猕猴桃溃疡病的防治方法?

2025-02-01 22:00:07
推荐回答(3个)
回答1:

猕猴桃溃疡病的防治方案
一、总的防治思路:
1、关键时期及时用药修复伤口,防止病原菌侵入,如采果后、落叶期、修剪期等;
2、菌源活跃,发病前期或中期多途径杀菌:如涂抹杀菌(原液涂抹控制伤流并杀菌,促进树体伤口愈合)、刷干杀菌、灌根杀菌、全园喷雾杀菌等;
3、营养复壮,提高免疫力:使用高质量叶面肥和药肥双效的中药制剂。
二、防治产品说明
1、溃腐灵——中药制剂,高浓度使用无药害,对枝干原液无药害,对幼嫩花、果、叶50倍以上无药害,杀菌、修复伤口、促进愈合;
2、靓果安——中药制剂,高浓度使用无药害,对幼嫩花、果、叶50倍液以上无药害,有杀菌、复壮的作用;
3、沃丰素——营养全面,含有氨基酸、腐植酸、多糖、微量元素锌、硼等。螯合而成可叶面喷施、可冲施;
4、青枯立克——中药制剂,根部杀菌促进生根双重作用,高浓度使用无药害;
5、根基宝——海藻与其他生长调节剂,有强力生根作用;
6、有机硅——渗透与补充硅元素双重作用;
中药制剂特点:标本兼治,药肥双效(能防病治病,能营养复壮株体),无抗药性,可连续使用,无毒无残留,不影响绿色有机标准,任何时期均可使用,安全性高。
三、病斑治疗方案
目的:修复伤口、止流,避免病菌快速繁殖加重病害,减少当年死树和来年病害复发。
方案:对于伤流点小、少的,刮除患病部位的皮层,用刀具纵划至木质部,使用《溃腐灵》原液涂抹,用药范围大于病斑范围,涂抹3-4次,第1天、第3天、第7天各一次,患病严重仍有水渍状的第14天再涂抹1次。伤流点大、多的,剪除病枝,再使用《溃腐灵》原液涂抹剪锯口。伤流严重、树液流失过多的,难以起死回生,无治疗必要。
四、周年预防方案
(1)采果后清园方案
目的:杀菌并修复果痕及农事操作造成的伤口,防止病菌侵入株体;
方案:使用溃腐灵200-400倍液(稀释倍数具体根据该园区往年发病情况及树势强弱、气候是否具备发病条件等灵活掌握)+沃丰素600倍液+有机硅,全株喷施1次(如是当年溃疡病害严重的园区和易感品种——红阳、黄金果、翠香等,可同时添加25%叶枯坐800倍液或中生菌素1000倍液等),进行全面杀菌。
  备注:对于易感病品种和弱势树,使用溃腐灵200倍液+沃丰素600倍液灌根1-2次,灌于毛细根区,以灌透为准。目的是:通过灌根,促使根系发育,强壮株体,增强株体抗病性、抗冻性,辅助防治溃疡病作用。
(2)落叶2/3时清园方案
目的:修复落叶造成的叶痕等伤口,防止溃疡病菌从伤口入侵;营养树体,提高株体抗冻能力。
方案:使用溃腐灵60-100倍液+有机硅(如果是当年溃疡病害严重的园区和易感品种——红阳、黄金果、翠香等,可同时添加25%叶枯坐800倍液或中生菌素1000倍液)全面喷施。
(3)涂抹剪锯口
目的:修复伤口、促进愈合、终止流水、减少侵染;
方案:对物理修剪、病理修剪(剪掉流水侧枝)形成的剪锯口用溃腐灵原液涂抹1-2次。
(4)春季萌芽期清园方案
目的:在菌源活跃初期杀菌,在树液流动前修复伤口、营养树干、减少或避免溃疡病发生。
方案:高浓度枝干涂刷或喷雾:使用溃腐灵60-100倍液(具体使用倍数根据往年发病情况及今年预期发病情况灵活掌握,严重的可同时复配化学制剂如叶枯唑等)+有机硅,喷或涮主干及侧枝1次。
  春季持续低温(10-25度为病原活跃期)高湿地区易感病猕猴桃品种,清园浓度宜高、次数可酌情增加至两次。
备注:春季树液流动,对感染根腐病、预期或已感染溃疡病的、树势偏弱的植株(包括上年度受灼伤、冻害的植株),使用青枯立克或溃腐灵200倍液+沃丰素600倍液灌根1-2次,间隔7-10天,灌水量以灌透毛细根区为准。目的:根部吸收杀菌(包括导致根腐和溃疡的菌源);促进生根,提高根系吸收能力,为作物直接提供营养物质达到复壮效果。
(5)萌芽后——采果前靓果安、沃丰素周年杀菌、复壮
  每年喷施4遍以上靓果安400-600倍液进行保护(同时与内吸性化学药剂如大蒜油、甲基托布津、苯醚甲环唑、叶枯唑等复配),沃丰素600倍一年喷施3-4遍,主要在发梢期、幼果期和果实膨大期使用。上年、本季未见溃疡病等病害危害的地块可酌减化学药剂,从事绿色有机生产的可将靓果安浓度提高至150倍使用。
五、预期效果标准:
1.止流、愈合效果:涂抹半月后一般能做到,患病部位溃疡病斑水渍状消失,看着干爽,2个月以后,长出新皮。
2.伤流树的保树效果:溃疡病高发期流水严重特别是流红水严重的,即便使用溃腐灵等达到止流效果,但因营养流失过多、树体无力发芽再生、无法创造养分回养根系,个别枝条和树体必死无疑。有的植株早春某一干枝流水过多,也有可能导致整株树体枯死(伤流部位与根压压差大,造成树液全部流出)。只要度过伤流期树体展叶正常生长后创造养分在营养复壮的基础上能够做到不再死树。
3. 溃疡病防治效果:周年立体防治的来年发病率要低于没有用此方案的,不能保证当年没有病害。

