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聚效应的高科技

2025-01-27 13:29:34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按照传统的贸易理论,贸易能够开展的原因在于贸易各方在成本上所拥有的比较优势,比较优势的取得受制于外生的自然禀赋和技术条件。而新贸易理论学者认为,在市场与分工交互作用过程中产生的内生的绝对优势具有更为普遍的意义。在竞争中,自然禀赋以及先天技术条件所带来的成本上的优势地位正不断地受到来自于技术创新以及在竞争中产生的竞争优势的冲击而不断下降,竞争的结果不是取决于资源的丰裕与稀缺,而是取决于使用资源的效率,即生产率的高低。学术的目光已经不仅仅深入到了公司内部,而且也注意到公司外部经营环境以及产业组织形式的作用,区域因素重新受到重视。这里的区域因素,并非传统贸易理论中的自然禀赋因素,而是区域内由于竞争;合作、创新、集聚、干中学等动态因素导致的优越于其他区域的内生因素。产业集聚现象,引起了区域经济学、经济地理学、产业组织、国际贸易理论等领域的研究兴趣,由此形成了对产业集聚新的观点。
产业集聚,是创新因素的集聚和竞争动力的放大。麦克尔·波特认为,产业在地理上的集聚,能够对产业的竞争优势产生广泛而积极的影响。从世界市场的竞争来看,那些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产品,其产业内的企业往往是群居在一起而不是分居的。集聚为什么有助于产生竞争优势?波特指出:群聚区能够提高生产率,能够提供持续不断的公司改革的动力,促进创新,能够促发新企业的诞生。
1)产业集聚对提高生产率的影响。同一个产业的企业在地理上的集中,能够使得厂商更有效率地得到供应商的服务,能够物色招聘到符合自己意图的员工、能够及时得到本行业竞争所需要的信息,能够比较容易地获得配套的产品和服务。这些,都使群聚区内的企业能以更高的生产率来生产产品或提供服务,有利于其获得相对于群聚区域以外的企业更多的竞争优势。
①供应商。许多同行业的企业集聚一起,为各种投入品的供应商提供了稳定的市场,群聚区内大量的专业化的供应商存在,为一个产业所需要的各种投入品的供应带来了便利。此外,从本地取得投入品的交易成本低,且存货数量还可大为降低。相互毗邻,供应商定价过高或违约的风险也会相应降低。地域上的接近还能促进彼此交流,并使得供应商能够提供附件以及安装、排除故障等服务。
②招聘员工。随着企业分工的深化和技术上的专门化,企业招聘到适用的员工的成本也在上升。集聚意味着更多的机会和较低的流动风险,带来人才的集聚。企业为此所付出的搜寻成本和交易成本都大为降低。
③专业化的市场。产业集聚区域不仅集聚了供应商,而且集聚了客商,或者说,一个集聚区本身就是这个产业的一个规模很大的市场。
④专业信息。由于同一产业的企业在地域上的集中,有关市场的、技术的以及其他与竞争有关的各种信息在区域内大量积累和迅速传递,这对于企业的竞争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在美国硅谷,集聚着大量的半导体电路、数字技术等新技术公司,跨国公司纷纷在这里设立分支机构,甚至将公司总部移到这里来,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在硅谷能够得到本行业最新的与竞争有关的各种信息。
⑤配套产品和产业。企业的集中,使得一个行业获得配套产业的支持以及配套产品更为便利。
⑥公共物品和基础设施。企业的地理集中,能够获得政府及其他公共机构的投资,可以在基础设施等公共物品上降低成本。除了政府投资之外,与群聚区同时产生的一些中介服务性的机构、行会组织、教育培训机构、检验认证机构,也对企业的生产率带来积极的作用。
2)集聚对区域创新的影响。集聚是实现区域创新的必不可少的条件。产业集聚是新企业诞生的催生婆。由于集中的顾客群降低了设立新企业的投资风险,投资者容易发现市场机会。在产业集聚的地方工作,创业者能更容易地发现产品或服务的缺口,受到启发建立新的企业。再加上产业集聚区域的进入障碍低于其他地区,所需要的设备、技术、投入品以及员工都能在区域内解决,因而开办新的企业要比其他地区容易得多。企业所需要的客户、市场信息,创业者可能在新企业成立之前就已经具有了。
