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文明主要依靠自律还是他律?

2025-02-06 13:04:22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自律卅。我以前辩论赛辩过正方观点:
  自律是一个人在拥有他律的外在要求下,自己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及外在的规则要求形成自己的行为规范。这是一个外境下的个人内化。
  如果依靠他律来要求自己,这只会一个人永远处于外界的监督下,这个人永远 长不大

  毕达哥拉斯说:不能约束自己的人不能称他为自由的人。
  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
  马克思认为:“道德的基础是人类精神的自律”,这意味着道德价值的根本在于人自身。真正品德的产生,是来自人们意志的自愿,不受外界的约束,可以自主规范来约束自己,故道德的最高境界是自律。

  他律”总有“不在服务区”的地方——独自一人,没人看到的时候,谁来帮我们“他律”?!但是“自律”,是一种发自内在的,随时随地和我们在一起的良好品质,可以做到7乘24,“无缝对接”、“全网络覆盖”——要做到这个,也只有“自律”!一个懂得良好地运用自律的帮助的人,才更容易成功
  当然,我们不是说他律不重要,恰恰相反,我们一开头就强调了:他律很重要,但是,有比他律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自律——只有自律,才真正无时无刻伴随着我们,帮助着我们
  就自律和他律来看!
  他律是一个由外在强迫到内在自律过度的过程!也就是说,我们通过他律学习,不正是为了达到自觉学习这个目地吗?他律,正是为了能自律!

  内因在事物发展的过程起决定作用,对于中学生为名礼貌的建设,自律是内因,他律是外因,外因是通过内因起作用的。人生活在这样一个复杂的社会里,一定要具备一种自律能力。这样在某些情况下,人才能“出淤泥而不染”。目前,法律是日益在完善,可犯罪的人依然不见减少,其原因是不言自喻。所以说,学生自律在学校和日常生活中是非常重要的。我方有如下论点;首先人应该具有自主性,自律是文明社会做文明人的需要,它要求我们在没有外在的监督的情况下,坚持自己的道德信念,自觉按道德要求行事,不因无人监督而肆意妄行。其次自律使我们自身素质不断提高,可以促进我们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综上所述,我方认为中学生文明礼貌必须靠自律。

  文明礼貌是一个人内在修养的重要体现之一,假如你自身的修养不好不够,自然就会从他的言谈举止中有所体现,别人的提醒只是治标不治本,不从自身修养开始改变,再多的人提醒得再多也是没有用的。

  例子在很多情况下,他律不可能处处约束人的行为。而我们更需要自律。在大街上捡到钱包,是应该放入自己的兜里还是交给警察?在商店被多找了零钱,是假装不知道还是还回去?这些现象反映出:他律和自律哪个更重要。试想,法律规定着人们行为的限度,但无法规定人们道德的限度,如果人缺乏自律能力,他律只能是一纸空文。衡量人品质是在无人知道的情况下,他将做出什么选择,这是自律的表现,这比别人评价我们更有效。因此,我们一定要坚持自律,使我们自身素质不断提高

  乔叟曾说过一句话:“一个将法律施用于他人的人,他自己当然应该服从这一法律。”这说明什么?我们不言而喻。国家为什么提出以德治国,其原因很明了嘛。自律对促进物质与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全面推进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自律是文明社会做文明人的需要,它要求我们在没有外在的监督的情况下,坚持自己的道德信念,自觉按道德要求行事,不因无人监督而肆意妄行。其实,人的素质并不是要到紧急关头才表现出来,而是无时不在的。这样的话,自律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他律是有条件,有时间的,而自律是自己的好习惯。

  自己心里连自律的标准都要别人给你定,难道自己没有对自己的要求吗?我国自古就说要严以律己,体现的正是这一点
  古人说:律就是遵循法度,自加约束。《左传·哀公十六年》:“呜呼哀哉! 尼父 ,无自律。” 唐 张九龄 《贬韩朝宗洪州刺史制》:“不能自律,何以正人?” 宋 苏辙 《西掖告词》之十五:“朕方以恭俭自居,以法度自律,宜得慎静之吏,以督缮治之功。” 明 李东阳 《石公墓志铭》:“虽居官久,家无赢赀,亦以俭自律,不少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