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名合格的管理人员应该具备哪些条件?

2025-01-30 16:14:11
推荐回答(3个)
回答1:

管理人员具备的基本素质十四条
1.
堪为全体员工的模范,不负众望,能合群。2、
品德高尚,见识广博,工作勤奋,基本功过硬。3、
头脑灵活,对时代有预见性的洞察力。4、
有人情味,总能考虑别人的痛处,在部下、同事、上司、关系单位以及在主顾之间经常创造一种令人满意的气氛,像磁铁一样有吸引力,有领导能力。5、
仅仅把经营管理阶段的意图向下传达是不够的,必须具有坚定的信念和勇气,把全体职工的真正声音带到最高决策层,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6、
自觉认清公司对社会应负的道义责任和其他责任,并在行动中恪守无误,严守信誉,在任何情况下不为浮利清举妄动。7、
经营企业思想基础必须是:把企业的收益与职工的生活福利联系在一起,使企业与全体职工形成一个密不可分离的整体。8、
有果断的判断,勇敢的实践和坚忍不拔的毅力。9、
有积极的进取精神,有独创精神。10、
遇到困难不畏缩,不是考虑“为什么”,而是研究“怎样才能完成”。11、
对上级不阿谀奉承,不光做面子上的事情。12、
不文过饰非。13、
不先私后公,必须率先弃私。14、
不排斥别人,不踩着别人的肩膀,用虚伪手段花言巧语往上爬。
管理人员的10条特征1、
合作精神,愿与他人一起工作,能赢得人们的合作,对职工不是压服,而是说服。2、
决策才能,依据事实而非依据主观想象进行决策,具有高瞻远瞩的能力。3、
组织能力,能发挥部属的才能,善于组织人力、物力、财力。4、
勇于负责,对上级、下级、产品用户及整个社会的本色,有高度责任心。5、
善于应变,权宜通达,机动灵活,不抢残守缺,不墨守成规。6、
敢于求新,对新事物,新环境,新观念有敏锐的感觉能力。7、
精于受权,能大权独揽,小权分散,能抓住大事,而把小事分给部属。8、
敢担风险,对公司发展中不景气的风险敢于承担,有改变公司面貌,创造新局面的雄心和信心。9、
尊重他人,重视采纳他人意见,不武断狂妄。10、
品德超人,有良好的品德,能被社会和公司职工所敬仰。以上评判:企业管理者必须是一个全面发展的管理者,而他的管理思想都源于他的智能,这是保证他成功的管理的前提。

回答2:

1.
谨记“于、用、完、达”四字诀,清晰明确地下达工作指令。下达工作指令,是基层管理者最常用的“管理动作”,要想让工作指令得到有效的执行,首先必须让对方明确要做什么、做到什么程度,也就是要说明工作内容和标准要求。
2.
给周期性工作排“课程表”,让时钟替你下达工作指令。
3.
运用“工作订单”让流程上的工作自动进行。还有一些工作属于一个工作流程链条上的不同环节。这时候,上下游之间就是“供应商-客户”的关系,因此可以模仿企业之间的订单机制,建立上下游之间的工作订单机制。
4.
沟通能力。为了了解组织内部员工互动的状况,倾听职员心声,一个管理者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其中又以“善于倾听”最为重要。惟有如此,才不至于让下属离心离德,或者不敢提出建设性的提议与需求,而管理者也可借由下属的认同感、理解程度及共鸣,得知自己的沟通技巧是否成功。
5.
协调能力。管理者应该要能敏锐地觉察部属的情绪,并且建立疏通、宣泄的管道,切勿等到对立加深、矛盾扩大后,才急于着手处理与排解。此外,管理者对于情节严重的冲突,或者可能会扩大对立面的矛盾事件,更要果决地加以排解。即使在状况不明、是非不清的时候,也应即时采取降温、冷却的手段,并且在了解情况后,立刻以妥善、有效的策略化解冲突。只要把握消除矛盾的先发权和主动权,任何形式的对立都能迎刃而解
6.
规划与统整能力。管理者的规划能力,并非着眼于短期的策略规划,而是长期计划的制定。换言之,卓越的管理者必须深谋远虑、有远见,不能目光如豆,只看得见现在而看不到未来,而且要适时让员工了解公司的远景,才不会让员工迷失方向。特别是进行决策规划时,更要能妥善运用统整能力,有效地利用部属的智慧与既有的资源,避免人力浪费。
7.
决策与执行能力。在民主时代,虽然有许多事情以集体决策为宜,但是管理者仍经常须独立决策,包括分派工作、人力协调、化解员工纷争等等,这都往往考验着管理者的决断能力。
8.
培训能力。管理者必然渴望拥有一个实力坚强的工作团队,因此,培养优秀人才,也就成为管理者的重要任务。
9.
统驭能力。有句话是这样说的:“一个领袖不会去建立一个企业,但是他会建立一个组织来建立企业。”根据这种说法,当一个管理者的先决条件,就是要有能力建立团队,才能进一步建构企业。但无论管理者的角色再怎么复杂多变,赢得员工的信任都是首要的条件。
10.
品德超人,有良好的品德,能被社会和公司职工所敬仰。以上评判:企业管理者必须是一个全面发展的管理者,而他的管理思想都源于他的智能,这是保证他成功的管理的前提。

回答3:

作为一名优秀管理者需具备的四大要素:

1、积极的观念。

2、良好的情绪控制能力。

3、持续的学习力。

4、解决问题的能力。

管理者的素质与涵养往往与他在学校中学习的内容有着密切关系,然后在进入到工作状态后,就会将在学校期间的良好习惯自然而然的带到工作中去,同时也会把学习的许多知识潜移默化的融入到工作中来。因此,当在工作过程中,将良好的习惯与完善过硬的知识结构以及后天的工作能力结合起来后,就会势不可挡的派生出做管理者的素质与涵养来。而这些素质与涵养是管理者平时的高标准与严要求养成的非常良好的习惯,到了最后,他们的这些良好的习惯、素养也会成为管理者在实际的管理运用中最大的受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