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规划了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远景目标和路线图。并且综合判断,我国具备顺利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各种条件。林毅夫也同样认为我国具备顺利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条件。
中等收入陷阱是一个国家发展到中等收入阶段出现的经济发展徘徊不前的现象。中等收入陷阱"发生的原因主要就是低端制造业转型失败,从而带来环境污染等恶性循环问题。
陷阱的特征
林毅夫称,了解中等收入陷阱,首先要了解世界银行对各经济体收入水平的分类标准。中等收入陷阱的特征,包括经济增长回落或停滞、贫富分化、腐败多发、社会服务短缺、就业困难和金融体系脆弱等。社会发展指标出现差异,经济增长失稳。
2. 主要表现
国家陷入中等收入陷阱是源于国家对经济政策的把握出现了偏差,错失了经济发展模式的转换良机,没能突破技术创新瓶颈。比如拉美国家,其政府作用被极度削弱,宏观经济管理缺乏有效制度框架,政策缺乏稳定性。另外,在生产上出现了研发能力和人力资本条件制约。
3. 陷入陷阱的代表国家
拉丁美洲和东南亚地区的一些国家是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典型代表。如菲律宾198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684.6美元,2014年仍只有在2865美元。阿根廷则在1964年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就超过1000美元,但2002年又下降到2000多美元。均没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总结:我国的经济增速从2012年起就开始换挡,改变之前的高速增长模式,坚持了中低速的经济增速发展。目的就是为了顺利完成中等收入陷阱的跨越。
中等收入陷阱是一个国家发展到中等收入阶段(人均国内生产总值3000美元左右)后,可能出现两种结果:一个是持续发展,逐渐成为发达国家。另一个是出现贫富悬殊、环境恶化甚至社会动荡等问题,导致经济发展徘徊不前。后一种结果称走入了中等收入陷阱。
定义
世界银行《东亚经济发展报告(2006)》提出了"中等收入陷阱"(Middle Income Trap)的概念,基本涵义是指:鲜有中等收入的经济体成功地跻身为高收入国家,这些国家往往陷入了经济增长的停滞期,既无法在工资方面与低收入国家竞争,又无法在尖端技术研制方面与富裕国家竞争。
主要特征
包括经济增长回落或停滞、民主乱象、贫富分化、腐败多发、过度城市化、社会公共服务短缺、就业困难、社会动荡、信仰缺失、金融体系脆弱等。
典型代表
国际上公认的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和地区有日本和"亚洲四小龙",但就比较大规模的经济体而言,仅有日本和韩国实现了由低收入国家向高收入国家的转换。
日本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在1972年接近3000美元,到1984年突破1万美元。韩国1987年超过3000美元,1995年达到了11469美元,2014年更是达到了28101美元,进入了发达国家的行列。从中等收入国家跨入高收入国家,日本花了大约12年时间,韩国则用了8年。
拉美地区和东南亚一些国家则是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典型代表。
一些国家收入水平长期停滞不前,如菲律宾198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684.6美元,2014年仍只有在2865美元,考虑到通货膨胀因素,人均收入基本没有太大变化。
还有一些国家收入水平虽然在提高,但始终难以缩小与高收入国家的鸿沟,如马来西亚198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1812美元,到2014年仅达到10804美元。
阿根廷则在1964年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就超过1000美元,在上世纪90年代末上升到了8000多美元,但2002年又下降到2000多美元,而后又回升到2014年的12873美元。
"中等收入陷阱"问题不可回避,我们应采取措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摘要】中等收入陷阱是指一个国家(由于某种优势)达到了一定收入水平,将停留在这个水平的情况。由于工资上涨,制造商常常发现自己无法和别国的低成本生产商相竞争,但他们仍觉得自己处于高附加值产品的先进经济体内,这就是中等收入陷阱。比如,南非和巴西几十年来一直苦苦挣扎于世界银行称之为中等收入的行列(2010人均国民总收入约为10,000至12,000美元)。
