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油放锅里烧的时候,油的表面一层会不停的冒出小气泡,然后气泡会随着烧的时间不停的减少,直到没有开始冒烟,那时就证明油烧开了。
豆油保存方式:
1、豆油除含有脂肪外,在加工过程中还带进一些非油物质,在未精炼的毛油中含有1%-3%的磷脂,0.7%-0.8%的甾醇类物质以及少量蛋白质和麦胚酚等物质,易引起酸败,所以豆油如未经水化除去杂质,是不宜长期贮藏的。
2、精制豆油在长期储存中,油色会由浅逐渐变深,原因可能与油脂的自动氧化有关,因此,豆油颜色变深时,再作长期储存。
扩展资料:
豆油的特点
1、大豆油中含有大量的亚油酸。亚油酸是人体必需的脂肪酸,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幼儿缺乏亚油酸,皮肤变得干燥,鳞屑增厚,发育生长迟缓;老年人缺乏亚油酸,会引起白内障及 心脑血管病变。
2、大豆毛油有腥味,精炼后可去除,但储藏过程中有回味倾向。
3、豆腥味由于含亚麻酸、异亚油酸所引起,用选择氢化的方法将亚麻酸含量降至最小,同时避免异亚油酸的生成,则可基 本消除大豆油的“回味”现象。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豆油
加热时油开始冒泡,同时会有一定的油烟,就是开了,八成热最好。
豆油为常用的食用油,如何鉴别其质量好坏,可从三个方面来识别:
辨味:豆油就有较浓的豆腥味,菜籽油就有清淡的菜籽香,棉籽油有棉籽味掺着火碱味,胡麻油有些鱼腥气味。将油加温到场45~50℃时,气味更易分辨。食油中如有哈喇味或臭味,说明油已经酸败变质,不能食用。也可以用手指沾少许油,涂在舌头上辨别一下滋味。一般应没有异味,如带有酸、苦辣、麻等味,说明油已变质,具有焦糊味的油质也不好。
看色:好的食用油应是淡黄、黄或棕色,并应该完全透明。如油中掺有米汤、红薯汤、萝卜汤等含淀粉物质的油脂,油色发蓝;油样加热至150℃后冷却倒出,油锅底有焦结或结块。 加热:一些农村土榨油含水量较高,螺旋榨油含水较少。油的含水量不就过0.2%。如超过0.2%,则称为水重油脂。水重油脂容易发生水解、酸败变苦,以至发臭变质。若测定水重,可将少量油倒入热锅,油面泛起泡沫的为水重油。如加热到150-180℃时,含水量大的油会发出吱吱响声;如果油烟中有一股呛嗓子的辣味,则说明油中的蛋白质已酸败,不能食用。质量好的油应当是泡沫少且消失快。
我来给你解答,
辨别豆油是否烧开,
鼓泡, 冒烟,
应该就开了。