回答2:

溃疡病是一种严重威胁猕猴桃生长与发展的毁灭性细菌性病害。
(1)症状和发病规律 该病可为害猕猴桃树干、枝条和叶片。发病多从茎蔓幼芽、皮孔、落叶痕、枝条分叉部开始,感病部位初期呈水渍状,然后病斑扩大,颜色加深,皮层与木质部分离,用手压呈松软状。后期病部皮层开裂,流出清白色黏液。这种黏液不久转为红褐色。病斑能绕茎迅速扩展,用刀割开病茎,皮层和髓部均变褐腐烂,髓部充满乳白色黏液。受害茎蔓上部枝叶萎蔫死亡。在茎部发病,上部枝条枯死后,又可萌发新枝,翌年感病后再次死亡,往返2~3年后,整株死亡。叶片发病,在新叶上散生深褐色不规则多角形小斑,直径2~3毫米,周围有较宽的黄色晕圈。在连续阴雨低温条件下,因病斑扩展很快,有时也不产生黄化圈。病斑在新展叶片上能大量形成,可持续到梅雨期结束。秋季产生的病斑呈暗紫色,暗褐色或黄色透明。受害叶易脱落。花蕾受害往往表现出变褐枯死现象。
一年中有两个发病时期:一是春季,在伤流期到谢花期;二是在秋季,果实成熟前后。但以春季发病最明显,受害最重。秋季一般枝条很少发病,仅秋梢叶片上有症状表现。
该病为一种低温高湿性病害。迎风地带和受冻树易发病。农事操作过勤、修剪次数过多、施肥过量、生长过于嫩绿郁闭、田间积水等发病较重。在周年生长期中,以伤流期发病最重,春季发病期几乎与伤流期一致。一般在伤流期前病害就有扩展,至伤流期进入高峰。伤流期中止后,病情就逐渐下降。至谢花期,气温升高,病害停止扩展。因伤流期树液活动快,病菌随树液迅速扩展,同时病菌随伤流溢出,借风雨传播,导致病害加重。
(2)防治方法 该病以农业防治为主,辅以药剂防治的综合防治措施。①严格检疫,防止病菌传播扩散,严禁从病区引进苗木,对外来苗木要进行消毒处理。②加强栽培管理,果园严禁间作,施足基肥,多施有机肥,防止偏施氮肥,看树施肥,注意田间清沟排渍,降低地下水位和田间湿度。适时修剪,冬季用波尔多液或石灰水涂干,保树防冻。③搞好田间卫生,剪除病枝、枯枝,彻底清除田间枯枝落叶,集中烧毁。④药剂防治:收果后或入冬前,喷1~2次0.3~0.5波美度的石硫合剂或1∶1∶100波尔多液。立春后至萌芽前,喷1∶1∶100的波尔多液或50%DT可湿性粉剂,每隔7~10天1次。萌芽后到谢花期,用农用链霉素或50% DT500倍液,或70% DTM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45%代森铵乳剂1000倍液,每7~10天交替喷1次。
树干上溢出菌浓时,用50%DT可湿性粉剂20倍液,或20%DTM可湿性粉剂50倍液,或45%代森铵30倍液,或农用链霉素3000毫克/千克涂抹病斑。

回答3:

猕猴桃溃疡病怎样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