1. 类似地,一国若人口庞大,自然资源有限,它会留在低收入国家。这就是所谓的贫困陷阱。若该国人口很少,但石油储量丰富,该国将自动获得高收入。假如该国的各方面优势都差不多,那它就会被夹在中等收入当中。因此,中等收入陷阱是较为普遍的发展陷阱的一个特殊情况。 只有两个人口超过2000万的国家(和地区)成功地走出中等收入陷阱——波兰和韩国。
2. 通常,被困于中等收入水平的国家表现为:①投资比例低;②制造业增长缓慢;③产业多元化有限;④劳动力市场状况贫穷。中等收入陷阱发生在一个国家的经济高速增长,并在达到中等收入水平后最终停滞。这个问题通常发生在发展中经济体发现自己卡在劳动力成本上涨和成本竞争力下降的中间,无法与高技能创新的先进经济体,或低收入低工资的经济体在制成品的廉价生产上相竞争。
【结语】要避免中等收入陷阱,有意见认为可确定发展战略,引进新的生产工艺或技术,寻找新市场,以保持出口增长。扩大内需也同等重要——日益壮大的中产阶级能用其增长的购买力来购买高品质的、创新的高附加值产品,帮助驱动经济的增长,并在这过程中从依赖于依赖廉价劳动力和资本的资源驱动型增长,转移到基于高生产率和创新的增长上。这就要求在基础设施和教育上必须加大投资。例如在韩国这事例中反映出建立高质量教育体系、鼓励创新、支持科学技术突破的重要性。
中等收入陷阱是一个国家发展到中等收入阶段(人均国内生产总值3000美元左右)后,出现贫富悬殊、环境恶化甚至社会动荡等问题,导致经济发展徘徊不前。
世界银行《东亚经济发展报告(2006)》提出了"中等收入陷阱"(Middle Income Trap)的概念,基本涵义是指:鲜有中等收入的经济体成功地跻身为高收入国家,这些国家往往陷入了经济增长的停滞期,既无法在工资方面与低收入国家竞争,又无法在尖端技术研制方面与富裕国家竞争。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规划了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远景目标和路线图。持续推动经济结构升级,实现更可持续、更加包容的高质量发展,顺利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是今后一个时期的主要任务。综合判断,我国具备顺利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各种条件。
一个经济体从中等收入向高收入迈进的过程中,既不能重复又难以摆脱以往由低收入进入中等收入的发展模式,很容易出现经济增长的停滞和徘徊,人均国民收入难以突破1万美元。
进入这个时期,经济快速发展积累的矛盾集中爆发,原有的增长机制和发展模式无法有效应对由此形成的系统性风险,经济增长容易出现大幅波动或陷入停滞。大部分国家则长期在中等收入阶段徘徊,迟迟不能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
"中等收入陷阱"发生的原因主要就是低端制造业转型失败,低端制造业可以带来中等收入,但是伴随而来的污染,低质低价,都是恶性循环。低端制造改高端制造,是完全靠高科技解决,而高科技不是几十年能追赶的。
"中等收入陷阱"国家的十个方面的特征,包括经济增长回落或停滞、民主乱象、贫富分化、腐败多发、过度城市化、社会公共服务短缺、就业困难、社会动荡、信仰缺失、金融体系脆弱等。
陷入其中的国家在发展的时候要充分挖掘自身发展潜力的措施,顺利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规划了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远景目标和路线图。持续推动经济结构升级,实现更可持续、更加包容的高质量发展,顺利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是今后一个时期的主要任务。综合判断,我国具备顺利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各种条件。
2006年世界银行发布的《东亚经济发展报告》,首次以“中等收入陷阱”刻画这样一种现象:一些经济体进入中等收入阶段后,人均国民总收入水平未能持续提高甚至倒退,因而无法顺利而巩固地进入高收入经济体行列。林毅夫今日在会后接受表示,中国应当利用自己的优势,克服前进当中的各种困难,不断取得进步,以获得一定的成就。他认为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还有很好的发展机遇,并且从目前来说中国还有许多有利条件,因此即使在世界经济相对疲软的状况下,也能保持较为强劲的增长速度。
他此前就曾表示,中国现在的产业在中低端,未来可以投资中高端产业升级,在投资方面会有很多机会。此外,中国在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城镇化发展等各方面都有许多投资机会,这也是他今日所提到的发展机遇和有利条件。相反,发达国家在经济下行时,较难找到投资机会。
在谈到海峡两岸的关系时,他表示,不管是大陆还是台湾都是一家人,有责任来结束外来文明强加在中华文明身上的不幸,共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