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土壤处理:选用40%五硝基苯粉剂进行土壤消毒,每亩用药0.6-1千克,也可用疮痂净、五氯硝基苯进行土壤处理。
2、种薯消毒:用0.2%福尔马林(甲醛)溶液,即40%甲醛的药液100毫升对水20千克,在播种前浸种2小时;或用对苯二酚20克对水20千克配成0.1%溶液,播前浸种半小时,取出阴干后再切成块播种,否则容易发生药害。还可用甲基托布津+多菌灵+农用链霉素+滑石粉拌种。
3、烟雾熏蒸防治:可用烟雾熏蒸的方法,在马铃薯贮存期采用百菌清烟雾剂进行熏蒸可以较好地防治马铃薯疮痂病。
4、叶面喷雾防治:马铃薯发病后,可用65%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72%农用链霉素2000倍进行叶面喷雾。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病菌在土壤中腐生或在病薯上越冬。块茎生长的早期表皮木栓化之前,病菌从皮孔或伤口侵入后染病,当块茎表面木栓化后,侵入则较困难。
病薯长出的植株极易发病,健薯播入带菌土壤中也能发病。适合该病发生的温度为25-30℃,中性或微碱性砂壤土发病重,pH5.2以下很少发病。品种间抗病性有差异,白色薄皮品种易感病,褐色厚皮品种较抗病。
防治方法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马铃薯疮痂病、百度百科-疮痂病
危害:疮痂病在大部分的种植区都有发生,一般发生在碱性土壤上。主要危害土豆的块茎,使薯块的外观变劣,商品价值降低,但对产量影响不大,植株的地上部看不出有异样。
2
症状:块茎表面先产生褐色小点,扩大后形成褐色圆形或不规则形大斑块。因产生大量木栓化细胞致表面粗糙,后期中央稍凹陷或凸起虽疮痂状硬斑块。病斑仅限于皮部,不深入薯内,别于粉痂病。疮痂病为细菌病害,病原菌在适宜的土壤中可以永久存活。通常在容易干燥、通气好、土壤为中性到碱性的地块中容易发病,一旦发病后病菌即在土中长期残存。 类似的病害有粉痂病。粉痂病是块茎上生褐色的隆起块,以后表皮破裂与疮痂相似,但是隆起部的里面不长孢子,这是不同之处。
3
总体防治思路及作用机理:1、种块消毒或喷施定植沟:种块消毒或土壤消毒杀死病原菌;修复种块创伤面,使用巴内达碧卡菌肥,提高种块抗侵染能力;在药液所到处一定时期内形成保护区使植株免受侵染;营养复壮快速提苗增强株体免疫力。2、开花时普防(花后两遍间隔7-10天):开花时马铃薯迅速进入幼果膨大期,表皮细嫩、膨大时易于擦伤,易被病菌侵染,侵染后易于快速繁殖形成病灶,进而形成疮痂面。通过喷雾药液传导至根部杀死病菌,在有效保护期内杀死周边病菌对幼果形成保护,并修复幼果伤口减少病菌侵染途径。喷施中药后叶片大、厚、舒展、油绿,光合作用强有明显的复壮作用,能够提高植株抗病能力。3、重点防治:对上茬患病区、雨后积水区作为重点防治区位,视情况采用提高浓度、增加用药次数或小区域穴灌等方法重点防治。
4
预防方案:(1)、种块消毒:播种前,用《奥力克—青枯立克》150倍(100ml兑水30斤)对切开的种块喷雾。(2)、播种时,喷施定植沟,进行土壤消毒:开沟后,使用《奥力克—青枯立克》150倍(100ml兑水30斤)+大蒜油1000倍(15ml兑水30斤)喷施定植沟,进行土壤消毒,创造无菌环境。(3)、花期至膨大期喷雾:使用《青枯立克》150倍(100ml兑水30斤)+《大蒜油》1000倍(15ml兑水30斤)进行喷雾。(4)、重点区域防治:在普防的基础上对上茬患病区、雨后积水区,使用青枯立克100倍(150ml兑水30斤)+大蒜油1000倍(15ml兑水30斤)(或再加内吸细菌药剂如中生菌素、农用链霉素等),在普防后7-10天补喷一次或穴灌。(5)、重点防治时间:膨大期遇高温、多雨天气,应强化普防措施如:提高用药浓度、增加用药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