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社会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一)自然环境原因
自然资源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基础,它深刻地影响着人口规模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速度。我国是人口大国,资源小国。由于长期坚持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使本来脆弱的自然资源更不堪重负,也引起了相关的社会问题。
具体来讲,一方面是自然灾害,如地震、水灾、旱灾等,导致贫穷、饥荒和瘟疫等社会问题;另一方面是人们对自然环境的人为破坏,如乱砍滥伐森林,造成水土流失、耕地减少;把工农业废水排入江河,造成水体污染。
(二)人口原因
人口原因集中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人口增长过快。人口增长超过自然资源的承受能力,严重影响中国经济社会的健康而协调的发展,造成贫困、教育、就业、犯罪等社会问题。二是人口素质偏低。我国公民科学文化素质不高,择业上岗能力不强,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也制约了道德素质的提高。国民素质低下是社会道德滑坡、低级文化流行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经济原因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还在不断完善之中,难免有制度缺陷的状况,不合理的经济体制与落后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之间存在着许多矛盾,这是导致现阶段一系列社会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
享乐主义、拜金主义使不正之风和经济犯罪应运而生;各地区生产力发展水平参差不齐,致使城乡贫富差距不断扩大、民工潮和社会不平等现象日益突出;上层建筑滞后于经济基础,民主法制不健全,增加了中央计划调控的难度,使某些社会矛盾化解的难度增大。
扩展资料:
一个社会的自然资源、人口增长、经济、政治的变化和发展必然反映在人们的社会心理和文化层面。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西方文化的引进和渗透对中国的传统文化具有强烈的冲击力。面对这种情况,如果盲目吸收外来的社会思潮,缺乏正确的引导和教育,就可能直接产生缺乏核心价值观、丢失民族精神等社会问题。
参考资料来源:
人民网-破解社会难题 为国为民履职(履职故事)
社会问题产生的一般原因:
(1)人与环境关系失调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原生环境问题,即自然界本身存在的因素对人类生存和生产带来的不利影响以至威胁。二是次生环境问题,即被人类改变了的自然环境反过来对人类造成威胁,另外,人类对环境压力过大,环境资源难以承载这种压力。
(2)社会关系失调人们之间关系不协调状态主要表现在:群体利益的冲突以致对立,群体价值观念的冲突,社会结构失调、社会解组等。
解决社会问题的一般原则:
(1)国家、社会和群众力里相结合的原则。
(2)整体协调,综合治理的原则。
(3)物质帮助和精神鼓励相结合的原则。
扩展资料:
解决社会问题的主要对策措施:
(1)强化政府系统的权威与效力强有力的政府,不但可以使经济的发展保持一个良好的势头,更为重要的是,还可以有效缓解与抑制由经济的较高增长率带来的社会问题,降低社会解组的危险程度,为经济的持续发展营造一个较好的社会环境。
(2)满足人民基本生活需求,并持续提高其基本生活水平。现代化建设所需要付出的代价不能一味让社会成员承受各种损失,相反,人们的生活水平是否得到提高是检验发展是否有效的标准之一。
(3)采行渐进型的现代化模式。中国现代戏化进程中社会问题的种种具体表现,决定了激进型现代化模式在中国实施的不可行性。相反,渐进型的现代化模式更符合中国的客观发展情况。
(4)建立社会问题的预警系统。它的要素包括:居民最低生活线、物价指数、社会治安情况、贫富差距水准(基尼系数)、失业率、社会公众期望值的满足程度、城乡之间的贫富差距和民众对于改革的承受力等等。
一是物质文明的积累
二是精神文明的差距
三是教育普及的缺失
四是信仰危机的扩大
五是政治统治的软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