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这道题,正好适应一个我们北方,因为我们北方天气寒冷,现在已经进入三九天了,进入三九天后,散养的母鸡是不能下蛋的,得给母鸡们搞点保温措施,叫它们冬天继续下蛋,也是对母鸡的利用率,如果不给它们增加保温处理,它们在冬天就不能再下蛋了,现在农民都改变了养殖方式,叫自己家的母鸡一年四季都能下蛋,这也是增加收入的一种手段。
自己家养的母鸡进么冬天后
自己家养的母鸡,在春夏秋,都是下蛋的,快进入冬天的时候,下蛋率就有所下降,正式进入冬以后,就停止了下蛋,在以往的经验,这个时候不给母鸡,进行任何的处理,叫它们在外边自己溜达,也不母鸡进行保温,这是传统的养鸡方法。现在养殖户都给母鸡做一个保温措施,有的养鸡多的,可以给母鸡盖个塑料大棚,在塑料大棚里养殖母鸡,这样借天然的阳光,使母鸡在塑料大棚里,得到一定的温暖,它们才能继续下蛋的。
在塑料大棚养土鸡,还有增加饲料配比。
进入冬天后,把自己家的母鸡放到塑料大棚里饲养,大棚里的温度一般都达到20度到25度,这个温度,基本适应母鸡下蛋条件,只要有温暖,它就可以下蛋了,但是散养的母鸡,夏天的时候,自己可以在外边,找到任何青草和野菜,还能找到小沙子,沙子是帮助消化吸收的,母鸡进入大棚以后,这些都没有了,也找不到了,这就在饲料里给它们添加沙子,还有骨粉,混合饲料的配比,70%的玉米粉,10%的麦夫子,10%的谷糠,5%的骨粉,5%的沙子,这就跟圈养鸡基本相同了。
这种打破传统养殖方式,也是一项发展的方向,如果在以前的冬天里,母鸡就不会下蛋了,农民也就吃不到鸡蛋,有的养殖户,也按照传统的养殖方法,那就冬天就没有任何收入。现在这个养殖方法,不管是农村的散养土鸡,还是规模的养殖,都得使用这种方法,给自己增加入来源。
天气冷,没有达到一定的温度。可以给母鸡盖个塑料大棚,在塑料大棚里养殖母鸡,借天然的阳光,使母鸡在塑料大棚里,得到一定的温暖,它们才能继续下蛋的。
拓展链接
肉鸡产业发展历史
从世界畜牧业经济发展的历史看,肉鸡生产是近半个世纪以来发展最为迅速的产业。在美国,肉用仔鸡起步早,发展快。1934年时,年产量为3 400万只,饲养时间需要14周,每增重1千克体重需要4.5千克饲料。至1970年,年产量达到30亿只,平均饲养期为8周,每增重1千克体重需要2.5千克饲料。那时所饲养的品种主要是白洛克、白科尼什等。近半个世纪以来,肉鸡的育种、饲料生产有了突破性的发展。美国爱拔益加家禽育种公司在纯种白羽肉鸡的基础上,实行四系配套,育成了爱拔益加肉鸡,简称AA肉鸡。这种鸡体型大,生长发育快,饲料转化率高。前些年,羽毛鉴别系商品肉鸡7周龄公鸡体重平均为3.31千克,母鸡2.76千克,混养体重3.04千克。我国饲养肉用鸡及肉蛋兼用鸡历史悠久,培育出了一批世界上著名的肉用鸡品种。原产于山东的九斤黄鸡,成年公鸡体重达4.5~5.9千克,母鸡达4.1~5.0千克。还培育出了惠阳鸡、浦东鸡等。近30年来,我国引进了数十个白羽肉鸡品种。第一个引进的是星布罗肉鸡,该品种鸡由加拿大谢弗公司培育,四系配套。我国于1978年引入曾祖代鸡,分别在上海新杨种禽场和东北农学院饲养。1980年从美国引进了爱拔益加肉鸡(简称AA鸡),饲养在广东、上海、北京、辽宁、黑龙江等地。与此同时,还引进了黄羽肉用种鸡狄高肉鸡、红布罗肉鸡等。我国自己又培育出了新浦东鸡、浙江三黄鸡、岭南黄鸡等品种。我国现代肉鸡饲养业始于20世纪80年代,进入90年代以后呈现迅猛发展形势。1993—1995年,我国的肉鸡产量年增长20%,1998年全国禽肉产量935万吨,是1984年的6.3倍,在世界各国中仅次于美国,居第2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