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感缺失,是很多人的通病。每个人活着,都有意义。每个人活着的意义,只有自己才能发现。但是,如果一个人想发现自己活着的意义,他必须采取负责任的生活态度。
直面迷茫——给所有在迷茫中的人
迷茫是一种痛苦。
我也经常受迷茫的困扰。“我适合做什么?”“我的兴趣和长处在哪里?”“我应该做哪一行,哪一种职业?”“哪个方向才是我能终生努力呢?”……困惑之所以痛苦,因为它们总是没完没了,而且没有答案。迷茫的极端例子是让生活失去意义,让人抑郁,绝望。
为此,我翻阅了一些书籍,看看一些成功、幸福之人的生存哲学,对迷茫逐渐有了一些了解。
当迷茫不再是一个不可知的潘多拉黑匣子,被暴露在阳光下正视、解剖,我面对迷茫的时候就多了几分从容。
我们都知道要了解自己的兴趣爱好和长处,才能找到合适自己的工作。问题是我们经常觉得,连自己真正的兴趣在哪里都不知道,或者“兴趣广泛”,但却找不到真正让自己“迸发热情”的方向。职业测评是有用的,但不能误以为此为拨开迷雾之妙法,但实际上,除非你的自我认知偏差过大,很多人都会有这种感觉,测评结果还是跟自己预期的不会差距太远,测评之后迷茫依旧
那么,怎么寻找、什么才是自己的热爱,什么是兴趣?这个问题不少学者、企业家都给我们提供了很多有意义的方法,在这里不再赘述,我谈谈自己的一点体会)
我在心理师、作家武志红的《七个心理寓言》得到一点启发。
法国名著《小王子》中有个故事,小王子曾经细心呵护过一朵骄傲的玫瑰,后来他来到地球,发现仅仅一个里就有朵完全一样的这种花朵,才知道他有的只是一朵普通的花,然而,后来他慢慢懂得,他的玫瑰仍然是独一无二的,因为他给她浇灌过,罩过花罩,用屏风保护过,除过她身上的毛虫,还倾听过她的怨艾和自诩,聆听过她的沉默……
“正因为你为你的玫瑰花费了时间,这才使你的玫瑰变得如此重要。”一只被小王子驯服的狐狸对他说。
武志红从心理学亲密关系的角度解读道:
只有倾注了爱,亲密关系才有意义。
一个既亲密而又相互的关系,胜于一千个一般的关系。这样的关系,会把我们从不可救药的孤独感中拯救出来,是我们生命中最重要的一种救赎。
如果不曾体验过,你就无法知道这种关系的美。
从职业的角度看,小王子的玫瑰就是我们自己寻找的“感兴趣的职业”,我们和职业的关系是另一种重要的“亲密关系”,一个自己喜欢的职业、专业甚至足以拯救生命的空虚。,
“正因为你为你的玫瑰花费了时间,这才使你的玫瑰变得如此重要。”——要看到一个重要的前提是,你为你的玫瑰花费了时间,付出了足够的努力了吗?你也许迷惑,我还没找到方向,怎么努力呢?世事奇哉,这里讲个似是而非的道理,确实很多时候是先在眼前的专业、职业努力,才确定兴趣,挖掘到爱好的。如果小王子一直在找属于他的玫瑰,却从来没有过实际的努力付出,那么,他不会拥有他的挚爱。
著名的皇明太阳能集团董事黄鸣在他的BLOG中提醒年轻人,择业也可先“结婚”后“恋爱”,也就是先努力做好本行,让自己爱上它。他说“如果你不去了解它,你又怎么知道喜欢或者不喜欢它。”
他自己的奋斗历程就是个活生生的例子。他当初读大学的专业并非自己所选,是被分配到的,但他大学学习非常努力;工作时,本着“干一行,爱一行”最起码的职业道德,力付出。当时条件艰苦,没有选择余地反而让他珍惜、感激一切,他的孜孜不倦和刻苦,造就了他对能源行业近乎痴迷的和热爱,而热爱,也成为他奋斗、成功的根本原动力。
对于阅历尚浅的大学生,还没有一定的付出和积累,只苦于选择,却不懂珍惜眼前条件做事,就不奇怪为什么空虚了。
很多时候,热爱和兴致是努力行动顺带的结果,而不是天生而来的。
没有付出,就无法体验过程和结果,也无法知道热爱之美。
捷径,很多时候就是一条弯路。
“世上没有人愿意走弯路,但成功者身后留下的却往往是一条弯弯曲曲,起伏不平的路。这说明,捷径是不存在的”
有些人确实很努力去学习,去工作,还是觉得自己真的很不合适甚至很厌恶当前的职业。其实,还有一个看似奇怪的道理:明白自己不喜欢什么,和明白自己真正喜欢什么同样有价值。连自己不喜欢什么都不知道,又怎么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有个姐姐跟我说:“我不怕走错路,我只怕我不知道错了。”我深有感触,我自问,我还不是害怕失败,害怕走弯路付出代价吗?原来我的迷茫,是我恐惧失败,没有面对风浪的勇气的人生观折射。
