了主席的个人襟抱。

《沁园春.雪〉,是毛泽东精神世界的一次展示。词人在高昂亢奋的创作激情中,显出了他的精神深层中一些寻常难见及之处。前人形容一位古人的精神世界,谓其光明俊伟,这首词中显现的毛泽东,可谓近之。

回答3: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毛泽东《沁园春·雪》

毛泽东的《沁园春·雪》被公认为我国文学史上成就最高的诗词作品。这一点,与作者在政治上的巨大成就无关。本词尽显作者前无古人的巨大胸怀与气魄,具有不可抗拒的艺术感染力,任谁读了都会不自觉地生出臣服之意来。
在这首词中,毛泽东表达了这样一个观点:优美的江山常引来各种政治力量的争夺,其中不乏成功者。但他们还称不上“风流人物”。真正的风流人物,他不应该仅仅懂得争夺江山,而更应懂得如何去建设江山,使之更加美丽富饶!
愿为江山添砖加瓦、增添秀色的伟大胸怀,正是本词冠绝古今的焦点所在。但非常可惜的是,国内相当一部分文学研究者并未将这种意味阐发出来,而别眼于对“文采”——文学成就、文化贡献的叙说。这是一种遗憾。
其实,本词“争夺江山、增之娇色”的主旨并不难理解——“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句中,与“江山”相关的三个关键词是娇、英雄与折腰,英雄者莫如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等古代帝王,折腰便是争夺。而争夺江山与文学成就、文化贡献无关,那么“惜”从何来?这样,我们就只有一个解释:惜“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们并未使江山增色!
为便于初学者理解,我们可以将本词大致翻译为如下现代汉语:

冬日里北国的美丽风光是冰雪妆扮出来的。此时此刻,我看到长城内外只剩下白茫茫的一片,连平日里滔滔奔流的黄河也封冻不流了。延绵的山脉如同白蛇在空中飞舞,能与天比高的山峰好似白象奔驰在广袤的大地上。这雪景真美呵!而如果等到晴天,太阳出来给天地万物披上一件金色外衣的话,你会发现,原来冰雪还可以将大地妆扮得更美丽!
江山如此美丽多姿,自古以来都会引致各种政治力量的崇拜与争夺。可惜过往的英雄人物们,如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等,都只会把争夺江山视为其成就所在。被称为一代天骄的成吉思汗,更加是只会一味地展现暴力。这些以缔造封建王朝为目标、以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等为优秀代表的政治力量已经成为过去。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等着吧,不以争夺江山为目标,而以建设江山为己任并且能把江山建设得更加美丽富饶的共产党人很快就要执政了!

词中“封”含有封冻、固化、主宰之韵味,则上阕有“美丽风光是冰雪妆扮出来的”之意。银、蜡,指白色。原,意为大地。原驰蜡象,直译为“大地上奔跑着白色的大象”。欲,意为几乎、快要,如“路上行人欲断魂”。“欲与天公试比高”是后置定语,修饰山、原,意为“能跟老天比高的”。须,意为只有;妖娆,意为美丽撩人;整句直译是“只有等到晴天,阳光洒落在为雪所覆盖的大地上,你才能发现更加美丽的景象。”
下阕中,竞,意为竞争。“折腰”是动词,意为崇拜,可引申为“因崇拜而生的行动”——赞美、争夺、建设等。惜,意为可惜、有不足之处。文采、风骚,表面义为与“武力”争夺同一层面的文化贡献,实际义为与武力“争夺”同一层面的建设。俱,意为都。往,意为过去了。“风流人物”,直译为成功人士,此处指懂得如何建设江山的政治力量(作者注:“风流人物”,指人民群众)。
本词作于1936年2月,即红军摆脱几十万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长征到达陕北后不久,初发表于1945年国共重庆谈判期间《新民报晚刊》和《大公报》上。重庆谈判要解决的问题,就是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的执政问题。于是,当这首笑傲史上明君大帝、叙说共产党人以建设江山为己任并能建设好江山、显示出强大信心的千古名词发表以后,即获好评如潮,重庆上下轰动不已,大江南北争相传诵,一时间,竟造就一派洛阳纸贵的局面,中国共产党在白区社会各界人士心中分量骤然提升。这令蒋委员长大为愤怒,调动了几十个御用文人作词“围攻”。可惜他的那些御用文人们,修养上过分着眼于个人得失,缺少为江山增添秀色的胸怀情操,文字里只够吟些春花秋月,于是这场“围攻”也就只能草草地落败收场了。
本词有三大亮点。一是为江山增添秀色的胸怀情操,上面说过不再赘述。
二是笑傲王侯的气魄与乐观主义精神。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成吉思汗是我国历史上最杰出的政治家,但都有其不足处。秦始皇统一中国,改制设郡、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作出巨大的历史贡献,但建设阿房宫、横征暴敛,此其不足。汉武帝励精图治,抗击蒙古外敌,树立强汉声威,功劳巨大,但也因此激化了社会矛盾,以至后来有八王之乱,此其不足。唐太宗杀弟逼父而登基,宋太祖未能改变彻底中国的分裂局面,成吉思汗更是只有暴力征服而无建设江山的举动,这些都是他们的局限所在。本词通过对这些明君大帝的“惜”,很好地表现了共产党人的巨大气魄与乐观主义精神,为世人传诵。
三是驾驭文字的能力。《沁园春》是最具挑战的词牌,其格律中有排律要求,如这首词中“长城内外,惟余莽莽”与“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对仗,“秦皇汉武,略输文采”与“唐宗宋祖,稍逊风骚”对仗。韵律与对仗句式,凸显了作者强大的文字驾驭能力,也凸显了其自豪感与乐观主义精神。
愿为江山添砖加瓦增添秀色的伟大胸怀、笑傲王侯的气魄、史上最强的乐观精神,以及超强的驾驭文字能力,共同凝就了这首千古绝唱《沁园春·雪》!

回答4: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馀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回答5:

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