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标准

2024-12-31 19:44:46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基本公共服务的属性在于它的公共性、普惠性和社会公平。公共服务的范围比较广,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高低和政府建设的能力大小而定,但基本上都包括公共教育、公共卫生、公共文化等社会事业,也包括公共交通、公共通信等公共产品和公用设施建设,还包括解决人的生存、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所需要的社会就业、社会分配、社会保障、社会福利、社会秩序等公共制度建设。

目录
1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1 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回到顶部意见反馈
相关搜索
大家都在搜
住宅使用权无期限
鼓励高学历者生三胎
联通董事长月薪8千
6万吨废物偷运中国
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折叠编辑本段
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是在十七届五中全会上
基本公共服务的属性在于它的公共性、普惠性和社会公平。公共服务的范围比较广,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高低和政府建设的能力大小而定,但基本上都包括公共教育、公共卫生、公共文化等社会事业,也包括公共交通、公共通信等公共产品和公用设施建设,还包括解决人的生存、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所需要的社会就业、社会分配、社会保障、社会福利、社会秩序等公共制度建设。这些公共服务产品和公共服务的提供,是政府调控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差距、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障社会安定有序的制度性手段和机制。在我国现阶段,按照逐步形成惠及全民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的要求,必须既要不断增加公共服务的总量,向社会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服务,又要着力优化公共服务的结构和布局。
为实现这个目标,要着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要大力发展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促进教育公平;加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二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完善就业服务体系。促进就业再就业,加强劳动保护,发展和谐劳动关系,实现经济发展和扩大就业良性互动。三要健全社会保障制度,保障群众基本生活。逐步建立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事业相衔接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着力解决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问题,这也是构筑社会安全网的需要。四要完善收入分配制度,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加强收入分配调节,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公平,促进走共同富裕道路。五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促进人与自然相和谐。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六要强化市场监管,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包括整顿药品生产和流通秩序,加强食品、药品、餐饮卫生监管,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安全。大力推进全国统一市场体系建设。七要继续加强道路、电力、通信、供排水等公共设施建设,不断改善城乡居民生活条件。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政府自身改革的深入,我国政府转型开始步入“快车道”。服务型政府已成为政府转型的核心目标与战略重点。因此,构建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已成为当前各级政府面临的一项重大而迫切的战略任务。
构建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是政府转型的内在要求
构建全民均等享有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之一,是促进社会公平公正、维护社会和谐安定、确保人民共享发展成果的重大举措。政府转型是构建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的制度基础。政府转型的基本趋势是公共服务职能不断发展并成为重要职能。公共服务职能的强化将大大推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的构建。
首先,政府职能转型的核心是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对于服务型政府来说,全面履行政府职能,必须在抓好经济调节和市场监管的同时,更加注重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这就要求政府必须成为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主体,在教育、医疗、社会保障、就业和住房保障等领域建立惠及全民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其次,政府转型的首要任务是解决当前基本公共服务的供需矛盾。我国改革开放30年来,人民群众对基本公共服务需求的增长正在出现逐步加速的趋势。人民群众全面快速增长的基本公共服务需求与基本公共服务总体供给不足、质量低下、供给不均等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这就要求各级政府必须推进公共服务体系改革,加快建设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改革公共服务方式,完善公共服务网络,保障公共服务供给。
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构建的原则与内容
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构建的原则。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特征及我国社会主义的国家性质,我国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主要有基础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和公正性原则。第一,基础性原则。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的基础性在于它保障人民群众最基本的生存与发展需要,事关人民群众的生存权、健康权、受教育权等宪法规定的基本政治权利。第二,系统性原则。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的组成元素应是一个整体,各元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不可分割,虽然可能随着经济社会事业的不断发展而不断扩充,但并不能改变其系统性。第三,公正性原则。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的构建必须要体现社会的公平正义,这是它的核心价值。