职业的探索从来不是一帆风顺,没有多少人能够一开始就确定方向。很多媒体在大肆报道名人和成功人士吸引眼球时,说得好像他们7岁就知道自己以后要干什么似的。社会的浮躁很容易催生个体的焦虑。专家指出,很多人到了三十岁或以后才确定“职业镖”, 李开复也曾经往律师方向努力过,黄鸣在他37岁时候才找到能让他奉献一生的太阳能。迷茫是一条必经之弯路,很多时候,我们要尝试,要经历,要付出一定的代价,才能拨开迷雾。
警惕迷茫背后的负面思维和消极态度
有心理学家指出,一个人能够做到真正停止抱怨是非常难得的。我们必须察觉自己内心那些抱怨的声音。察觉也是一种智慧,能平息混乱。
迷茫常常成为抱怨的催生剂。
很多人在迷茫中抱怨,消沉。我找不到合适自己的职业,为什么别人有那么好的专业,我生不逢时,没有伯乐,他们多幸运啊有这么合自己意的工作,你以为我就不想努力吗……
很明显,这不是简单的找不到方向,这已经衍生成成严重的消极态度,稍不留神沉湎其中,就会腐蚀人生,蹉跎青春。
有些人是把工作、专业的状况想得太理想化了,现实和理想的落差导致失落,所以无论跳多少次槽,换多少次专业,结果都是“不合适”“不喜欢”,迷茫成为不作为的借口,这是一种“假迷茫”,与其说是迷茫让人消极,倒不如说是一种消极的人生观在兴风作浪。要记住,大多数职业起步,好工作不会自动出现,只有工作好才能创造条件。有人说,做好自己喜欢的事,是本能,做好不喜欢的事,那才是本事。要达到职业的和理想,必须从不喜欢的事情做起。这是一个先苦后甜的道理。资深职业指导杨萃先说:“不要迷茫了,你所做的工作就是最合适你的工作!”
另一种情况是,迷茫背后潜藏着大量的负面话语和焦虑、恐惧。消极话匣子在脑海中自弹自唱,叨叨不絮:找不到方向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我会蹉跎青春,我会一事无成,我没有喜欢的工作会很难受的,我怎么不能像别人那样呢,我把握不住未来,我要看清楚!……
首先,要检测自己情绪背后的思想支持,理解它们是什么,再反问自己,这些想法是真的吗?负面思想总是在妖魔化真实存在,以有限的现在试图把握无限的未来,这只会让人焦虑,恐惧不安,我们常常活在思想幻觉的枷锁中而不自知。学会有意识地以开放的心态,真诚地承认自己对未来的无知,谦恭地迎接生命的所有可能,这样,内心的平和会指引你走向属于你自己的方向。也许,你会发现自己乐于从事当下所做的;或者,明朗的双眼会让你看到更多积极的可能性。
直面迷茫,在痛苦中成长
人生苦难重重。在《少有人走的路》里,作者派克开篇就这样写道。"
我们要成长,就必须经历痛苦。如果你正在遭遇迷茫之苦,感激它的来临吧,这是成长的礼物,一种意识的觉醒。我们不能回头,只能前进。比起从来没有迷茫,没有思考过自己的人生状态,我们进步了。我们需要做的是直面迷茫,穿越痛苦,这也正是成长的契机所在。
我有时也很想躲过这种苦恼,想着去忽略或否定它的存在,假装自己能够快乐起来。可是这原来只是意味着逃避,那是把问题压抑,没有解决的问题不会自动消失,它们在潜意识呆久了,就会在恰当时候如不速之客般爆发。这只能是痛苦的变相延长。当我不去逃避,我发现我可以把人生的困惑变成财富。;
派克指出:“周密思考往往是一种费力而痛苦的过程。因为思考的轨迹与方向时常不是那么清楚;步骤与阶段也不总是直线进行”必须“拒绝简单的思考”,由此,迷茫可能是一种是派克所说的“深思熟虑”,这种思考困难、复杂,而且痛苦,但我们绝不能为了逃避痛苦而在至关重要的决定上作草率的成见和臆定。理智上的严密考证、是必须的。"
而对于情绪上的苦闷,最好的方法是直面它,坦然正视。迷茫并不就是意味着你在浪费青春,它可以是一次有意义的自我探索。毕淑敏说,合适你的事业,不靠天赐,主要靠自我寻找……因为我们对自己的认识,是个抽丝剥茧,需要水落石出的流程。
大多数人都努力探索,走过一些失败,困惑,才渐渐明朗。不要拒绝迷茫,出现迷茫却拒绝、使劲推开,那是和真实的,那只会导致第二层的痛苦。无论你多么不愿意,你所经历正是你所需要的。
存在即合理,生活中的任何事情都有助于心灵成长。问题不是关键,关键的是如何面对问题。
这是你必经的,你为什么就非得逾越这个阶段呢,想要直奔目标呢,你是不是太贪心了,太着急了?凡事都要清清楚楚,有目标,有答案?要永恒确定的未来?你怎么定义成功?名利双收?……反复自问吧,答案就在你心中。
其实,正是迷茫促使我们成长,促使对智慧的探求。积极生活的人,即使在大雾茫茫,找不准方向的时候,仍能保持对生活的热爱,对工作、学习的积极努力。
当你学会穿越灵魂的痛苦,在迷雾中拾回内心的安定和满足时,生命自会引领你走向属于自己的使命,和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