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赵云在刘备那里一辈子却不受重用?

2025-02-01 15:53:03
推荐回答(4个)
回答1:

在普通人的心目中,赵云是三国中最招人喜欢的人物了,白马银铠、手执长枪、俊朗潇洒,武艺极高,吕布虽然长的不错,武艺也很好,可惜个人品质有问题,野心太大,没有人能驾御,所以最后殒命白门楼,不象赵云,忠心耿耿,深得刘备的赏识,地位很高,称为“四弟”,人称“四将军”。但真的是这样吗? 赵云具体的出生年代已无从考证了,赵云别传说:“云身高八尺,容颜雄伟”,想来却也有过白袍银枪,英姿飒爽的时候。可惜他一开始没有跟对明主,埋没在公孙瓒的军中,当他在长坂坡大展神威的时候,已经是50多岁了。古人“七十古来稀”,在三国那样的时代,50岁已经是高龄了。身逢乱世,大丈夫不能早立功名,象吕布那样“人中吕布,马中赤兔”,这恐怕是赵云的一个悲哀了。 但这显然还不是主要的,跟从刘备可以说毕竟是赵云一个明智的选择了,老虽老矣,却也有能有用武之地了。但从赵云本心来说,最大的痛苦和悲哀就是他的出身和门第了。赵云是常山真定人(今河北正定县),真定赵氏在汉初虽为当地大宗族,但也是那种有钱没地位的,到了赵云一代更是没落,三国时代虽然群雄并起,大家都是靠本事吃饭,但出身和门第还是相当被看重的。说赵云在蜀汉的地位不是很高,是有证据的。当刘备自立为汉中王时,群臣上表汉献帝,署名第一位的是平西将军都亭侯马超,以下是诸葛亮、关羽、张飞,黄忠、法正、李严等,马超凭什么列名第一,就是他出身好,老祖宗是当年赫赫有名的伏波将军马援,父亲马腾则也是平西将军、西凉太守,官宦门第,世代望族;就连黄忠出身虽虽不济,但在刘表手下也是中郎将,后来跟韩玄升到裨将军。而赵云则就“等”在了以下的“一百二十人”之内了,至于到刘备称帝,上表劝进的就干脆没有赵云的大名了,这是其一。其二,说书人说蜀汉有“五虎大将”,关、张、赵、马、黄,但其实他们五人从来不是并列的。刘备自封汉中王时,拜关、张、马、黄为左右前后四将军(三品),而赵云却封了个翊军将军(五品),按照汉朝武官官制,这其实是个杂牌将军。到刘备称帝,关、黄已故,张飞升车骑将军,西乡侯;马超封骠骑将军,也封了侯,都是一品了,而赵云仍是原职,直到刘禅即位,赵云才升征南将军(四品),而张、马也死去多年了。就连赵云死去后,蜀汉追谥大臣,从诸葛亮到关羽、马超、张飞,到庞统,黄忠,却惟独没有赵云。直到蜀汉灭亡前三年,因为“外议云宜谥,”这才追谥为“顺平侯”。按《周礼》谥法,“柔贤慈惠为顺,执事有班曰平”,赵云一生征战的功绩就此被一笔抹杀了。 赵云只所以在蜀汉的地位不高,一个是因为他的出身门第的不高,另一个原因则是他从来不是刘备的心腹,尽管他和刘备一直相当亲近。这就是赵云的又一个悲哀了。赵云是一个真正想重振汉室的人,所以他最早从袁绍,而见其无忠君救名之心,而改投公孙瓒;所以当公孙瓒败亡时,不投曹操而宁愿落寇卧牛山。等投了刘备,刘备要做皇帝了,他却没有劝进;刘备要伐东吴,他却说:“国贼是曹操,非孙权。”当初刘备初定益州,有人建议刘备将成都内外屋舍和田地分赐诸将,赵云却劝说“国贼未灭,未可求安也。”在他心里,始终将复兴汉室,铲除国贼作为头等大事。而刘备却从来只是把复兴汉室作为一个幌子的,因而赵云也就成不了心腹的了。 幸好刘家父子没有看重赵云,但老百姓惦记着这位忠勇的“四将军”。今天,当我们来到成都,在旷野平原上,有九个大小相同的山峰连成一排,状如秀美的屏风,人们叫它“锦屏山”,当地的人会骄傲的告诉你,这里埋葬着历史上一位最神勇的将军。 虽然如此但其忠心爱国给后人留下了美好的传说!

回答2:

因为他是草根
在那个重视出身的年代是很难会被重视的
更何况,刘备还是皇族

回答3:

说实话刘备是一个疑心很重的人,他本人并不完全信任赵云,在镇守荆州时就有所体现,其实赵云是镇守荆州的最佳人选,诸葛亮也是极力推荐赵云,但是最后还是关羽镇守荆州,结果造成失守。而赵云之所以被很少提起,其实还跟赵云本省的性格有一定的关系,赵云本身是很低调的,再加上不被刘备完全信任,被提起的当然少了

回答4:

你仿佛在逗我赵云两个官职都是二品,那时候掌权一品官只有四个分别是大司马,大司空,大司农,大司徒,军师都是二品,赵云相当于权利最大的护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