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的内容框架。根据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的构建原则,可以确定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框架主要有四个组成部分,并构成轮辐式模型(见下图)。
一、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即A)居于整个模型的核心,它是基本生存性基本公共服务(即B)、公共环境性基本公共服务(即C)、公共安全性基本公共服务(即D)和自身发展性基本公共服务(即E)的集合,B、C、D、E与A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形成一个系统。
二、基本生存性基本公共服务(即B)处于模型的最下方,是整个模型的基础性模块。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认为人首先要满足食物、水和住房等生理需求,然后才转向较高层次的需求。从基本公共服务领域看,B独立生成A的子系统。
三、公共环境性基本公共服务(即C)位于模块的左方,是A的重要组成部分。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二者构成对立统一的整体。从公共服务角度看,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尽管在某些领域如基础设施等方面有所加强,但在与民众健康相关的公共环境领域取得的成效不大,是今后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努力方向。C也是A的一个重要子系统。从我国国情看,该系统要素应包括道路、通信、供排水等公共设施建设,饮水工程、电网建设、水利建设等公共环境与基础设施。
四、公共安全性基本公共服务(即D),居于模块的右边。公共安全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必要条件。任何一个社会的存在和发展,都需要公共安全,没有良好的公共安全保障体系与措施,整个社会将处于无序状态。因而维护公共安全,是关系国计民生、社会安定和发展的大事。从本质上来讲,公共安全问题属于公共产品范畴,是运用公共权力的政府必须向公民提供的、也必须提供好的一项服务。近几年公共安全事故频发,造成巨大的社会危害,给民众的生产生活带来极大影响。从当前来看,D应成为A的极其重要的子系统,其子要素应包括食品、药品、餐饮安全、社会治安、交通安全等公共安全服务。
五、自身发展性基本公共服务(即E),居于整个模型的上部,是民众需求的最高层次。个体自身发展是指个体在身心诸方面及其整体性结构与特征的连续不断的变化过程。个体发展总是表现为一种变化,这种变化是在发展主体与周围环境积极的相互作用中,通过主体的各种活动实现的。事实上,个体发展总是涉及个体自身、周围环境以及活动等多方面因素。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差异,不同个体的具体发展总是呈现出一定的差异性。根据个体发展的特性,我们将E列为A的一个重要子系统。E子要素应包括师资保障、教育资源提供、公共信息发布等义务教育服务;免疫接种、儿童妇女老人保健等基本卫生保健服务;公立博物馆、艺术馆、图书馆等公共文化服务。
构建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的路径选择
推进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关键在于推进政府转型,完善公共财政制度,推进以事业单位为重点的改革。
推进政府转型,加快服务型政府建设进程。将基本公共服务职能放在服务型政府职能转变的突出位置,努力提高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能力。一是努力促使政府基本公共服务职能复位。随着经济的不断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快速提高,人民群众对政府提供公共产品、公共服务的需求大大增加,迫切要求政府加快职能转变,建立公共服务型政府,履行好社会管理、公共服务方面的职能。特别是要针对当前政府在基本公共服务领域存在的“越位、错位、缺位”的现象,及时有效地开展相关改革,让政府在公共就业、义务教育、公共卫生、住房保障、社会保障、公共安全、公共环境等方面做好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使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从越位、错位、缺位回归原位。二是注重政府履行基本公共服务的效率与效果。在确保公平公正的基础上,要改革当前政府中存在的公共服务意识淡薄、供给制度安排与设计短缺、提供主体单一、受众面较窄、整体水平与质量较低等一系列不足,提高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效率与效果。三是切实转变政府管理方式。要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坚持政事分开,政企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等原则,让政府在基本公共服务领域切实履行其宏观调控等职责。要依据大部制改革的决策、执行、监督相分离原则,进一步调整政府机构设置,合理界定政府职能,打造以人为本的服务型政府,形成科学完整的公共服务能力。尤其要利用现代电子政务等政府管理技术手段,强化政府内部的协调,减少行政审批层次,让人民群众享受便捷、高效的基本公共服务。
完善公共财政制度,保障基本公共服务供给。30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的经济总量已经达到相当大的规模,基本财力完全有可能也有必要用于解决当前基本公共服务供求等一系列社会矛盾。要大力推行公共财政制度,让广大群众享受公共财政的阳光。一是确立公共财政投入重点领域与范围。要有效整合财力资源,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把公共财力更多地向市场机制无法调节或不便调节的公共服务领域倾斜,加大对公共就业、义务教育、公共卫生、住房保障、社会保障、公共安全、公共环境等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直接相关领域的投入力度,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二是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推进税收返还、一般性转移支付、专项转移支付制度改革,加大对财力薄弱地方政府的财政转移支付规模和力度,理顺省级以下财政管理体制,强化主要承担基本公共服务职责的市县层级的转移支付力度,确保公共财政能力与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水平相匹配。三是推进预算制度改革,合理分配公共财政,让各政府层级的基本公共服务都纳入公共财政预算,使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制度化、正常化。四是改革现行税制,拓宽地方政府财源。地方政府特别是市、县级政府的主要职责之一是供给人民群众所需的基本公共服务,但当前的许多地方政府特别是市县政府缺乏相应的财政收入来源,没有足够能力提供基本公共服务。要改变当前的税收征管政策,让地方政府有更多的税源,以提升地方政府的公共财政能力,保障地方政府的基本公共服务供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