集聚促发了企业家的集体学习。在集聚的区域内出现了干中学、用中学,它不同于知识信息的单方向传播的扩散,而是一种知识的创新过程,往往是对原有技术进行改组和传播,创造新的生产方法和新的消费方式,通常是在研究与开发活动之外,在生产实践中发生的。
集聚对创新的贡献还在于同行业之间的非正式交流。这种非正式的交流不是通过契约的形式来实现的,比如,不同公司员工之间面对面的接触、工作之余时间的聊天等,使得不同的思想不断在交流中相互碰撞产生新的火花。
3)集聚对竞争的影响。竞争是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集聚带来了竞争,加剧了同行业企业间的竞争。竞争不仅仅表现在对市场的争夺,还表现在其他方面。同居一地,同行业相互比较有了业绩评价的标尺,也为企业带来了竞争的压力。绩效好的企业能够从中获得成功的荣誉,而绩效差的甚或平庸的企业会因此感受到压力。不断的比较产生了不断的激励。
同行业企业的聚集,导致剧烈的竞争,竞争对手的存在是有积极意义的。
首先,竞争对手的存在,迫使企业不断降低成本,改进产品及服务,追赶技术变革的浪潮。竞争对手就在眼前,企业永远也不能自满自足,必须在竞争中获取竞争优势。这种激励作用,怎么估计都不会过高。
其次,竞争对手能够使得企业在竞争中获得更好的地位。表现在:①竞争对手可以吸收周期性的需求波动,从而使企业能够更充分地利用其生产能力。②竞争对手作为比较的标准,能够提高企业自身新异性的能力。③竞争对手服务于某些细分市场,卸掉了企业在这些市场上的包袱。④竞争对手的存在降低了企业遭遇反垄断的风险。西方国家反垄断诉讼的风险常常导致市场份额高的企业谨小慎微,有损其竞争优势。
还有,竞争对手对整个产业的结构也具有多方面的好处。表现在:①增加产业的需求,提高产业知名度,竞争对手的进入在有的时候也能为整个产业的产品带来信誉。②提供第二或第三货源。对一些重要原材料及投入品的采购,购买方为了防止或减轻供货中断的风险或为了限制供货方的议价实力,往往希望有第二或第三个货源。
最后,竞争对手可以在新产品或新兴产业中协助开发市场。表现在,竞争对手实际上在与企业一起分担市场开发成本;竞争对手的存在降低了买方风险。竞争对手还有助于推进技术标准化。如果竞争对手与企业采用相同的技术,这就有助于加速技术合法化或使其成为标准的过程。如果只有一家企业倡导某项技术时,买方往往并不愿意接受其作为技术标准,并且可能抑制早期的购买以等待技术的变革。
集聚增强了竞争,竞争同时也提升了产业集聚区的竞争能力,使得企业之间的竞争在更高的层次上展开竞争。竞争的结果不是一种零和博弈而是一种正和博弈,竞争者为了不断地从对手那里得到信息和激励,不断地改进管理,以更加有效的方式组织生产,不断地发现新的市场机会,竞争的结果是,产业群聚区内的企业比起那些散落在各个地方的企业,更具有竞争优势,更容易通过竞争进入这一行业的前沿地带。 1)竞争与合作。产业集聚加剧了企业间的竞争,也加强了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合作,竞争并不排斥合作。竞争并不仅仅表现为在市场上攻城略地的争夺,而更多地表现为追求卓越的心理压力。在追求差异的竞争者来看,同行业之间直接面对面的竞争并不多见,更多的是相互之间的合作。
在硅谷,竞争者之间相互交流司空见惯,讨论技术问题的频繁程度是在其他地区闻所未闻的。这是构成硅谷地区文化的一个主要方面。在硅谷人看来,在一个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与其保守技术秘密,不如相互交流迅速取得技术创新上的竞争优势。
当代的技术创新是一种社会过程,需要企业既竞争又合作的特殊文化氛围。在商业竞争中与对手分享信息和成果,似乎不可思议,但在实际中知识共享对于不断创新的人来说极为重要。因为他们会争取主动赢得时间,以攻为守获得成功。如果只有企业集聚产生的竞争而没有相互之间的合作,产业的集聚就无法带来竞争优势。
2)干中学与非正式交流。现代区域创新理论特别强调区域内集体学习的作用。集聚在一起的企业可以边干边学。集聚学习竞争优势就成为一个不断演化下去的相互作用自我激励的动态过程。大量的研究表明,研究与开发、生产和销售等是相互作用的,各种信息是频繁反馈的。大量创新通常是在研究与开发活动之外的生产实践中发生的。
