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精等化学危险品的应急预案

2025-02-01 07:53:33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以下为酒精的应急预案,仅供参考。
应急预案是在贯彻预防为主的前提下,对建设项目可能出现的事故,为及时控制危害源,抢救受害人员,指导居民防护和组织撤离,消除危害后果而组织的救援活动的预想方案。
(1)应急计划区
拟建工程的危险目标主要为运输接收系统、生产系统等;主要环境保护目标为厂区内的办公区以及区外的敏感目标。
(2)应急机构
⑴机构组成
企业成立环境风险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领导小组”,由总经理、有关副总经理及安全环保、保卫等部门领导组成,下设应急救援办公室,日常工作由安全环保部门兼管。发生重大事故时,以指挥领导小组为基础,立即成立风险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总经理任总指挥,有关副总经理任副总指挥,负责应急救援工作的组织和指挥。如若总经理、有关副总经理不在企业时,由安全环保部门负责人为临时总指挥,全权负责应急救援工作。
⑵机构职责
指挥领导小组:负责单位“预案”的制定、修订;组建应急救援专业队伍,组织实施和演练;检查督促做好重大事故的预防措施和应急救援的各项准备工作。
指挥部:发生重大事故时,由指挥部发布和解除应急救援命令、信号;组织指挥救援队伍实施救援行动;向上级汇报和向友邻单位通报事故情况,必要时向有关单位发出救援请求;组织事故调查,总结应急救援经验教训。
⑶人员分工
总指挥组织指挥全厂的应急救援;副总指挥协助总指挥负责应急救援的具体指挥工作。环保安全科长协助总指挥做好事故报警、情况通报及事故处置工作,负责事故现场及有害物质扩散区域内的洗消、监测工作,必要时代表指挥部对外发布有关信息;保卫科长负责灭火、警戒、治安保卫、疏散、道路管制工作。
⑷专业救援队伍
企业内设不脱产的专业救援队伍,由各部门职工经培训后组成,分为抢险抢修队、医疗救护队、义务消防队、通讯保障队,负责事故控制、救援和善后处理工作。
(3)应急程序
⑴一级预案启动条件
一级预案为站内事故预案,即发生的事故为各危险源因管道阀门接头泄漏仅局限在厂区范围内,对周边及其他地区没有影响,只要启动此预案即能利用本单位应急救援力量制止事故。
当企业发生环境事故或紧急情况后,事故的当事人或发现人采取应急措施防止事故扩大并立即向指挥领导小组报告。指挥领导小组指挥专业救援队伍对环境事故或紧急情况按本单位应急措施进行处理。
⑵二级预案启动条件
二级预案是所发生的事故为各危险源贮罐或焚烧系统破裂造成气体泄漏及进而引发爆炸,估计波及周边居民,为此必须启动此预案,并迅速通知周边居民及地方政府,在启动此预案的同时启动一级预案,不失时机地进行应急救援。
(4)火灾、爆炸事故的处置
⑴发现起火,立即报警,通过消防灭火。首先采用灭火器灭火,也需用水冷却塔壁和罐壁,降低燃烧强度。
⑵切断火势漫延的途径,冷却和疏散受火势威胁的密闭容器和可燃物,控制燃烧范围,并积极抢救受伤和被困人员。同时,关闭输送管道进、出阀门。
⑶生产设备可能发生爆炸等特别危险需紧急撤退的情况,应按照统一的撤退信号和撤退方法及时撤退。
(5)安全防护
⑴应急人员的安全防护
现场处置人员应根据不同类型环境事件的特点,配备相应的专业防护装备,采取安全防护措施,严格执行应急人员出入事发现场程序。
⑵受灾群众的安全防护
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负责组织群众的安全防护工作,主要工作内容是:①根据突发环境事件的性质、特点,告知群众应采取的安全防护措施;②根据事发时当地的气象、地理环境、人员密集度等,确定群众疏散的方式。
⑶企业需要编制厂区周围3km范围内单位内的环境敏感目标分布图,指定各单位的联络人,并有联系电话,当发生比较大的事故,要在第一时间通知可能受影响的单位,组织大家撤离。撤离过程中要请求环保、公安、民政等部门协助,妥善安排撤离人员的生活。撒离后要对影响区进行环境监测,当环境恢复到功能区划的要求,并经过环保、卫生等部门的同意,事故得到有效控制的前提下。可以安排撤离人员返回。
(6)应急终止
⑴应急终止的条件
n 事件现场得到控制,事件条件已经消除;
n 污染源的泄漏或释放已降至规定限值以内;
n 事件所造成的危害已经被彻底消除,无继发可能;
n 事件现场的各种专业应急处置行动已无继续的必要;
n 采取了必要的防护措施以保护公众免受再次危害,并使事件可能引起的中长期影响趋于合理且尽量低的水平。
⑵应急终止的程序
n 现场救援指挥部确认终止时机,经应急指挥领导小组批准;
n 现场救援指挥部向所属各专业应急救援队伍下达应急终止命令。
⑶应急终止后的行动
n 部门及突发环境事件单位查找事件原因,防止类似问题的重复出现。
n 对应急事故进行记录、建立档案。并根据实践经验,组织有关类别环境事件专业部门对应急预案进行评估,并及时修订环境应急预案。
n 参加应急行动的部门负责组织、指导环境应急队伍维护、保养应急仪器设备,使之始终保持良好的技术状态。
(7)应急演习和应急技术培训
n 对于环保管理人员和有关操作人员应建立“先培训、后上岗”、“定期培训安全和环保法规、知识以及突发性事故应急处理技术”的制度。应急机构应定期对机构内成员单位的有关人员进行应急技术培训和考核,并每年进行一次模拟演习,以提高应急队伍的实战能力,并积累经验。
n 每一次演练后,企业应核对事故应急处理预案规定的内容是否都被检查,并找出不足和缺点。检查主要包括下列内容:
n 事故期间通讯系统是否能运作;
n 人员是否能安全撤离;
n 应急服务机构能否及时参与事故抢救;
n 能否有效控制事故进一步扩大;
n 企业应把在演习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解决方案,对事故应急预案进行修订完善;
n 企业应在危险设施和危险源发生变化时及时修改事故应急处理预案,并把对事故应急处理预案的修改情况及时通知所有与事故应急处理预案有关的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