3)产业组织创新与网络形式。当代企业是对环境开放的组织,为了创新和取得竞争优势,它必须向上游和下游组织开放,结成网络。网络是一种既不同于市场形式又在等级组织以外的新的组织形式。它比市场稳定,却又比等级组织灵活,是一种有组织的市场。发挥集聚效应,培育高新技术产业区的区域竞争优势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已经成为当地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前面所述及的集聚效应,在我国高新开发区已有明显的表现。然而各地所兴办的高新区,其区域优势强弱还有很大的差距,有些开发区当前还谈不上有什么区域优势。为了充分发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集聚效应,培育高新开发区的区域竞争优势,我认为应该注意下面几个问题。
1)区域认同与植根本地。区域认同是企业在文化上的一种归属感,区内企业应该认识到,自己属于所在的区域,企业文化应与区域文化相协调,区域优势对企业的竞争优势有举足轻重的影响。植根本地就是立足本地、扎根本地,将自己的战略选择与当地企业联系在一起。
这里涉及一个本地化与全球化之间的关系问题。企业在本地植根就是本地化,它是与全球化相辅相成的。企业要在国际上获得竞争优势,必须牢牢树立本地化的观念。本地化有外来企业当地化和本地企业本土化两方面的含义。跨国公司要在东道国发展,就要办成有东道国特点的公司,做到零部件供应当地化、员工录用当地化以及市场当地化。而对于本地企业来说,本土化就要求企业必须与本地企业建立紧密的联系,将自己的生产、研究开发都置身在与周围企业的联系之中。
我国高新开发区内的企业,都程度不同地存在着重视与国际市场的联系而忽视与本地企业联系的倾向。如果一家高技术企业在开发区内完全依赖全球战略,而不与当地企业发生联系,那么,前面所言及的集聚效应就无法产生,这必将会造成对外国的严重依赖,对当地区域的技术创新能力带来不利的影响。从这个角度看,企业对全球化战略应该持有谨慎的态度。对于身处开发区的企业来说,需要自觉地认识到植根性在其发展战略中的重要意义。一方面,要使自己获得国际竞争优势,就必须和本地其他企业一道,自觉地将自己融入区域经济活动之中,参加区域创新环境的创造。另一方面,企业还应该有责任积极地帮助在本地的供应商和客商提高竞争力。
2)在当地结网。前已述及,区域内网络型产业组织结构对区域的竞争优势具有重要的意义。在不完全的信息世界里,寻找合作伙伴的过程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间最初的关系以及其他企业之间的相互关系。结网是企业发展战略和区域发展理论中新的重要概念。结网就是企业在激烈竞争的同时,跨越边界,选择性地与其他企业和机构结成长期的、稳定的、互惠的关系。结网的方式,既可以是正式的契约,也可以是大量存在的随时发生的非正式交流。
3)政府的角色和任务。产业集聚效应至少包含着两个命题:第一,没有集聚就没有竞争优势。第二,集聚并非简单的企业集中。当前在开发区建设中,有些地方政府公布了许多条优惠政策,鼓励投资者在区内设立企业,似乎只要有人投资,开发区就能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这是一个认识上的误区。行业上相关的企业集聚,在短期之内尚且无法产生所期望的外部经济效应,不相关的企业的集聚,其外部性效应就更加微弱。一个理性的投资者,在选址过程中是极为慎重的。他不仅仅关注优惠政策,更关注企业的外部环境,将来是否具有持久的竞争优势。这就要求各地政府,在招商引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高科技产业的关联性,以地区潜在的竞争优势来吸引投资。
地区的竞争优势,取决于集聚区的规模,而不是集聚区的数量。当前许多各级政府不遗余力招商引资,兴办许多个规模很小的开发区,其效果是令人怀疑的。开发区的规模比开发区的数量重要得多。政府与其耗费资源开办新区,不如更多关注本地区已有的相对集中的产业的竞争优势,营造更好的外部环境,培育本地产业尽快在竞争中获取竞争优势。
政府在培育区域竞争优势方面的主要任务在于:首先,提供公共设施。第二,提供或者引导投资者在公共服务机构方面的投资。公共服务机构包括:大学以及其他教育培训机构、管理、技术等咨询机构,公证、法律、会计服务机构,产品检验认证机构等。第三,通过政府活动促进企业之间的各种交流与合作,倡导植根本地的区域文化以及适应竞争与合作需要的企业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